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成为了当年金马奖和金像奖入围的大赢家,更是代表香港参加了当年的奥斯片最佳外语片的竞选。
这部由郭富城、春夏、白只、金燕玲主演的《踏血寻梅》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图解的电影。
片名《踏血寻梅》。英文片名致敬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爱欲之港》。
故事的原型是一位来自湖南16岁的援交少女,名叫王嘉梅。随着母亲移民香港,因为环境以及与继父不和的原因辍学,最后开始在网上做援交妹,被一名嫖客残害并分尸。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故事原型。
片头是王佳梅在广东东莞的生活。
王佳梅准备去香港跟母亲一块生活。
佳梅、姐姐、母亲以及继父一起生活在香港。佳梅以后想成为模特。
佳梅开始在香港的学校上学,上课的时候旁边的同学抢过刀割腕???佳梅很冷静。
然后就有心理辅导的老师过来找她谈话(心理辅导老师希望大陆的教育体系也能加入进去发挥其作用)。
心理老师问为什么看到同学割腕都不出声,她说因为害怕。
镜头转向郭富城,他在里面饰演警察臧sir。
接到命案,赶去事故现场,他的拍档由谭耀文主演。
警察查到最后接触死者的人名叫丁子聪。
丁子聪旁边住着的老太太是目击证人,发现了在厕所分尸的时候流出的血迹。
影片剪辑非常有意思,分3个不同的角度,第一个叫做寻梅。
丁子聪杀人后去取货,看到别人在啪啪啪,他在旁冷漠的看着。
丁子聪取到了货,侧面说明了他的职业是冷冻食品运输员。
两个人吵了起来,因为丁子聪打断了这个人啪啪啪嘛,所以态度不是很好,但是丁子聪的脾气也是非常暴躁。
丁子聪把车开到了海边,此时部分尸体正在车上。
邵美琪扮演的警察上司。来询问臧sir案件发展过程。
案件很简单,凶手也自首了,从需要侦破的角度来看,是没有什么要侦破的,人证物证俱在。
臧sir更多的是想发现他们的内心以及这件事情发生的真正原因。
臧sir在分析王佳梅和丁子聪的个人信息。
初步分析王佳梅在做援交的时候,被吸入了毒品的客人丁子聪杀害。
警察来到王佳梅家中询问和搜查信息。金燕玲在这里面的演技好到爆炸,不亏为黄金配角。
谭耀文说王佳梅的妈妈还一直觉得自己的女儿没死,对警察的态度也不好。
这个时候,臧sir说不是以为,是希望。人在面临这种事情的时候,很难一下子就相信,只是以为女儿失踪了,但是不愿相信她已经遇害的消息。
直到臧sir跟她说她还很幸运,很多孩子失踪的家长,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是死是活。
这个时候,佳梅的妈妈才开始崩溃,相信女儿真的去世了的消息。
镜头转向2009年,佳梅的妈妈是舞厅里面的驻唱,也算是一个八面玲珑的女人。
佳梅妈妈下班后,看到两个女儿窝在一起,感情很好。
然后说之前因为送给佳梅的耳环是因为别人送错了的要拿回去,拿了一双假货来给佳梅,佳梅自然是不要的。
16岁的少女嘛,肯定会因为这个置气啊,但是妈妈的脾气也不太好,转手就是一巴掌。觉得佳梅不懂事。
然后说让佳梅不要上学了,不是想做模特嘛,就去做模特补贴家用。
虽然佳梅妈妈表面上对佳梅说要还耳环,背地里别人要回耳环的时候她其实也是不太愿意的,但是在佳梅面前却又说的很强势,也是一个很要强的性格。
丁子聪来警局自首,说自己杀了人。
臧sir让他想清楚再说话,毕竟是要判终身监禁的罪,但是丁子聪说自己说的都是真话。
臧sir他们来找丁子聪的朋友,想了解更多的情况。这一段蛮讽刺香港现代警察的地位的。
去抓人,还要跟这个地盘的老大打招呼。
这个小混混证人也很嚣张,说律师没来之前,什么都不会回答,然后被谭耀文暴打了一顿。
上司希望臧sir不要查太多,免得查出了问题影响到后面的升职。人证物证都有了就可以了。
红头发的这个男的是丁子聪最好的朋友。臧sir在问丁子聪的情况。
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子之间的交流非常的少。
