ψ
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 第1727期
李显 [中国]
法国作家 西蒙娜·德·波伏瓦
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
法国作家 让-保罗·萨特
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
▾ 点击收听 ▾
3分35秒,惊喜之声
Tout le monde est une drle de personne
每个人都是有趣的人
《波伏瓦回忆录》(节选)
作者:波伏瓦 [法国]
为你读诗:张静初 | 演员
头年夏天,我同萨特没有去旅行过。春天来了,我们便安排了一次旅行。我们一路顺风从阿尔及尔到了盖尔达耶。这座城市值得我这么跑一趟。它犹如一幅精美构思的立体派画作:一个个白色的和黄褐色的长方形,被明亮的阳光抹上点蓝色,重重叠叠地堆成一座金字塔。小山丘的顶上倾斜着一件黄色陶器,雄伟、独特、美丽,仿佛出自大师毕加索之手:那是一座清真寺。街道上熙熙攘攘,商品琳琅满目:胡萝卜、大葱以及光洁闪亮犹如水果一般诱人的洋白菜。
......
当我爬到第一辆卡车驾驶室里去的那天黎明,我真的是激动万分:真正的旅行就要开始了,叫我如何不激动呢?我始终忘不了当年我们的小船驶离比雷埃夫斯的时候,从埃伊纳岛背后升起一轮巨大的橘红色月亮时的情景。而这天早晨,当卡车盘山而上,沿着悬崖行驶着的时候,一轮巨大的红日冉冉升起。那红日宛如我孩提时记忆中的那种纯净质朴的日头。萨特也同我一样饶有兴味地欣赏着它。天空洁净、清新、光亮,我们心里快乐无边。这轮红日如同一个昔日幸福的徽章,深嵌在我的记忆之中。
罗国林 译
选自《波伏瓦 回忆录》(第一卷),作家出版社
内容有删节与改动
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要见你。这不是因为骄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 波伏瓦
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20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过去我无能为力,但我永远可以改变未来
移步留言,分享你向往的爱情模式
﹀
﹀
﹀
男子间的友谊,是建立在个人的观点和兴趣上,女子间的交往,则是由于她们处于共同命运。
—— 波伏瓦
波伏瓦,法国女作家、哲学家。她是女性文学史上不拘一格的先行者。萨特,法国知识分子当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存在主义的首倡者。他俩堪称20世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情侣。他们热衷于参与社会活动,追求同样的目标——写作,拥有同样的兴趣——哲学。
波伏瓦与萨特相识于1929年,那是他们准备教师资格会考的日子。少女时期的波伏瓦从索邦大学的文学专业毕业,她计划考取大中学哲学教师资格。在备考之余,她还会去巴黎高师听课。
毕业于巴黎高师的萨特,准备二次备战。这次考试,萨特名列第一,波伏瓦第二。他们首次被联系在一起,共享伯仲之誉。此后,他们的名字再也没有被世人分开谈论过……
萨特一直记得与波伏瓦初次见面的日子,那天是周一,也是复活节假日之后的第一天,当他忆起首次见波伏娃时说道:“我一直认为她美貌迷人,波伏瓦身上不可思议的是,她既有男人的智力,又有女人的敏感。”
在波伏瓦心里,萨特从未间断思考,也从不把一切事情视为理所当然。波伏瓦认为:“萨特完全符合我15岁时渴望的梦中伴侣。因为他的存在,我的爱好变得愈加强烈,和他在一起,我们能分享一切……”
如何让爱情永恒,永远是一个难题。但哲学家们与常人不同……没有永恒,那就创造。相比婚姻,他们更注重的是精神自由以及写作的价值,二人达成契约式婚姻:建立起云游四海、灵魂相依、身体自由的透明关系。他们的婚恋观虽被文艺青年津津乐道,但他们间紧密的联系是毋庸置疑,甚至激励彼此成为思想界熠熠生辉的巨人。
在萨特和波伏瓦协议契约式婚姻70年后的1999年,法国通过了一项“亚婚姻”立法:男女只需正式办理契约合同而不用办理结婚手续,即可以成为契约式生活伴侣,可能,这就是萨特和波伏瓦当年契约式爱情的回声。
// 文末彩蛋 //
在“朋友圈”的合照中你能认出几位大师
▼ 向左滑动图片 答案即可揭晓▼
戏剧《抓住欲望的尾巴》演出后
文/肖尧
喜欢本期节目,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致身边渴望爱情的朋友
-诗歌音乐 -
配乐剪辑自音乐家Renee' Michele的作品Seasons of the heart,出自专辑Seasons of the heart。歌曲剪辑自法国歌手Carla Bruni的作品Tout le monde。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清楚的记得过往。
●
●
●
▎诗意的人
张静初
中国内地女演员,代表作《孔雀》《唐山大地震》《门徒》。目前在拍摄电影《冰峰暴》,即将上映的电影作品《无双》《东北往事》《三体》等。
本文转载于——为你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