散文随笔(3):张凤云 | 郝永亮 | 李晓洁 | 秦先云 | 王毅 | 冯进玉 | 郭军香 | 张国强 | 王春艳

散文随笔(3):张凤云 | 郝永亮 | 李晓洁 | 秦先云 | 王毅 | 冯进玉 | 郭军香 | 张国强 | 王春艳

太行华语文学 内地男星 2017-09-15 07:17:02 597




《太行华语文学 》第 6 期


本期作者


张凤云 | 郝永亮 | 李晓洁 | 秦先云 | 王毅 | 冯进玉 | 郭军香 | 张国强 | 王春艳  




张凤云 游记两篇


 

重庆印象(之一


初见惊喜


到达重庆是夜里11:38分。

大厅中灯火通明,人影憧憧。时空转换之速,恍如梦境。兴奋,激动,难以言表。重庆,我来了!

经会务组老师指点,出门循路而行,坐黄色出租车,走机场路——黄花园大桥——会展中心——佳怡斯。

小小的黄色出租车沿着宽宽的大路,鱼一般灵活向前游走。

我还在回想着刚刚过去的一幕,会务组老师指点路径后迅速追加一条消息:……虽然你们到达是夜里,但还是比较安全的。出租车一定要打表,60元左右,如果多要了,你可以举报他……我本来是不担心的,有她追加的这句嘱咐,我反而顿时有些紧张,我不和司机师傅多话,只拿出表格让他看我们的目的地。

路两旁灯光闪烁,如同白昼,路上车不多,大概因为是夜晚了吧,向前看,两排路灯向远处延伸,远处楼房的高层偶有窗口亮着,点点明处,黯然缥缈,如同点点星光。重庆是山城,路时有上下坡。小小的“黄鱼儿”游得更快了,上坡,下坡,上坡,下坡,拐弯儿,我喜欢这路,似乎是《非诚勿扰》的片尾吧:他开车缓缓行在北海道高高低低的大道上,两行绿树成荫……

一下子,我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她的好,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我的期待!

喜欢她的路,喜欢她的灯光!

迫不及待地,想要把满心欢喜传递。

又一个上坡儿,似乎是在高架桥上,我禁不住脱口而出:“这就是黄花园大桥吗?”年轻的师傅(因为我上车时紧张,一直盯着车前的牌子看了又看,在心里默念好几遍:上边有年龄,工号,举报电话,呵呵!)忍俊不禁:“刚刚上路,哪儿会是黄花园大桥呢!”

一口什么味道的普通话?我想想,对!一口“青城派余沧海”味道的普通话!让我们支楞起耳朵也听不懂片言只语。可也就是这余沧海,缓解了我的紧张,我把攥得紧紧的手舒展开来……

我为自己的无知和心急羞赧地笑了。

车窗摇下一条缝儿,清凉而湿润的风从窗缝儿飘进来,轻轻吻着我的面颊,悄无声息。穿过大道,经过两个隧道,穿行在两旁灯火的长廊中,我不禁沉浸其中,思绪飞扬,天马行空……

“喏!黄花园大桥!”沉稳浑厚的“余沧海”味道折折绕绕,让我听得像走在弯曲、逼仄的山间小径上,边在心里感激他的善解人意,边急忙打开车窗,戴好眼镜,扑入眼帘的是路标:黄花园大桥!伸展身子,努力,我想看清整个大桥的雄伟,只可惜“不识大桥真面目,只缘身在桥上游。” 

满心惊喜,无以言传!易感之人,总是会为外物而动心。我不说,不问,只默默地、默默地看,我想把眼睛这架摄像机的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

“前边是长江大桥!”又是余沧海,他好像也很默契,话不多。

啊!我把车窗一摇到底,探出头贪婪地看着,看着,只望见夜空下一片茫茫,这就是我们从小读着的、在地图上触摸的、在心里长起来的长江?没想到,今天,我走在了长江之上。

“我什么也看不到诶!”我的激动、焦急溢出来了!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

不知道上了几个坡儿,拐了几道弯儿,师傅的驾车技术,杠杠的。没有一点儿颠簸,也没感到惯性的左倾右斜。

“这是嘉陵江,过去后是长江!”

重庆中心城区为长江、嘉陵江所环抱,夹两江,拥群山,山清水秀,建筑依山傍水,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素有“山城”“江城”著称。“山城夜景”蔚为壮观,每当夜幕降临,城区万家灯火与水色天光交相辉映,灿若星河,堪称奇观。这是度娘对重庆的描述。我认为,这描述不及十一,但我笨拙,不会描述,只能闭嘴,只有欣喜,慢慢地,溢出来!同伴们也说,重庆这么美!

又是桥!

“这里的桥有多少哪?”不再像刚上车时的戒备了,忍不住想问,想说。

“多得很哪!”我偷偷笑着“余沧海”,这句我听得懂,听得真切,欣喜地重复了一遍!“这里平行的有三座大桥,其他的江上桥,立交桥,数不清,更多更多的了!”“的了”尾音长长的,飘飘上扬,自豪之情呼之欲出。我的放松大概也激活了师傅。他的话也渐渐多起来了,“这就是明天要去的会展中心,酒店还得再往前走一段路。不远,你们明天去会场可以坐轻轨,一站就到了,很方便!”

听师傅说话,就像看着一个妙龄女子挑着木桶走上弯弯折折,弯弯折折的小山,扁担儿颤颤悠悠,身姿袅袅娜娜……

原来,沟通并不那么难!

轻轨?我第一次听说。

七拐八拐,上去,下来,(来之前我做功课,知道重庆的方向除了东西,南北,左右,还有,上下!三维的立体城市!)从宽敞的大道拐进了窄一些的街道,路旁的店铺依然灯火辉煌,人来人往,应该是1点多了吧!

怎么还这么多人啊!我咕哝了一句。

师傅骄傲地笑: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啊!重庆人习惯吃过饭后去唱歌,唱歌之后吃小吃,喝啤酒,三四点钟才回去。这就是重庆人的夜生活啊!

噢!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大概,我现在就是进大观园的那个姥姥。

付钱,刚好,70。

我递过钱,满心真诚:“谢谢师傅!重庆真美!”

安顿下来,没有感到路途的疲乏。敞亮的房间,临街的大落地窗,低头俯瞰,楼下车水马龙,抬眼平视,高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洗漱完躺下,不能安眠,坐起。拧亮台灯,端坐桌前,暖暖的灯光洒在酒店的信笺,信封上,我在上面写下重庆之行的第一封信(习惯这样留念),给自己:

……

快乐说得对!过自己的生活,坚持自己的生活主线!

