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新长征路上的滚石们

致敬新长征路上的滚石们

拙心品读 内地男星 2017-02-11 00:32:03 151

《猛博》是我在鸡年所看的第一本书,看得并不快,有时候一天只能看一个部分,但并不代表就很轻松,毕竟这里面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背景,都有着沉甸甸的分量。“铁肩担道义”,这些博主,无论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初小文凭,无论是赳赳武夫还是纤纤弱女,他们键盘之上所承载的,何止千钧?!


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殴打、群骂、入狱,甚至失踪,肉体和精神上的压力远远超乎我们预期,他们的目光,则坚定地驻留在维权、环保、上访、流民的关注上,驻留在对政治民主、教育公平、新闻自由的关注上,和他们相比,我们就像生活在童话里,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无忧无虑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吃全麦面包还是慕斯蛋糕的艰难抉择而操碎了心。


但这个社会终究是立体的,象牙塔外还有很多阳光找不到的地方,有人不信邪,打着手电筒去照,想要把光明散播到每一个角落。这些人就像堂吉诃德,徒劳地和风车作战,但是在我看来,他们是光明的传播者,手电的光固然微弱,但有人在做,总给了那些绝望的角落以一线希望。而这希望,原本是每个人都该获得的。


这些人,于这个时代,让我想起了鲁迅、李大钊,之于百年前的那个时代,后者靠的是一枝秃笔,而前者则是一把键盘。鲁迅先生曾有过一段名言——“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到了现在这个时代,科技进步了,铁屋子也安上了窗户若干,那是网络,这让清醒过来的那几个人可以隔着窗户的栅栏,把手伸向窗外的天空,去呐喊,去发出声音。但终究还是有更多的人熟睡着,又或者有人被吵醒了,倚在墙壁上围观,看完了啪啪啪拍拍掌,累了接着又睡……有人给清醒者戴上口罩,他们犹自吚吚呜呜不肯罢休。


有些口,是封不住的,有些声音,是掩不了的,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最终钻入了每一个人的梦田,崔健的嘶吼带来的也并非一无所有,那些呐喊固然因为通道的阻塞而沉闷着,然而既然有人起来发出声音,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我甚至想,百年之前,鲁迅之辈也是被封过口的罢,今天他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而在百年之后,我们的教科书里会不会也会出现这样的博文,这些被封闭的博主会不会也被追封为这个时代的英雄呢?世事难料,或许会也未必,那倒是我乐于看到的。


前段时间我在学习英文的时候,背诵了这样一段话,原文是——


“This is our hope, and this is the faith that I go back to the South with.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transform the jangling discords of our nation into a beautiful symphony of brotherhood.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work together, to pray together, to struggle together, to go to jail together, to stand up for freedom together, knowing that we will be free one day.”


翻译过来是——


这就是我们的希冀,是我回到南方所怀揣的信念。

凭着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凭着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抱怨声,化为一支洋溢着手足之情的优美的交响曲。凭着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捍卫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自由终将来到。


我是懦弱的,没有猛胆去搏,只能字斟句酌地谨借此段致敬,向那些新长征路上的滚石们,那些猛博的勇士们!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