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言:中国人民大学还是中国的top3高校吗?

盛世危言:中国人民大学还是中国的top3高校吗?

青年史学家 日韩男星 2018-01-27 13:36:09 158



2017年的年底颇不平静,“双一流”名单新鲜出炉,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新鲜出炉,教育部长江学者建议名单新鲜出炉,埃瑞森中国校友会排行榜、大学声誉指数排行榜、广州日报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等新鲜出炉,个个都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大新闻,既往的985、211格局大洗牌。

 

琅玡榜上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北大、清华因为有超一流的校友、超一流的经费、超一流的定位、超一流的历史底蕴,所以是稳坐钓鱼台,远远拉开和第二梯队的距离。浙江大学在学科建设中,合并和工学、农学,浙江省举全省之力支持的优势凸显,是清北之后最大的赢家。因此也是一时风头无两,提振文科,东方剑桥的称号再度被叫响。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东北师大、西北大学、河南大学、宁波大学等顺势而上,实现弯道超越。

 

而失意者亦有之,百年名校南京大学,学科断崖、名师出走,校友宋小岳炮火连天轰,几乎篇篇100000+。百年名校山东大学,官僚主义、地校失和,仅两个一流学科,青史推文至今已有70000+。而“双一流”名单出炉当日,青史关于湖南大学和西北师大、福建师大、河南大学的推文也双双100000+,这背后折射的是双一流B类高校,和从来游走在985、211和双一流边缘的双非高校的焦虑。很多南大、山大的校友给小编留言,不要再发关于南大和山大的帖子了,言辞之间,话语恳切,其情可感。的确,没有校友是不爱自己的母校的。

 

作为人民大学的校友,当然也为校领导的英明决策和学校的欣欣向荣的办学业绩感到自豪,但也为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给人民大学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表示忧虑。盛世之下,不乏危言。本文分三部分展开,盛世:人民大学的历史、特征与辉煌,危言:人民大学的危机、挑战与隐忧,破局:人民大学的出路、对策与建议。仅一孔之见,肯定有诸多不妥之处,但其勇气,还望诸君包涵。

 

盛世:人民大学的历史、特征与辉煌


 

关于人民大学校史的文章有很多,其间细节这里就不赘述了。在中国大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和(事)固然重要,比如蔡元培、梅贻琦、吴玉章、张伯苓、竺可桢、蒋南翔、刘道玉等人,他们固然可以造就一时之风气。但就国情具体而言,天时和地利似乎分量更重。而得天时者莫过于戊戌维新、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得地利者莫过于北上广深。所在在中国所有的名校中,北大先天最足。作为戊戌维新的唯一硕果,北大“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五四运动中它又是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源头。一二九运动之后,抗日烽火席卷全国,人民大学应时而生,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和现代史叙事之根源所在。而清华,在当时仅仅是三大留美预备役学校之一,其独特地位为美国庚款和留学学生所造就,梅贻琦“大学,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是这一时代大学精神之集中体现(与蔡元培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陕公之“因为有陕公,中国不会亡”、南开之“有中国,则有南开”并为时代最强音)。而蒋南翔设立政治辅导员制度,强调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加上清华之前重视外语的传统,为清华在新中国的崛起和腾飞奠定基础,HJT等一众中央常委都受益于此制度。

 

所以讲北大精神,突出体现在爱国、自由、民主、科学,它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坚守,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同时也超越着官和民、左和右、人文社科和理工医农的分野。讲清华精神,突出体现在又红又专、重视外语和无体育不清华。讲人大精神,也表现在又红又专,同时也偏重于实事求是的实践与入世精神。与两校相比,举个不恰当且大言不惭的例子,人大有如“天下之功狗”。就天时而言,于国于民,三所学校均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自觉、责任、义务、定位和担当。

 

