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无问西东》

《日出东方、无问西东》

杭州美苑 日韩男星 2018-01-22 11:57:42 573

点击上方杭州美苑,和我们一起发挥想象力。

《日出东方》

白一博士

白一博士经历三个月构思、经营、创作的大幅中国画《日出东方》作品即将携诗、书、画、印系列作品与大家见面。《日出东方》大幅中国画绘画的是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的泰山全景图。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整个画幅长5米,宽1.93米,气势雄伟磅礴,充分的体现了白一博士的专业素养,大家风范。



 创作前思考中的白一博士

创作初期,白一博士花了大量时间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设计构思、小稿绘制等等。白一博士认为泰山研究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执着地思索,探究。


  

创作初期手稿




画泰山不同于其他名山,仅用一个特色就能表现可以了,泰山具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国山独尊的特性,画泰山也不同于其他山水,闲清逸致、寄情于山水的轻松表现,泰山具有独特的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山的历史意义,千峰争攒用、万山簇拥至高无上的吉祥平安的国泰民安的属性!泰山的松、泰山石、泰山泉水、泰山日出、泰山云海以及泰山汇聚儒释道文化于一身的中华文明象征特色,所以,画泰山一定要从整体性入手,从历史文化和自然地理深度研究,从国家高度布局其时代精神,赋予其新气象,文当为时代而歌。



创作中激情彭拜的白一博士

岁末最寒冷的一天,白一博士完成了他历时三个月的《日出东方》。画完成的那天,他开始畏寒、发热、咳嗽,这三个月,从一张白纸酝酿、寥寥数笔勾勒到挥毫泼墨创作、不断研究修改。今年冬天,杭州阴冷,他在没有空调的画室里常常一画就是十几个小时,画太大了,他把纸铺在地上,他蹲着,跪着、趴着,在冰冷的地上一笔一笔画出了长5米、高1.93米的巨幅青绿山水画《日出东方》。在创作中期,白一博士为突出泰山的气势磅礴,在借鉴其他艺术家绘画泰山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一遍遍的修改和完善,力求完美。由此可见白一博士对艺术的高要求,高标准。


白一博士大幅中国画《日出东方》创作精彩片段一




白一博士大幅中国画作品《日出东方》系列之 — 诗


《日出东方》

 白一

        千峰争攒拥,黄河绕玉带,万里江山泰山开;峰观苍海日东升,岱廟门里听海潮;松石为骨,清泉是心,新春泰山石敢当。聚真善美境正清和,集仁爱道德福禄寿;齐鲁岱宗文化山,中华文明耀神州。

        呼吸宇宙,吐纳风雲,神明六合,稳重八方,造化五岳独尊;上善若水,海纳百川,高山仰止,厚德载物,泰山昂頭天外。江山如此多娇,日出东方,还看今朝。

《泰山日出》

白一

 壮观宇宙天地间,萬里江山泰山开。

亭台楼阁岱庙起,松石清泉十八盘。

南天门上长风啸,千峰争攒祥云飞。

登临玉皇顶霄汉,万古神州沧海日。

中国画非常强调诗、书、画、印、真善美景,特别是画中国画的国山,一定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诗词来表现。中国画对文学性,诗词的要求特别高,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传统文人画能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这就要求艺术家必须是一个学者,诗人,书法家。白一博士对诗词的研究非常严谨热情,宽泛的知识结构使得白一博士在诗、书、画、印等艺术上有了很大的造诣。

 



                      

白一博士大幅中国画作品《日出东方》系列之 — 画

《日出东方》不仅画出了自然景观中的泰山,更是对泰山做了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哲学式的思索和描绘。下笔苍劲用色大胆,完全突破中国以往小文人低调守旧传统模式。使得观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这完全是艺术家霸气自信的性格所决定。

