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艺美术大师:王景春
夜空深邃,繁星点点,清悠的月光漂洗了一天的喧嚣,在这样的时间里静赏新进内蒙古工艺大师王景春先生的石雕作品集,好似一幅幅逶迤绮丽的水墨画铺陈开来,和这些来自图片里的石雕作品短暂的凝眸让我生出许多美好的想象,
我感受到了鱼儿嬉水的灵动及水草的摇曳;看到了青山的巍峨以及友人间情谊的深厚;体会到了来自草原的辽阔和一方独有的风情……大师们在一块块厚重的石头上雕刻创作,篆写寥寥数字亦能镌刻出千般神韵。这些都不是偶得天成,是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的文化修养,已经后天的努力所分不开的。
王景春先生出生在林西水晶石加工手艺人世家,他从小就接触石头,在家人的熏陶下也格外喜欢石头,他在上小学的路边拾捡石头切割场废弃的切片,不厌其烦的在上面刻字画画。后来上了高中也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美术班。
巴林石芙蓉冻组雕《金玉满堂》
因缘巧合,文化课的疏忽,家境的变迁,导致他过早的承担起为家分忧的重担。思量再三,加之从小对石头的喜爱,他决定学习巴林石雕刻,自此他走上了巴林石雕刻之路,1998年师从雕刻大师刘和臣,那年他21岁。
巴林石金银冻雕件《草原牧歌》
由于迫切想为父母分忧,他日夜钻研雕刻技艺,每天早起第一个来到师傅的工作室,收拾打扫好卫生,一坐下来干活就是一天,师傅看他踏实认真的劲头,从心里喜欢他,拜师学艺三年,师傅得知他家庭情况,不忍他日夜钻研雕刻,中途要给他开工资,被他断然拒绝,他说“我是来学艺的,不是来打工的”。多么朴实无华却又葆涵深意的话语,让师傅钦佩之余励志把自己的雕刻技艺无私的传授与他.
巴林石牛角冻雕件《青山送友》
学艺期间有很多家乡的朋友找他雕刻石头,他用业余休息时间雕刻了很多作品,从早上八点工作到凌晨,孜孜以求终口碑相传,找他做活的人越来越多。师傅深知他学艺的刻苦与创业的艰辛,抓紧一切时间教,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三年边学边做,一件件作品拿出来独立观之也是有模有样,初见成效。
2000年,在师傅的建议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从早上五点起床坐在那就开始干活,中午焖上米饭,有时饭熟了却忘记吃,一直工作到下午六点多实在太饿了才吃中午饭,吃完饭继续做活到一两点种,天天如此。正是这种废寝忘食的精神,王景春先生的石雕技艺越来越精深。欣赏他作品的人也感觉到如沐春风
巴林彩冻石雕纽随形章
般惬意怡人,都说有灵性的石头可遇不可求,惟有有悟性,有执着精神的人才能完成一次次心与石的对话,从此岸到彼岸无声的交流,默契的交融才能合二为一,将自己的思想无声无息的展现在一件件作品上,令观者心随石而动,其美好微妙的意境令人神往,王景春先生不善言谈,朴实无华,却是心与石的交融者。
巴林石水草冻组雕
王景春先生擅长鱼雕作品,同样是传统的题材,他耐心的研究,不断创新,把鱼的神态,随水游动的鳍尾刻画的惟妙惟肖,把鱼雕作品发挥得淋漓尽致。2010年景春工作室迁址到赤峰,随着业务的繁忙,他感觉到技艺的瓶颈,还有雕刻自己思想的作品时间特别少。这种情况下义无反顾放下刻刀,到南方樟林村学习,从修光做起,和许多大师学习了不同石材的雕刻,从印钮到花鸟虫
巴林石檀香冻微雕方章
鱼,从动物到人物……南方雕刻题材广泛,立意新颖深刻,三个月的突击学习令他茅塞顿开,将思想与技艺完美的结合,从根本意义上尊重了石材本身的质地和色彩,几经学习和苦思冥想,面对一块块参差有别,良莠不齐的石头总能突破传统,巧妙构思利用俏色等技艺从而赋予了石头鲜活的生命。
巴林石红花冻雕件《金玉满堂》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耕耘终结硕果,2013年在北京轻工业协会举办的中国传统工艺精品展中,凭借作品《花好月圆》获得“巧夺天工”金奖,《金玉满堂》获得银奖。2815年十月份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品“飞马奖”的评选,作品《草原牧歌》获得银奖,并获得评委会高度好评!用王景春先生的话说,《草原牧歌》是以中国山水画为积淀,以蒙古风情为主题,在继承传统
国画技法的基础上加载草原文化。作品主要体现草原的辽阔,山川的俊秀,骑马的牧人赶着羊群在草原上生活。徐徐的清风吹过仿佛牧人的长调在辽阔的草原上飘荡。有了构思之后便要着手进行雕刻的步骤,此时所考验的便是雕刻技术,只有拥有好的雕刻技术才能让作品拥有精美的形态,《草原牧歌》是一件将造型艺术,人文艺术融合在一起的作品。