而就地利言之,北上广深是四大一线城市。大学者,不仅是一国之大学,更是一域之大学,扎根中国大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一所大学的命运和一个城市的沉浮息息相关,比如杭州之于浙江大学,比如兰州之于兰州大学。这样除了北清人,在地利上,复旦、交大、中大也都有其优势。复旦强调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就新闻学而言,虽可与人大平分秋色,但其就业主要集中在上海本地;交大是纯理工科,理工科之外,只有经管;中大是华南建构的中心学府,其依托之珠三角是二十世纪整个人类发展史上最猛烈沧桑巨变的历史现场,有《北京爱情故事》,有《广东爱情故事》,但是没有《上海爱情故事》。所以虽然中大在中国十大名校中敬陪末座,虽然在教育部刚刚公布的获得资助审核权的20所高校名单中名落孙山,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小视中大,中大在国内的地位偏低和人大在国际上的地位偏低是一样的道理。举个例子,以小编所在的历史学科来说,中大历史学在全国可能并不在前五之列,但在学生中、国际上的实际影响力看来,其与港中文、港科大、厦大联合创建之历史人类学和“华南学派”,却有着超然的地位。之前仅仅是影响广东、福建之东南半壁,现在在学缘上已经拓展到云南大学、西南大学、吉首大学、四川大学等西南地区,之前港中文比较与公众史学课程文学硕士课程总监马木池也联系小编,有将阵地拓展到山东鲁西南地区的想法。这里在补充说一下南大,其前身中央大学为中央学府,东南之人文渊薮,中国科学和文化保守主义之发源地,但在当代地位有所弱化。港中文合中西之长,台大继承民国文化,但也是一时一势。

 

所以复旦和中大分别代表的是江南文化和华南文化(当然复旦还有海派文化,能代表江南文化的还有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但是在南方最高的代表是复旦大学),江南文化(江南文化的中心是苏州而不是南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正精华所在,是所谓的有钱有闲的贵族文化,从江南出来的钱家等文化簪缨世家成为全国瞩目之文化巨族。民国时期江南之苏州、南京、杭州、常州、扬州等地中学之文化规模,明清时期江南之武进、扬州、桐城、金华等地学术世家之文化规模不亚于一所大学和一个北方省份的器局。华南文化是民间文化,承袭晋唐以来的文化活体,虽其主要阵地是在广东、福建,但其支脉早已遍及南洋和欧美,皆不可等闲视之。因南北、官民、政商之互动建构,中大已不可能占据要津。又因浙江亦人文渊薮,乃当代中国之制度发动机(互联网、特色小镇等,福建乃人事之发动机,雄安乃发展模式转换之试验场主阵地),浙江省举全省之力建设浙大,所以复旦和浙大在地利上可与北清人三校等量齐观,相差不远。

 

但人大和这些学校又有不同,习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政会议上指出,中国高等教育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以京师大学堂、南洋公学、北洋公学等为代表的近代大学,另外一条是以抗大、陕公、鲁艺等为代表的革命大学。抗大是军事学府,党校是干部培训学校,因此只有陕公及之后华北联大-华北大学是革命大学的主要代表,兼具有学术属性和政治属性。最近《无问东西》风靡网络,引得大家纷纷怀念西南联大,西南联大的确是我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为保存中华文脉,存亡继统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所有的高校都撤到后方办学,唯有陕北公学逆向而行,始终挺进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并依据战争需要设置了社会学、师范专修、医学、国防工程、日本研究等五个系。而且陕公还以冬学、夜校、半工半读等形式,推广平民教育,实施国防教育,兼顾干部教育,这个贡献往往被一些主张精英教育的学者和公众所忽视。实际上,我们在铭记西南联大的时候,更不应该忘却的却是陕北公学。

 

