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圈光圈后,囫囵刚有个人影出现,C先生就站起来鼓掌,从电视上看感觉他是看见了女神的裸体,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一种闻到客户下单味道的应急反应。
有机会能成为《歌手》的观众,C先生觉得这是老天对自己努力的回报,每次从歌手上台站在光圈后面一直到唱完整首的全过程,C先生都兴奋而感动,是谁在唱,唱的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C先生是被自己感动了,在歌声中回忆青春,回忆千百次被客户拒绝或者肯定,都是幸福感,幸福感在音乐中被升华,木头也得落泪。
房地产这个行业,让中国人既爱又恨。房价的疯狂充分满足了国人爱占便宜的心理,但又无法满足其贪得无厌的心理。运气好的人在房产上的投资比任何投资回报都高,但是抱歉的是,想再买一套就难上难了。
C先生目前主要是为天津新中产的第二套改善房而服务,多年打拼已经让他从一线销售升到营销总监的位置,工作内容从主要谈价值和功能,变成主要谈文化和情怀。他对客户心理的精准嗅觉是他独门秘籍,现在他把这种嗅觉发挥到产品策划阶段,让他主导的产品始终领先市场半步。
房子是种奇怪的产品,你不能简单地去消费它,它嵌入你的生活无法分离,所以有时候到像是它反过来消费你。你也无法简单地从功能外观品牌价值衡量房子,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房子是天地人合的落脚点,是一切安全感的源头,这就导致房产营销跟其他行业套路截然不同,过分强调价值观,文案空虚飘渺煞有介事,房地产一般不会做电视广告,但如果有,也肯定是一个浑厚男声,时而深沉慷慨,时而娓娓道来,完全一副央视纪录片解说范儿。C先生刚入行的时候,尝试拿刚学来的西方经典营销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试图超越常规套路,后来发现此路不通,因为套路——太深!说是套路太深,不如说是文化太深,被赋予文化价值的产品,表达起来自然不能太“唯利是图”。
C先生在做销售时接待的第一个客户,是一位天津大姐,他卖力地把事先背好的项目介绍讲给大姐听,但大姐每次的提问都跟他介绍的内容不相关,他匆匆回答大姐关心的问题后,又转而继续背诵项目介绍。C先生和大姐各自按照自己的节奏跟对方交流,结果只能让C先生越来越慌神儿,最后陷入一种所问非所答的尴尬中。但幸运的是,大姐最后还是下了单,而且一次就买了3套。
这天结束以后,C先生并没有沉浸于首次成功的喜悦之中,睡前他躺在床上回想第一次销售的过程,他悲哀地发现大姐是来之前就已经决定要下单了,来之后对他的所有介绍漠不关心,只对自己还存疑的几个问题做了进一步了解,一旦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就立即达成购买,整个过程C先生的作用微乎其微。
虽然在随后的几个月里,C先生的业绩并不比其他同事好多少,但这第一次尴尬却成功的销售却让C先生有了一次觉醒式的思考,从此以后打开了营销的慧根,他开始关注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客户的最终购买,他们来售楼处之前都经历了什么?从言谈举止中观察到他们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买房子?他们关注房子的哪些方面?
C先生离开销售部到市场部之前卖出的最后一套房子,客户是一位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这时C先生的销售技术日臻化境,他并不主动表达什么,而是引导客户主动说话,C先生表现的像是一个经人介绍的陌生人,相约在公共场合来谈一次生意,既保持热情又保持距离,聊的来就更进一步,克制地了解你的需求并传递你想获取的信息,在小心侦查结束后,抓住客户并没有明确表达的内心敏感点,一击中的:
“先生,实话跟您说吧,单纯从地段和物业这些硬指标来看,我们这个项目可能是比周围价格略高的,但这个项目在设计上的用心,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出来的,反正现在从我这儿卖出去的客户一般从谈吐上看都是有些文化底蕴的,您也不希望对面住的是个乡下暴发户吧。”
最后这位客户反倒没有下单,但他们最后成了朋友,后来C先生成为营销总监后,最喜欢在自己的售楼处举办读书分享活动,这位新闻系教授算是个常驻讲师,来给大家介绍人类的居住史。