如此美好,只可意会。经历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

今天,软软的,绿茵似的草地上,孩子们在沙沙写作,而我,思绪也在作文纸上时疾时缓,汩汩流淌。不经意瞄手机,春艳发圈:微风不躁,花香正好,考试进行时!禁不住,嘴角高高上扬……

     

洛阳印象


自古洛阳帝王州,国色天香牡丹城。

——题记


辗转古都行


公共汽车出县城,绕大圈,过临淇,穿五龙,绕东姚,经鹤壁,在路上颠簸7个小时,踏上洛阳的地面时,下午2时半。我们俩也是醉了,前所未有地、一致地晕车了。

刚上车时还要了名片,准备回去还坐。此时,想到返程的颠簸,我们心中充满了恐惧,立即买了返程的火车票。不由自主地,我们把洛阳和西安比,(我们都喜欢西安古都,十分十分)这里远没有西安的文化气息浓厚。到达预定地点航空时,已经快四点。报名册上没有我们的名字,安排不了,霎时石化,早知道还用这么折腾吗?站立大厅,耐心等待,不厌其烦地问,一个一个电话,颇费了不少周折,等安顿好住下就七点了。我说,多亏了你,艳!都是她在和会务组的人沟通,艳说,是那个老师看我们可怜巴巴的,动了恻隐之心。

把自己粘在床上,再也不想起来了,晚饭可以不吃。

厚重的千年帝都,美丽的牡丹花城。勾不起我们一点儿转悠的欲望。一整天的折腾如一击重锤,一下把我们打懵了!只想好好听完两天的会转回家去。


洛城春来早


充了一夜的电,早起,又满血活过来了。高大的大巴送我们去会场,我们俩“抢”占了车上最前排的位置,高高在上,如登峰鸟瞰,对视而笑,有小孩子窃宝的喜悦。

洛阳名重古今,历史名城,文化圣城,旅游胜地,人文胜迹与山水美景交相辉映。“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四月花开,万人空巷,倾国倾城,牡丹文化节,靓丽的城市名片。可惜,我们来得早了点儿,未能感受“真国色”。但,一样可以置身花海哟。

洛阳的春天似乎来得早些,柳絮毛茸茸的,柳树已经甩开了长长的绿辫子。路两旁不是低矮的冬青,是高大的树,花树,粉红色,挤着满满当当的花,车行其间,伸手可触,我恍惚:是不是到了挪威的森林啊?金灿灿耀眼明的迎春花,粉艳艳娇嫩嫩的桃花,大朵大朵肆意绽放的白玉兰……还有我不知道的花,两天来,逐花而行,妙不可言,盛唐至尊,一城花事,花城,名不虚传。


古井!古井!


尤今说:有一类人,像古井。

表面上看起来,静静静静的,不起波澜。

可是,有一天,你渴了,你站在那儿掏水来喝,这才惊异地发现,那口古井,竟是那么的深,深不可测;掏上来的水,竟是那么的清,清可见底;而那井水的味道,甜美得让你魂儿出窍。

古井——以为它平而浅,实则它深又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知、知无不言。你掏了又掏,依然掏之不尽。每回掏出来的话语,都闪着智慧的亮光。你人中得到了宝贵的启示,你对人生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我的组长,同伴,就是这样的古井。

初见,优雅娴静。久处, 缜密,逻辑,大气,理性而不失温柔。 神会处,相视一笑,见妙文,共同分享。我们有很多契合的地方,我称之为小女子情怀:西安钟鼓楼下爱不释手地挑明信片,不惜折回很长一段路;为看古城墙,坐地铁加步行,一夜30000余步,看到城墙,静静地赞叹,想到俩人跟着感觉走的痴呆,不觉又笑得腰直不起泪流不止;为拍古都西安地铁文化,一度落后同伴,落后再落后,怕走丢,一人管拍,一人看路。在沙湖光脚提靴行走,车上同看一本杂志。

行走,看的不止是风景。

有默契,好同伴,行程会更惬意。


世界的龙门


洛阳的名片,世界的龙门。

这是我见过的最人性化的会议,小细节:会议结束后安排大巴送人到高铁站。腾出时间小半天,问过门卫,承办会议的洛阳一高离龙门很近,故会结束后,顾不上吃午餐,欣然前往,只为感受古都文化,不虚此行。

石窟位于伊水河畔,两山对峙,伊水中流,状如门阙,古称“伊阙”,因地处隋唐“龙庭”正南,故称龙门”。

香山寺,白园。最爱白园之青谷,想静静的静静的坐一会儿。

有一点点儿遗憾,时间太紧, 未能到关林庙拜谒关公,一睹武圣人的风采;未能到老城小吃一条街,品尝洛阳各式美味小吃;未能到老城历史文化街,领略老洛阳风土民情;未能到王府井新都汇,享受精彩时尚的购物体验。 

留下一点儿念想吧。希望有机会再来,再次感受河洛文化,领略国色天香。相信千年帝都的厚重,牡丹花城的神韵,会带给我更美好的享受,更难忘的回忆。


张凤云,林州市阜民中学教师。爱运动,爱生活,爱读书,爱写作。



郝永亮 散文两篇



白土岗荷花


酷暑将尽,寂寞难耐。忽闻辉县白土岗有荷花正浓,遂驱车南行。逾数公里,见荷塘数十亩。荷叶田田,荷花娆娆,蜻蜓盘空,蛙声阵阵。未想咫尺之间,竟然别有洞天。

沿荷塘环行近半,始见有铁门可进。未见主人,不敢冒入,非他,诚恐恶犬矣。静候半刻,尚不可判,乃蠢蠢而入。不见人踪,却见翡翠碧玉硕大莲叶间,粉红雪白,随风隐现,花虽不多,却娇嫩无比,纤尘不染。一时间竟忘乎所以。

忽闻得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但见一农家女头戴布帽,素巾遮面,手持镰刀,单手叉腰,正怒目而视。想是贸然闯入,惹人动怒,速满脸堆笑,平声静气,好言巧语,娓娓而叙。好不容易才使人换了语气,略泛笑颜,并约法三章,才得放心。原来是近日多有不速之客,伶牙俐齿,强词夺理,才使得人家生此火气。

是日,骄阳当头,碧空万里。时近正午,方觉天光刺目,头昏眼花,方恋恋而去。

午后,大风突起,乌云北聚,天气预报有雷雨大风。突想风荷雨荷,别有韵致,遂约摄友同行,再次前往。

不想荷塘中午间竟遭冰雹,趋近方知。又见大门紧闭,无人应声,遂悻悻而去。

犹抱琵琶半遮面,亭亭玉立绿波间。

胭脂雪瘦熏沉水,玉盘滴翠映朱颜。

翡翠碧玺擎雨盖,白玉珍珠金丝缠。

蜻蜓虚步凌波去,菡萏香销翠叶残。

 

雨游古灵山


暑尽秋来,烟雨蒙蒙。东越群山,约50里至淇县古灵山。

四维群山环抱,山顶云汽氤氲,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山间石阶栈道,屈曲盘旋,山下苍松翠柏间,古刹巍严,香烟缭绕。

信步而入女娲宫,但见殿堂巍峨,斗拱飞檐,画栋雕梁,玉瓦朱墙,瓦当兽首,俨然狰狞,青石铺路,曲径通幽。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焚香拱手,顶礼膜拜。堂殿之内,未见僧侣尼道,仅有俗家信众或坐或站,期间有一半百老男,着唐装,挂眼镜,坐于桌后,依着台灯微光,为人解签,遇有许愿者,则持一木杵,漫不经心,敲几下桌上铜罄。再转一殿,又有一唐装眼镜半百老男,梳一背头,临窗倚桌而坐。本欲待人散尽,与其攀聊。未等开口,却先询我相机价值几何,肯定过万,我口答几千而已,步已欲走。待转身之际,闻言:别走,送你几句话我应道:不用,谢谢,头也不回,挥手而去。