就历史地位言之,最早是京师大学堂和南京高师,后来是五大师范,民国后期是四大名校:中央大学、西南联大、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大地位最为超然,在五六十年代,人大是整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母机”和近代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转变的“转换器”,人北清师,是当时中国四大名校,人大、北大、清华、哈工大、农大、医大是首批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六所高校。文革期间,人大不幸被关停。改革开放以后,人大复校,人大牢记毛主席“因为有陕公,中国不会亡”,刘少奇“人民大学主要办其他大学不能办的专业”、邓小平“人民大学是要办的,主要培养财贸、经管干部和马列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指示和于光远等人的建议,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而在当时的中国理工科和社会科学是最吃香的,在这一点上清华大学和人民大学得风气之先。请看人民大学的这份成绩单:据不完全统计,人民大学的十八大中央两委委员最多(27人,第二清华有26人),人民大学的上市公司高管最多(816人,第二浙大有662人),人民大学的十九大中央两委委员有35人,北大为37人,而清华仅有22人。在埃瑞森大学中国校友会排行榜中,北大、清华、人大荣膺中国八星级大学,在广州日报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中人民大学12个学科全国第一,高于清华大学的11个学科和北京大学的8个学科,在新出炉的长江学者建议名单中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入选学者最多,在新出炉的全国高校智库排名中人民大学中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力克北大、清华排名全国第一,在新出炉的经党中央批准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中,北大、清华、人大是唯一入选的三所高校。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收尾会、金砖国家老年峰会、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巴拿马总统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等站位上,人民大学不弱于清华、北大,远远拉开和华五、C9的差距。从雷阳事件、武继红事件、于欢事件、质问司马南事件、蓄发明志事件,到刘强东、张磊、邹刚、耿建明、叶澄海等为母校捐资,再到人大新闻学院《新闻周报》仗义执言等,人大学子的校友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可以说高居全国高校前列,以至于英国《金融时报》把“人大校友”作为一个专有名词!

 

危言:人民大学的危机、挑战与隐忧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隐忧也并不是不存在。对人民大学最迫切的隐忧就是: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第一的地位保不住了,当然这与教育部本轮学科评估只分级别不分一二有关,有些人大、北大并列的学科,北大很有可能并不如人大。而且本轮学科评估中有很多新兴学科,艺术学科和管理学科被大量引入到学科评估的体系中。在这一点上,北大占了很大的便宜。这不是人民大学的问题,而是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在整个高等教育的定位和发展中,北大和清华的经费投入是人大的四倍,国家和北大、清华对这两所“超级大学”的定位绝不是“双一流”,而是“全一流”,立志于将北大、清华打造成中国的哈佛、耶鲁,牛津、剑桥,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公众的聚光灯往往只会聚焦在第一,而不会聚焦在第二、第三上面,这样就会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举个例子,北大、清华的任何校园事件都会轻易的上新闻的头条,野草书店被关停就是这样,但小编和朋友去看了之后大失所望,并非对北大不敬,而是至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这所书店的图书质量远不如人大图书馆B1被关停的那个书店,仅淘到了两本书。在这样的学科发展逻辑、惯性和晕轮效应之下,即使北大、清华有些学科不如人大或者其他高校,但是它们可以借助学校综合的学科底蕴和名气效应,迅速的补位,挖名师抢生源,有经费的支持什么都会事半功倍,其他高校即使有最顶尖的学科也很容易渗沙子、甩石头,乃至被连锅端。即便是人民大学这样的亲儿子,社会科学的地位无可撼动,按照现在模式发展下去,因为学校体量、基础学科支撑和发展空间的局限,即使18个人文社会科学全部全国第一,也会和北大、清华几十个学科全国第一的差距越来越大。当前人民大学在杰出政要、校友捐赠等领域虽然和北大、清华依然一起稳居第一梯队,但是优势已经弱化,甚至可以说是优势不再。学科建设的战场上短兵相接打不赢,“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面旗帜”、“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怎样的话语建构就都产生不了决定性的意义。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若要高峰成长为珠峰,则高原不可不深厚。

 

人民大学第二大隐忧就是办学经费占全国高等教育投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和生源质量的相对下降,在1950年人民大学的办学经费占教育部办学经费的百分之二十,现在不要说是百分之二十,就是北大、清华的一半都达不到。这当然不是中央不重视,作为一个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高校,国家对人大的重视,在一系列官方站位上对人大的偏爱不可谓不多。人大办学经费相对于北大、清华的悬殊主要体现在人大没有理工农医学科,这就涉及到人民大学的第三个隐忧。还有生源质量方面,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某个历史阶段,人民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北大、清华还要高,小时候在县城,总是很羡慕的听说谁谁谁家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人大,其次再是武大(上个世纪的武大人文科学实验班还是能够录到湖北省的文科前十名乃至文科状元的)、华科。但是随着上海经济地位的日渐凸显,根据数据显示,人民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在北方还能基本上维持第三的位置,但是在南方或者说全国整体上是稍微落后于复旦、交大的,当然比浙大和科大还是要好一些。

