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 Yoko

John & Yoko

饮水集 欧美男星 2018-01-04 11:33:23 471

   这是饮水集的第3篇文章


写在前面:有句话是很出名的

                 “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廖一梅《柔软》


约翰列侬说,他这辈子最爱的是小野洋子

没有其他限定,最爱的女人,男人,朋友,最爱的歌手,或者艺术家


在列侬专访:我为什么会爱上小野洋子 

“很多人问过我一个相同的问题,全世界的女人都爱你,而你为什么爱上小野洋子?我不得不厌其烦地告诉世人,我第一眼看见她在台上表演艺术的时候就疯狂的爱上了”


这张照片里的小野洋子甚是美丽,朴素,沉静,单纯,耐人寻味


这里说的表演,是洋子最著名的行为艺术,也是她的成名作,cut piece

所谓的,先锋艺术和概念主义

1964,1966,2003

一共表演过三次


1964

旧照片的质感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战争和暴行,事实上,小野洋子进行该艺术表演据说也是借此控诉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的侵袭和消费


“来吧,剪下我的衣服,随便哪里,每人剪下的面积不要大于一张明信片,并请将这碎片送个一个你爱的人。”


人们不用有所顾忌,只要剪掉的碎片比一张明信片小,他们可以随意选择剪哪里,有人心怀怜悯,挑那些无关紧要的,不会让他难堪的边角,也有人不......

人们的选择最终会暴露出他们真实的内心,每个人心里想什么,就带走什么样的碎片


1966    1

小野洋子跪坐在舞台中央,神情淡漠,语气平静,她邀请台下观众用剪刀,剪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直至全身赤裸


约翰列侬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初见小野洋子


记得那天,我看着台上她让不同的人用剪刀将她衣服剪成碎片,我的心里不禁地喊了一声“WTF”,她尖锐,她异于常人,她古怪的五官融合在一起却异常吸引。她就像一杯充满性欲的怪味鸡尾酒,让我彻底沦陷了。


这是洋子1966年33岁第二次表演《切片》,那年列侬26岁


               1966  2

 我看着别人对对她的一举一动,她却始终不动声色  


有人评价《切片》:简单却摧枯拉朽


真正让列侬觉察小野洋子便是自己的灵魂伴侣是在之后的伦敦画展上,展厅中央伫立着一架白色梯子,旁边系着一个放大镜,天花板有一幅很小很小的画,必须拿放大镜才能看得到。

很多人不明其意,后来列侬来了,他爬上梯子,透过放大镜看到一个很小的单词

yes

 



  YES

这是列侬第一次知道展览也有温柔的一面

列侬后来回忆说“这是我们俩灵魂的第一次相遇,当我们互相凝视时,她明白了,我也明白了......”


这是我最感动的地方,之一

要知道洋子性格里的固执和叛逆更胜巨星列侬

但yes像是一种温柔的认可,也传达了她的人生态度,对于生活:既要抗争,也要妥协。

所以后来她用抗争促成和列侬的婚姻,用妥协维持了他们的婚姻


很快,我们不顾一切疯狂地相爱,洋子个性中的大胆和直接,仿佛是我血液里的一部分。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一起。我们一起完成了她的艺术作品以及我的音乐创作。她是世界上最有名,却最不为人知的艺术家。

没有人比我清楚她的痛苦,很多人认为是洋子把厄运带给我和乐队,其实不是,我认为这就是命运。我有五年没有露面,是因为我陷入了思维困乏的深渊,直到洋子的出现,让我又一次爆发无可遏制的创作激情,于是才有了《Double Fanyasy》。其实你们都不懂


其实你们都不懂



小野洋子给人一种矛盾的印象

她是日本人,却生活在美国

日本艺术讲究简约,要表达一百分,那么就把九十分都藏起来

朴素的才是最有力量,最接近真相的

西方文化不惧张扬,所以她的作品和人生拒绝了遮掩

这种气质,让人想不断探索的气质,大概就是神秘


小野洋子,《半个房间


作为先锋艺术家,小野洋子出过专辑,拍过电影,也进行过行为艺术表演。

欣赏她的人说她是世界上最具原创性和创造力的后现代艺术家,作品单纯,坦诚,却能直指人心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她的作品无聊透顶,或者只是以猎奇的心态解读它们

那些平凡出现的裸体,莫名其妙地呻吟和嘶吼,人们窥探的同时也认为她是在借此哗众取宠


小野洋子 电影《苍蝇》 1971


整部影片只有两个主角,一个裸身躺着的女人,和一群苍蝇

镜头跟着它们,停留在她身体的不同位置

洋子说这是她的自传体电影

她的作品总是如此打破人的惯性思维

看了一下豆瓣评分,5.8,叹息艺术家总是孤独的


展览 《苹果》1966

只有一颗苹果

人们会花200英镑,来看它一点点腐烂

据说列侬来了,看后,直接把它吃掉了


小野洋子 胶片摄影 《NO.4》1966


同年,洋子拍摄短片《NO.4》(图为截取的胶片)

四个屏幕同时展出了近距离拍摄的形状各异的屁股,背景声为这些屁股的主人

当时正处于性解放运动,短片一出引起了巨大反响

swach甚至出了主题系列手表

用表带上的图案向这部短片致敬


你可以不懂她的艺术,我决不会为了任何生意,牺牲掉爱情,牺牲我的真爱。因为到头来你还是会一个人在夜里孤孤单单,我不想这样。就像我在歌里说的,我已经经历过一切,而没有任何事情比得上你爱的人抱着你的感觉。


“我们之间的相爱就像呼吸般顺畅”