因为搬家认识了一个女神,名叫慕容。
丁子聪是喜欢这个慕容的,但是慕容是女神啊,丁子聪明显是个屌丝啊。
但是正好慕容跟男朋友分手了,丁子聪备胎就陪在慕容身边。
虽然大家都知道吸毒有害,可是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吸毒,甚至于厕所门口还出现这样的话。
丁子聪想上慕容,慕容不答应,说用手帮他。
丁子聪对于慕容是发自内心的爱。
臧sir问丁子聪最后打电话给红毛的时候说的什么。丁子聪对红毛说“原来一个这么瘦的人,也有很多脂肪。”
做法找王佳梅的尸体和头。
臧sir又去佳梅家询问更多的情况,佳梅的姐姐说自从佳梅来到香港之后,她发现佳梅每天都过的不开心。
之前佳梅跟姐姐住在一起的时候,偶尔还会说家乡话,但是为了更好的融入进这个环境,都不能说家乡话。关于内地人如何融入香港有更多的影片可以参考,这里就不多讲解了。
佳梅想当模特,自己在拍照玩。(春夏真的有一种特别的美。)
臧sir约佳梅继父出来谈,继父宁愿把消息卖给周刊也不愿跟不给钱的警察多讲。
不过继父还是告诉了他们,佳梅的亲生父亲在湖南。
父女之间因为相隔甚远的关系,每次的联系也不是很多,爸爸爱赌球,每次曼联输了,佳梅都会发短信恭喜爸爸。
每次收到女儿的信息,爸爸也非常开心,这可能是佳梅真正开心的时候吧。
佳梅去应聘模特,没选上,但选了让她去当星探。
吃饭的时候,看到M记的广告。
之前,佳梅就是在M记打工的。但是同样的一群外地来香港的朋友在做援交妹。
其实也都是小女孩,无非就是什么看演唱会啦这些的,再加上从内地来到香港这个大都市,爱慕虚荣也是还蛮正常的事情。
佳梅很需要钱啊,她想自己搬出来住,一个人打两份工。所以也说明了她会去做援交妹的原因。
臧sir跟佳梅母亲聊天,佳梅母亲都不相信佳梅是在做援交妹。
恩,这一段呢,就是佳梅的接客过程。
第二部分,孤独的人
王佳梅自己买上了那对耳环。
耳环是真的不便宜。但是少女嘛,就是比较倔。
佳梅的客人。
虽然是客人呢,但是佳梅喜欢上他了,怎么说呢,爱上嫖客的妓女,真的没有好下场的。这一段的画面真的是太美了。
佳梅想要这个男人的PSP,无非嘛就是这个喜欢的男人送她小礼物。
男人说是别人送的,这个不能给,说给她买个新的。但是新的就不能要,意义就不一样了。
臧sir和一个警员探讨人性。
转到他们1998年办过的一个案件。
这一段主要映射的事件是香港hello Kitty藏头案。(真实事件)说明人性的恶。
回到2010年。丁子聪杀害王佳梅的时候。
丁子聪进行现场指认。
案子这个时候差不多就已经可以结案了。但是呢,臧sir还想往下面查。
臧sir做噩梦,梦到了丁子聪分解尸体的现场。
这个画面的构图实在是太棒了。
结案的文件终于还是弄好了。
臧sir还想查慕容的资料。
慕容本来跟一特有钱的男人准备移民去美国的,但是呢,她居然看上了那个有钱人的儿子???
然后那个儿子玩腻了之后就把慕容给甩了。民也移不了了,爱情也没有了。
这个背景下的慕容很绝望啊,甚至想到了去死。肯定就是被丁子聪救回来了啦。
臧sir让帮查佳梅房间里的这一串英文是什么意思。
底下人说这个案都已经完了就不要再查了吧。都劝他不要查,他就是要查。
他还自己去找人查,想查个结果出来。
这边回到之前,佳梅在跟客人商量价钱。
一个浴室就那么一点点大,在香港的底层真的活的太卑微和艰难了。
之前佳梅喜欢的那个嫖客把她喊出来,原来是当着他女朋友的面对质,说他跟佳梅只是打游戏时认识的朋友,让她女朋友不要误会。
佳梅也只能帮着打马虎眼,心里是绝望的。
想起了之前说的那么好听的话,这是佳梅心里又一个绝望的时候。
绝望之后的佳梅做起了开始拒绝了的人的生意。
王佳梅的案子开审了。
丁子聪用刀划了自己的手,然后自慰。
因为那晚他把慕容救起来后,慕容跟他发生了关系。那天慕容来了月经,丁子聪想再次体会那种感觉。
第三个部分,踏血
丁子聪在法庭上结束他肢解王佳梅的过程。
这一段里面,丁子聪的饰演者白只演技真的非常的棒。也让他拿下了那一年金马金像的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新演员。
臧sir跟女儿在一起,臧sir说香港有700万人,女儿问那王佳梅算不算呢?
