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浚龙 | 主流中的非主流

麦浚龙 | 主流中的非主流

一个字头的诞生 港台男星 2021-09-15 16:32:14 670

「麦浚龙风格作品」近数年大受欢迎,甚至成为一种指标,代表着具创作和说故事的作品,但一路走来从来不易。


把自己的声音与风格注入大洪流,从来不是一件易事,以自己的创作屹立于主流之中,更加是难上加难。


但在香港演艺圈,2002年出道19年的麦浚龙,不论是音乐或是电影亦摸索出属于他个人风格的作品,让人一接触便知道——这是麦浚龙的作品。



在香港流行文化的世界中,Juno凭才华开创了属于他的舞台。


音乐上,Juno由初出道演唱的流行曲到现时的曲风,是一场寻找定位的旅程,直到2005年以《雌雄同体》首次夺得「叱吒十大第九位」,引证了不一定要迎合,忠于自我风格也会得到欣赏。


电影上,麦浚龙的才华无庸置疑,编剧的电影不多,但却是平地一声雷。


首次创作的剧本《复仇者之死》悲愤的剧情令人留下馀悸,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中的「最具文本哲学奖」。


首次执导的《僵尸》于香港取得1,700多万票房,也得到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提名,成为香港僵尸片的一个典范。


Juno以自身的才华于香港演艺界占一席位,定下了「麦浚龙风格」,成为一种出品保证。



从喝酒看出性格


Juno的作品犹如品酒,懂得细味才会发掘到当中细腻,尝到它的鲜明独特。


2005年走出流行乐章后,Juno一直推出不同具口碑的歌曲,由易于入口的《吃鲸鱼的人》、《写得太多》、《借火》等,到较偏锋的《超生培欲》,每首歌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刚认识Juno之时,他的沉默与寂静也似乎跟他的饮酒习惯相似。


「我喜欢喝啤酒不过并没有常常喝很多,而我饮酒是很有discipline,虽然很享受饮酒的过程,但我一杯后就会醉,所以出外时不会沾酒,多数在家时才会喝,而且喜欢慢慢地喝,也不太喜欢一大班人喝酒,酒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从睡眠习惯看出人生观


正如他写作的习惯,往往是一个深夜思考早上动笔的循环,但近年他也有所改变。


「我形容自己为一个『夜晚』的人,因为每晚也于凌晨4、5时入睡,甚至开戏时可以是全部开夜班到早上才睡,逐渐我在想既然可以晚睡但又能否早睡呢,这是我上年给自己的一个调节,因为很多人能够晚但不能早睡,庆幸自己也有这样的意志」。


除了意志之外,这个改变也是因为体能,「我28岁拍《僵尸》,现时已经37岁,虽然不是说年纪大,但始终身体机能上也有改变」。


然而看像是一个不起眼的生活习惯改变,但却改变了Juno的人生观:「以前我会写剧本写到尽,可以4年写一个剧本,现在可以用9个月来写,我不是说创作的时间长短是代表着剧本的好坏,但我更加能够掌握到自己的创作、工作、时间、要求。」



从麦浚龙的生活哲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律的人,但对于拍摄,他却能够无边际。


电影最重要是注入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我愈来愈没有信仰,特别是在鬼怪题材上,没有信仰和传统忌讳才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你有规限,很多拍摄的地方也未必会去,例如殓房、孤坟,反而我没有这样想法,剧情需要就会去。」


很多人看到Juno会不期然想起较为黑暗的故事,但Juno反而不想局限于拍摄特定题材:「电影最吸引的离不开也是人,所以我喜欢探索情感,题材只是一种包装。」


对他来说,喜欢创作的人应该对每一个题材也有自己的看法,「正如我不想拍《尸》续集,很大程度也是因为不想局限自己只拍一些天马行空的题材。因为我认为怎样的题材也可以,最重要是注入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麦浚龙的作品,不论是音乐或电影都爱说故事,2015年一首《罗生门》,开启了一段长达十年的爱情故事。


由初出道时的流行曲《耿耿于怀》展开序幕、中段的《念念不忘》,到最后说破了现实的《罗生门》,令Juno的音乐之路再上高峰。


「创作歌曲跟电影的心态很不同,电影中一定会有音乐,但对很多人来说,音乐未必会有电影。一般的歌曲像一套短片,未必需要前文后理,只需要展示当下的情感以有限时间打动乐迷。


电影中顾虑的范畴会更多。但我觉得电影趋势也是愈来愈短,即使长达3小时又是否真的可以说出完整故事?」



缘份不是虚幻 一切像冥中注定


虽然他正在蕴酿下一首企划,但很多时也不是特别计划,有时候可能会是电影,有时却是音乐,一切像冥冥中注定。


正如他在前年有一个电影计划想实行,来到今年终于会正式开拍,虽然没有透露任何内容,但也会以本地演员为主,且是他没有接触过的题材。


至于《风林火山》,麦浚龙表示由于院线还未算稳定,由发行商决定何时上映,也会是下年的事。



工作上自有安排,那麦浚龙会否相信命运吗?


「以前觉得缘份很虚幻,但现时真的开始相信。正如当年《借火》一歌,当时大家未必明白为什么要说一个这样普通的场境,甚至认为没有任何感情在内,但听我歌的人会随着我年纪长大,或者从未听过这歌的听众在十年后才会接触而明白,我觉得这正是缘份,不会觉得这一刻不同步便会感到失落。」


——《Vogue Hong Kong》9月采访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