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人和真实的人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这个电影听说了很久,却因为这个名字误解这个电影是广告界的青春励志片。
直到矮大紧倍加推崇这个电影才决定去看一下。
当然,最吸引我的不是矮大紧的力推,而是矮大紧说这个电影的政治不正确。
《三块广告牌》的主要故事结构围绕着女主的女儿被奸杀,女主认为警察不作为因此在女儿意外的地方租用了三块广告牌来吸引注意以此来报复警察这样一个事件展开。
过程有血腥暴力、滥用私刑、对抗政府以及非法取证等各种政治不正确,甚至到解决也没有感动的大团圆。
这让我怀疑这部电影的好莱坞血统,Fox会出这样灰暗的电影简直就是大反转,一改我对好莱坞大团圆结局的认知。
整个电影的基本剧情不算复杂,A的女儿被奸杀,现场证据缺少,因此难以逮捕甚至找到嫌疑人。
A在女儿受害的地点租用了三块广告牌钻了法律的空子来讽刺当地警局局长,希望能够加快案情的进展。
但是事情发展却和现实一样,大大出乎了A的预料。
先是身边对她认同帮助她的朋友各种被警察骚扰和找茬,剧情反转到患有癌症的警察局长在自家马厩开枪自杀,随后她的广告牌被警察男B烧掉,A出于报复烧掉警察局,却意外烧伤了B,B却在万分危急的时刻选择了保护A女儿的案卷。
B在酒吧发现了一个嫌疑者,冒险取证之后却同A的女儿案发DNA完全不吻合,B坚持认为嫌疑者虽然不是奸杀A女儿的嫌犯但是一定有罪,伙同A踏上了民间执法匡扶正义的旅程。
看完全剧,我脑袋中浮现了埃米纳姆的两句歌词,You hit me twice yeah but who’s countin’.I may have hit you three times.
简言之,就是剧中的每一个人和他的世界,都是相爱相杀。
导演、编剧、演员,用他们冷酷至极的世界观向我们描述了几个不幸之人在奋力挣扎着爱着这个世界。
全剧几乎没有任何脸谱化的人物,每个角色的塑造都是立体的、全面的。
A,因为女儿的死亡,痛恨警察,痛恨这个国家的政府,她可以为了报复选择烧掉警察局。她在听到B取到的DNA于女儿死亡无关时却可以如此平静坦然,甚至选择和B一起以荆轲刺秦王一般决绝去干掉存在未知罪证的嫌疑人。
A的儿子,在听到他老爸(也是A的前夫)的汽车喇叭声时高兴的跳起来,而当他老爸试图家暴A的时候可以他可以毫不犹豫的抽出尖刀放在老爸的脖子上威胁他放开老妈。
警察B,喜欢工作时看漫画,为了局长的自杀的事情甚至不惜当黑警把广告商从二楼扔下去,但是当他发现嫌犯时却又不惜一切渴望正义。
可以说,《三块广告牌》给我们描写了一个又一个普通的,遭遇了人生挫折的,不那么纯粹的人。
他们做事有义理、有情绪、甚至有不知所谓的原因,原本,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被搬上如此之大的荧幕,他们没有美国英雄的纯粹正义,也没有电影反派的强大黑暗,他们只不过是真实的人。
而导演、编剧、演员,用他们冷酷的镜头,冷酷的笔锋和冷酷的表演将他们在这个荧幕展现的如此淋漓尽致。
电影中最牵动我心的一组表演是警察局长试图向A解释没有破案的原因——没有目击者,证据缺少等。
局长的描述非常客观、态度极其诚恳,而A说我都理解,但是为什么不采集全世界有可能犯罪的男性DNA,所有有理智的观众都知道A是在无力取闹,但是此刻的A只是一个失去女儿的母亲,如何理智。
随后警察局长向A说,我患有癌症,我就要死了,A说我知道、全镇的人都知道,但是你死不死和找不找得到杀害我女儿的人没有关系。
冷酷至斯,却又无比现实。
是的,我船翻后,我管他洪水滔天。
主角的心情其实也可以被理解,就像某些理智的医闹主体(这里说的理智不包括医闹为钱和职业医闹),亲人已经死了,我也知道医生尽力了,但是我就是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我不能把亲人的遗体拖出来抽他丫的不努力活下去,我要发泄这个情绪就只能去找医生,因为从最简单的因果关系上来说亲人的死亡和医生是有最直接关系。
这个社会,总有一些人,他不是不讲道理,他不是没受过教育,只是在受到打击的时候,他们需要发泄这个情绪。
事实上,我一直很期待编剧对这个事情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法,但是直到最后,我也没有看到问题解决,没有嫌犯落网,没有人为此负责,有无数相关人员为这个事情付出生命的代价甚至走上绝路。
可以想象,随着A和B的“主持正义”,这个奸杀案将如入海巨石,纵有沧海桑田也回不到原来模样。
意料之中,预料之外,这个社会,多少这样的事情如泥牛入海。
这就是几个经受命运打击的普通人的故事,他们不是正义的使者,也没有阴暗的心里,只是在自己的人生中做出了抉择,有的人选择了绝路,有的人选择了遗忘。
——From 投稿——
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