呼吸宇宙,吞吐风雲。神明六合,稳重八方,造化五岳独尊。白一博士在《日出东方》创作中提出:泰山是文化山,是东方圣山,是中华国山。千峰攒拥、群山拱簇、春天肇始、博大雄伟、日出东方、国泰民安等特色元素是泰山成为五岳独尊的重要基石。画泰山必须强调其气势磅礴、雄浑博大的国山气度,而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日出东方》,画中的泰山巍峨雄奇,沉浑峻秀,初生的太阳喷薄而出,霞光万丈。春天的霞光照在山峦上,那种光,是柔和的,反射或折射的,松树和山峦被照得透亮,东方破晓,春意萌动,泰山黄河,山河春醒,松石清泉,桃之夭夭。


白一博士大幅中国画《日出东方》创作精彩片段二




白一博士大幅中国画作品《日出东方》系列之 — 印

 玉皇顶

   

  五岳独尊

           

 唐摩崖石刻

         

            日观峰           

瞻鲁台

   

孔子庙

   

碧霞祠

  

天街

    

南天门

     

十八盘

    

望人松

    

五大夫松

  

中天门

经石峪

           

黑龙潭

    

红门

    

孔子登临处

  

岱庙


印章雕刻的是泰山十八景,包括玉皇顶、五岳独尊、唐摩崖石刻、孔子庙、瞻鲁台、日观峰、碧霞祠、天街、南天门、十八盘、望人松、五大夫松、中天门、经石峪、黑龙潭、红门、孔子登临处、岱庙。中国画区别于一般的风景画,中国画具有高度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印章一种雕刻和书法融合的艺术,是和中国书法、绘画密不可分的艺术样式。印章在中国画上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是一道重要的步骤,达到补充画面的效果。镌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粹之一。




历史上画泰山的中国画众多,但鲜有表现出其气势磅礴、稳如泰山、重如泰山、东方神山、春天肇始的精神气象,多数是小品大画、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小文人、小格局、小品的单一形势出现,缺乏力度和中国画对诗、书、画、印、真善美境的基本要求。

相对于现在流行的小品式的画作,白一以一种自绝于公众消费趣味的勇气,画就了高难度的“大画”《日出东方》,画面张力十足,雄浑震撼、大气磅礴、浩然正气,直抒胸臆,这是很多人想抵达而难以抵达的。


白一博士大幅中国画《日出东方》创作精彩片段三



白一博士《日出东方》创作中的点滴感悟:

对艺术的敬畏是我的良知,知行合一是我的本分。泰山研究需要高度,不同一般的山水画创作,更需要哲学意义上的泰山,需要对其地理、历史、环境、政治、文化、民族、宗教、气候、时代等的综合纵向研究和横向比较,方才慢慢明白泰山昂頭天外的社会意义。

放眼万里,泰山如此多娇。

日出东方,华夏辉煌世界。



白一

 


白一,1965年11月出生于山东青岛市,著名雕塑家、画家、美术理论家。现任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海军工程大学兼职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美苑研究院院长。


历任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城市雕塑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兼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西湖艺苑主任兼艺术总监,田汉基金会美术专业工作委员会主任。


先后工作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评选为“当代中华建设名家”。


长期学院派艺术的深厚熏染,成就了其扎实的绘画、雕塑基本功与深厚的艺术造诣,他在艺术作品创作和美术理论的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当代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大家。白一博士开创了中国城市雕塑规划理论研究的先河,构建了城市雕塑规划的理论体系模型,简称“白一模型”,同时结合各相关艺术门类,丰富了以城市雕塑为主的公共艺术理论体系。














作者: 解智伟


人民大会堂的这幅画,何止一个俗字

中国书画的艺术悲歌(四)



当老一辈艺术家离去

一种空漠的悲凉从时代的背面袭来

那些艺术巨匠带走了艺术

也带走了一个时代

就像梅兰芳带走了京剧

齐白石带走了国画

 

——笔者

00

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召开,一幅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美好世界》(以下简称“建”画)长11.2米,高2.06米的中国画引起社会关注。

