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2日,对于南昌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人民解放军顺利解放南昌。1949年5月16日,陈赓将军下达了“抢渡抚河,解放南昌”的命令,在贵溪的我军前卫师三十七师抓紧时间向南昌挺进。在解放南昌的过程中,无数战士前仆后继,其中,谢埠之战可以说是解放南昌的关键,也是人民解放军解放南昌的最后一战。
当时前卫师三十七师派出110团抢渡抚河,一枪未发兵不血刃占领谢埠镇。然而,国民党却突然耍出回马枪,派出万余人袭击我军,企图将我军打回抚河东岸。此时,110团三营与其在谢埠展开了鏖战,连续粉碎敌人的八次进攻,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绩,顺利地解放了南昌。
解放军抢渡抚河
解放南昌谢埠镇成关键
1949年4月中旬,陈赓将军率领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横渡长江后,开始向浙赣线挺进。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踏着泥泞狭路,边追边战,势如破竹。不到半个月,企图逃跑的国民党六十八军全部被歼,浙赣线大部分都被控制在我军手中。
1949年5月16日,我军十三军三十七师在贵溪接到陈赓将军的命令:抢渡抚河,解放南昌。这一命令使得指战员群情振奋。据了解,当时解放军第三十七师共有1万多名干部战士,大家对解放南昌充满信心。
据三十七师师长周学义口述的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5月19日,天连续下着大雨,部队沿着泥泞的田间小道,向南昌轻装疾进。只两昼夜便跃进了三百余里。”当时部队已经集结,等着抢渡抚河。
就在大家都等得不耐烦的时候,三名侦察员回来了,简要地报告了敌情:河对面的小镇谢埠,驻有南昌县保警大队,战斗力不强;南昌城内有桂系夏威兵团数万人,正准备西逃。于是,三十七师的领导经过认真分析敌情地形决定:“立即抢渡抚河,首先歼灭谢埠之敌,尔后向南昌挺进,相机解放南昌;并协同兄弟部队,追歼西逃的夏威兵团(白崇禧主力)。”
凌晨一时,三十七师110团接到命令从南昌东南三十里的河里绿村抢渡抚河,110团团长吴效闵、政委张谦、副政委朱光海研究渡河部署,三营为突击营,偷渡抚河,占领谢埠镇。据悉,谢埠镇东临抚河,是易攻难守的险要峡谷地带。
县长逃跑县政府秘书投诚
解放军兵不血刃解放谢埠
5月20日下午,110团到达南昌县境茌港镇,活捉镇长涂谦,并命令涂谦将劝降信带给驻地设在谢埠的南昌县政府官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蒋文澜介绍,“当时国民党南昌县政府就设在了谢埠,县里唯一的武装力量就是一支有400多人的保警大队。”
记者了解到,这时的国民党南昌县长萧谦已经离职潜逃,他走之前委托了县政府秘书钟桂林代行其职,率领保警大队维持地方治安。“这个钟桂林是我的小学老师,他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做过南昌市进贤门小学教师,国语、音乐教得不错,后来升任南昌市二郎庙小学校长,抗战爆发后改行从政,到1949年的时候任南昌县政府秘书。”
据蒋文澜介绍,钟桂林接到信后召集保警队指导员左屛北、第1中队长曾庆标等人商议,认为国民党腐败透顶,大势已去,当即决定向解放军投诚,听候改编。
于是,解放军到达谢埠镇南、抚河东岩灌里缪村后,找到船渡过抚河,兵不血刃,解放谢埠。随后,110团三营受命推进到谢埠镇以南五里的南、北嵩一带。
国民党耍回马枪
110团三营苦战谢埠
然而,就在我军打算一鼓作气,乘胜追击,直趋南昌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新情况:自称“小诸葛”的白崇禧,命令夏威兵团进行反击。这也是白崇禧惯用的“回马枪”。
记者了解到,5月21日黎明,退集在南昌的夏威兵团发现我军已经渡过抚河,命令他们的188师和175师近万人,兵分三路从王村、喻村、陈村方向对110团进行疯狂的攻击,企图趁我军立足未稳,压退回抚河东岸,以掩护其主力撤退。
记者找到了当时110团三营副营长李东海的一篇回忆文章,李东海分析,敌人之所以首先进攻南、北嵩,是因为南、北嵩位于抚河西岸,紧挨河堤,离谢埠镇桥头很近,背靠丘陵,可以俯瞰我营阵地,是谢埠镇地区的制高点,一旦失守,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当时三十七师渡过抚河的部队只有110团,而且三营被敌军分割开,营长安玉峰和副营长李东海各带两个连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了村落战。敌人兵力八倍于三营,敌我双方都在争夺坚固建筑物。而数群敌兵已经爬上了屋顶,用十多挺轻重机枪猛射。同时,敌人的山炮、迫击炮、六零炮也在疯狂地轰击着谢埠和抚河渡口,我后续部队被猛烈炮火封锁,无法渡河。据三十七师师长周学义回忆文章中记载,“我用望远镜隔河相望,只见成群结队的敌人,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向三营围攻。三营扼守的南北安冲和板溪李村,淹没在一片火海中。”情况十分紧急!
粉碎敌人八次进攻
完胜解放南昌最后一战
敌人从谢埠的北嵩和南嵩进攻,他们仗着人多、装备好,并且占据了有利位置,对我军进行猛烈攻击。
面对敌众我寡的情况,为了加强第一线指挥,吴效闵、张谦冒着弹雨先后进入三营阵地,他们视察工事发现,各连的主要干部几乎全部负伤,许多同志倒在血泊里。有的连队伤亡过半,有的连队甚至伤亡率高达90%以上。
据了解,当时由于前卫110团没有外援,武器和弹药非常少,为保住谢埠,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和肉搏。战斗中,解放军战士们不惧牺牲,就算只剩一人,也要誓死保卫阵地。第八次进攻时,炮火更加猛烈,人数也比前七次多,阵地最前线的第八连指战员,伏在路旁的水沟和稻田里,沉着应战,待敌人到达阵地四、五十公尺时,营长安玉峰一声喊打,战士们就一齐发射,阵前的敌人整批地倒下……
在这次战斗中,110团团长吴效闵、政委张谦、副政委朱光海在四倍敌军的强攻下指挥部队沉着应战,其中第三营首当其冲,顽强作战,打得异常残酷,不仅守住了阵地,而且将敌人打退,歼敌2000余人,俘292人,残敌逃回市内。据蒋文澜介绍,谢埠之战解放军伤亡300余人,其中100多人英勇牺牲。
记者了解到,敌人为了夺取谢埠,连续8次发动进攻,而解放军战士亦粉碎了敌人的八次进攻。正当前卫110团弹尽粮绝之时,解放军第三十七师111团顺利渡过了抚河,该团迅速向敌人反攻。紧接着,109团也顺利渡过抚河。在解放军猛烈打击下,敌人不得不丢下谢埠,仓皇地退到南昌城内。
5月22日下午,在掩埋了一百多名烈士的遗体后,部队踏着烈士们用鲜血开辟的道路,奔向了我军的诞生地——南昌。解放军进入南昌城后,国民党军队便沿着中正桥(现八一桥)向西逃走。自此,南昌解放,而谢埠之战也成为了解放南昌的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