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中•教育资讯】理工联盟再搭台,同课异构显身手--我校教师参加上海站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17中•教育资讯】理工联盟再搭台,同课异构显身手--我校教师参加上海站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青岛十七中 内地女星 2017-12-26 16:56:32 446

        12月20至24日,“理工特色学校联盟”同济二附中站活动如期举行。我校学生管理中心主任沃春霞,化学组教师幽建春、曹璐,地理组教师李臣玲、刘瑛一行5人赴上海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参加本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我校教师在同济二附中


         活动首先由同济二附中的陆杰校长致开幕词,随后来自7所学校的生物、地理两个学科的14位老师以《遗传信息》、《洋流》为课题举行同课异构展示课,14位老师的精彩表现和专家们的精辟点评,给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教学盛宴。


李臣玲、曹璐两位老师获得证书嘉奖


        我校李臣玲老师作为地理学科第一位教师进行展示,李老师采用“案例探究”式教学授课,利用“小黄鸭的奇幻漂流”、“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两个精彩的教学案例,穿插进高考真题和“海雾多发地区”的拓展延伸,将课堂知识小结分散其中,最后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教学设计层次分明,衔接流畅自然,为地理学科的同课异构展示课迎来了开门红。


         上海市地理学会理事、静安区地理教研员陆弘德老师在评课环节对李臣玲老师的展示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李老师重视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把握,善于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特点,使学生多维度参与课堂;教学环节自然有趣,师生交流融洽充分展现了青岛十七中教师极高的专业素养和精湛的教学技艺!


为保证授课质量我校老师到达当天,

现场考察上课场地

李臣玲老师正在授课


        曹璐老师作为我校新入职教师,担当重任,她以清晰的授课思路,借问题为导向,将生物学中三个枯燥的经典实验串联起来,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生物探究中的科学素养。上海生物特级教师、上海七宝学校现任校长黄建书对曹老师的课堂高度认可:教学目标明确,学案规范,条理清晰;板书设计尤为巧妙,与多媒体课件上的内容相得益彰;教具与学具设计相当新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扩大了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参与度。课后,各地生物教师纷纷就教学用具向曹老师取经求教。


曹璐老师正在上课


联盟学校老师观摩曹璐老师上课使用的道具


         其他联盟学校的课堂展示同样亮点纷呈,着重突出理工联盟的特色,重视问题的设计,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等成为授课教师关注的要点。同时理工科类课堂“互联网+的教学方式备受肯定,老师们采用的教学资源不仅广泛而且新颖,与时事热点紧密相连。此次联盟活动不仅为各学校提供了切磋交流的平台,精进各自的教学技艺,也让教师们对新高考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信心倍增!

幽建春老师就曹璐老师《遗传信息》课进行点评:

        今天的理工联盟同课异构活动中,我听了高一四位老师的课感觉收获很多。四位老师教学设计精彩,课堂活动丰富,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下面我详谈一下曹璐老师的授课:

        依照讲课内容顺序来说:
        

         一、课堂导入新颖,切中本节主题
        通过录制三个学生对话,展开对遗传物质的讨论。讨论中,既交代了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又就起初人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原因做了说明。最终抛出到底谁是遗传物质的问题?从而引入本节所学内容,目的性强,效果好,很有新意!这是本节的亮点之一。


         二、突出了科学发展史的教育
        在上海版的教材中,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并没有列入正文,曹老师在教学中,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开始,通过人们对该实验的质疑,引出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借助学生设计过程,展示、预测实验结论,从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再以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证明其(rna病毒)遗传物质rna,以及后来的朊病毒的研究历程,认识到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需要一代一代的人不懈努力。从不断地质疑,到补充和完善一系列过程,符合了人类科学发现的规律,最后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研究仍在继续为题,对广大学生寄予厚望。


         三、关注教学过程

        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了多项小组活动设计与讨论。利用这些活动能够及时深入学生之中,参与小组的讨论过程,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

        不管是学生实验过程的设计,还是问题的讨论,曹老师都注重落实。如及时进行学案的填写、学生讨论成果的展示,最终正确结论的呈现,这正是学生通过讨论形成正确认识的重要教学方式。


         四、关注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

        如学生在实验设计时对于dna酶的作用并不了解,曹老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决课堂上随机形成的问题,这既是对老师教学能力的考验,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五、注重知识的达成与落实

        在教学过程中,曹老师在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正确结论,同时指导学生完成学案填写,使其完整准确且有效。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达到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课堂上,曹老师利用自制大肠杆菌与噬菌体的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三种结果。这种直观、具体且形象的教学方式,极大帮助了学生对微观、抽象知识的理解,也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广泛赞誉,这是本节课的又一亮点。


         六、问题的针对性与递进性

        曹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问题教学,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对问题精心设计,层层深入,由简到繁,科学、合理、有效。例如:如何追踪物质变化?何种物质有连续性?蛋白质和DNA应分别标记何种元素?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标记?等。


         七、课堂上及时给学生以鼓励调动

        课堂上对学生的表达及展示能够及时给予评价, 如课堂中经常说“你和科学家的思路一致”,“让我们大家为他鼓鼓掌”,“格林菲斯也是这么想的”,这样调动鼓励学生的方式,起到了良好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


         八、体现了探究式教学理念

        曹老师在教学设计上的最大优点是探究式教学,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提出针对性问题,借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如本节重点内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时让学生从实验假设的提出、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过程的设计以及实业现象的分析得出最终结论。

        综上,曹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了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的本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来看都是成功的一节课。


        青岛十七中地理组刘瑛

往期回顾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