有文章赞许这幅画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也让与会的外国政党领导人充分领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深厚文化底蕴。有文章则批评这幅作品,格调平庸、笔墨粗糙、色彩艳俗,出现在国家重要场合,这必将成为美术史的笑柄。








“建”画 | 粉气、燥气、草气




据报道,“建”画由中国美协组织完成,中国美协邀请了当代著名美术家张立辰、郭怡孮、杜滋龄、詹庚西、郭石夫、吴悦石、刘大为、冯远、王明明、何家英11位画家,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担纲总策划同时参与创作。吴悦石担纲了此幅画作的构图构思及小稿绘制并题写跋语。



 

十二位大家,中国美协主席、副主席近四人,在当代中国书画界可谓是名高天下,牛气冲天。

 

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兼任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办公室兼创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美展总评委、评审委员会主任。

徐里是“建”画的总策划并参与此画的创作。

 

张立辰1939年生于江苏。1960年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7年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该院副教授,中国画系花鸟画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

张立辰为“建”画绘制了荷花。

 

郭怡孮1940年生,中国美术协会员,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

郭怡孮为“建”画绘制了金达莱、毛蟹爪兰。

 

杜滋龄1941年生于天津市,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为中国美协会员,美协天津分会副主席,曾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

杜滋龄为“建”画绘制了远山。


 

詹庚西19417月生,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办公室主任。

詹庚西为“建”画绘制了玫瑰。

 

吴悦石1945年生,北京市人。为著名国画家王铸九、董寿平入室弟子。1963年至1964年北京中国画院大专毕业,2000年至2002年马来西亚艺术艺术学院教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吴悦石工作室导师。

吴悦石为“建”画绘制了山石、太阳。

 

刘大为1945年生,研究生学历,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刘大为“建”画创作了向日葵、椰枣

 

冯远,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文化部艺术司和科技教育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20088月起,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王明明,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市文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王明明为“建”画绘制了肯山兰。

 

何家英1957年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联袂创作的“建”画,充满俗气、匠气、火气、草气、闺阁气、蹴黑气,不免让人感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清代邹一桂早就在《小山画谱》指出:画画最忌这六气,“一曰俗气,如村女涂脂;二曰匠气,工一而无韵;三曰火气,有笔仗而锋芒太露;四曰草气,粗率过甚,绝少文雅;五曰闺阁气,描条软弱,全无骨力,六曰蹴黑气,无知妄作,恶不可耐。”

 

而我们这十二位名家却是六气沆瀣,一气呵成,笔下花卉,相互斗艳,脂粉味浓,俗不可耐。刘大为的向日葵,背向太阳,张立辰的荷花,兀立石旁,吴悦石的太阳,毫无画意。“建”画的树与花枝大小相近,悖于常识。

 

有人批评: 此画俗得掉渣,从此画可看出国家美术界已经崩溃到了何种地步!





“建”画 | 落后中国画62




“建”画的创意来自62年前的《和平颂》,这幅画为了与1955年的《和平颂》拉开距离,选用泰山作为远山做配景,又借鉴了傅抱石、关山月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看过两幅作品的观众,一眼可以看出距离确实被拉开,何止落后六十几年。



1955年,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成为被邀参会的主要国家,郭沫若以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身份应邀与会。

中国政府对此次世界和平大会十分重视,派出了由茅盾任团长,陈叔通、廖承志任副团长45人代表团。

 

周恩来总理指出:“在大会上,新中国以什么样的面貌登上世界舞台,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思想等成为筹备工作的任务之一。”

于是速请中国当代著名的、具有民族气节的书画名家齐白石、陈半丁、何香凝14人合作,以和平、友谊为主题创作巨幅彩墨画《和平颂》。历时10天完成创作,并由郭沫若题写“和平颂”三个大字。

 