细雨霏霏,时急时缓,沿青石小径西行,临财神殿,登观音洞,古刹胜迹,一览无余。

稍息片刻,辗转而下,复归山门处,依路牌所示,往玄武山顶峰而去。一路溪水潺缓,清澈见底,以手试之,凌冽入骨。两侧绿柳垂绦,野花遍地,时有花香扑鼻,待寻香去,却不知处。

拾阶而上,至玄武山顶,有云城、真武大帝殿、九祖大殿、无梁殿、圣公圣母殿,无量塔,及缩微版长城,虽均为现代仿建,多用水泥钢筋结构,但层台累榭,美轮美奂,勾心斗角,规制严整。特别是无量塔,七角形制,高十一层,通体青石砌就,形状规矩,结构严谨。登临塔顶,远眺群峦拱翠,连绵不绝,俯瞰亭台庙宇,飞阁流丹,凭栏临风,心可通神。云城门前,有一金身塑像,身高数丈,背靠云城,面临悬崖,仗剑而立。仰视周转,不能窥其全貌,概为真武大帝欤。

午后山风渐起,弥天烟云翻滚,波谲云诡,忽又吹散,天光略透,山形初现,气象万千。

回转而下,至龙门入口处,偶遇一小儿正与小猫嬉戏,俯仰翻滚,自得其乐,游人驻足,相视而笑。忽觉人间才是仙境,自己正是真神,天地人物,相生相依,是为大道者也。

乃归。

暑尽秋来青山远,漫途烟雨赴胜迹。

徒有登高临古情,不为求神拜佛意。

玉瓦朱墙青石阶,绿杨荫里曲径迷。

财神殿前游人满,女娲宫里无僧尼。

溪水有情沿径走,野花无意留香气。

玄武山顶听风来,无量塔上看云起。

仰视金身高数丈,难见真容缘身低。

焚香叩首求不得,门前猫童有禅意。

 

郝永亮,男,临淇镇一中教师。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写作。

(张凤云组稿)



李晓洁 散文两篇



把精神,活成一种灿烂的颜色


说到“灿烂”,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春天怒放的花朵,或是孩提时天真无邪的笑容,还有悬崖绝壁上夹缝生长的苍松……不管是哪种物象,只要心无旁骛,尽情凸显自己的生命张力,我总会打心底油生出一种敬意,一种赞慨。

精神灿烂,这是我成长过程中一直以来不断追求的境界。我渴望把这个美丽的词囊植入我的灵魂深处,精心培育,满心呵护,直至其茁壮成长,屹立成一种不朽的颜色。

张丽钧老师说,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可以活成一座花园;一个精神灿烂的群体,可以活成一种传奇。我想,确实如此。张丽钧老师把“一株树生得蓬勃”“一枝花开得忘情”、还有那一颗被遗忘在厨房角落的葱自顾自地挺出了一个娇嫩花苞,都觉得是值得赞颂的精神灿烂。细细品来,竟感觉她的观察与体会是那么的触人心弦,让你赞叹她文笔的同时,更深深地敬佩起她缜密的内心世界来。

张丽钧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美国著名插画家“塔莎奶奶”因最欣赏萧伯纳的“只有年少时拥有年轻,是件可怕的事。”这句话,而为了让“年轻”永驻,就不惜花费30年的光阴,在荒野上建成鲜花盛开的美丽农庄。她守着如花的生命,怀着如花的心情,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美妙童话。满脸皱纹如菊、双手青筋如虬的她,扎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作画。她说,下过雪后,她喜欢去寻觅动物的足迹,她把鼹鼠的足迹比喻成“一串项链”,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蕾丝花纹”......

92岁依然美丽优雅的女人,用自己的行动和经历告诉我们,也告诉世界:精神灿烂,便可以击溃衰老……读到这里,我的心潮更加汹涌起来,激情与追索再次充斥每一条血脉。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幸福,其实幸福从来都不是是静止的,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各种形式来诠释它的意义,而事实上,我们只有内心永远保持灿烂,永远怀揣一颗如同年轻时期那种不甘落后的冲劲,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行,即使身历艰苦,心遭蹂躏,但是当你真正走过,每次回首,都是幸福。

所以,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曾经无知无畏的努力灿烂了当时的自己,也许结果终将定格,可保持前进的状态却是持久和隽永的,正是这种积极的状态,让我们知道,精神幸福就是一种人生最美的状态,而灿烂,必将是它最绚丽和永恒的颜色。

 

秋天里遇见故事


早上到校值班,推开校门一看,院子里一层落叶,想来必是昨夜大风造次,悬舞弄墨间,又是一年秋天。

秋的到来,总在无形中把心抓得异常伤感。坐在秋的眉梢,一大片萧条呼之即来。内心里,常常隐藏了硕果累累,掩饰了丰收的热火朝天,残存的,仅仅是落叶的悲怆与凄凉、日子的惨淡与落寞。我想,我总是极其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享得了热烈,却装不下悲伤。

 藏在秋天的衣襟里,像做梦一般流浪。素雅而安静的秋天里,我常常会不自觉地与其它季节相比。它没有春的蓬勃,没有夏的浓烈,也没有冬的含蓄。拥有的,只是一份平淡的奉献,一腔真诚的热血。

文友落落说,人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历了疼痛与伤害,才会无所顾忌的生活。才更知道,面对一些冷暖,面对一些爱好和喜欢,如何取舍,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内心。

是吧,秋天很像人的中年,经历懵懂,接受苦难,才更应该懂得珍惜。当一切动向与思维回归平淡,不温不火的节调也许更适合秋天。就像昨日偶遇修剪花草的老者,看到他时他正在汗流浃背地忙着整理杂草与枝叶。佝偻的背影,在阳光下格外闪亮。他没有太多的言辞,低着头,自顾自地穿梭在绿色间。那种认真与努力,恰似一朵独自傲放的金菊,不惹眼,却让你在刹那间定格美丽。

秋天,我们遇见蓝天,才能邂逅辽阔。站在苍苍茫茫的穹庐下,让所有的思绪尽情舒展。此时,我们倾倒世事纷杂,保持透亮清澈的空杯精神。让清朗明净的蓝流进心间。就这样置身于恬淡与明亮中,静享岁月的光华。

想起我的一位朋友,一位生活颇为富裕的朋友。虽然我的日子与其相比显得极其贫贱,但是和她同行,你的灵魂也会潜在地提升。她的世界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拥有奢华的财富而张扬。安静时,你会觉得她就是一件庄重而不菲的艺术品,即使衣着普通,但也不失雅丽。准确地说,是本就雅丽;劳作时,你会不经意间走进她专注的神韵,有条不紊的节奏,像一曲高山流水般的钢琴曲。那种姿态,会轻轻地把你包裹,带你融入她的世界。

也许只有我知道,岁月曾给予她的,是刻骨的磨难和修炼,如今,她如同一片轻柔的叶,在时光的隧道里温纯,静静地开放。

把自己淹没在秋天里,从朝走到夕,深深浅浅走过的每一段路,都是一阙美丽的诗词。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便拥有了全世界。是的,凡事不必太努力苛求,一切随缘,善心向前,我深信,当你途径苦难,终会安享甘甜。

结尾落笔处,窃一段作家赵平老师的文字:人生的味道,自己调,几羹糖几羹盐,都是关于你自己的事。不必繁文缛节,简单随意就好。

是的,我们应该坚信,秋天始终是美丽的。因为,秋天里,可以讲述最温暖的故事。不是吗?


