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后悔在育儿中犯过的错,我们都有过相同的“痛”!

马伊琍后悔在育儿中犯过的错,我们都有过相同的“痛”!

少儿起跑线 内地女星 2018-05-04 16:00:16 634

不久前,马伊琍在微博发长文分享自己在育儿上踏进的大坑,引发广大妈妈的共鸣。




“那时候的育儿理念多是从小训练独立啊延迟满足啊挫折教育啊,现在看全是胡扯!”

 

“分明越是满足依赖感越是从婴儿时期就得到充分情感回应的孩子,长大才会有安全感才真正独立!”


在对大女儿的教育上,马伊琍一直崇尚当时专家说的独立教育,因而特别严苛,狠心和大女儿分床睡,稍微做错什么就责骂,在这种强硬教育下,孩子慢慢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变得懦弱,甚至不会说“ 不”。



马伊琍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对大女儿进行鼓励、关爱,才弥补了当年的错误。


面对小女儿这个全新的生命,她不再像当初一样盲从所谓专家,而是在自己的经验下有了更多独立思考,学会去体会孩子感受,及时给予情感回应。



情感回应是与生俱来的需求


罗马帝国国王腓特烈二世,曾进行过一个残酷实验,实验对象是初生的婴儿。

 

他吩咐乳母和保姆,喂养这些婴儿,为他们洗澡,但不能和他们有任何情感互动,彼此也不予许说话、闲聊。

 

没有拍手、没有逗笑、没有抱在怀里哄着、没有眼神交流……最终,这些婴儿全都死了。

 

“你不理我,我会难受到死掉的。”

 

这句话不是开玩笑,也不是撒娇,对于婴儿而言,他们从剪断脐带那刻起就成为独立的个体,他们急需和他们的第一个社交群体——家庭,建立联系。

 

当他们哭的时候,父母及时检查是不是身上哪里出了问题,帮助他们离开不舒服的状态,同时给他们温暖的怀抱;他们笑的时候,父母也要陪伴鼓励,给与正面的回应。这样,处于原始状态的婴儿,才会感受到有人在爱他们、照顾他们。

 

而这种被爱、被关注的感觉不仅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人,也能够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有一个十分著名静止脸实验。

 

实验一开始,母亲和孩子进行非常亲密、愉快的互动,这时孩子十分开心。

 


过一会儿,母亲开始面无表情,不对孩子的任何行为作出反应。孩子发现不对劲,开始吸引母亲的注意力。



孩子使出浑身解数,想和母亲发生互动,母亲依旧无动于衷。

 

在2分钟内,他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失败,最终崩溃大哭。

 


许多父母总认为小孩子不懂,哭闹累了自己就会停下来的,打两下也记不得。

 

事实孩子对周遭环境往往比大人更敏感,在妈妈面无表情这段时间,孩子的心跳加快,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如果这个状况持续时间过长,甚至会导致孩子大脑中部分细胞死亡。

 

人类是群居生物,婴儿也不例外,他们生来就需要和外界进行互动。如果他们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回应,会感到紧张害怕;

 

假如这种感觉不能及时消除,在自我意识形成之初,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可怕,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对身边的很多事物失去反馈互动的意愿,进而对许多事情表现没有兴趣甚至厌恶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老师发现,学校里比较难教的学生,大都来自亲子关系冷漠的家庭,比如父母时常争吵或者是双方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




父母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花时间花精力认真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情感回应,建立起亲子间亲密的依赖关系,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温暖,对家庭有归属感,孩子才能够真正地建立起内在的安全感,由内而外地展现出自信的一面。



不在安全感上谈独立都是耍流氓


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但是这种分离,是有时效的,过早过晚对孩子都是一种伤害。

 

马伊琍和许多妈妈迷信的哭声免疫训练法、延迟满足训练法以及婴儿独立完整睡眠训练法,也曾在风靡美国。

 


这些训练法将孩子当做机器人一样塑造,将父爱和母爱从稚嫩的孩子身边剥夺,要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成长、独立。

 

而当年被哭声免疫法修整长大的孩子,后来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

 

奇葩的育儿宝典牺牲了美国一代人的童年。

 

这些训练法的提出者——约翰·华生在自己两个孩子身上践行着这些理念,结果,他的儿子对他的形容是:“没有同情心,情绪上无法沟通。他不自觉地剥夺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种感情基础。”其中一个儿子死于自杀。

 

婴儿原始的心理是混沌、模糊的,父母和他们的互动,一点点地塑造他们的认知。

 

当父母能够在他们年幼的时候,给予持续和稳定的爱与呵护,孩子就会感到满足和舒适,从而产生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能使他们开始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与期待。

 

有了这样的基础,并慢慢放手,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会独立与担当。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里,胡军的儿子康康性情隐忍懂事,被观众封为霸道总裁。


可在节目播出时许多网友也为胡军和康康之间的陌生与隔阂感到担忧。


康康看到胡军偷藏咸菜,跑去村长那告状,并且豪不留情地用纸打胡军;



分好房子之后,父子刚一起进入房间,康康就说:“我出去散散步。”



加上胡军平时工作忙比较少回家,网友纷纷猜测,康康幼时的美好回忆,胡军可能很少在场。


胡军曾说儿子就得糙点养,在家里自己成天给孩子扮黑脸。孩子不好好吃饭,他也不会哄着,只会说别管他,爱吃不吃;一次康康犯错,他直接把康康关在书房里俩小时,没让吃饭。




也许正因为爱的抽离,康康虽然表面高冷,但心里十分缺乏安全感。


当第一次离开爸爸,和小伙伴一起完成任务,一起去敲门寻找新房子。


石榴姐包租婆故意扮凶,说话粗犷,造型奇异。打开门的时候,其他孩子都主动站在门口和她沟通,解释来由,只有康康一脸无奈地站在墙边;



当其他孩子都进入房里,康康依旧不愿进去;石榴姐上前邀请的时候,康康却拍石头表示抗拒,哭着对石榴姐大吼:“走开!”“我才不相信你!”




