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又名“撒扇”、“纸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风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
中国古代扇子既是人们引风纳凉的器具,在扇面上写字作画,亦是社会大众精神文化消费趋于生活化所致。折扇作为日本、朝鲜舶来品始在北宋流传于中国上层社会,且书画入扇仍在团扇上。到了南宋,折扇的生产与使用已相当普及,临安城(今浙江杭州)还出现了专门制作折扇的店铺。但由于当时的工艺不够考究,折扇扇骨少,扇面用纸也比较粗糙,不宜题字作画,仅为一般市民日常使用,未能登大雅之堂。元代是书画扇面创作的低谷期,团扇书画艺术呈现出一片寂然萧索的景象,书画折扇(扇面)则偶有人为之,不见书画大家所为。进入明代,书画扇面再度兴起,但与前朝不同的是,以纸为面的折扇逐渐取代以绢为面的团扇。明代中期以后书画折扇(扇面)创作大兴,几乎看不到书画团扇了。
明代折扇的兴起主要原因:一是与当朝皇帝的喜好有关。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从焉”,明成祖朱棣的推广,为折扇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二是与当时书画界的积极响应有关。明中后期以后苏州地区“吴门画派”崛起,其代表人物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祝枝山等有大量精致的书画折扇(扇面)作品流传后世,在今日收藏拍卖市场上成为抢手的“佼佼者”。三是与中国书画市场化进入到兴发期有关。元代文人画的发展,使书画艺术重心从宫廷院体逐渐向民间地方画派转移,明代“吴门画派”影响力得到了迅猛扩大,并取代了宫廷院体和“浙派”所占据的主导地位。
折扇与书画艺术的结合,使折扇走入了书画艺术作品的行列,且在创作艺术技法上要求更高,故称之为“小品大艺”。文征明及其“吴门四家”等在书画折扇(扇面)的创作艺术成就上,不仅仅是对书画艺术本身的拓展,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把小小的书画折扇(扇面),把中国书画市场化进程推动了大大的一步。
折扇,初名腰扇,滥觞于汉末,曾是王公大人的宠物。晋代,腰扇又称为叠扇,已成为上流社会男女通用的驱暑器具。《资治通鉴音注》:“(南齐高帝时)腰扇,佩之于腰,今谓之折叠扇”,并据《南齐书刘祥传》中有腰扇的记载,断定南朝已存在折扇了。南北朝时期,南方士流出门常持此物以纳凉遮阴。腰扇在南朝齐以前已经出现。有两则史料可以为证。晋陆云《与兄平原书》:“一日案行并视曹公器物、床荐席具,有……扇如吴扇、要扇亦在。”晋张敞《东宫旧事》:“(晋)皇太子初拜,供漆要扇、青竹扇各一。”按,文中的曹公即指曹操(155~220年)。“要”是腰的本字,要扇即腰扇。这说明,汉末及魏晋时期,腰扇已在使用了。
其次,折扇之名也并非自宋代始。《乐府诗集》辑有晋诗一组,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标题为《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其中《夏歌二十首》的第五首曰:
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
轻袖佛华妆,窈窕登高台。
诗里的叠扇,就是折扇,是折扇在晋代的一个名称。叠,除了有重叠的意思外,还有折、折叠的义项。《集韵?帖韵》释日:“叠,屈也。”宋时折扇使用最广的名称是“折叠扇”,当可理解不过是早期名称“叠扇”的引申、演变罢了。即使在宋代,折扇仍有许多名称,并未统一。例如,《高丽图经》卷二十九称为“折扇”,《梦粱录》卷十三称为“折揲扇”,《癸辛杂识》称为“聚扇”,以及还有的称为“聚头扇”、“聚骨扇”等等。可见,折扇之名可以追溯到晋代。
《在园杂志》记载,中国古代所用之扇,要数纨扇历史最早。至于近代人所用的折扇,又叫撒扇。永乐皇帝喜欢这种扇卷舒方便。后来由宫中传出,很快就风行全国,普遍使用了。
明代何宇度《益部谈资》则说,川扇“五代时此地已尝制之”,《中国风俗辞典》则认为“折扇”起源于五代时期。《扇子趣话》中写“唐宋时,刚刚产生的折扇制作还很粗糙,很难普及。”认为“到了五代时期有了折扇”。