李晓洁,笔名一叶禾,河南省林州市教师。向往自由恬淡而又精致的生活,闲来喜好读书写文,对诗歌散文等创作情有独钟。作品《绿之心》《风吹过》《把精神活成一种灿烂的颜色》《亲情,在遗失中“崛起”》《父爱》等散见于多家网媒平台。



秦先云 散文两篇


为父亲撑起一把伞


父亲独自在老家居住,平时打电话总是报喜不报忧,那天下班后,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明天陪我去医院检查检查吧。”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等到明天,爱人开着车,我们赶紧回老家去接父亲。  

夜幕降临,我们进入村里,远远望见胡同口有个黑影,是父亲!父亲已收拾好行囊,等在路口,他身体虚弱,步履蹒跚,一天不能进食,只能喝点儿水,我感到心酸,不忍心再责怪他怎么不早给我打电话,宽慰他说,“没事儿,咱去医院检查检查。”

到医院,抽血、化验、彩超、CT,父亲像一个无助的小孩跟着我上楼、下楼到处检查。检查结果出来了,严重的废气肿、肺炎,加上几年前就得过脑梗 ,父亲住院输液治疗。病房的生活是枯燥的,我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减少他的压力,免去他的顾虑与担忧。听父亲讲他以前的事情,父亲爱看书,记性好,也讲了许多故事,也就是所谓的“仿古”。我和病友笑的合不拢嘴。以至于病友家属担心情绪不能太激动。  

住院期间,领导、同事、亲戚、朋友前来探望,如股股暖流进心间,我体验到了人世间最真的情,“患难见真情”,特别是我请假时,万校长的短信回复,“先看病!”短短三个字铿锵有力!包含了多少理解、支持、关心、鼓励和无限的力量,那一刻,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我赶紧到病房外,平复心情,不愿让父亲看到我流泪。

住院20来天,父亲还没有完全康复就嚷着要出院,我让父亲在我家养几天再回老家。他却说:“还是回老家吧!我可以串串门,和老伙伴儿们挂挂话。”还是随了父亲的意,出院后把父亲送回了老家。

父亲阅历无数,经历过无数艰难。父亲幼年丧母,老年时,次子与老伴相继离去,好在他有一颗积极的、乐观的心态。父亲当过事务长,技术员,同时也会木匠,村里不少有人找他,他总是乐此不疲。如今的父亲,孤苦伶仃,我尽力多去探望,减少他的不安与孤独。有一次,我帮他收拾床铺、洗洗涮涮,他却笑着说:“有啥好歹呀!如今也没人来串门儿啦,你娘在时串门的人不少。”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他对母亲多少的思念。  

小时候父亲是我们的一把伞,为我们挡风遮雨,如今为父亲撑起一把伞,遮起一片天,这把伞可以减少压力,化解不安与孤独,这把伞是一种依靠,更是一种希望。


幸福就在身边


今天中午一回到家,6岁的儿子就对我说,“妈妈,你快来看这是什么?”我迅速地洗完手之后,来到了他的身旁,只见一盘菜在桌子上,看样子他已尝过了,我惊喜地问:“这是什么菜呀?有鸡蛋、洋葱,好像还有小米。”儿子说:“不知道。”我跑到厨房,迫不急待地问爱人:“那象小米一样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呀?”我一眼看到了灶上正炖着的鱼,一下子全明白了,我抢着说:“一定是鱼子。”我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味道很不错,儿子在一旁说;“妈妈,我给你挑鸡蛋。“说着一块鸡蛋喂到了我的嘴里,此时的我感到很幸福。

午饭全准备好了,三个菜:青菜小炒,鱼子炒鸡蛋,鱼肉炖豆腐。当然这些菜都是我起的名。我们一起开吃,饭桌上,我不禁赞叹:“老公,你真是太有创意了,怎么想到鱼子和鸡蛋炒,还有洋葱,蒜苗,色、香、味俱全,鱼肉炖豆腐,吃起来又香又嫩,青菜很爽口,每个菜都做到了极至。”老公听到这些脸上露出了有成就感的笑容,他给我们讲起这些菜的营养价值,我们听得津津乐道。

爱人是个有生活情趣的人,时常给我惊喜,在做菜方面很有天赋,很多人说我有口福,我也欣然承认。当他的杰作出来时,每次我都是忠实地品尝着,而且我的吃相绝对会感染他,让他的食欲有了大增,而且我边吃边说,绝不吝啬我的赞美诗。我们彼此脸上洋溢的笑容让我感到很幸福。

在他的影响下,我的厨艺有了大增,在关键的时候,我会露一手的,当他的同事、朋友来做客时,我准备一桌子的菜,给足他面子。我们都喜欢热闹,喜欢和朋友在一起谈天说地,尤其是儿子,家里有客人时他最高兴,在欢笑语中我感到很幸福。

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一起去郊游,走进大自然,心情格外舒畅。我喜欢拍照,特别是自然美景,花草虫鱼,捕捉他们最美的时刻,把他们留在照片上。我们一家三口去的最多的是洪谷山,我们在溪流边嬉戏,在山谷中沉醉,其乐无穷。当翻阅那些美丽的照片时,好像又身临其境,我感到很幸福。

也许这些都算不了什么,但我感到幸福,我时常抱着感恩的心态去看世界,我看到了许多美好的事物。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原来是极其简单的,我们有时到处寻找幸福,却不知幸福就在身边,它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秦先云,女,1980年出生,本科学历,现任教于林州市阜民中学,曾被评为安阳市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爱好阅读、运动、摄影。

(张凤云组稿)



童年“泥”事

冯进玉


提及童年,每个人也许都有很多话想说,设若没话可说的,也一定是藏在自己的记忆深处不愿外露。我出生于1980年,勉强算是一个80后,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我们的童年没有电脑、手机,甚至连基本的照明用电都不能保证,一天中能有两个多小时来电那都是奢侈,蜡烛、煤油灯是每个家庭的必备照明工具。对于孩子们来说,一只铁皮发条小青蛙、一个玻璃弹珠都能不亦乐乎地玩一整天,还有自制的跳皮筋,从旧时木桶上拆下来的桶箍,用旧纸片叠的各种卡牌……这些经典的玩具,承载了许多人美好的童年记忆。

在我的记忆里,童年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反倒是困窘时常环绕着我。哪个同学今天带了一颗玻璃弹珠,我都能偷偷羡慕老半天。那颗晶莹剔透的玻璃弹珠在他手中熠熠生辉,映衬着他脸上自豪的微笑,我们这些没有钱买新奇玩意儿的孩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玩。不过我有自己的乐园和玩具。