在陌生的环境里,康康并没有没有因为严父教育,而比其他孩子更能适应,更独立。


反而因为从小没有获得足够的情感回应,导致安全感的缺失,表现得非常恐惧。他对石榴姐怒吼,比起生气,更多的是因为他十分害怕。


当由于粗心害得一只小鸭子死掉时,他看着哭泣的夏天,沉默了许久,突然生气地把手头的袋子摔在地上:“我不卖鸭子了!”然后扭头走到没有摄像机的地方。





他在一旁小声啜泣,直到工作人员跑过来安抚,才敢在工作人员的怀里放声大哭,坦露自己的伤心。



对于孩子而言,隐忍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这源自于他们不敢或者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


也许是长久得不到情感回应,他们会不清楚自己情绪需要对应什么反应;也不知道自己表达的情感会获得什么样的回应。


所以康康宁愿选择生气,也不敢随意表现自己。


而在那季节目的五位爸爸中,只有夏克立表示自己会花很长时间陪着孩子夏天,自己是女儿的玩具。


节目一出场就满足夏天的公主梦给她穿上华丽的套装,为夏天编织美好的童话世界;



当父女被关在密室一小时的时候,夏克立一直在逗着夏天玩、聊天,时间到的时候,夏天没有像别的小朋友一样迫不及待地想冲去,而是关上门:“我们继续聊啊。”



夏克立夫妻还为夏天准备了一个“索吻铃铛”,每天把铃铛摇响,夏天就会小跑着来跟爸爸妈妈亲吻;


夏克立也经常在微博中晒出他陪女儿骑车、游戏的照片……可以说,夏天就是一个在注满爱的蜜罐里长大的孩子。




可是这样一个孩子,在离开爸爸和小伙伴们完成任务时,没有表露丝毫胆怯,反而成了体贴照顾他人的小姐姐。


她主动和小伙伴一起融入陌生环境;


到自己房间的时候,会和摄像机聊天,还给摄像机取了名字——蝴蝶,对着它说我爱你;




当轩轩缠着诺一兄妹不肯吃饭时,她主动把轩轩拉回餐桌;



看到轩轩不会自己用筷子的时候,夏天会主动喂他;




和康康一起卖鸭子时,一开始被许多人拒绝,康康有点气馁地站在一旁,夏天却依旧积极地叫卖,直到卖出第一只鸭子,带动了康康积极的情绪。




如果孩子能够从父母那里获得满满的爱,他们就会更健康、更活力,也更具有传递爱的能力。也许因为在爱中成长,夏天身上才会散发着满满的正能量。


她从父亲身上获得安全感与信任,她知道这个世界有一个巨人在身后为她顶天立地,所以她的内心早已积蓄足够强大的力量。

 

当困难在眼前,只要外界轻轻推一把,夏天就能凭借内心的力量勇敢自信跨过去。

 

成长本就是父母与孩子一场顺其自然的离别,父母要做的既不是过早把他们推开,也不是牢牢抓在手心里不放,而是当他们在身旁时及时教会他们爱与担当,当他们要离开时,挥挥手,坦然离别。



没有绝对的育儿宝典


在这个只要有钱就能自费出书的时代,市面上的育儿宝典更是鱼龙混杂,每个专家都是都自己的一套说辞,听得家长们云里雾里。

 

有人抓住家长们的群体性焦虑,提出许多新奇怪异的育儿理念,在纷杂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博人眼球。

 

比如狼爸教育——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狼爸坚持“棒棍底下出孝子”,对孩子动辄打骂,声称所谓的民主就是孩子是民,父亲是主,他对孩子的有绝对控制权。

 


虽然在这种强压教育下,有三个孩子考上了北大,但孩子的心理创伤是无法估计的。

 

只是大多数人把考上名校当做教育的终点,北大光环遮盖了背后残酷成长的阴暗。

 

那些把教育当做治病的家长,总想追求这种简单速效的良药,却忽视了孩子一辈子的心理伤害。

  

孩子不是流水线产品,教育孩子是一件需要用心去体会,边学习边改进的事情,而不是光凭着手头育儿宝典能够解决的问题。


养育孩子这件事,或许就像马伊琍说的:中国有多少家长爱孩如命,却缺少正确常识。

 

做父母是门学问,父母不必苛求一百分,就算是教育专家,也会在试错中前行。父母需要相信,当你愿意花心思陪着孩子成长,孩子也会推动你进步。


宝妈们,当年你迷信的哪些育儿真理,现在却变成了坑?你还记得吗?来留言区和朵妈聊聊吧~


-end-


来源:宝宝玩英语(ibabyfs) 


更多精彩图文,点击查看


我妈妈是个神经病...

“春咳”进入高发期,这4种东西千万别给孩子吃!

爸爸,决定一个家的温度


少儿起跑线

睡前故事/育儿知识

关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