臧sir把前妻约出来,心里有太多的感受想跟别人说了。
臧sir开始代替王佳梅给他爸爸发短信。
佳梅的亲生爸爸还不知道女儿已经去世的消息,这一段看的人很难过。
臧sir到监狱来看丁子聪。
臧sir还是非常不明白丁子聪的杀人动机是什么。
臧sir以为丁子聪是因为小时候母亲出车祸死亡以及慕容那件事让他对女性充满怨恨。
但是丁子聪却说他一点都不讨厌女人,他讨厌的是人,他不想王佳梅是人。
当他肢解王佳梅尸体的时候,才发现王佳梅居然还怀孕了。
原来之前的那一串字母是佳梅的QQ密码,臧sir打开了她的QQ,看到了她跟丁子聪的聊天记录。两个孤独的人都很想死。
丁子聪和佳梅见面了。
丁子聪喜欢王佳梅,大概是觉得王佳梅跟他也很像。王佳梅求着丁子聪杀死了自己。
回到了王佳梅刚来香港的时候。那时候的王佳梅还是一个开心的少女。
第四,KDJDFJ(那串字母),也是致敬大师英格玛的。
时间过去了一年多,大家也开始了新的生活,姐姐也生了孩子,母亲也不再情绪崩溃。
只有佳梅的笑容永远留在16岁。
《踏血寻梅》中的王佳梅与《罪与罚》中的索尼娅在生活境遇上有惊人的相似。她俩的家庭关系一团糟,都沦为性工作者。此外,她们也都是虔诚的基督徒,默默承受着命运的侮辱与损害,却从没有与上帝争吵过哪怕一次。但是她们在最后却走向完全相反的结局:索尼娅的圣洁和虔诚感染了迷途中的拉斯科尔尼科夫,让他坦然承担了自己的罪行,从此走上信仰之路,获得了内心的平静;而王佳梅却在与丁子聪初次交合的的期间突然求死,最后让丁子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索尼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虚构出的人物,王佳梅(王嘉梅)则是确有其人。影片根据真实的凶杀案改编,但在细部上做了很大的改动,因而电影情节与真实事件相差甚远。比如说王嘉梅死时并无身孕,丁启泰并没有投案自首,王嘉梅在死时到底有没有说过“我想死”这句话有很大疑点,丁启泰也没有说过“我讨厌的是人”之类的莫名其妙的话,真实的情况可能仅仅是丁启泰在吸毒过量的迷乱之中将其扼死。除了震惊全港的碎尸,该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近期上映的影片《萨利机长》同样改编自真实事件,遗憾的是,电影为了塑造机长萨利的保守主义的英雄形象,刻意将真实事件中表现的尽职尽责的交通运输安全委员会(NSTB)的工作人员全都塑造成了不通人情的冷血官僚。从当时的新闻报道来看,正是NTSB提出要加入较长的反应时间进行模拟,同时积极维护这位受惊的机长,避免媒体大做文章,给他增添不必要的压力。也就是说,本来应该是一个群策群力,皆大欢喜的故事,硬生生的被拍成了抨击官僚主义/精英主义的样板戏。
同《萨利机长》的刻意改编相比,翁子光在《踏雪寻梅》中的借题发挥其实不算太过分,但他在访谈中多次表露出自己的歉意,甚至将自己的改编称之为“穿凿附会”、“栽赃嫁祸”,在创作结尾佳梅怀孕的桥段时,几近崩溃。这也说明,对《踏雪寻梅》的改编进行伦理上的考量并不是过度敏感,我们应该意识到,当受害者的亲属看到片尾“纪念远方的佳梅”的字样时,会作何感想?而《踏血寻梅》中对人性的质询,对香港这座这座城市的展示,是不是也犯了《萨利机长》中的毛病,主创囿于自己先入为主的定见,臆造出匪夷所思的情节,来抨击现实世界中子虚乌有的问题?