老家在山区,所以盖房子的时候也充满了当地特色。所有的房子都是依据地形随意而建,需要靠山就靠山,需要对背就对背,所以常常会看到这家的屋顶和那家的院子在同一高度的好玩现象。我们家房子盖得更奇怪,因为院子里除了房子之外还有一座土坡被圈在了院子里,而且这个土坡还挺高,挺陡,成了我们家的后院墙。记得当时老人们叫它“老爷眉”,至今我也不清楚它为啥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大抵是因为它的突兀与险峻吧。大人们都不允许我们小孩子去那里玩,尤其是我的母亲,看得特别紧,万一哪次不小心被母亲发现我去了那里,保准儿得挨打。但这个“老爷眉”却是我童年的乐园。

既然是土坡,少不了有土,这些黄土就成了我童年时期最好的玩伴儿。过大年的时候特羡慕母亲和姨母、舅母她们把手中的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花糕。她们总是不让我碰那些面粉和面团,在那个年代毕竟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人们才舍得用面粉来做一顿饕餮大餐吧。没有面粉,我有土啊!想到这个,我就转悲为喜了。我把土坡上的散土用水和了,做成泥团。有了泥团我就可以用它们做成我小心眼里能联想到的各种事物:捏一栋大宅院,有院墙的宅院,不像我们家是没有院墙的小院落;捏一只狗蹲在院门口,非常的守职,一动不动,舅母家就养了一只很威武的大狗;公鸡三两只,母鸡七八只,都是在院子里边静静地啄食,一声不响,鸭子也并不嘎嘎地直叫,叫得烦人,母鸡和鸭子数量有点多,反正它们会下蛋,我还可以再给他们捏几个小泥蛋蛋……再后来一直唠叨我的母亲去世了,我便给这栋泥做的大宅院捏了一个女主人,从此再不触碰……

将近三十年过去了,老家南墙边姥爷搭的简易厨房早已风雨飘摇;母亲烧香摆放供品的青石香台被厚厚的尘土覆盖;曾和妹妹一起“探险”的红薯窖被填埋;那个令我魂牵梦绕的“老爷眉”也在雨水的冲刷下一次次泥土流失变得单薄不堪,全没了往日的狰狞与威风;我的那一栋泥做的院落应该也早已被流土掩埋了吧……

那一个个泥捏的事物,一如我的童年,暗淡中萌发着生机和梦想。它们充满了我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这一切应该都没远走!都被老家街门上那把生锈的铁锁,紧紧的锁在了院子里,牢牢地锁在了心底!


冯进玉,男,中共党员,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河南省名师。




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话

王  毅

 

初秋,阳光很好,学校语文教研组长找到我:“开学在即,马上就是组内听课,语文组你来开头吧。你聪明,做事快,由你开头一定错不了。”我张了张嘴,好些话在心里盘旋,最后只落了一个字:“好。”好像一直以来大家对我都是这样的印象,但我知道,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才是真相。

参加工作第二年的秋天,我教一年级。老校长对我说:“准备一节乡公开课吧,先历练历练。”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精心准备人生第一次公开课。内容很简单,就是 ai  ei  ui。由于经验不足,一节课上的我满头大汗,口干舌燥。激动加上紧张,课上了一半我才发现把ai的声调错标到了i的头上!这个致命的错误让我方寸大乱,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宣告了那节课的彻底失败。课是怎么结束的已经记不清了,我只记得20多位听课老师窃窃私语时的神情,还有我沮丧到满脸通红的样子。

那样狼狈、无地自容的心情我从未对人说起。

2008年,我接到了参加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的通知,除了说课、案例分析等惯有的形式外,还有歌唱和舞蹈。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得有过硬的基本功,我开始了每日单调枯燥的练习。背诵记忆的东西还好说,舞蹈动作对身体柔韧性的高要求才是我的噩梦!没有老师教,我照着光盘一点点啃动作。其中一个技巧要求跃起后直接膝盖跪地,由于开始没有摸索出动作要领,我只能生硬的跃起,然后无遮无挡地砸在地板上,刺痛只扎心底。重复几天后,膝盖又红又肿,仿佛要四分五裂一般,我只好不停的擦云南白药,不过这好像也并没有什么用处。以后漫长的日子里,每次练习之前,我都要把疼痛在心里先预演一遍,对自己说:“总不会疼死的,来吧!”然后像弹簧般全力跃起,再“嘭!”的一声膝盖着地,然而此时是不能停的,要马上接着跃起,着地,再跃起,再着地,直至膝盖麻木才能开始新的练习。我曾无数次想过放弃这个动作,却又一次次倔强地狠下心来开始。

有天晚上,结束两个小时的练习后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躺在床上,小心翼翼的长出了一口气。脖颈、肩膀、腰、腿,全身上下没有一处不疼,尤其是膝盖的痛让我一动不敢动。一直以来巨大的压力和莫名的委屈再也无法抑制,我蒙着被子嚎啕大哭,任泪水肆意流淌……

比赛结束后,那段被疼痛占据、反复自我肯定再否定的日子也从此被封进记忆,再也未对人提起。

人生第一次公开课后,我永远记得老校长面对全体教师的评课:“她充满热情,认真准备,课堂充分体现了赞赏教学的理念。面对这样一位年轻人,我们应该多鼓励多帮助,她将来必定会成为一个好老师。”因此我也获得了更多学习、赛课的机会,不断摸索、思考、成长,逐渐成为现在的自己。

在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连续两次获得省一等奖。两年两次,每次的准备对我个人来说都算得上极其艰苦,但在拿到成绩的那一刻,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是对我付出的肯定,是对我专业能力的肯定,是对自己的又一次提升和超越。原来,没有什么压力能真正将人压垮,也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任何成绩的取得,背后都有着巨大的付出和辛苦。大家所谓看起来的“还不错”的课堂表现,其实是我整夜不睡,翻遍资料,偷师学艺,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琢磨出来的;评委口中的“专业技能还行”,更是业余时间一遍遍对着窗户模拟练习,是对每件事情近乎走火入魔的投入而得来的。

成功是付出的收获,失败也是正常的历练。毕竟,那些说得出口的是云淡风轻,未曾说出口的才是我们背后付出的青春、汗水、失败、磨练和风雨,是对实现自我价值久久不能磨灭的渴望。

 

,女,林州市黄华镇大屯学校教师。多才多艺,热爱文学。

(李晓洁组稿)


郭军香 散文三篇



天道酬勤


大年初二晚上,一大家人聚在二哥家,饭饱酒酣之后,父亲出了道题目:各人谈谈对“天道酬勤”一词的理解。题目主要是出给四个男孩子的:读大二的文豪、上九年级的凯凯和睿睿、七年级的博博。

在诸多长辈面前,四个孩子略显羞涩,但还是简单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随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联系自身的工作学习实际和人生阅历,都赋予了“天道酬勤”各自的寓意。伯父、父亲的话更是饱含了对子孙后辈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而年逾七旬的大娘,虽识字不多,但她从自己种庄稼的亲身经验中生发的感悟,却是最朴素最真切的至理,博得了大家的掌声。

不知不觉,更深夜静。一觉醒来,已是初三晨光朦胧。山村的早晨,格外清静,我伏于枕上,思绪又回到了昨晚的“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早在《易经》《论语》《尚书》中都有相近语句,唐代的韩愈也曾用之题词勉励后来者。

