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传媒书院(ID:shendutuji),原标题《跟白岩松学语言修辞技巧》
表达富有逻辑性且敏锐精辟
白岩松作为新闻门类的主持人,选词基调一贯是磅礴大气,说理清晰,这样能够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透彻,表达出富有逻辑性的话语,显示出新闻的深度,带来语言审美的愉悦,这一特色在白岩松新闻主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2008年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参加火炬珠峰传递登顶活动后,从拉萨返回途经成都,她主动请缨参加抗震的报道。白岩松在与她的连线报道中由衷赞叹道:“谢谢泉灵,刚刚完成火炬接力,又进入生命的接力!”
“生命”“接力”,言外之意,即不是一个人在接力,而是亿万人;不仅是火炬的接力,也是生命的接力。白岩松的这句话充分显示了他语言犀利的特色,同时又不失严谨深邃,使观众感受到他的责任心以及人文关怀,为灾区同胞带去最深的祝福。
白岩松在选词方面不仅讲究词语的大气与犀利,同时注意语言表达时的情理相融,他的语言剖析到位,深刻入骨,使得他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时,能准确抓住核心。
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当被寄予厚望的射击运动员赵颖慧冲金未果时,白岩松这样说:“人们记住失利的赵颖慧似乎比记住得铜牌的高静更容易,但这并不公平。她(赵颖慧)输了,但也有权利得到安慰。”
白岩松敏锐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他对失利者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作为普通观众为她感到惋惜,“她输了但也有权利得到安慰”这句话,不仅安慰和鼓励运动员本人,也抚慰了观众失落的心。
表达言近旨远且富有生活气息
在选词方面白岩松能够很好地做到随机应变,当遇到一个贴近生活的话题时,他往往选择看似平淡无奇的词,表达时也无过多修饰,却能“一鸣惊人”。
在一次《东方时空·面对面》节目谈论有关幸福的话题时,他不假思索地道出自己的理解:“幸福其实就是像水一样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流过。幸福就像冬天里温馨的阳光,就像一杯好茶,亲人的笑脸,夜半时分下班回家,万家灯火中那盏为你点亮的灯。”
白岩松的这段话,将幸福寄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事物:水、阳光、奶茶、笑脸、为你点亮的灯,就在这些平凡而不平淡的事物中悟出幸福的真谛。白岩松的这段描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观众更懂得幸福的定义,深化了观众的理解。
白岩松的语言往往选取通俗易懂的词,从身边事谈起,使得表达亲切自然,简洁生动。不管是关于国家政治性话题,还是关系百姓生活的细节,白岩松总能找到一个与百姓相结合或是百姓熟悉的评论视角,表述得贴近生活。
对百姓关心的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白岩松说:“讨论房价过高的问题,不是做论文,归根到底是让百姓有房子住,尤其是城市中低收入者有房子住。我特别希望市政府集体采购经济适用房,然后以廉租房的形式返还给普通百姓,这样就不会有很多开着宝马的人去排经济适用房的号。第二,赶紧给大量中国的民间资本寻找投资方向,让投资在中国越来越健全。”白岩松的这些话都是百姓的心声,通过节目说出来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表达得生动且贴近百姓生活。
口头表达的“活化”修辞
通过对白岩松大量新闻主持和评论资料的分析,在他的口头表达中,语音的“活化”修辞占了重要地位,较多体现在语调、节奏和停顿的“活化”,以此传达丰富的信息。
《焦点访谈》曾播出了14集理论专题片《中国之路》,主持人白岩松在第四期《海纳百川》的结束语中,满怀激情地说:海风吹来,龙的传人当然不会弱不禁风。中国引进资金,也在引进竞争;引进朋友,也在引进对手。当古老的大门终于对外开启的时候,它的含义,绝不仅仅是对门外的人说了一声:“欢迎你”;更重要的是要对门外的世界说一声:“我来了”。
如此激昂,令人振奋的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展现了白岩松的激情,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语调中带有白岩松的情意,同时这种情意也深深地感染了观众,使节目所要表达的信息与观众的心意融会起来,那就是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白岩松从容不迫地对语意进行层层推进,留给听众理解品味的余地,观众对他的主持语言特色有了更深认识。
修辞手段的多元性
新闻评论是一个有感染力和感召力的电视节目,需要在节目中借助不同的修辞方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修辞是语言中深层次的东西,能否灵活运用,运用地好坏直接反映一个主持人的语言功力和文化修养。
在对亚运会的解说中他说:这个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是由一滴水引发的。他将“水”借代为开幕式的源头,正是因为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只有水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追求体育之美,预示着这不仅是一场运动会,同时也是一场展现自我生命活力的舞台。这看似没有联系却如此恰到好处的修辞,实则体现了运动的真谛:生命在于运动。
在这里他运用了比喻和借代的手法,不仅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增强了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使语言富有变化又不失幽默感。
白岩松对于修辞的运用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还经常运用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他的语言风格独树一帜,更为其主持的节目涂上了一抹鲜明的个性色彩。
经过他修辞处理过的语言传达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带有美感和诗意的美好期望。 新闻主持语言不仅要求“说得对”,还讲究通过修辞的方式“说得好”。 作为中国主持界的一面旗帜,白岩松的新闻主持语言,浸润和包含着多种修辞手法,其修辞手法丰富多样,且注意说话时的语调和节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语言修辞特色。
白岩松新闻主持语言表达讲究修辞,既符合节目需要,有很强的传播力,又符合新时代主持语言的要求,具有积极的引导力。白岩松在其节目中修辞的准确运用是厚积薄发的过程,而如何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更是任重而道远的学习过程。
相关阅读一
汪涵:主持人的三重境界,你在第几层?