与12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相比,在影片的正式上映版本中,删掉了一个这样的段落,臧警官回忆起一个之前让他印象深刻的场面:在法庭上,当一个罪犯亲述自己残忍的作案过程时,他的两个同伙竟然在一旁偷笑。素有金剪刀之称的张叔平之所以减掉这个段落,我猜是他意识到了,这些毫无人性、变态至极,让人费解的凶犯,不恰恰是真实的丁启泰吗?(丁启泰在杀人碎尸后并未自首,而是和几个朋友嬉皮笑脸地吹嘘自己的作案过程,后被朋友举报。)
在我看来,这暴露了导演的创作心理,在丁子聪这样的变态杀手身上是发现不了什么人性的,我只好再去塑造一个内心复杂的丁子聪,他有不为人知的童年阴影,他是我们香港社会的边缘人,他并不是一个残忍的碎尸爱好者,我们要理性看待这起案件,要透过黑暗的现实来感知人性的温度。
以上并不是想过分苛责《踏血寻梅》对原始案情的过度编造,其实观众大可仅仅将真实事件视作电影的灵感,让电影感觉不那么穿凿附会。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倘若翁子光有杨德昌的才情,那么这部电影未始不会是一部佳作。遗憾的是,在对电影进行文本细读时,实在会发现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翁子光透露,在最原始的剧本里,他想让凶手与死者的故事平行地进行,直到电影最后一刻,佳梅被素昧平生的丁子聪杀害,故事结束。导演之所以放弃这样的叙事,是因为他觉得有必要让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之中,于是电影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一个“反高潮”的故事,我们则要认同于臧警官的视角,去探寻案件的脉络。其实即便是反高潮的叙事,也并不必然需要臧警官这个角色串联起剧情,占用很多的戏份,他显然还有更重要的功能。
《踏血寻梅》中并没有使用大量的主观镜头,我们得以客观审地视王佳梅和丁子聪的生活。但是臧警官这一角色的出现则改变了我们的处境。导演说臧警官这个角色代表的是导演自己,其实我们更可以理解为臧警官所代表的,是导演眼中理想的观众。而臧警官在电影中表现出的出人意料的温情,也印证了导演所言:“我怕观众无法以相对正面的方法去面对佳梅的故事。”
说这是电影叙事的断裂未免有些过分,但导演确实用臧警官这个角色规训了我们对佳梅的悲剧的体认,这或许表明电影主创对自己视听表达能力的不自信,或许更意味着电影的主旨并不是想要和观众探讨佳梅的悲剧,而是导演借助臧警官莅临于电影之中,向我们灌输某些先入为主的情感。
比起臧警官角色的吊诡,影片更大的问题在于主题的游移。翁子光表示踏血寻梅是在讲香港的都市病,意即他希望以佳梅的悲剧来展现香港社会的症候。但当记者拿《踏血寻梅》与《十年》作对比时,他又说《踏血寻梅》是很私人化的。
观众可以轻而易举的将佳梅的悲剧根源归结为上层阶级对底层人民的剥削与对他们苦难的视而不见,这近乎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政治正确样板。我想导演也是这样认为的,或许这正是香港真正面临的问题。但是当我们仔细解读电影文本时,却会发现电影中的社会性表述其实是严重缺失的。
援交少女以先,佳梅首先是一个香港社会的异乡人,而导演翁子光本人也是一个从小就随父母移居香港的「新移民」,便不免对佳梅的内地移民身份投诸深切的情感。但导演坦诚他并不是因为佳梅的内地移民身份才对这个故事感兴趣,并抱怨在中港关系日益恶化的当下,《踏血寻梅》中所展现的颇为中立的政治立场遭到了左右夹击。作为观众的我们实在不应对此(尤其是作为定语的“内地”)产生过度联想,佳梅所面对的,仅仅是一个多数客居异乡者都不可避免的困境,影片试图展现这个困境的香港特色(香港的都市病),但无意探讨大陆与香港错综复杂的纠葛。
另外,佳梅还有一个成为模特的梦想。随后这个梦想破灭了。当我们想要在电影中寻找她失败的原因时,却发现电影中充斥着不明所以的情节删减,好像在拒绝我们的阐释。