C先生排名第一的爱好不是看书而是唱歌。最初是为了减压,兼有社交,后来就纯粹成了习惯,他跟现在的女朋友就是因为在KTV合唱一曲《因为爱情》而看对眼的。当时的情形是,一进包房麦霸们就抢着去点歌,胡乱点了很多当下流行的歌曲,到了这首《因为爱情》的时候一下子没人唱了,为了不浪费这首歌,C先生拿起了话筒开始唱男声部分,等到女声部分开始的时候,一个姑娘适时切入,这就是缘分。
C先生随后唱了一首汪峰的《一起摇摆》。回忆起自己年轻躁动的内心,一位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准备要结婚买人生第一套房,一方面预算有限,并不需要一套太大的房子,另一方面也不喜欢日常的居住中承载太多家庭的概念。这套房子更多是一个高级宿舍和私人PUB的结合体,就像歌中唱的“让我们一起摇摆……一起摇摆……”年轻人的生活就是在工作和游戏中摇摆,在慌张和笃定之间摇摆,他们需要在卧室和客厅之间取得平衡,在工作台和沙发之间取得平衡。
C先生参与的第一个产品策划是一个实验性项目,由一座旧的厂房宿舍改造而成的青年公寓,名字就叫“幸福摇摆”,强调共享空间,明度高的墙壁颜色,房间隔音效果好的变态,使出吃奶的劲儿摔碎一个杯子,或者尽其所能的大声叫床,上下左右对门都无从察觉,大家想在一起闹就闹,关上门自是一片天地。
姑娘随后点了一首蔡依林的《看我72变》,其实是反映了大多年轻女生的心理,虽然男女平等至少在价值观上已经做的相当不错了,但大多数女生还是习惯先看看男生怎么想,如果足够爱你,那自然是可以按照你的意思变,如果你不靠谱,那你就等着老娘瞬息万变吧。归根结底房子还是你来买,但买什么样的还得我说的算。有时候真不明白有些房地产广告,面对年轻人市场的产品,内容做的还是那么男性化,肯定是因为营销总监是个直男癌。
C先生升职为营销总监后接手的第一个案子是一个家庭改善盘,地点在梅江,首先就能保证上班和上学一样都远,出房率容积率什么的指标跟周围的项目也差不多,房型更是中规中矩面面俱到,亮点是地下车库和地上花园,有车的好停车,老人平时晒太阳方便。这一切看似在产品上无所作为,其实恰恰可以将客户所有可能纠结的因素全部消除,因为C先生知道,客户这个年龄买房子,买的不是某方面突出的优点,而是各方面都没有缺点。
马上C先生又唱了一首陈奕迅的《十年》。歌表达了人的变迁和永恒的不存在,其实更好理解的是激情退去的无奈和缘分流失的遗憾,但不管怎样生活还会继续,就像人到中年,必须平衡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需求和牵绊,在牵绊中还不能停止前行。这时候对于房子的需求则转向面面俱到。地点上要平衡上班和上学的路程,居室上套内就是一个小社会,主卧次卧工作间,阳台厕所衣帽间,客厅餐厅工作台,这时候C先生发挥的作用,就是帮助客户做平衡,再提供给他们选择的路径。
随后姑娘又点了一首莫文蔚的《阴天》。明确告诉你,男人以为激情退去要忍受无聊是多么的难,殊不知女人要面对的风险更大。她们不但会被抛弃,而且在感情上受到的伤害会更大,即便是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中忍受,女人忍受的也更多更苦。
C先生见势不妙,立刻点了一首周杰伦的《菊花台》。功成身就后的寂寞,是源于那些单纯的快乐都已经成为遥远的回忆。从另外的角度说,到一定程度,人们都会从物质的追求转向对精神的追求,对房子的基本功能已经没有什么过多期望。这个阶段人们或许需要一栋别墅,但真正在意的并不是单纯的大空间,而是空间大带来的家庭成员之间更独立和私密的空间,以及更多的墙面来摆放收藏品和艺术品。菊花台再大,一个人能占多少面积?面积都是给菊花留的。
到了这个份儿上,再没什么交流的必要了,需要表白就直接说出口,姑娘干脆点了一首王菲的《我愿意》,意思是,别废话了,行不行就看你了。C先生可不能辜负姑娘的好意,当晚就带她回了自己家。
第二天早晨,两个人光着身体躺在被子里,C先生为两个人各点了一支烟,姑娘问:
“你卖了这么多年房子,你说房子到底是什么?”
“房子只是生活的开始,有了房子以后,生活就跟房子无关了。”
“没错,我也觉得是,佩索阿的诗里说,除了睡觉,人这辈子只有一万多天,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你是真的活了一万多天,还是仅仅活了一天,然后重复一万多次。”
听完这句,C先生顿时对姑娘刮目相看,心想真是没睡错人,夸奖她道:
“你真可爱!”
姑娘乖巧地缩紧他的臂弯,喃喃地说道:
“但是我妈说了,没有房子,谁也别想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