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则“疑似各大卫视全面禁播宫斗剧”的消息随着北京日报一则《宫斗文化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社评文章的刊登甚嚣尘上
微博相关话题阅读讨论量短短3天即冲破3.7亿,备受瞩目
其中,被细致罗列的“宫斗五宗罪”更是点名直指最近几年领衔收视率的《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等几部宫斗权谋大戏。
文章刊登后,东方卫视原定下午时间段播出的《如懿传》已被换档;浙江卫视的《延禧攻略》也被临时替换播出综艺节目
——自此,“全面禁播宫斗剧”从一则似是而非的传言变得越来越真实可信。
而对于这一消息,广大观众和网友的观点主要分两大阵营:
有人觉得“宫斗”带着封建遗风,早该得到整治;
也有人觉得文化应该百花齐放,谁也不该去限定老百姓应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
但有更多的人觉得,不是“宫斗”不可看,而是现在的宫斗不可看:
从《孝庄秘史》《大明宫词》《金枝欲孽》的后宫传奇,走到天雷劈坏人,雍正被满头绿帽子生生气死的爽文话本子。十年之间,整个影视行业先是兴了“宫斗”这个题材以及其所涉及的朝代,人物,品类和影响范围
同时却也渐渐亡了这个题材背后所代表的远超情爱的界定范围,连着江山万里,前朝后宫的巨大权谋格局——让千年惊痛的悲剧变成浪漫的悬浮,让“不得已”变成了“为爱主动出击”
当“大女主”变成了后宫深深里开挂爽文式的“麻雀变凤凰”式女性人物模板,那些真正厚重黑暗也残酷的历史变成了面目全非的浪漫故事——历史就这样失去了其原本警示后人的意义
芭姐觉得,该全面禁止的不是“宫斗”,而是“只为宫斗”。
该让大家去看去想去深思的也不是“包衣变贵妃”的千古帝后浪漫传奇,而是一万个不得已背后的那些女人们的牺牲与成就。那样的时代里,女人也不是仅仅只会同性撕咬,物伤其类,她们夺宠夺爱为的也从不是男人那么简单。
很可惜的是,这些道理,是十几年前的影视作品最开始教会我们的,却也是十几年后的电视剧差点儿把我们给演忘了的。
孝庄武则天也宫斗,《金枝欲孽》更是斗中之王
可怎么她们却偏偏成经典?
说起来,芭姐第一次隐约知道“宫斗”这件事还是因为小时候那部有一大半儿我都看不懂的《大明宫词》:
像小太平一样,即使记不得具体的故事情节,我们也永远会记得何琳饰演的魏国夫人贺兰氏跟着那只漏了底的小船一起沉没进深深湖水里的画面——美人如玉,层层叠叠的宫装随着碧波远荡而去,那个整个宫里最年轻美艳手指又是如此好看的女人,到沉没时都是那么不祥地美丽着的
当画舫里,第一个发现贺兰氏沉入水中的人开始惊叫
我们随着小太平的视线看去,是归亚蕾饰演的武皇后嘴角那一抹令人望而生寒的混沌笑意——说起来,那是我们第一次对“宫斗”有了隐隐约约的概念。
太平:「我凝视着那丝似乎永远挂在母亲唇边的混沌笑意,第一次感觉到彻骨的寒冷。母亲,我不可思议的母亲,为什么总能在别人遭受灭顶之灾时充当那次劫难沉默的见证人?」
再后来,宁静从天而降,不止落在了多尔衮的马背上,也带着《孝庄秘史》落进了无数人的童年回忆里。当然,现在看来,那些关于多尔衮和孝庄太后之间的秘闻大抵都是不太作数的,当局者都化成了尘灰,后人只能戏说揣测。
不过,我们倒是都记着,在皇太极的后宫里,大玉儿是怎样几次三番身陷险境;
当海兰珠病逝,皇太极也随之病重,年轻且有儿子傍身的大玉儿是怎样险些被要求陪葬的跌宕情节
那是我们第一次知道后宫深深里,帝王的宠爱意味着什么,第一次知道为什么后宫里人人都企图让自己的孩子继承帝位,而上位者为什么想要去母留子,防止外戚干政的原因。
到今天,仔细想想,武则天不斗吗?大玉儿不斗吗?甚至故事里的炮灰海兰珠没斗么?贺兰氏没斗么?