公元11世纪宋真宗时,陈彭年等奉召根据唐末及五代时期流传下的《切韵》等一系列的韵书进行刊定和撰集,重新修订成一本《广韵》。在《宋本广韵·有韵》原文中是:“ 搊,扇别名。”并没有确指“搊 ”是哪种扇子。即使是折扇,也只能说明宋代有折扇,不能作为五代有折扇的证据。与方以智同时代的人陈贞慧则认为扇“抑亦团扇之折叠者。”而且方以智在《通雅》卷三十三《器用》中写道:“……东坡谓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两指许,正今折扇,盖自北宋已有之……《唐韵》有搊扇,殆亦折扇之萌芽呼?”即使搊扇是折扇的“萌芽”,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折扇。更何况,方以智也不敢十分确定搊扇既是折扇的萌芽。《汉语大字典》在“搊”字下云:“一种扇子的名称,即折叠扇。”《汉语大词典》中“搊扇”词条下直接说“即折扇”。
由于中日文化交流日本逐渐掌握制作扇子的技术《宋史》记载,端拱元年(988年)二月八日,倭国僧侣嘉因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觐见了宋太宗,献上桧扇22把等珍贵的礼物。此桧扇是指的团扇。
最初,明宫中也不过使用竹骨茧纸薄面折扇而已。后来朝廷定制,每年多造重金折扇进献御前。这种折扇,一面命待诏学士书写端楷诗词文句,另一面由画苑画师绘上工致画图。预定在每年农历5月1日进呈,以备皇上在5月5日端午节分赐给嫔妃宫女。这种重金折扇,钉铰眼线,都用精金制作,每扇价值五金。
这种习尚,在明代宫廷中,日盛一日。明永乐帝开始主导折扇潮流,他命令内务府大量制作,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于大臣。一时折扇大贵,成为一种时尚。文人雅士学着互赠题诗词字折扇,表喻友情别意。手持折扇,成为当时生活中高雅的象征。折扇一旦流行,久盛不衰。在清代,折扇之随处可见,简直登峰造极到有泛滥的嫌疑。明清时,在折扇生产地--江南一带,出了很多名士,他们的风流才情,与折扇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他们所营造出的江南如水的文化氛围,表现出柔情和氲氤的美境;通过以折扇为媒介,流传于皇宫、府第、闺室、民间、海外。而折扇也因了这些美画佳句身价百倍。[2]
而且,扇业者都爱追赶时髦,在扇骨扇面雕刻字画,还爱从《红楼梦》一类小说女主人公中取名,以致正统文人觉得有失雅驯,受到一些人的指斥。这已是清中叶的事。此外,《香祖笔记》还记载,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南京制扇骨最精有李昭、李贽、蒋诚三人。
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一面书画,一面可能是空白,留给后人思考后填充。折扇在引风纳凉方面的作用,远不如蒲扇直截了当,但无论团扇,还是折扇,都是在实用基础上的进步,是对生活美化的装点。它是挂在时代腰间的奢侈品。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必然会遗忘折扇的时代,折扇之被重新拾起,已脱离其扇风的本意,而变成某种完全情绪化或曰文化的东西。在今天,折扇已成为中国的折扇。
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一面书画 ,一面可能是空白,留给后人思考后填充。折扇是对生活美化的装点。它是挂在时代腰间的奢侈品。折扇早已脱离其扇风的本意,而变成某种完全情绪化或文化的东西。21世纪折扇已成为中国的折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销往许多国家,十分受欢迎。
根据制作材料和方法的不同,这些折扇命名也不一样。扇骨多而轻细的,叫春扇或者秋扇。以香料涂沫扇面的,叫香扇。
可以藏在靴子中,以备行旅途中使用的,叫靴扇。更有一种以各色漏地纱为扇面,可以隔扇窥人的,叫瞧郎扇。还有一种左右可以打开,制成三层扇面,中间一层画着春宫画的,叫三面扇。
此外,根据制作式样各别,产地和制作人不同,而叫做黄扇、曹扇、潘扇、川扇、青阳扇等等。折扇的附属装饰品,是扇坠。有人认为,扇坠以蜜结迦南为第一,其次是宋做旧玉的小饰件,再次为虎斑贝(宝螺)、金丝,各色玉做的也算好。至于琥珀、蜜蜡之类扇坠,就是下品了。