 

人民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特色的形成,和刘少奇、邓小平、于光远关系甚大,在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国社会呼唤社会科学,人民大学乘势而上,虽然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一度低迷,甚至引起外国媒体关注。但是社会科学的确是克清超北,风头一时无两,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而在当下,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的竞争又形成了新的态势,理工科和社会科学依旧受到重视,但是对人文艺术和新兴学科的需求也日渐的强劲,互联网、大数据、生物能源、量子物理等学科飞速的发展,世界面临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在学科竞争中,理工科强大的经费投入和社会产出已经得到证实,农学、医学成为新的主战场,社会在高速的发展之后也寻求人文精神的复归。那么是否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特色就成了一个问题,人民大学有自己的特色,当然不能按照北大、清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也不能按照伦敦政经和巴黎高师的标准来削足适履。在中国这样的特殊国情和发展模式下,办学资源对一所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没有一流的经费就没有一流的基础设施没有一流的师资没有一流的办学水平,这其中在某种程度上是能够划约等号的。高等教育的竞争不进则退,要想永葆优势,就必须跳出人文社会科学来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不是要不要发展理工医农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好理工医农的问题,不发展没有资源和经费,恐怕以前的优势也很难保持,尤其是“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这种精神优势很难保持。时代呼唤什么,人民需求什么,其他大学办不了什么,我们就应该发展什么。

 

人民大学的第四个隐忧是学科建设具体层面隐忧,具体表现在人文学科、理工学科、基础学科不强,而基础学科是支撑一个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石。所以人民大学虽然有一流的社会学科,但是人文学科不尖;虽然有一流的统计学,但是数学不强。北大为什么在短短四年时间中,社会学科有这么大的发展,除了学校的牌子,理工科的经费,最大的优势就是北大的文史哲独步天下,为涵养社会学科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人大人文学科中哲学最强,仅次于北大;历史学是最大的增量,如果说北大是传统史学的重镇的话,那人大就是新史学的中心,虽然目前在世界史、考古学领域较为薄弱,但是从学科建设、长江学者、发展速度、发展后劲等各个角度衡量,五到十年之后人大的历史学一定能够排名全国第二;文学是最薄弱的,不是说人民大学不强,而是北大、北师、南大、复旦等这些学校太强,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中文系,所以在中文方面的提升难度最大,马克思主义文学不失为一个较为恰当的切入点。不过值得肯定的是,人大的文史哲虽然不尖,但是比较强,都是A类学科,人大国学在满学、藏学、蒙古学等西域历史语言方面独步天下,非北大、清华能比。而且人大有极强的文科氛围,在人大提振人文学科,就像在北大、清华发展社会科学一样,难度相对不大。理工学科方面,因为基础实在太薄弱,清华、浙大、上交发展了这么多年的文科都没发展好,人大想要发展好理工科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依赖外部的支持以实现弯道超越,这个小编在后面会讲到。当然还有农学、医学、艺术学、管理学和新兴学科,那这是另外一回事。

 

人民大学最后一个隐忧,可以说是隐忧又不是隐忧,那就是国际化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国际化水平的确比较低,以至于人民大学出去国外访问的时候因为之前的翻译问题,被有些学校误解为社区大学而不受到待见,人民大学从来没在国际排行榜上获得好的名次。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本来就不是为了西方的评价标准而生的,这就跟中山大学在国内的排名偏低是一样的道理。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剑桥大学的专家指出在人民大学,你能很强烈感受学生们对学校的自豪感,这不是惨淡的国际排名能够说明的。但不在乎这个排名和评价标准,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从北大、清华、复旦的“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来看,培养具有全球领导力的人才,是一流大学助力中国崛起的特殊使命。所以人民大学这些年在国际小学期,中美、中欧、中法、中俄、中以、中土、中巴等国的人文交流中,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进步十分明显差距依然存在,但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人民大学并不需要英国QS等世界大学排行榜单,但是我们需要在国内和民间的的大学排行榜单上巩固并提升我们的地位,我们首先是党的大学、人民的大学,其次我们是一所现代大学,我们绝不是第二中央党校!