和平颂》由齐白石领衔,开笔画了笔墨遒劲的石头何香凝画了焕发盎然生机的劲松;于非闇、李瑞龄、张其翼的工笔翎毛和平鸽;王雪涛的写意牡丹;汪慎生的菊花;马晋的翠竹;徐燕孙的兰草;杨敏的桃花和梅花;吴一舸的蝴蝶兰与溪水;陈半丁的藤萝和书法;最年青的田世光画了硕大的白玉兰。据文件记载,和平鸽部分也是由于非闇和田世光共同完成的。

 

《和平颂》创作出来,赞声一片,赢得了世界声誉,由于《和平颂》在世界和平大会的巨大影响,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1956年度的国际和平奖授予齐白石先生。


 

1
“建”画与《和平颂》的不同点:俗与雅


 

“建”画多见俗笔,床单布一样的图案,看不出高雅的美学趣味。《和平颂》却充满雅趣,作品主体的15只象征和平的鸽子,生动了花卉、松石和溪流,这些和平鸽或飞翔、或觅食、或嬉戏、或休闲,情趣盎然,一派和平景象

 

 

2
“建”画与《和平颂》的不同点:争与让


 

“建”画是画家浓墨重彩表现自己,一个争名夺利的谁肯退让,于是官场现形,争态毕呈,而《和平颂》却是画家所画部分相互谦让,互为包容,相为呼应,顾盼生姿

 

3
“建”画与《和平颂》的不同点:官位与骨气


 

“建”画所选画家看的是官位,很多擅画人物的画家都被拉入花草丛中。《和平颂》却看的骨气,考量一个画家的民族气节,这些画家不仅代表当时最高艺术水准,同时具有相同的文化责任意识和民族担当精神,精神状态的趋同性自然形成了《和平颂》画面的和谐。





“建”画 | 中国书画的艺术悲歌




我们并不反对主题画,宋徽宗也常给画家们出命题作文,但我们反对简单化的内容图解,虽然选择多个国家的国花表现世界的圆融,但每一种都没有地域特性,也没有民族精神的个性。国花如果不能代表民族的精神符号,那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植物。




 

我们也不反对集体创作,从古到今画家们都有雅聚笔会,创作个性的冲突往往会中和绘画的表现,各自擅长的题材又能成为互补的丰富

 

采取事先设定的构图,也许会限制画家自身创造的表现,但绝不会伤害固有的笔墨精神,“建”画的缺憾就是精神的缺失,大家都在画画,而不是在写意,不是在写内在的精神想法,“建”画的问题不只是一个俗字,而是作品不见天地精神、不见万物灵性。

 

中国画早已形成了一套形式表意系统,可以被认知,可以被继承,可以被传授,鲁迅说,“用思理以美化天物”者,美术也。以心会物,一样可以为社会服务。

 

徐悲鸿曾经对一些繁丽馥郁之作提出批评:“惟华而薄,实而少韵,太求夺目,无蕴籍朴茂之风”。现在把这句话放在“建”画上面也不为过。

 

大红大绿并不能代表繁荣,真正的繁荣是笔墨骨力支撑的勃然生机,是生命的自然呼吸,是笔墨的博动、色彩的跌宕。

 

《和平颂》以和平鸽白色为基调,与重墨的巨石、深色的劲松黑白对比,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张力,突显出画面的生动。

 

而“建”画精神层面缺学识、缺文养,技艺层面缺笔墨、缺生活,集体创作更不见团队精神,一幅画你画你的,我画我的,整体是东拼西凑,硬性衔接,于是画面是无层次、无节奏、无韵律,                             

“建”画和十二位名家独立创作的正常水平相距太远,甚至连题跋的书写也虚弱乏力,线条浮于表面,一个民族的刚性也被弱化,又成一曲中国书画的艺术悲歌。(此文章来自解智伟艺评)



感谢阅读,欢迎分享!




杭州美苑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江晖路376号 
电话:0571-86696569
传真:0571-86697856
网址:www.meiyuanCN.com
邮箱:[email protected]
HP:13958026707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