我们家出身农民,父辈都已七十上下,但仍在田间辛勤劳作;同时我们家也非常重视读书教育。耕读传家应是家族至少是父辈们的理想。

念及此处,联系“耕读”两件事,总结昨晚大家伙的发言,我对“勤”字作出了以下解释——

勤在平时。耕地、播种、管理、收割,有一个环节偷懒,庄稼就要减产。学习时如果你平时上课听讲不专心、写作业不认真、温习巩固不及时,只在临近考试时才去“抱佛脚”,就妄想取得满意的成绩,那是不可能的。

勤在应时。春种夏耕秋收冬藏,农事应天时季节而行,庄稼才有收成。几个孩子正值青春年少,学海竞舟,切莫效仿成人的放纵,更不可羡慕老年人的安逸。常言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此时发愤努力、勤奋刻苦,将来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拼搏的自己。而此时耽于游戏、享于安乐,就好比种庄稼误了农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勤要有革新。现代机械技术运用到农业中,大大地提高了产量、节省了时间。这是以前肩挑背扛、锹挖镰割的原始耕种,无论多么起早贪黑争分夺秒都无法企及的。我们学习工作,也要勤于借鉴、研究、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追求事半功倍的高效率。

还要勤于修正。只有把草锄干净了,苗才长得壮长得旺。一遍锄过,没几天又有新草长出,就得去锄第二遍第三遍。小草易锄,如果草长大了,铲锄起来就比较费事,还往往会伤及庄稼。荒草把庄稼淹没、吃掉,那肯定是懒汉的田地。“草”就如我们身上的缺点、错误。小过失小偏差,及时纠正,迅速进步;小错不理,铸成大错,悔时已晚。

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曾国藩就以“五勤”之道为官为人处世。一曰“身勤”。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什么样的天气,不论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二曰“眼勤”。他常从细微之处识人,练就了一双慧眼,选拔了许多“大将之才”。三曰“手勤”,其实就是要养成好习惯。曾国藩一生有三个好习惯:第一个是反省的习惯,他每天都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修炼自己;第二个是读书习惯,他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十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通过坚持读书,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气质更磨炼了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增长了才干、懂得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成就了一代大儒;第三个习惯是写家书,据说仅在1861年就写下了253封家书,他通过家书训诫教育子弟,曾家后人人才辈出。四曰“口勤”,对同僚上级态度谦恭热情,对下属耐心训导。五曰“心勤”,其实就是坚定的意志品质,不管是科考还是在平定太平军时“屡败屡战”,都有一种精诚所至的信念在支撑他,从各方面下足功夫,功到自然成。

其实,我们家也有“勤”的传统。伯父父亲弟兄三人,年少失怙,家境贫寒,他们辛勤劳作,吃苦受累,换来了我们的衣食无忧。最令人称道的是,他们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勤于创新,无论是走南闯北谋生计搞建筑,还是居家生活待人接物,都能够深谋远虑尽其所才,甚至思人之所未思、为人之所未为。凡熟悉的、共过事的人,都会夸赞他们的技艺精良、信服他们的思维巧妙、尊重他们的为人宽厚,绝不会因他们是只读过两三年书的农民而见低。伯母母亲,她们的勤劳能干,也常被村人赞誉有加。当男人们常年在外闯荡时,是她们用自己柔弱的双臂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几位兄嫂,奔波于千里之外,立业于都市之中。或餐风露宿,不辞劳苦,殚精竭虑,以夜继昼;或操持家务,克勤克俭,相夫教子,极尽贤惠。

我姐弟三人,读书工作,尚算勤勉。尤其是小弟,一穷乡僻壤的农家子弟,能走出国门,求学异域,非“勤”字当头,则不能矣。

现如今,我们全家老少和谐安康,工作生活蒸蒸日上,这应该就是勤奋所给予的回报吧!

新春佳节之日,合家团聚之时,以“天道酬勤”诫勉子孙,我们家的春节也算过出了新意。望各位小朋友领悟长辈深情,不负厚望,将家风传承宏扬。

人勤春早,天道酬勤。

  

步行真好


秋风杂秋雨,天凉添几许。新买的初秋衣衫还没在身上斑斓几日,就忙着去寻厚实的冬装了。尤其是早晚上下班,衣袂随秋风飞舞,人就更显瑟缩。

天冷了,咱们就步行上班吧。

学校离家不远,徒步二十分钟即到,步行多好。

早起提前十多分钟出门,清冷的空气,恰恰提神醒脑。天蓝如碧,云白飞羽,西望太行,巍巍巨屏,霞光初照。同路的大多是家长、学生,左一声问候,右一个微笑,心情如朝阳明媚,步履也“朝气蓬勃”。美好的一天,就在这“晨练”中“热血沸腾”地开始了。

惬意轻松的是下午放学!放下了一天的忙碌,慢悠悠的,散步似的,刚修整过的小西环平坦崭新,红砖铺就的人行小径平添了一份闲适的温情。东看看,西瞧瞧,虽是每天要走的熟悉的小街,但总会在不经意间邂逅一些平日里“风驰电掣”所不曾遇见的风景。

其实,最让我乐于步行的,是两个同伴。

同居一个小区的ww,文学造诣极深,尤工诗词,是个才貌俱佳的可人儿。虽然同行在路上, 聊得多的还是课堂学生、美衣美食、家长里短,但是,毕竟才女有才情,格调不与流俗同,她的工作生活举手投足已是诗意浓浓书香四溢,她的人自是一阙温婉绝美的宋词。倘若我的行止见识也渐有那么一丁点儿脱俗之相的话,那一定是ww的濡染之功。

出了小区,一转弯,yw已等在路边,yw也是个秀外慧中的女子。有次席间敬酒,我戏言要以粥代酒。过后思及,沉静内敛的yw,还真如极品的粥——虽不如酒的浓烈,不似茶的清雅,也不像山珍海味、名馐佳肴惹人垂涎,但醇厚营养,给人舒服和温暖。多年岁月文火的慢熬久炖,我们之间的情意早如粥般浓稠而家常,默契而熨贴。

尽管我们不会像小孩子那样勾肩搭背,但却会像小孩子一样有说不完的话儿。假如你看到上学或放学路上说说笑笑的我们,是不是会觉得与那三三两两的背着书包的学生别无二异?惟愿家与学校之间的日子,永如孩童般纯净、充实。

当然,路上也常遇到一些家长,谈谈孩子聊聊学习;也总会有其他同事一起,队伍更大,谈兴更浓,笑声更多。

有时候,也会独自一人。譬如这暮秋之晨,细雨凉而不寒,路面湿而不滑,擎伞徐行,无驾车之拥堵,亦无单骑之谨慎。听雨弹伞琴,看叶舞飞蝶,独而不孤,静而不寂,人在巷陌,神飘云外……


假牙 奶奶 姥姥


一颗假牙填补了病牙“辞职”后的空缺。医生说,刚开始可能会有点不适应,一星期后就没事了。可是,二十多天过去了,我还总是觉得嘴里多了点儿东西,不知不觉的就要伸手动一动它。终于一用力,掰下来了。幸好本来做的就不是固定的那种,轻轻一推,就又安上去了。

从此,每次饭后,我就把它取下来,清洗干净,再安回去。

每当假牙在手,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奶奶。

奶奶同我一个属相,整整长了我六十岁。自我记事,奶奶就是一副假牙,而且她只是吃饭时才戴上。平时,就放在一个旧的暖壶盖子里,用水泡着。所以,每当走亲戚、到别人家里吃饭,“带上牙”是关键。人去了,牙没带,回来重取,是常有的事。