折扇选用材料,越选越精,极奇穷巧。扇骨有用象牙的,玳瑁的,檀香的,沉香的,粽竹的,以及各种木料的。工艺则有螺钿的,雕漆的,漆上洒金的,退光洋漆的。还有镂空边骨,内藏极细小三十二张牙牌的。有镂空通身,填满异香的。更有空圆钉铰中,藏着极小骰子的。这些折扇骨,都刻有各种花样,备极奇巧。还有的扇骨模仿燕尾形状,更有些扇骨钉铰藏在里面,外表一点儿痕迹也看不出来。至于扇面,有白纸三矾的,有五色缤纷的,有糊香涂面的,有捶金的,有洒金的。
使用时
收藏者在展示自己的藏扇给同仁们欣赏时特别要注意,观摩者应自觉戴上干净手套,防止汗渍。禁忌吃东西时观摩,以防油渍污染,大声讲话,口水的污染。最忌观摩时抽烟;拿在手中端详时,忌脸部过分靠近藏品,以免口中,鼻中呼吸时的气对其影响。另观摩台上忌有茶水、饮料,一不小心,后悔莫及。这些禁忌也反映观摩者的修养、品行。手执成扇参加活动,最忌将藏品扇作为普通扇子使用,无所顾忌,使劲扇,乱扔乱放,这样易折,易损,易脏。[6]
扇子的本身质地是纸、绢、竹、木、牙、角;而扇套、囊盒、册页也是纸、绢、棉等。就特别要注意温、湿度。这类质地的藏品,湿度低,干燥,阳光强就容易裂开。反之,温湿度高,霉菌容易滋生。另外虫蛀、鼠咬均是对扇子的自然破坏因素。所以一定要把扇子放入通风、防晒的地方。放入防蛀的樟木箱、柜最妙。特别忌用塑料袋,时间一长,“闷溃”到不可收拾。有经验者,一旦收到扇子,暂时无条件做囊盒或装裱,先用报纸包好。报纸既透气,油墨又防蛀,时间长,报纸发黄,提醒去检查、及时换新报纸,是最经济又有效的简易实用保护办法。每年秋高气爽,将藏扇检查一遍,凉凉风、透透气,既可玩赏,又利于扇子的保护。
收藏中
折扇的收藏有成扇的收藏、扇骨的收藏和扇面的收藏。成扇的收藏主要有柄扇和折扇。柄扇收藏一般均做囊盒(又称锦盒,俗名“窝嵌”),按扇子的形状、大小设计与其相仿的,呈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的囊盒,内以硬嵌附之。而折扇成扇则以扇套为多。折扇扇骨的收藏,最好成组保存,十件一组做囊盒。长方形,内为硬嵌,呈扇形展开排列。而扇面的保存,均裱册页或扇页为好。集锦成一册,折扇面则以推蓬装,上下翻,向上开版。而团扇面则裱成蝴蝶装,左右能翻,向右开版。而单片则裱扇页,或双页为一合。一般扇面装裱均用挖镶法,扇面内窝,有利于扇面保护。
价值
从扇骨的材质来辨别
一般来说,竹类中以棕竹、湘妃竹、梅鹿竹为佳;木类中以鸡翅木、紫檀木、乌木为佳;其他还有以象牙、菠萝漆、玳瑁、白玉和翡翠等材料制作的扇骨。不管是什么材料制的,有年份的扇骨,经过多年盛夏酷暑的手捏汗揩,其表面会产生一层浓郁光亮的包浆,呈现扇骨的旧气。如果在扇骨上有名家的精雕细刻,再配上名家的书画佳作,那么这把扇子就价值连城了。
从名家效应的角度来鉴别
书画扇的收藏是成扇收藏中的主流。当代书画扇中,只有名家书画扇才有收藏价值。在已逝的当代书画家中,陆俨少、黄宾虹、张大千、谢稚柳等大名家的成扇可以说是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价位很高。同时,像陈少梅、张大壮、张石园、吴琴木、江寒汀、唐云那样的中等名家,或像陈达、殷梓湘、简伯龙那样画风精细严整的小名家,其作品价格也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特别是《工笔仕女》、《精细楼阁》和《大青绿山水》等题材的作品。
从题材的角度来分析
扇面书画一般以精到工整为上。因扇子小又执于手中,宜于近观,一般来说,花鸟常胜于简单的花卉,较复杂山水加人物胜于疏略山水,设色多胜于水墨,金笺胜于纸本等。“物以稀为贵”,在以题材来鉴别时,还要看存世量,存世量少的作品升值前景更为广阔。
从扇面的材料来辨别收藏价值
扇面的材料包括宣纸、冷金纸、撒金纸、绫、绢等。在扇面书画创作中,许多名家喜用金笺纸来创作,金笺是一种书画用纸,佳者以真黄金屑铺撒纸面而成,铺满的称“泥金”,撒成散点的称“冷金”,其中“泥金”纸最为名贵。
名扇
金陵折扇
