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打开微信,发现一个平时很安静的群多了五百多条消息。
点进去一看,大家在讨论一个知乎上热度很高的问题:“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
并且由此衍生了另外的话题,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和城市出来的大学生比哪个更容易出人头地?
群里多数人觉得只要努力,大家都差不多,但也不少人客观分析了两者的差距,最后得出了“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就是没有城里的混得好”的结论。
我特意去知乎翻了一下问题的答案,各位答主现身说法,其中不乏有从农村走出来,却仍旧成为了被人尊敬的阶层的例子。
只是绝大多数回答里,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还是承认他们在各方面确实不如城里出来的大学生。
I
去年高考结束后,一段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的采访视频刷了屏。
在采访里,他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
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
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通俗来讲,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这段话无疑让很多怀揣梦想的寒门学子感到绝望,本以为高考是他们仅有的上升通道,没想到这条通道还是掌握在上层社会的手里。
类似的言论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前几年一个银行HR发了一篇文章,叫做《寒门难再出贵子》。
里面写了他负责面试的一群应届生,他们的父母有农民、高知、商人、官员。
六十个人里,经过实习只能留下两三个人。
文章里对几个孩子做了特别描写,有的孩子家境优越,并不在乎银行的工作,有的孩子工作一般,家里打个招呼就留下了,有的孩子来自农村,工作勤勤恳恳,因为拿走了接待用的烟而被上司否决。
HR总结了他们去留的原因,着重写了那个农村出来的孩子。
他没有留下的悲哀在于没有家庭的助力。他的心理价值和待人接物的处世技巧,都还不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
他比不上省级单位处长的女儿,也没有良好家境培养出来的眼界。
有些人说寒门也能出贵子,什么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根据HR的经验,大多数人还是沿着一条无形的线走,这条线是家庭环境、见识、家庭规划。
很多人相信天道酬勤,但他身边没有发生过什么奇迹,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贫穷的轨迹。
那些“寒门贵子”的例子,都是个例,根本代表不了所在的阶层。
II
去年看过两篇很有意思的科幻文——《北京折叠》和《赡养人类》。
前者影射的是现实社会的阶层,与其说这是一部科幻小说,更像是一本现实主义的小说,折叠的不止是北京,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城市。
五千万的第三空间的人,依靠最底层的工作,来为一二空间的人服务,就像这个社会如今的阶层,第一空间少数的决策者,掌握着下面无数人的命运,二十万的酬金是第二空间人两个月的薪酬,却能让老刀愿意卖命。
社会的阶层通过折叠的城市表达出来,故事里我们能看到社会阶层是如何折叠与断裂的,能看到它们之间的鸿沟,可以逾越,又不可逾越。
而后者赤裸裸地写出了贫富差距,穷人连呼吸空气都要花巨额购买,一切一切的资源只供应“终产者”。
在哥哥星中,阶层之间的上升通道完全关闭,他们对地球人表示了羡慕:
“在你们目前的时代,教育是社会下层进入上层的唯一途径,如果社会是一个按温度和含盐度分成许多水层的海洋,教育就像一根连通管,将海底水层和海面水层连接起来,使各个水层之间不至于完全隔绝。”
我们现在正处于书中那个被羡慕的时代,虽然上升通道越来越狭窄,但想要成功依然存在着很多方式,
即使马克思说过“阶级一旦形成,那么处于各个阶级的人想打破阶级的鸿沟壁垒几乎不可能”,也不能否认,我们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无数草根崛起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努力,抓住一点机遇,就有成功的可能。
III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工作人员在49年间追踪记录了一群孩子,每隔七年就去拍摄一下他们的情况。
49年后,多数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
然而还是有人凭借自己的努力打破了阶层的桎梏,成为了被人尊敬的教授。
我想每个人的身边都存在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出身不好,却依旧靠着自己的努力,和那些出身良好的孩子进了同一所大学,着站在了同一条线上。
或许在以后的道路中,后者的人生要走的更顺利,可前者也在不断缩小他们的差距。
有些人努力了十八年,只为了和有钱人坐在一起喝杯咖啡。
可既然今天他们能够坐在一起喝咖啡,总有一天会做到更多。
IV
人生从来不存在公平之说,有些人生来就在罗马,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到达罗马。
无论我写多少鸡汤,也抹杀不了这个事实。
然而命运对努力的人都一样公平,你依然可以上演你的精彩。
正如刘媛媛在演讲《寒门贵子》中说的那样:“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为了告诉你,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共勉。
推荐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