来源|主持人吧(ID:zhuchi8)、播音梦工场(ID:boyinmenggongchang)
古希腊有一句谚语:“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我觉得可以理解为“雄辩是银,倾听是金”。
美国著名教育家、演讲家戴尔・卡耐基也曾说过:“做一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 我也坚持地认为:善于倾听是一种美德,善听者为圣。圣人的“圣” 字,繁体字为“聖”,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通也,从耳”。意思是听觉好、口才好,就可做圣人。
电台节目主持人,能说会道的、能言善辩的非常多。长期以来,电台节目主持人大多是以滔滔不绝的形象在广播里出现,听众似乎也习惯了这样被动的传播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人们的接受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考型逐渐取代了接受型,更多的人愿意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形成双向及多向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互动。
在这种时代语境下,我们的节目主持人,万万不可忽视“倾听”的作用,万万不可忽视“倾听”的力量。 一档好的广播节目,它的气氛应该热烈而充满智慧,嘉宾侃侃而谈,观众情绪盎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电台主持人的“倾听”有关。“倾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细心地听取”。
倾听与言说,是人们日常口语交际的两种基本行为,也是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时刻记取的。善于倾听的节目主持人,往往会给受众留下谦和、礼貌、大度、尊重人、理解人的良好印象。如《一丹话题》的敬一丹、《面对面》的王志、《高端访问》的水均益、《艺术人生》的朱军、《小崔说事》的崔永元、《可凡倾听》的曹可凡、《鲁豫有约》的陈鲁豫、《夜色温柔》的柴静、《神州夜航》的向菲等。主持人在广播节目中, 对一些情绪偏激,甚至不够友善的听众,坦诚相见,以诚感人。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对方的宣泄,把握听众心理活动的脉络,从中发现话题最恰当的切入时机,自然而巧妙地引导听众不偏离主题。
主持人必须要有强烈的对象感,节目的创意是什么、传播的目的是什么?谁在关注我们的节目?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人。只有注意力集中,专注的倾听,才能使我们思维敏捷,逻辑缜密,将听众或嘉宾所说的话题,快速在脑中储存起来,在短时间内理顺思路,自然应答,形成呼应。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才能使电台节目主持人捕捉到许多有效信息,可以让人发散思维,调动情绪记忆,使节目内容延续和深入下去。
奥地利维也纳有一位出色的电台节目主持人,虽然他拥有的听众群不广,但每次临近直播,听众们都会郑重地对待接下来的时刻――提前回家、洗头洗澡、坐在沙发上、戴上耳机、点上雪茄、拿出威士忌。他的节目内容是用高保真设备录下一切生活的片段。
比如一期节目是讲一个女孩生产的过程――镇痛发作、按护士铃、护士的脚步声、手术室里的声音、婴儿啼哭一并收录,配上《命运交响曲》,再加上主持人用充满磁性的声音,朗诵一段关于生命的诗歌。这半小时节目听得大家荡气回肠、热泪盈眶!这位主持人还录下了维也纳的早晨:鸟鸣声、马蹄声、打招呼的声音,配上森林圆舞曲,再加上优美的诗句,听得大家眼前满眼嫩绿,感受生命的勃发。这档广播节目也许不适合当下的电台,但回想我当年在广播电台录开盘带的那个年代,很多广播节目极其精致。再看看现在的节目,主持人的确口若悬河,但是,这就等于口吐莲花吗?这值得我们思考。