那些寥寥数笔,隐晦而复杂的情节里藏的哪一桩一件不是以命相搏搏来的泼天富贵和前路未明。但与现在不同的是,那时候的女主真的是“大女主”,武皇后跟贺兰氏争的从不是那个软弱无能的李治,“女人和权力”是《大明宫词》一整个故事的最高命题:
贺兰氏用女性的魅力去试图动摇她的姑母武则天在前朝后宫无与伦比的权力地位;
而武皇后对贺兰氏的一切小动作皆可视而不见,却独独在触犯她权力界限时悍然出手,一出手就是斩草除根的狠绝。
纵然那个时候我们并看不懂贺兰氏为什么而死,但我们也能很清楚的区分开来,跟太平和薛绍不一样,皇后不是因为爱皇帝才要去杀死贺兰氏,贺兰氏也不是为爱皇帝才去挑战皇后的绝对权威
长大以后更是清楚地明白,李治这个人在故事里是没有用的,有用的是他的肉身背后象征的权力,迷人的从不是这个中年萎靡胆小的男人,而是欲望散发的诱人香气——皇后要的是江山和天下,这是故事里武则天这个事实“大女主”的眼界和格局。
到了《孝庄秘史》,我们都为多尔衮和孝庄流过很多眼泪,却神奇地都到最后一边意难平,一边理解大玉儿不跟多尔衮私奔的原因:两个部落的世代联合让那些女人们的婚嫁不再只是婚嫁,那是一种契约,一种合作的相互承诺。
无关什么情情爱爱,部落一个一个把妹妹女儿送去皇城,让姑姑侄女乱了人伦共事一夫,为保证的就是她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乃至这个王朝从此以后所有后人的血液里都有蒙古部落的血缘,以此缔结永远强强联手的契约
她们是一个工具胜过一个真实的血肉之躯,她们和送她们离开草原的亲人与迎她们来皇城的人们都知道,她们的到来不是一场婚姻,而是一场献祭
她们死也要死在这方城池里,等她们死了,她们的家乡还会送来新的少女做约定的延续——眼前看着是在争宠夺爱,争皇太极的喜欢,可事实上,她们都在为家族而斗,争下一任储君出自自己血脉的机会
她们明明都是那个男人的妻子,却大多数在生下皇子之后比谁都盼着那个自己的枕边人一命呜呼,爱情在这样的故事里变成最无关紧要的笑话,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承担。所以大玉儿可以可以追随多尔衮,顺治皇帝的母后却不能不算计多尔衮
——这不是爱跟不爱的问题,这是往后千百代,自己的家族究竟还能不能跟皇权建立无可动摇的关系的问题。毕竟多少女儿倒下,才有一个孝庄走到权力的最巅峰;一整个家族部落撑着她走上去了,命运和责任就不允许她再走下来。
——你看,情爱都是故事,那些前赴后继的牺牲和承担才是现实。后宫的女人从来没有幸福不幸福的说法,都是纽带,连着万里江山,三省六部,朝堂民间。
甚至看似一切大主宰的上位者也并不可能凭心意任性妄为,十几年后故事里那些“霸道皇帝爱上我”纯属戏说,否则皇太极怎么也会护不住海兰珠,顺治帝怎么也留不住董鄂妃的八阿哥,李治也救不得他的温柔乡贺兰氏,再往前,刘邦临死时还在为自己护不了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痛哭
——权力巅峰仍受制衡,在这个重重压迫的体系里,每个人都不幸福,这才是“宫斗”到了最后真正的意义。
很多年前,那部宫斗封神之作《金枝欲孽》是真的说明白了这些个道理:论“斗技”,它比《大明宫词》《孝庄秘史》讲得更直白详细,它第一次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紫禁城里这一亩三分地
也没有了所谓的善恶之分和真正的“大女主”,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守护的东西和拼死一斗的缘由:尔淳为报恩;玉莹为了自己的母亲;安茜为报仇,如妃为权力
再坏的人,都有自己柔软的时候,再好的人,都有自己孤注一掷的疯狂。皇权在其中像一张压迫着所有人的网,而皇帝成了其间让人厌恶又不得不屈从的一个权力符号:除了结发夫妻皇后之外,没有人争他是因为爱他,纵使他拥有了全天下最美的女人们,熟睡时他还是会被枕边人厌恶嫌弃。
且争到最后,宠冠六宫的美人也没到什么高位
被皇帝所不喜的皇后地位也不曾动摇——你看,那些后来电视剧小说里疯狂晋级的故事都只是故事,前朝后宫千丝万缕,开挂哪里有那么容易。
《金枝欲孽》的结局,纵使身陷泥泞,每个人却依旧在渴望那些自己永远也得不到的爱与自由,这才是紫禁城里六百余年香消玉殒的无数红颜真实的心境。
哪有人渴望那种不死不休的争斗,哪有人会闲来无事拿命找别人的不痛快,如果不是不得不斗,为那一个在现存画像里长得奇奇怪怪,泯然众人的男人,何以大家不好好嗑磕瓜子聊聊天,非要生死相争,以命相博。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金枝欲孽》让“宫斗”只是途径不是主题,在那个红墙碧瓦做的囚牢里,无论胜败,都算不得真正的好结局。那些无止无休的斗争从来也不“爽”,刻在那些红颜白骨身上的无奈从来也不值得向往。
芭姐现在还记得《金枝欲孽》的结局,斗到最后,那些女人们生死各散,像《红楼梦》的结局一般“好似一片食尽鸟投林,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求不得,不得求,爱别离,怨憎会,一点儿也不美满浪漫,留人幻想。
故事都是戏说,都不真实,但至少感情要是真实的,表达要是真实的。
天雷劈不得恶人,包衣变贵妃肯定也不止因为“喜欢”,一入宫门深似海,帝王爱才是催命符——这些才是真正“宫斗”该说明的。
话本子都拆开,瓤是黑的心是苦的
甄嬛如懿魏璎珞,谁斗死了宫斗呢?
