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都保杰
微信公众号 | ai_xingqiu
网址 | http://www.51aistar.com
前两天,王力宏发布了新专辑《A.I.爱》,跟所有在2017年紧贴人工智能概念的现象如出一辙,歌手也要强上AI了!
被黑的最严重的就是《A.I.爱》的主题歌词了,这个词儿大概是这样式的:
歌词里,“到底道德放在哪里”翻滚到令人抓狂,A.I.爱A.I.爱哎哎哎呀简直像是在用滚筒洗衣机洗脑诶!
记者问,为啥你反复老唱“到底道德放在哪里”呢?
力宏回答:“有,其实前一阵霍金预测可能人类只能活100年了,然后要不要殖民去火星,他说对人类最大的危险性第一是核战,二是全球暖化,三是人工智能。这三个就是他列入危险前三名的东西。如果未来人工智能,真的发展到一个比人都聪明、都厉害的阶段,然后它(人工智能)会觉得,可能人的存在才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开始在设定AI的时候,一定要让它们觉得我们是在帮助人,而不是害人。所以,科技与人性就是这张专辑所要探讨的内容,道德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教它,因为它太厉害了。”
虽然歌词唱的比较扯,但力宏的话还是能说到点子上的。
人工智能正在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发展,虽然对我们生活产生大规模深远影响的AI技术尚未正式部署,但是频频出现的仿真机器人娃娃、家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机器人性玩具等人造体已经在与人类的交互关系中逐步替代传统的人际关系,提前引发了AI对社会与伦理问题的探讨。
去年,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工业界,研究人员对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伦理挑战做了大量研究。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一些研究院都启动了相关项目以应对人工智能对伦理和安全带来的挑战。
2016年,亚马逊,微软,谷歌,IBM和Facebook还联合成立了一个非营利性的人工智能合作组织(Partnership on AI)以解决此问题(苹果于2017年1月加入该组织),领先的技术学家与科学家也正在研究如何编写道德代码的问题。
科学家们的观点大意认为,目前的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对人工智能的学习进行多少控制,事实已经证明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是远强于人类的,如果人工智能和人类一样具备了诸如愤怒和悲伤之类的情绪,对于人类来说才是更加危险的。
成立“道德和伦理委员会”的意义在于控制科学研究不会走向错误的方向,研发出的机器人不会带有恶的倾向,未来人机共存的世界需要构建新的伦理道德体系。
虽然是想体现爱与科技这一伟大主题,但这个机器人长得实在是让人A.I.爱爱爱不起来......况且,这个机器人就是那个曾说出“毁灭人类”而一炮走红的Sophia。
据说,她能控制62种面部表情,甚至包括脸红,她的眼睛里面还镶嵌着深度摄像头,可以识别人脸和辨别人类的表情变化,进而在与人互动中做出相应的表情。
研发人员还表示,其最终目标是使得Sophia能和人类一样有创造意识和学习能力。
她真是媒体的宠儿,上过电视节目,也有不少媒体对她进行过多次采访,并且曾经刊登在顶级时尚杂志的封面。
值得一提的是,她每次的采访在社群媒体上都高达将近数十亿的观众一同互动,力宏新专辑可能想靠这个吸引点儿人气吧,但很明显效果有点扑街。
因为虽然这款机器人栩栩如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被她独特的“魅力”所吸引。观众对于机器人的感受反应两极,一些人可能会觉得Sophia很迷人,而大众们可能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有点反感。
这支MV看上去既生硬又害怕是正常的,在机器人领域有一种假设理论叫“恐怖谷”:指人类对机器人的好感度会随着机器人和人的相似度而提高,然而当相似度到达一定程度时,我们的情感反应会突然逆转为负面。
。
从奇葩大会、天天向上、到参与关于人工智能话题的MV拍摄,放眼国内,李开复老师绝对算是高举人工智能大旗最卖力摇摆的那位大咖,但这么搞真的有益于所谓的市场教育么?小编这种凡人也是没法理解。
当歌手开始唱AI,当娱乐电视节目都在鼓吹AI的,当公众人物张口闭口都在谈AI的时候,整个行业的泡沫越吹越大,并且还在持续增多。
现在AI在巨头企业、创业者和大众心目中的位置已经被过分拔高了。比如AlphaGo全面碾压人类围棋冠军,或者人机比赛电视节目机器人完胜人类等宣传,导致一大波「AI已经超越并将统治人类」的玄幻错觉。
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库的成熟也导致各种入门教程满天飞,似乎真的每个人学几天就能进入一个科幻般的未来世界,这种宣传被真正搞技术的人看见会哑然失笑的。
但从另外的角度说,泡沫满天飞的AI或许也有一定的意义吧:这个领域与之前几次IT浪潮中可以产品化的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完全不同,相当一部分领域还处于技术甚至理论的早期研究阶段,只有少量沉淀下来的成熟技术可以成为产品。
并且AI技术的研究涉及领域太广泛了,绝对不是几个天才在车库里对着一台电脑能搞出大事情来的——此时大量资金和人才借着热潮涌入,对AI领域的进步算是一种利好。
在这段时期内理论、算法、框架、应用、研发的硬件、培养的人才都会得到积淀。这一波浪潮的成果有的会在几个月到一两年间转化为产品,有的可能在长达十几年内惠及整个IT业界。
AI泡沫是迟早要被挤掉的,但愿挤掉后留下的不是一片狼藉和空白。
推荐相关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AI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