南京是中国长江流域的四大火炉城市之一,一到夏天,酷热难耐,惟有一扇在手方能消暑度夏,扇业由此也十分兴旺。早在宋代,南京制扇业就已远近闻名。明初南京已是全国的制扇中心,厂家多集中于通济门外,颇具规模,分工也较明确,且有制造扇骨和扇面两个专门的行业。《同治上江两县志》就有“通济门外民善柔治竹木,雕刻文字为折扇”的记载。 折扇,是南京著名的传统地方产品之一,携带方便,既可扇风,又可遮阳,如在扇面绘画、题诗,还是一件艺术品。明清时,每当科举大比之年,来南京参加科举的士子都要选购一些高档的折扇,待科考结束时带回,闲暇时在其上钤印题诗作画,或自行收藏,或馈赠亲友。因此,夫子庙三山街一带集中了许多销售金陵折扇的店铺,各种质地、规格、档次的都有。 金陵折扇早在明代时就闻名遐迩。有竹制折扇、绢宫扇和骨扇等。普通的以竹为扇骨,高档的以檀香、桃丝、乌木为扇骨。制骨有水磨和模雕两种。水磨之骨,滑润如玉,光可照人,裱扇之纸谓之苏面,行销激广。模雕者,能在两大骨面上,雕刻苏东坡赤壁赋全文,诚为精品,深受人们喜爱。既是驱暑实用品,又是艺术欣赏品。
真丝折扇
安徽是真丝扇发源地,至今有四百多年历史,在对真丝面料及印刷上采用了独特的方式来处理,真丝扇用真丝绸缎面料制作而成,它不但可以用于观赏收藏,也具有馈赠友人,之佳品。真丝扇的制作工艺复杂比纸张柔软,凌娟光滑,制作起来工艺要求极高,扇骨用头青天然高山楠竹制作,经过数次的打磨,刀工,平面处理等方式。面料处理先过浆下水,在烘烤阴干,在做成型定位,在染色印刷在过浆风干,然后折面定位,在做扇骨刻绘工艺,然后搭面成型,总计70于道工艺流程,真丝扇是安徽传承的手工艺制作工艺保留至今,真正纯手工制作。真丝扇的外观漂亮,工艺制作考究精细深受世界各国的青睐。
荣昌折扇
荣昌折扇起源于清初,由两湖两广移民入川,折扇生产工艺技术遂随之传入荣昌。折扇生产自乾隆初发展迄今已有260余年,是与苏、杭齐名的中国三大名扇之一。[9]
乾隆至道光时期,只有黄竹扇夹,扇心制成的硬青、皮底两大类,同治年间才新增穿叶串子一大类。光绪至民国时期,采用楠竹扇夹,扇心和棕竹扇夹等优质材料后又增加全楠、正棕两大类。建国后,在继承上述五大类的基础上,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创制出全棕、香木、胶质、羽毛、绸面带尾舞蹈、绢扇六大类,至今已发展为十一大类,三百四十多个花色,可谓花色繁多,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远销印度、泰国、缅甸等十多个国家和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光绪年间,单是县城中就有扇铺40多家,加工摊子户100余户,最高年产量400万把,除在本省销售外,还远销云南、贵州、陕西等省。从此,折扇成为荣昌颇负盛名的特产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荣昌各厂家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材料,生产各种工艺折扇、舞蹈绸扇、绢扇,书画工艺挂扇、旅游扇、广告扇等十多类品种,中、高档系列产品是:各式舞蹈绸扇、竹扇、金楠纸扇、竹节绸扇、雕刻绸扇、棕玉绸扇(含全棕)、壁挂宣纸装饰大扇、壁挂绸装饰大扇、壁挂雕刻装饰大扇(以上均含书画扇)等。其消费功能除具有折扇的普通功能外,还普遍用于广告载体、礼品赠送、纪念品发放、强身健体、文艺汇演、室内装饰、艺术收藏等消费领域。
折扇虽是日用小商品,但独具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折撒自如,携带方便的特点。荣昌折扇造型轻盈灵巧,线条外园内方,明快流畅;其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工艺精湛,是实用与工艺相结合的日用佳品。由于品种齐全,花色繁多,高、中、低档产品均有,可谓男女老少皆宜,雅俗共赏,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9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荣昌折扇的竞争力,各厂家通过合并、资产重组、技术改进,规模逐渐壮大。荣昌折扇厂家的数量已从几十家减少到十几家,具有代表性的有重庆市荣昌折扇厂、重庆荣昌华一扇厂,成为荣昌折扇的中流砥柱。
人像挂扇以婚纱照、写真照和儿童照等各种人像照片为扇面的挂扇(大折扇),人像挂扇(以下简称像扇)是现代影像技术和古老制扇技艺的巧妙融和,像扇的扇面从设计到输出,都采用了与当前影楼业相同的技术和材料,因此其画质已经达到了影像级别,色彩还原真实,细节表现优异。像扇为源远流长的扇文化中,又添加一股清新时尚的现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