中国传媒大学的两位硕士研究生曾经采访我,问:“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艺?”在我眼里,综艺便是“小六艺”与“大六艺”的综合。“小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大六艺”是儒家的‘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运用到娱乐节目主持中,主持人不仅要掌握主持的‘小六艺’,即掌握跳舞、唱歌、说个相声、演个小品、变个魔术等技能,更要胸怀主持的“大六艺”,即主持人说的话,像《诗》一样优美和节俭,像《书》一样广博、精深,像《礼》一样的有节制、有风度,像《乐》一样有律动,像《易》一样有变化,像《春秋》一样大意分明。只有掌握了主持“大六艺”的主持人,才是有境界、有大情怀的主持人。 仅会“小六艺”、仅有小情怀是不够的。就如同写诗、作画都是文人的“技之末稍”一样,一个只会寄情于闲情雅趣的文人,只有龟缩在自己营造的理想世界的小情怀中。
主持人也一样,一个只会说、学、逗、唱的主持人,也只是陷在了自我卖弄的小情怀中。尤其是在浮躁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主持人也不能免俗,总希望以个人的“小情怀”谋得世俗名利,却忘记了利用自己所在平台以及拥有的话语权,唤醒那些沉睡的人。
我很赞赏张载先生说的:读书人第一是为天地立心,第二是为生民立命,第三是为往圣继绝学,第四是为万世开太平。主持人学习“大六艺”、拥有大情怀就是在这个时代逆流而上,追本溯源地去汲取、去领悟我们传统文化中有营养的东西,能够引领观众分辨这个时代的糟粕与精华,不遗余力地去赞颂和弘扬人性与生命中永恒的美好。“主持人应该放弃纠缠于那些家长里短、红杏绿帽的“八卦”,挖掘那些关于奋斗、理想、大爱这一类的母题。“大六艺”与“小六艺”之关系,就如同“本与末”之关系,主持人懂得了“大六艺”、拥有了大情怀,就能够明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表演什么、什么时候应该沉默,就不再会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地利用一些小技巧去哗众取宠了。
“主”“持”“人”三个字的内涵非常深厚,它既透露出我们的职业信息,也涉及三个不同层面的概念。在节目主持中,“主”是指主持人的头脑,“持”是指主持人的技巧,‘人”是指主持人的情怀。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要忘掉自己的“头脑”,要去掉自己的“技巧”,要抒发自身的情怀。可问题是,情怀在哪个层面?它的丰富感、血肉感、它的文化自觉在哪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在学习中让情怀更大更温暖。比如柴静主持的《夜色温柔》,她说出的话仿佛已经打印在了稿子上,其实不然,靠的是平时的阅读、积累和情怀。
“主”“持”“人”三个字孰轻孰重,每一个主持人心里都会有所选择。是选择做一个“主”和“持”强一点,而“人”弱一点的主持人?还是选择做一个放大“人”的主持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我很赞同主持人白岩松说的那句在业界广为流传的话:“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人”字在汉字中的确很简单,没有偏旁,仅两笔就能支撑起了这个字;而在节目中主持人要时时刻刻记住“人”却很难,要做到说人话、做人事、与嘉宾和观众心贴心,确实需要长时间的磨砺和养成。
“主”“持”“人”是主持人的三重境界。只会“持”,即只会使用技巧的主持人往往依靠的是丰富的主持经验以及很多临场应变的技巧,非常聪明、八面玲珑、迎合观众,而不会“主”,即缺乏思想内涵,这样的主持人永远只是一个传声筒,只是节目传播中的一个输出环节而已;懂得“持”又能“主”,即有头脑,能够用自己的思想来主导节目,善于探索事件真相或者挖掘人物内心,但如果不懂得“人”,那将成为止于客观,没有人情味儿,缺乏对人的至高关怀的主持人;而达到了“人”的境界的主持人,则会在懂技巧、有头脑的基础上,充满对社会、对人类的大爱,时时刻刻真诚地面对观众、面对自己的内心。
这种懂得“人”的主持人,能够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找到感人的细节,能够在大时代中捕捉到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能够挖掘生活的真谛和深层的人性。只有真正做到“大写的人”的主持人,才有笔直的脊梁、闪亮的人格,才是有境界的主持人。《寻情记》中很多嘉宾,他根本没有想过我的语言要组织得多美妙,他的普通话根本不标准,可是他就能让你哭,因为他是个人!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是主、持、人!有血有肉有情怀,真正能打动人的是情怀。