我是在奶奶的故事中长大的。——夏天皓月当空或是繁星满天的晚上,我头枕奶奶的腿,躺在门前的是条石上:还有冬日的被窝里,奶奶伸出温暖的大手,紧紧地握住从土炕的另一头伸过来的我的一双小脚。——就这样,一个又一个故事娓娓道来。从历史演义到民间传说,从妖魔鬼怪到忠孝仁义,奶奶的故事呀,多得数不清!而且,奶奶不是粗略地讲个梗概,她能够把大段的唱词、人物对白吟诵出来,好像不用乐器伴奏的说书先生一般。

日常谈吐,奶奶也不太一般,俚言俗语,警言佳句,不绝于口。我想,若不是未进过学堂,除自己名字外再不认识几个字,满腹诗书的奶奶也应算作是出自书香门第的才女了。不过,爷爷过世早,寡母弱子,生计艰难,她的三个儿子自小就为温饱奋斗,很难得像我们孙辈几个得到奶奶才情的惠泽。(或许,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品格已融入了奶奶和她的儿子们身上,化作了他们在艰难中奋进的勇气与骨气!)

记得小时候,冬天农闲时,方远邻近的村子里常唱戏。当我的同龄的小伙伴们还只是满足于在人群中挤挤闹闹、捉捉迷藏,或是流连于卖零食、玩具的小铺子前的时候,我却已能够整晌或整晚地坐在戏台下,沉醉在剧情中,为舞台上人物的命运担心牵挂。回来还经常为那些没去看的,或是没看懂的大人们讲戏。因为,好多故事都听奶奶讲过;即使没听过,许是受了启蒙吧,我也大都能看懂。

长大了,能够读书识字了,在阅读或是看影视时,我常常会发现:“这个典故,奶奶曾讲过。”“这几句话好熟悉呀,奶奶说过。”即便现在,也常如此,但详细的情况是怎么回事呢?真想再亲耳听奶奶说一说。但,再也不能够了。

亲爱的奶奶,离开我们已近十年。她身体一直硬朗,极少延医请药。就是去世前躺在床上的两三个月中,也没查出什么病,也没大的痛苦,在三个儿子精心的服侍中,安然长眠,时年84虚岁。还算幸福的晚年,还算争气的子孙,应该是奶奶今生最大的安慰吧!

姥姥小奶奶五岁,不到五十岁,牙齿就掉完了,但从没安假牙。起初是家贫难致,等到经济许可,牙龈已萎缩,不能再安了。今年,姥姥已八十又九,可怜的姥姥,四十多年啊,就用那光秃秃的、又无比坚韧的牙龈,咀嚼着她那多舛的人生——

姥姥本是小康之家的娇小姐,嫁到姥爷家却是屋顶几乎露天的破落户。更令人叹惋的是,在三十岁之前,父母、哥哥、还有她的丈夫先后弃她而去。只剩下姥姥,踮着一双尖尖的小脚,带着十多岁的儿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女儿……所经历的苦痛与煎熬,可想而知。

姥姥从不串门,在我的记忆中,只是在夏天傍晚乘凉时,姥姥才到大门外坐坐,平时可谓是足不出户,整日在家忙碌着——舅舅家儿女多,人口大,农村地里活计又多,除张罗一口大锅做饭外,但凡从田里收回来的一切,只要一进家门,就都由姥姥料理了。印象最深的是秋天里刚从地里弄来的带着皮的玉米棒子,像小山似的,堆满了整个院子,一个一个,大都是姥姥把皮撕下来,整整齐齐地垒在窗台、晒棚上,晒干了,再把金黄的玉米子从棒子上搓下来。

姥姥话不多,只要是自己能做的,就总是默默地忙活着,把一个贫寒的家收拾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近年来,年事渐高,又有慢性阑尾炎的旧疾,做不动活了,但若非病痛难忍,姥姥从不劳人。

虽然视力不好,耳朵也有点背,但姥姥的记性极佳。我们姐弟三个几时回去,几时走,只要姥姥见到,即便事隔数年,姥姥都能历历道来。更别说家里大大小小的生日、婚嫁日期等一应事体了,谁想不起来,都去问姥姥。但是,姥姥在谈起往事时,从没见她抱怨过什么,语气总是淡淡的,无论多么艰难的经历,无论多么苦痛的记忆,姥姥好像在讲别人的故事一般,看不到一点情绪的波澜,更别说像好多人那样一提旧事就泪水涟涟了。

有时,默默地端详着姥姥——高挑身材,云盘大脸,端庄慈祥,高贵典雅。(遗憾的是母亲长相不太像姥姥,我也没能够把姥姥的美遗传下来。)有人说,姥姥有点观音相。也真是的,每当坐到姥姥身旁,我就变得沉静了、安详了,不再怨天尤人,不再心浮气躁。

早在奶奶去世时,父亲就说:你们也算是知书识字的,为奶奶写点儿什么吧。那时,我只顾得伤心垂泪,只让人写了一道“奶奶千古!”的挽联。几年来,奶奶姥姥的人与事,时不时地萦绕于心。今天,由一颗假牙而起,终于将往日之事、今日之情,倾注笔端,虽然,意犹未尽, 更不乏言不达意之处,但我知道,奶奶姥姥所给予我的,将同源自她们的血液一起,永远流淌在我的生命中!

愿奶奶天堂安好!

祝姥姥慈颜永驻!

 

郭军香,林州市市直第四小学语文教师。喜欢读书,爱好写作。  


张国强  散文两篇



杨树写意


路边,一棵高大挺拔的杨树在经历了一夜的疾风骤雨之后,轰然倒下。而与它在一起的其他杨树、桐树却安然无恙。我心生疑惑,然而,路人在谈论时都若无其事的认为这只是因为它的树冠太大的缘故。常言道:树大招风。它的倒下好像只是如此而已。“树大招风”,这的确是一个可以让人接受的理由。

然而我并不满意这样的解答。于是我仔细观察了这棵倒下的杨树:它并不是被拦腰斩断,而几乎是被连根拔起的。令我惊讶的是,它的根潜入地下竟不足半米。这似乎多少印证了我的猜测。

树被木匠师傅从根部往上横向截开,这样,树干和根部便彻底分家了。在锯开的当儿,我凑近细看,树桩中心的部分竟然是黑色的,再看树干的横截面,中心也留有一个纽扣大小的黑色小圆点。我愈加坚信了自己的猜测。

此后,我又把这棵杨树与其它树的树梢做了比较。发现这棵倒下的杨树的树梢并不是最大的,它的树干也还是比较粗的。由此可见,它的倒下,树梢的大、树干的细并不是根本原因。

想起《传习录》上的一句话: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单位的院子里的一排白杨树高大挺拔,枝条上吐出了黄豆大小的颗粒,那是孕育绿叶的生命体,杨树开始生发。其中的一棵树格外引人注目,我经常好奇的问同事,都是一起栽下的杨树,那一棵格外的粗壮,并且在深秋季节,当别的杨树已经落光了叶子,只留下光秃秃的枝条时,它依然枝繁叶茂,最后一个告别秋天。而早春三月来临时,它又是第一个报道春天来到的讯息。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同事说是因为这棵杨树的品种不同。

在我看来,是因为它的根扎的深,它拼命的在泥土里寻找水源,汲取养料,不像别的杨树根扎的比较浅,依赖的是老天下雨,无法从土壤深层汲取水分。当冬天来临时,根扎的浅的杨树便纷纷凋落了,在来年春天没有洒下甘霖时,自然也就没有那棵杨树生发的早了。

也许我们每个人就像这一棵棵杨树,能够在生活中深深扎根的人,才不会在严冬来临之际过早凋零,在春天来到之时推迟生发吧!