这也许是两个人在一起最好的状态吧,舒服,自然,顺乎万物生长


列侬手持证书,向全世界宣告他们结婚了,洋子的装扮放在今天还是好看


站在列侬旁边的小野洋子独立,自信,不依附,不求索

倒是列侬,掩盖不住的幸福,娶了你是我幸运    的意思


1980年,列侬在接受一家电台记者采访时说道:

“我希望这辈子都能和我最好的朋友呆在一起,我最好的朋友就是我的妻子。”

突然想到之前看到过一个关于男女朋友是否合适的评判标准是,除开性别,名利,因缘际会,你喜不喜欢这个人,是否愿意成为好友。


列侬在那个时代的影响力可谓无可匹敌,随便一句话一个态度就是命中率百分百的蝴蝶效应,在他与小野洋子宣布结婚后的蜜月期,开展了“床上和平运动”,1969年3月25日,列侬夫妇在阿姆斯特丹希尔顿酒店,两人穿着睡衣在床上躺了整整七天,房间里贴满了反越战标语,接受众多记者和政治家的访问,拍照


据说因为列侬强大的感染力,美国当时的尼克松政府心里十分畏惧,对列侬夫妇下了驱逐令


做展示内心的音乐,利用号召力做些什么,关注时事,为和平而呐喊

可以说没有洋子,列侬不会达到精神领袖的高度


然而当时的披头士歌迷绝大部分都对小野洋子恨之入骨,就连乐队成员也都不喜欢小野洋子,认为是她毁了beatles


知乎上对于‘是小野洋子毁了披头士吗’这一问题,摘录几条代表性言论


—beatles的解散是注定的,在遇到Yoko之前,列侬和麦卡特尼在音乐创作风格上就已经分道扬镳,之后二人在各自造诣上越发成熟,也越走越远,Yoko的出现只是加速了那一刻的来临

   人一旦伟大,就会自发地走向孤独

—Yoko换起了列侬体内本真的东西,他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很显然,这些是beatles给不了的

—如果说“毁了”是指解散的话,就算没有小野洋子,也会有其他人。我作为一个pual的粉丝,虽然不喜欢她,却从来都下不了力气去黑她的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幸好,John遇到的人是她。如果乐队总会解散,至少她使John更完整了。这是我们在失去了伟大的披头士之后,至少还可以拥有一个伟大的John Lennon


似乎预示结局的一张照片


无论多少人讨厌洋子,不认可她和列侬的爱情,但不可否认的是洋子不仅拓宽了列侬的音乐风格,变更了他的音乐思想,使列侬达到了更高的艺术造诣。《Across the Universe》这首歌绝对不是以前的列侬写得出来的,“Nothing is gonna change my world”也意味着他已经彻底走出了《Help》时期的迷茫。(摘录于资深歌迷)


小野洋子的英文名是Yoko,后来甚至演变成了破坏家庭,拆散乐队的女人的一个代称

但当这个“代称”和列侬放在一起的时候,它依旧是纯净的,美的,太有感染力,让人觉察幸福

John & Yoko



两人一起玩音乐,搞艺术,还录制了一首实验性歌曲《John & Yoko

互相呼唤对方的名字超过22分钟

原来艺术家们表达浪漫的方式都这么高冷



列侬很喜欢这些真实的作品,虽然这些作品不再称霸音乐排行榜,甚至大部分不被世人所理解,却深深发自列侬的内心

他在歌里真挚的歌唱自己的童年,缺失的母亲,歌唱他成为可笑的“偶像”,歌唱被贪婪和偏见控制的世界


列侬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原因让我觉得自己应该离开她,没有任何事情会比我们两人的关系更加重要”


平凡人能有这般坚决已属不易,更何况一个早早就注定传奇,每天都在接受世界的关注和挑衅,面对唾手可得的各种诱惑,依然清楚心之所向

遇到了解,并有勇气和觉悟去保护,好幸运啊


family


 在列侬回忆录里有一段描写他后来隐退。深居简出的话:


 在清理房屋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注意到我们家里有些错误的东西:一排不该有的橱架,一幅我们越来越不喜欢的话,两间昏暗的房间,当我们把中间的墙壁拆除后,变得明亮而通风


读这段文字的时候竟然浓浓的日式描写,还有东方独有的禅味。可以体会到小野洋子对约翰列侬的影响有多么大。当一个人放下愤怒,不那么执着于己见,心才会柔软不至驽钝,感受得到生活朴素的琐碎,心里也才得以腾出空间装下其他,比如后来的一直延续的主题,和平倡导


1980年12月8日,列侬在自家公寓门前遇刺,5颗子弹穿膛


列侬去世后,洋子将他带有血迹的眼镜放在公寓的窗台,拍下了这张著名的照片

Season of Glass(玻璃季节)



悲伤的,冰冷的,却异常冷静的一张照片

需要面对的真相,需要继续完成的人生


后来小野洋子还是做音乐,开展览,倡议和平,做一切他们喜欢和认为对的事

推行列侬还没来得及发布的专辑

在极地建灯塔,这是列侬一直的愿望

神秘,独立,自信,不惧世言,如同往常


《滚石》拍摄的著名封面


列侬如婴儿般依偎在小野洋子怀里,如同赤子

这也是最后一张他,们留给世人的照片


去了解,像是跟随时间序列和遗留下的证据,过完了别人的一生

突然不知该如何收尾

也许再绚烂的过程最后都不过草草收场

没什么设定的完美句点,也没有可以永垂不朽的升华


情到深处浓转淡

所言,极是


写在最后:

我是不了解披头士的,甚至前天第一次知道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

但这不阻碍我好奇,有感触,渴望再多了解一点

尝试写一篇冷静的东西,整理了两天,分享好奇心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