主持人的语言一定要是美的,语言背后的精神是丰富的,它的文化自觉是闪亮的。我常告诫自己,主持人要有“艺术家”的自觉――你的每一句话就像音乐家手中的每一个音符,你的每一段句子就像画家用的每一笔色彩。艺术家的目的:规劝人类向善、知美、求真,要有真善美,主持人也一样,不要让别人误以为我们只是嘴快、只是辞藻堆砌的“肉喇叭”。
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要进步的重要要素就是高度的文化自觉、创新与无限包容。主持人的文化自觉体现在一出门就告诉自己要做个艺术家,做跟别人不一样的节目,不理会他们的聒噪,做语言美、节奏感强的节目。
电台节目要做好很难,因为只靠声音,很纯粹,所以就更要注意节目的可听性和层次感,要像音乐家为下一个音符“煎熬”一样去雕琢节目,不急不慌。 我们很多节目是直播,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哪允许主持人去反复思虑?哪里允许主持人去多方酝酿?但这些都应该是我们进直播间之前早已想好了的。所以在节目的呈现过程当中,快并不是急、不是慌、不是刻意地去填补。而是自然而然地娓娓道来、脱口而出。就像音乐,行板之后就是快板,情绪同样也是这样。如果我们能在深夜时分做这样一档节目一定是非常抓人的,录一切美好的声音,比如湘江的早晨,比如微信终端“为你读诗”,也是非常值得我们电台借鉴的。
成为一个好的主持人,一定需要自我认知。如果我们有了一个“我是艺术家,我的节目是规劝人类的自觉”,那我们就会起点更高,对自己的要求更严,节目质量也会更好。 当然艺术家最后是要跟人类“决裂”的,如果他总是和人类裹在一起,他怎么规劝人类? 他所谓和人类“决裂”,是因为他身上沾上了羽毛,飞到了更高处,他能看到很多人看不到的路径,就像穿越迷宫,必须要飞到高处一样。
所以主持人一定要有艺术家的自觉。当然我们不能和观众说:“我要和你决裂。 ,但在心里面,我们要“略高一筹”。我不是迎合你的人,我是要引导你的人,我是要告诉你,声音有多美;我还要告诉你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我还要告诉你语言文字的组合拼接原来可以这样具像铺排,因为我们要激励自己争做语言艺术家!
当主持人有了这样一种文化自觉,那么,我们自然地就会被引领着,去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去保护我们的嗓子、去细心地观察这个世界、去把我们听到的东西用语言转述给大家、去选择更加恰当的音乐衬托我们的节目。也许,我们还会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特别好的音乐编辑 ,然后我们会欣喜地发现,所有的艺术种类都在为我们的广播服务。
我听过电台的一些节目,有时候我觉得主持人玩笑开过了,有的声音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有的话语让人感觉浮躁。 我们每个主持人都应该认真研究自己的职业。不少高校的老师是没有办法教主持人的,他们有的从来没有在节目主持一线干过, 又没有沉下心来研究什么叫做主持人,什么叫做娱乐,隔鞋搔痒当然是无济于事的。
“娱”在中国的《说文解字》中通领悟的“悟”,“乐”在《训诂学》里只有luo和yue。长沙话、重庆话、广东话“乐”的发音都是luo和yue。乐,在甲骨文中是“成熟的麦穗”,麦子成熟之后我们的心情为之“乐 ”也。所以,娱乐是自我领悟之后的心情和成熟之后的喜悦、娱乐是在一个情绪基准线上的上下波动。比如《超级女声》中周笔畅被淘汰的那一刻,很多观众都哭了,那三分钟就不是娱乐节目了,似乎为这个娱乐节目“娱乐”得更好了。情绪的波动、共鸣、感染才叫娱乐,而不是一味地让观众吵、让观众笑、让观众闹才叫娱乐。那其实不是娱乐,那样的娱乐太肤浅!
所以,我们主持人一定要多思考、多沉淀。 当然,有些东西已经在表面上了,那是视线的问题、眼界的问题。 由此我们应该想到,在上节目的时候,我们面对所有的听众,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我们的节目想传递怎么样的情怀?在这样的引导下,我们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我们的表达是什么样的?这些都是需要用情怀去引导的。 回到原点,就是――要有艺术家的自觉!
本文由南方传媒书院整合,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热文(点击标题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