同样被电影省略的,是佳梅最终成为一个援交少女的心路历程,我们只能猜测,或许佳梅经济上真的无以为继了。但是当佳梅挣到钱后,并没有补贴家用,而是拿去购买了生活非必需品:一对耳环。退一步讲,对金钱的迫切能构成佳梅出卖肉体的理由吗?在文学作品中,小说《罪与罚》中的女主人公索尼娅,为了家庭的温饱,无奈沦为妓女。值得注意的是,在布列松根据《罪与罚》改编的影史名作《扒手》中,与索尼娅相对应的是珍妮,索尼娅的贫穷底色被保留,妓女身份则被清洗。
十九世纪的俄国少女或许会因为贫穷而堕入风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巴黎却没人这么做了。那二十一世纪的香港呢?我们无法相信香港作为一个现代都市,会将一个少女逼良为娼而没有别的出路。真实案件中的王嘉梅是因为还债而援交,这在电影中也没有表现。导演提到这个问题时说:“因为社会笑贫不笑娼,佳梅用自己的身体交换一些东西,为何不可以做援交呢?”那么当我们从心理上接受了援交行业的合法性,嘉梅的堕落便不再是堕落,反倒成了自由意志的体现,社会性的不公就更无从谈起了。
影片中的其它关键事件,诸如佳梅的辍学,丁子聪因车祸丧母,佳梅与丁子聪的失恋,都无法归结于香港社会本身的症候。作为观众的我们,情感上倾向于站在边缘人群一方,但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是与社会难以建立关系的私人化的沉沦。当观众试图透过精致的视听皮相和演员高超的表演,窥探悲剧的内理之时,还是会遇到很多困惑:丁子聪年幼丧母的经历怎么会导致他讨厌人类?佳梅为什么那么喜欢圣经中赞美生命之可贵的诗句,却要遇到一点挫折就要寻死?《踏血寻梅》中对两人的生活细节有不少细微的展示,但依然无法给人一个满意的答案。
对比相似题材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踏血寻梅》的缺憾是显而易见的。将近四个小时的《牯岭街》精心构建了一幅上世纪五十年代台湾社会的历史画卷,几近巧夺天工地展现了社会变迁下小人物无依的命运浮沉。相较于《牯岭街》中草蛇灰线般的线索铺陈,趣味丛生的闲笔,《踏血寻梅》做的并不算差的一些情节设计(拍照留念、陀螺,墙上的照片),也都刻意的像是学生习作了。(另外我想说的是影片的剪辑问题,臧警官先是看见的翁子光手上的伤口,随后就开始解释伤口的来历。影片中像这样毫无意义的情节倒置至少出现了三次,实在让人无语。)
即便将佳梅的悲剧视作个体的创伤,影片依然难以让人共情。在我看来,影片将王佳梅和翁子光塑造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杰斗(Kidult)”,他们没有真正的杰斗族的童真和逃避现实的能力,但其心智是与杰斗族相一致的:充满了孩童式的愚蠢、幼稚与糊涂气,完全无法在这个魔鬼盘踞的世界好好的生存下去。
总而言之,不管是《踏血寻梅》还是许鞍华的《天水围的夜与雾》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他们似乎指出了不少的社会问题,但都没有表达出明确的态度。王佳梅的悲剧是个例,还是社会造成的普遍现象?电影并没有给出一个自己的想法,他们在电影的视听语言上下足功夫,在社会批判上却一筹莫展。
自杀违背天主教的教义,佳梅虽然名义上是他杀,但同自杀、卖淫、吸毒一样,都属于自由意志的滥用。真正的地狱从来不是社会造成的,而是人的选择造成的。人们描述苦难,若无永恒而强大的救赎,最终只是为魔鬼背书而已。
佳梅曾手捧圣经,为丁子聪诵读她最爱的句段:“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是可弃的。”不过观众看完电影后,大概很难体会到生命的弥足珍贵吧。
-END-
◆ ◆ ◆
不知道看什么电影?
不知约谁去看?
上约我,知影讯、找同类
更多资讯福利,下载【约我看电影】APP
扫描二维码
即可下载约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