 

不同的生长方式


一次在小区内散步,我看到园林工人在修剪绿化带。原来的冬青长得枝枝蔓蔓,或高低不平,或旁逸斜出,但经过园林工人的一番修剪,绿化带已变得规整笔挺。但走近细看,你会发现,表面的平整是以牺牲冬青树的自由生长为代价的,有的被剪掉了头颅,有的被剪去了胳膊,冬青树被园林工人修剪得屈从于一种模式,它们失掉了自己的个性,为了表面的整齐划一,每棵冬青树都不能自由的生长。

每次坐在公共汽车上,望着路两旁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我都会发出感慨,正如茅盾在《白杨礼赞》中所写:它伟岸、正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白杨树一样,它从一株幼苗,逐渐长成茁壮的小树,再长成参天大树,期间虽历经风风雨雨、挫折磨难,但它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姿态,不屈的精神风貌。它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直插云霄。

冬青和白杨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长方式。

周末,我携妻带女去登天平山。

爬上“之”字形的陡峭猴梯,穿过狭长的崖道,转过山头,来到一排石阶前,举目仰望,天平寺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露出了深黄色的琉璃瓦屋顶。

我对9岁的女儿说:“加把劲,胜利就在眼前!”

女儿望着又高又陡的石阶,不由得发出了惊叹!妻子也为女儿鼓劲。

高高的石阶足有百米,石阶旁没有护栏可供攀沿,一口气上去可真是要费不少力气。女儿走到半路就已经体力不支,她顺势就靠在了石阶旁边的一棵小槐树上。我和妻子也停了下来,我才认真打量这棵槐树,它长的样子好奇特!弯曲的树干像启动拖拉机的手摇把,树干首先向上长了一截,随即平行于石阶长出一米多,然后又垂直于石阶向上生长,枝叶郁郁葱葱,像一把撑开的小伞。

我不禁惊叹于它的奇特与无私了!它长成如此造形,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路人到此已经气喘吁吁,忽然一棵小树出现在眼前,有谁不去扶上一把,靠上一把呢?这一扶一靠,有意无意之中,造化了这大自然与人工和谐的产物!

为了下山更快些,我们选择了小路,可是路要滑很多,走在上面,要不时去扶旁边的小树,在即将踏上水泥路的时候,有一段特别陡,我顺手拽了一下旁边的小树,小树往下弹了一下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妻子扶着女儿也拽着那棵小树下来了。

我突发奇想:若干年后,这棵被我们拽过小树是否也会长成那棵路边槐树的模样?还是会变得更加奇特?或许始终笔直向上,不为所动。


张国强,男,林州市城郊乡教师,2011年至今,发表《以思考的姿态做教师》《此心安处是吾乡》《美丽的散文》等多篇作品。



大师风度有几何

——听管建刚《月光启蒙》有感

王春艳  


林州,红旗渠畔。

第七届“红旗渠杯”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典礼暨“跟名师一起在课堂上成长”观摩研讨会大幕拉开。

特级教师管建刚,携《月光启蒙》而来,要展现大师风度,大师风度有几何?

要上课了,管老师是大师,会怎样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还未容你一想,课已悄悄拉开帷幕。对好多孩子而言,今天是生平第一次的大场面,管老师猜测大家心情是“忐忑”,吻合心情巧用歌曲,笑声掌声自然而来,现场开始欢乐了。接下来是自我介绍,招虽普通却不失精彩,原来这自我介绍还分三层次呢。我叫管建刚,其一;给这三字组词,其二;大家都叫我“管大”其三。三句话递进,教给孩子怎样说话,还应目视对方,目光交流。没有外号怎么办?管老师说了:人生没有外号,不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遗憾,赐你个“小胖墩”如何?组合拳步步加深,说话轻松还欢乐不断,不知不觉中,奠定了课堂轻松的基调。一个课前热身,就这样完美的实现一举多得,这就是大师,平易近人又风趣幽默的大师。

大师风度还有几何?我都有点迫不及待了!接下来,管老师抓住主要问题开始了有条不紊地引领学习。读书,要读得明快流畅,歌谣、红谣还可以打拍读,若恰在结尾出现小动物,模仿几声叫声真是巧妙。读错了,那就想一想,正确的隐藏在思考中。解释词语“含蓄”,大家冷场了,怎么办?那就借自己女儿路过肯德基没说想吃却一直喊饿来解释,十一二岁的孩子,把话说到他们心里去了。也算最佳解释吧?歌谣中还有这层意思,那就再巩固一次,谁能说管老师不机智呢?抓课文主要事件,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读书方法,画出关键词语还可以比比速度,怎样画更快,让孩子明白学习应该学会用更好的方法。管老师擅长教作文,他会怎么教?鲁迅说: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说话间,一篇《月光启蒙》,一篇《母亲的启蒙》已发至孩子手中。继而发现详略有区别,标题有区别,那就再听一遍配乐朗诵,又发现描写月光的语句一有一无,趁势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给老师的《母亲的启蒙》打打分如何?管老师心甘情愿扮演一个的得低分的拙老师,让孩子自己求得新知,这应是最可宝贵的。阅读课里有作文的味道,作文课里有阅读的味道,管老师教出了大师风度!值得一提的还有二小的孩子们,读书脆亮,语出惊人,没有生疏,有的只是灵活的配合,智慧的闪光!当然,难免有特殊情况,其中有一个孩子就被这样的大场面吓坏了。因为不会读字,紧张到流泪,管老师安慰、鼓励、引导,时不时关爱一下,加上我们真诚的掌声,孩子笑颜展现,会场温馨异常。

回头看看,管老师没用花里胡哨的课件,可他的课朴素动人,返璞归真同样充满魅力;课堂上没有格式化的程序,可每一处都不着痕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仅如此,“无语”“家常菜”“秒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吓死本宝宝了”这些网络热词总会适时出现,语文学科的生命力乍现,会场刹那间变成欢乐的海洋!如此看来,管老师够机智、够时尚,有亲和力、有把握力。一节课有张有弛、有动有静,游刃有余,大师风度。

大师级的管建刚老师,现身说法告诉我们:语文课可以纯朴的上,上到让人舒服无比。语文老师应该有指向写作的阅读意识,写教育叙事,写上课心得,只要写就加入了最具成长力的群体。向管老师这样的大师致敬,林州教师惟愿用知识和实力舞出翩翩风度。


王春艳,林州市阜民中学教师。初见,优雅娴静;久处,大气率性,思维缜密,理智又不失温柔。左手教书右手写文,暖心小女子一枚。





长按.识别.关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