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专栏】为啥你想跟他拼实力,他却总跟你讲规矩?

【刘涛专栏】为啥你想跟他拼实力,他却总跟你讲规矩?

BCI视点 内地女星 2016-03-15 17:02:12 116

凡是圈子,皆有规矩。

关于作者
刘涛 
互联网分析师与企业管理顾问/多年跟踪互联网发展与企业转型研究/负责多起企业管理咨询与培训项目/长期关注互联网对传统社会与组织的挑战及转型策略

凡是圈子,皆有规矩。


早年间,来自广东的咏春拳师父陈识,北上到武馆众多的天津,立志要在这个武术之都开门立派,设馆收徒。一个南派拳手突然闯进来,由此搅动了天津武界封闭已久的死水。


武馆林立的天津,自有它的江湖规矩所在,不是随便一个外来户能进来分一杯羹的。在起士林,天津武界领军人物郑山傲,说出了天津武馆的规矩:

 

外地拳师要想在天津开设武馆,需要踢遍八家武馆,才被允许开馆收徒。


可这仅仅是明面的规则,你要真的踢遍了八家武馆,天津武界也容不下你,毕竟你折了人家的面子。


那怎么办?郑山傲告诉陈识,踢馆不能是师父本人,而要派个徒弟,徒弟只能找天津本地人,因为天津人能容天津人。


陈识为了顺利在天津扎下跟来,将咏春拳法发扬光大,开始物色一个能替自己开山劈路的徒弟,也可以视作一颗能够打进封闭城堡的炮弹。


正巧闯进来一个愣头青,为了看漂亮的师娘拜师学艺。陈识觉得此人不过是个好色小人,正好可以作为棋子,去实现踢八家武馆的目的。


徒弟跟着师父学了一年的功夫,一路下来连踢了七家武馆,震动津门武界,眼瞅着就要到八家,整个圈子的颜面不保。


刚刚学了一年功夫的年轻人,怎么就能够踢掉那么多武馆?原因何在?


只能有一个解释,这些个武馆,表面看是高门大院,深不可测。实际上则是败絮其中,大部分人没有什么真本事而言,就剩下一些场面活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天津武界还有个不能说的秘密,那就是


师父不教真本事!


什么!不教真本事,那怎么把武馆开下去,又怎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生存?


其实,各个地方的武馆组成了一个封闭的圈子,大家都是吃一锅饭的,无非彼此照应,互相抬轿子。


表面看,各路拳法大家高手云集,把持着这个行当的所谓尊严和面子,俨然是强大稳固,不明真相者肯定不敢主动招惹。


其实呢,那些所谓武馆掌门和武林宗师们,平时更多的则是穿着布衫,端坐太师椅,装装样子而已,仅仅剩下了这点把式。


为什么这些早已衰落的武馆,不仅能常年收徒,顽固占据着整个市场;而且还能阻挡外面的进犯者,让想进来振兴这个行业生态的外来人难以立足?


看过香港赌片的人都知道,那些个吹出来的赌神,赌圣什么的,逢赌必胜的秘诀,绝不是把把手气好到爆,两王四个二抓到手软。而是


会出老千!


出老千的手法千千万,归根结底无非是用好牌换手中的烂牌。好牌来自哪里?


要么就在牌桌上现有的牌里浑水摸鱼,要么就在牌桌下准备新牌暗度陈仓。


天津武界在一代不如一代的衰落中,还能继续装逼下去,道理也是如此。有人踢馆,打不过,那就出老千啦!


当陈识的徒弟眼看要踢遍八家武馆的时候,老谋深算的郑山傲交代了另一个武行规矩:


等踢到最后一家的时候,天津各派将秘密选出一个最强代表,击败踢馆者,既给足了新人面子,也保住了自己的利益。


而这个代表,就是他自己。


如此之外,还有一招,傍上更强势的力量。


主持天津武行这个大摊子的邹馆长,是前任武行领袖的遗孀,挂在嘴边的话是:男人打下的天下,女人要守下去。


可邹馆长并不是功夫行家,凭什么能呼风唤雨,维持众多武馆的生计?原因是适时的拉拢军界人士,垄断着武馆市场。


邹馆长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将一个靠拳头说话的武行,活生生变成靠着逢场作戏支撑起来的戏台子。


军界人士出马,最后让徒弟死在了踢馆的路上。其实想想也能明白,真踢遍八家武馆,即使你是天津人,天津也不会容下你。牺牲徒弟,成就师父。


所以,郑山傲在起士林餐厅,胸有成竹的对陈识讲出这句话:起士林的面包,没人能吃得了五个;天津的武馆,也没人能踢遍八家。


陈识不以为然,开武馆偏偏要教真本事,别人假把式活的舒舒服服,你来拆穿了他,坏了原来的规矩,在天津的武界中人来看,这分明就是来砸场子,搞破坏的。

外来人,想进入一个圈子,破了人家的规矩,坏了人家的面子,谁能容你?


行走江湖,最讲的是面子。


《一代宗师》里面的一句话:人生在世,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


做人做事,最好是里子面子都不能丢。但里子要得是真刀真枪的实力,面子更多是迎来送往的维系。


师父不教真本事,久而久之,徒弟一窝不如一窝,最后里子想要也没有了,只剩面子来撑场子。


为了把面子撑久点,把自个行业周围的篱笆扎稳点,那就要有个规矩。


老炮们被新生代挤到边缘化的时候,念念不忘就是那些老规矩。抵挡不住年轻人的来势汹汹,只能紧紧抓住这些老理儿,才能找到一丝话语权,刷刷存在感。


老炮和小炮,都是在破坏上一辈的规矩中,树立起自己的规矩来。既然是混社会,那本就不是规矩人,不要比谁高尚,要比就比谁的规矩狠!


江湖中人重规矩,经商的人也一样。行业不同,规矩不同。


任何规矩,从一开始定下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是服务于这个行业从业者的共同利益,这是人之常情。


规矩分两种,一个是给自己人立的,一个是给外面人立的。


给自己人立的规矩,如不互相拆台,彼此捧场,与官家保持友好关系,凡此种种都是为了平衡各方利益,你好我好大家好,保持这个行当的生存。


给外面人立的规矩,为的是保护所有内部人的名和利。像开馆要先踢遍八家这类强人所难的规矩,目的无非是提高外来人进入的门槛,不让新人来抢饭碗,保住自家人的里子和面子。


徒弟牺牲自己,帮助师父顺利在武界站住脚跟,成功开馆。师父最后为徒弟报仇,一条胡同里单挑众多行家。有真本事的,和没真本事,一交手即看得出,所谓颠覆,如是而已。


其实任何一个圈子,任何一个行业,不也如此?


打天下的时候,有硬桥硬马的功夫在身,后来日久生平,真本事退化成假把式,最后仅靠着那点面子维持。


一不留神,闯进来个想教真本事的新师父,打乱了各种明暗规则。真心想学拳的人当然高兴,可那些故意不教真本事,甚至已经不会真本事的人,屁股底下的交椅自然坐得不踏实。


里子已经坏掉了,面子最后也保不住。圈子也好,行业也罢,终将迎来新的时代。

新书推荐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