 

没有理工科,没有等量齐观的经费,没有两院院士,没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没有综合性大学排行榜上的稳固地位,导致人民大学经常会在一些排行榜上竟然荒唐的排到第十几名甚至二十几名。C9和华五这一称号的出现,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无意中有意的针对人民大学!而人民大学的历史使命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大学能不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能不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中国家的大学能不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索性人民大学还有社会科学,还有红色基因的加持,还有杰出的校友尤其是杰出政要,所以不至于像以基础学科、教育学科、人文学科为主的北师大那样地位弱化的如此之快。人民大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的双重属性,就纯粹的学术实力而言,人民大学的学科实力并不足以完全支撑学校今日之江湖地位,人民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能够超越北大、清华的确是一个特例,哪怕这种超越仅仅是暂时相对的超越,因为你很难想象浙大、上交能够在理工科上超过北大、清华。人民大学的九大王牌,胜在历史底蕴、力量齐全和马列背景,在领军人物上部分学科存在缺陷,比如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客观来讲过去的三四十年,我们的经济学家作用的发挥真的能超过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林毅夫吗?所以即使是最强的社会科学,也应该有充足的理由常怀危机意识!

 

破局:人民大学的出路、对策与建议


 

要寻求破局之路,必须具有非常规的思维。虽然盛世存在危言,但我们比历史上最坏的时候要好上很多,当时的人民大学仅仅只有几个与马列主义相关的学科,不是说不应该坚持马列主义,而是说相对于一所现代大学的定位,仅仅只有马列主义还是不够的。在新世纪的十年跨越中,人民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继承八大系的基础上,几乎是从无到有,一举超过北大!我们今天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也是沿着过去的轨道,所以未来我们可能9个、10个、12个、18个甚至更多的学科全国第一,但是在学科格局上先天不足的劣势,从长远看来将会妨碍我们与复旦、浙大的竞争,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人文社会科学的特色需要坚守,但是也要辩证处理好人文社科和理工医农的关系。虽然“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以“一流学科”牵引“一流大学”,这对于办学资源有限的地方大学,集中力量办好社会需要的“一流学科”,避免高等教育的同质化竞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人民大学来说,如果固守人文社会科学的地盘,无疑是将大好的江山拱手送于人,长此以往我们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大号的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这不符合人民大学的定位,我们应该绝不仅仅满足于做一颗螺丝钉。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一种改革模式。见微知著,鉴往知来,未雨绸缪,是另外一种改革模式。但不管是哪种改革模式,其立足点必然是继承式创新和创造性转化。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人民大学形成了四大鲜明的定位: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与研究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党和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智囊。第一个定位方面,十八大人民大学的中央两委委员全国第一有27名,高于清华的26名。十九大人民大学中央两委委员有35名,虽然不如北大的37名,但是高于清华的22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单位比如雄安新区就点名只要北大和清华的,清华从2007年左右开始进行全国性的布局,其本硕博毕业生广泛下基层,在西藏、新疆、贵州等地都有清华校友的存在,很多清华人从基层做起,成为封疆大吏,成就“大清天下”,而人大仅仅局促在中南海五公里以内。校友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人民大学在这个方面应该有所作为,设置专项计划和培养方案。第二个定位方面,人大曾经超过北大,后来又被北大反超,历来有多种提法,如: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面旗帜,在人文社会科学独树一帜,这是我们最大的学科特色,要永葆优势,必须在人文学科、艺术学科、管理学科上下功夫。第三个定位方面,人民大学的优势相对于之前有所加强,之前因为顾海良在武汉大学,所以武大的马克思主义曾短暂的排名全国第一。但是十九大以来,人民大学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在万马奔腾中一马当先,先学一步,先做一步,先行一步。先后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党史党建研究院,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频频挂职北航、农大、天大、重大、石大等校马院副院长,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牵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人瞩目,这是北大、清华没有的待遇,可以说至少在马克思主义这个学科,人民大学正在恢复和强化历史上的“母机”地位。第四个定位方面是人民大学新的亮点,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在浙江工业大学刚刚颁布的全国大学智库排行榜中,人民大学的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力克北大、清华,排名全国第一!还有人民大学的重阳金融研究院、党史党建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国家传播战略研究中心、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等智库都在党和国家的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大定位是人民大学的特色所在,而学科建设就是学校进一步实现内涵发展的主要抓手。所谓隔行如隔山,理工科大学建设人文社会科学如此之难,那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理工科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浙大之大、武大和华科在今日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跨校合并,而南大和南开在今日的失落在部分程度上和学校规模太小有一定的关系,成功的跨校合并是学校实现发展倍增的利器,但失败的例子也很多,而且今日早已过了跨校合并的风口,人民大学合并北理工,既不现实,也不可行。但人民大学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在历史上我们有一群亲缘学校群,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如北大、清华、南开之于西南联大,江苏九校之于中央大学,五所交大之于交通大学,打好这张牌,可能有机会实现倍增发展,因此小编建议如下:

