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青年多是苦闷与寂寞的,因而凭籍学问与艺术来麻醉自己的灵魂。
二十世纪的作家从未有哪个像鲁迅这样如此嵌入历史却又如此饱受争议,窄化的文学斗士背后却隐藏着一位激昂的创作者,一位全能的艺术家,审美好,品味佳,头衔不少。翻译家鲁迅,同其弟周作人翻译的《域外小说集》,为中国的的文学界划出了一个新时代;作为收藏家鲁迅,一生收集2100多幅风格迥异的版画,来自16个不同的国家。
读鲁迅的小说,读到的却是自己,因为鲁迅描写的是最普世的最有共鸣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只是在批判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腐败等问题吗?
当然不是。狂人和阿Q不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也还存在,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狂人,想砸碎这不公的世界,但悲哀的是,我们又只能在表面上当阿Q,凭着那一点“阿Q精神”痛并快乐地活着。
《孔乙己》是揭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吗?是。但并非仅此而已。
年轻时,曾胸怀大志地想投入这个大时代,曾怀着改变世界改变生活的梦想,最后却发现只发了几句牢骚。
《故乡》说的是改造旧社会吗?那为什么新时代的我们,读来,感受反而更强烈呢?
因为离开了故乡,我们才真正明白鲁迅的故乡之意:当故乡成他乡,又错把他乡当故乡的孤独与唏嘘。
快一个世纪了,鲁迅的小说如今读来,依然触动极深——说的不就是我们每个人吗?他小说里呈现的人生百态,笔下的人物,在我们的生命里神奇般的复活了。越长大,越觉得鲁迅说的对:生而为人的“真实”、局限与“孤独”,鲁迅早早就在小说里做了预言。
范曾38岁那年身染重病,随时可能死亡。生死之间,他回想自己的生命历程,不知不觉地,鲁迅小说里的故事与人物,一个个浮现在他的脑海,与他产生了激烈的共鸣。在鲁迅的小说中我们照见自己,经由对人生的局限的感叹感受我们生命的意义,从而从容地面对生活,这大概就是鲁迅小说存在的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