巴林石芙蓉冻高浮雕组件《海底世界》
在王景春先生的眼里,作品获得的奖项并不代表着雕刻水平的高低,荣誉只是对他多年来在巴林石雕刻领域里潜心探索的一种肯定。巴林石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他想通过自己的刻刀,用自己的美术功底等形式来表达对家乡的热
巴林鸡血石芙蓉红组雕《金钰满堂》
爱,并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内涵,在表达出石头形体美的同时,使其表达的内容形式更具多样性,石虽不能言,但是雕刻家们只需妙手点化,山水人物,历史人文无不尽情展现中国文化的深远意境。艺术是一个人在寂静寞然的道路上前行,非苦心孤诣
方成,他就是这样一个耐得住寂寞,默默耕耘,不断学习的新一代雕刻大师。
由于有良好的绘画基础,每当王景春先生面对一块石头时,他要雕刻什么样的作品,表达怎样的意境和题材,他的雕刻画稿已经在心中预设成型。他说“如果雕完形状才觉得形式不满意,要想改就难了。”确实如此,当下的很多匠人缺乏对构图的认识和重视,而构图恰恰是对构思的落实,是一件作品的布局和安排,是对画面形式的分布和画面效果的预料,可见好构图是多么重
巴林石芙蓉冻雕件《扇面屏》
要,它是一件石雕作品的框架和骨骼,构图的目的是在有限的石面上处理好要雕刻物体的位置、大小和比例,使画面统一而变化,变化而均衡。王景春先生的构图起稿的原则是:整体统一,均衡变化,生动有趣,脱俗创新。他的构图做的特别的仔细,每一处如何处理都做了特别的标记,在石雕届内几乎很少看到这样完整认真的构图,他的构图功底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完美的体现,让观者赏心悦目,舒服自然,整体协调均衡。
他雕的人物作品或豪放,或婉约,或中庸的天然性情,铺展着草原民族丰富多彩、仪态万千的文化艺术。那些看似简约平常实则繁复含蓄的篆刻文字和表情,令我们对少数名族的关注敬畏感油然而生。我想在大师们手中的刻刀下的每一笔刻划都需要心灵的沉淀,随着他们平静淡然的心态婉转轻盈,明媚鲜活,让我们不知不觉回归到最原始的时光,解读历史深处那些不能遗忘的过往。每一种意象都在构图起稿中升华,内心深处浓郁的情结在刻刀下慢慢舒展,翩翩起舞。
巴林鸡血石芙蓉红雕件《金钰满堂》
王景春先生的石雕之路总是离不开“学习”二字,他说:“跟别人学,和自己比,只有不断的观察自己的作品,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继承作品好的一面,修补不足的地方,才能令自己的石雕技艺越看越好” 。
巴林石红花冻雕件《花开富贵》
艺术创作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业,除了技艺才能的前提外,还要求艺术家有一定知识储备和艺术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底蕴是区分一个艺术家和一个工匠的重要标准。他一直以一种谦卑淡然的心态面对他的石雕作品,他努力学习的心态让人油然起敬,我想正是他这样一种淡看功名利禄,平凡超然的心境才会雕刻出一件件灵气十足的作品。
巴林石芙蓉冻组雕《手牌》
其实生命的遭遇,犹如水中的花瓣,浮草、落叶,终究会在时间的长河里飘远。一些所谓的荣耀和获得,也如手心里洁白的雪花,虽然光鲜美丽,却难以承载岁月的侵蚀,最终都会化作一份微凉。人生在某种意义上,就像一张素签,惟有葆持善良纯粹的心灵,自然踏实的心态才能描绘出至真的文字,渲染出浪漫的色彩,雕刻出唯美的作品。
巴林石彩冻石组雕《小摆件》
出神的凝视,默然无言,心却在一件件作品里迭岩起伏,人生百态,无欲无求,原来唯美可以和时光一起静止!不禁感叹好的作品总是以“无声胜有声”的静态面对世人,让人不知不觉间品读这种文化底蕴,静静走近一段光阴去拓展我们无限的联想空间。透过作品看王景春先生,看到的是细腻和精湛,他是巴林石雕艺菀里的默默耕耘者,用心解读石语,用情诠释石艺,上下求索中,其路漫漫远兮
巴林瓷白石雕件《童子洗象》
时至今日,石界名家高手层出不穷,然而在艺术表现力上留给观者的想象空间却越来越少,如何在继承传统上和表现手法上突破创新,如何在艺术表现力方面更能展示石头的特性,这些都是王景春先生一直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业精于勤静于思,让我们祝王景春先生的石雕艺术之路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