 

打造马克思主义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母机”地位,一方面继续到北航、农大、天大、重大、石大等高校支援马克思主义建设,另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牵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等学科的发展,以思政课为主要的抓手。社会科学也可以仿造此模式,比如人大法学和北理工人工智能专业的合作就是很好的范例,将优势学科整合为大马列、大金融、大传播、大数据、大政法、大经管、大国学……人民大学的优势学科输出,其他学校的优势学科输入,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做强大社科!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打造大人文,人北清师不仅是京城四大名校,在历史上也是中国四大名校,人民大学在文革中被关停后曾整建制的搬到北师大。北师大的文史之学,尤其是中国史和汉语言文学的实力不亚于北大,两者珠联璧合,有助于人文社会科学整体的崛起。

 

中国人民大学+鲁迅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打造大艺术,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包括鲁迅美术学院的前身鲁迅艺术学院,而几所中央艺术学府都是华北大学分出来的。清华能够合并清华美院,我们应该也以这几所高校支持人民大学的徐悲鸿艺术学院发展。随着学科的竞争的白热化,艺术学科成为新的增量,清华大学首批18个文科资深教授中很多就是艺术学科的,北大能够压人大一头也是因为它的艺术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打造大管工,人民大学和北理工一母所生,人民大学和哈工大是共和国高等教育的长子长女,由这两所工科学校支持人民大学理工科尤其是工科从无到有不现实,但是支持管理工程相关学科发展就很有可操作性。因为人民大学的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全国第一,而清华大学的文科在这一学科评估中能出现五个A+,全国第二,也与管理科学有很大的关系,人民大学可以和北理工、哈工大强强联合,进一步拓展管理学科的分支。

 

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打造大民族,民大虽然和人大不是一母所生,但都是延安来的学校,两所学校关系极其密切,至少在人大历史学院,民大毕业的最多,两所学校在很多方面都步调一致。民大是民族学的最高学府,而人大的满族学、藏学、蒙古学等独步天下,当然藏学因为沈卫荣的出走清华有所削弱,不过学术传统还在。人民大学当然不能像民族大学一样各个民族学都办,但是西夏学、新疆学还是可以办的,这也符合人民大学定位,这一点优势是北大、清华人文学所不具备的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打造大农业,人大和农大一母所生,农大是中国农学的最高学府,而人大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长期排名全国第一,当然现在有所退步只是A类学科,人大有整建制的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拥有完整的本硕博教育体系,在农村学方面基础极好。浙江大学为什么能够在这次学科评估中成为最大的赢家之一?那是农学的胜利!北京大学也趁时创建现代农学院,国家现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农村的发展迎来产业机遇,被上升到国家几大顶层设计的层面。人大应该和农大合作,进一步拓展农学的分支。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打造大国交,人大、北外和外交学院一母所生,北外是语言学的最高学府,语言学也是人文学科的增量之一,外交学院是外交官的摇篮,可以补人大国际化程度不高的弊病,人大也可以协助充实两所大学各学科的学科力量。举个例子,北外有些老师经常讲,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懂,只是语言稍微好一些,所以来了这里。北外刚刚成立历史学院,但是学科论证会上人大没去,这是不应该的,实际上两者可以形成非常好的互补。人民大学尤其要利用两所学校的资源做大做强中美交流、中法交流和中俄交流,不要跟北大、清华比,全面出击,而是要突出重点,在一些关键领域体现出我们的优势和存在感。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的发展理工科,理工科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以人民大学的理工科底蕴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实现短时期内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只能立足国家的需要和我们的现实条件,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务求实效。我们有这么几张牌可以打,一是以统计学为牵引,推动数学和理工科基础学科的发展;二是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信息学院+新闻学院+哈工大的计算机专业等,重点发展计算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业;三是环境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筹建生物系,打造环境、生物、农业、能源的交叉学科群,紧扣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理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仿清华、浙大文科提振计划,实施理工科提振计划,支持物理系、化学系、心理学系的发展,夯实理学基础学科。就目前的条件来看,我们发展量子物理和化学相关前沿不太现实,在理学中生物学、能源学、环境学在目前看来更为社会所迫切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打造大国医,小编一直认为国医学院的成立是人民大学学科建设的神来之笔,除了符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医振兴战略,实际上也未未来疏解人民大学办学经费的压力准备了先手。在理工科竞争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纷纷转向医学领域的跑马圈地。一所医学院对一所大学的作用怎么估计都不为过,且不说华西医学院之于四川大学,也不说同济、协和之于华中科技大学,单论一个湘雅医学院,造就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截然相反的命运,不禁令人唏嘘。人民大学能有此大手笔,不禁要为其点赞,为校领导的英明决策点赞!