把于正老师的“传奇女主”魏璎珞拆开了,那是昔年令贵妃从包衣奴才到一代皇贵妃的传奇故事。
再往远了望,这种“麻雀变凤凰”能一路望到汉武帝的卫子夫卫皇后,随便拿出哪个都是玛丽苏文大女主,开挂开到没朋友
可事实上呢?
卫子夫自戕而亡,令贵妃也死后才晋级谥后位——都是娘家卑微,可以扶为新贵平衡前朝势力,却又不会盘根错节导致外戚干政的好道具。剥了皮儿看见瓤儿,谁也别说谁“先说喜欢就输了”这样小女儿家的小故事
能走到那个位置的女人,哪个拎出来都是手狠仇浓,能作将才的政治家和权谋家。
哪有那么美呢?故事里的富察皇后可以从紫禁城飞身而下,化作此后千里白月光,可现实里,古代后妃自戕是要株连九族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才是真的后宫故事。
比之《延禧攻略》,《甄嬛传》自然在权谋心计上用心更多,但比之《金枝欲孽》它落下乘之处仍在于它把甄嬛从大臣之女到权位高峰的成长变成了一场打怪升级,且甄嬛人生的几次起落都是因为爱情:对爱情失望,对爱情重燃希望,对爱情绝望,对爱情报复
她的眼里除了情爱和友谊没有其他,那断然不是一个能稳坐钓鱼台的权力最高峰该有的格局,你看完觉得甄嬛可怜之处也只在于她没了爱人
但不到30当太后,随便她养小鲜肉,敌人全都斗下线,美貌青春都还有——仔细想想,你觉得如果一夜梦回能成为她,也没什么不好的吧。
到了《如懿传》其实“后宫皆苦”她们倒是说明白了,但太多着墨给女人之间莫名其妙的殊死一搏,不怕“宫斗”,只怕为“斗”而“斗”。无论情爱,家族,还是权力,它们什么都想说,却偏偏什么都没立住,所以到最后才显得莫名其妙,莫名其妙大家就要死要活地斗了一辈子。
如懿那么有脑子却仍旧显得恋爱脑。
乌拉那拉氏出了百年皇后,到今时今日为她一句要自由就断了“皇后之门”的荣耀,看电视剧时你觉得是爱情,搁在当时现实,如懿那怕根本就是乌拉那拉氏的百年大罪人——几百年,交代了多少好女儿才换来的荣耀,那从来都跟爱情没有关系,那甚至是一个百年大族,遥远部落的生死存亡。
你看,那些为斗而斗的影视作品扭曲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一种价值观。
那些无数红颜白骨累积,才换回的自由和信仰,到了他们的故事里却被一遍遍篡改,那些沦为巩固政权的工具和纽带的无奈,和那些一生不死不休的无尽争斗被美化成了爱情和传奇的样子——这才是我们必须反思现代宫斗影视作品的原因。
故事可以戏说,是非必须分明。
当曾经的剧痛和绝望被彻底忘记,当警示自此变成新的向往,那作品的一次次传播并不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弘扬,反而是对糟粕思想的反复传播。
最后,芭姐想说的是,该被全面禁止的不是“宫斗”,而是“为斗而斗”,百年前那些后宫女人的格局,信仰,牺牲,无奈和勇敢值得被记住,也值得被当作警示永远避免。
故事都是好故事,
只是,别再让甄嬛如懿魏璎珞们彻底斗死了宫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