 

打出华北大学的牌子,组建革命(陕北)大学的联合体,西南联大有《无问西东》,华北大学也应该有自己鲜明的身份和品牌标识。理工科大学和华东地区大学组成了C9和华五,这实际上是对人民大学的本能性排斥。早在1986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北京邮电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航空学院达成协议,决定在教育、科研等方面实现联合,并通过了《北京部分高等院校教育、科研协作组章程》。1988年6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等八所院校联合在人民大学成立软科学研究中心。而2017年9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八十年论坛”,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曲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延安大学等高校参加。今天我们应该重启这一计划!有些人会说,人民大学要学北约、华约,要当头了,这不是当头,而是共产党办的大学的一次大联合,是人民大学对自己的定位、使命、挑战与危机的一种回应。人大的确和北大、清华的差距比较大,但是人民大学加上我们前面提的一些大学,还有东北的、西北的、中部的、华南的一些亲缘大学,还有小编曾经提出的“华北五校”概念,群峰并峙,自然也是全国高等教育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学科建设的背后除了超前的学科规划,还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撑,这绝不是我们目前相当于北大、清华四分之一办学经费所能承受的。因此小编建议,在百年校庆来临之前,实施百年名校振兴计划,趁着国家对我们足够重视,趁着我们的校友足够优秀,趁着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足够拔尖,尽快补齐学科短板,至少我们的理工科要像清华、浙大的文科一样。呼吁广大校友为母校发展贡献力量,实施理工医农艺术管理新兴学科振兴计划。不是要发展理工学科,做完全性的综合性大学和第三个北大、清华,而是要在保持人文社会科学优势的基础上,发展符合党、国家、民族、社会、时代、人民需求的新兴学科,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

 

北大者,中华之北大也,它不仅是共产党的发源地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也是太学正统的继承者,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坚守,在某种程度上它超越了共产党政权。清华者,时代之清华也,清华的又红又专和根正苗红并非亲身子,而是后继儿。清华能有今日之地位,得益于它在西学东渐、工科治国以及今日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中所起的先锋地位,理解清华不可忽视梅贻琦和蒋南翔所代表两重清华面相,两者互为补充一个都不能少!人大者,人民之人大也,党兴我荣,党衰我耻。是党校,更是大学!要政治,更要学术!部分人只见我为党辩护,不见我积极建设,不见我抗日反蒋风雨如晦以孤军之勇挺进前线为国家脊梁,不见我社会大潮中仗义执言为民请命为民族干城!人民大学的目标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做十大名校,而是要做中国第三校,是第一梯队的第三校,而不是第二梯队的第一校。

 

中国人民大学,得其天时、地利,政通人和,领导英明,全校上下,戮力同心,正在以八十周年校庆和十九大为契机,实现新时代的跨越!我以我笔写我心,小编所言多为诳语,希望能够引起思考,发挥实效。若批评意见太大,即行删除。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