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档案外的故事  李炜

小学生档案外的故事 李炜

时事辩论会 内地男星 2016-02-21 17:24:04 558

(上图:本文主人公李炜小学照)

(李炜,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有报天天读》节目主持人,曾留学德国。)

 

一天,老师给大家每人发了一张表格,要求大家填写,其中有个空格,要求学生写上家庭成份。老师说:“这一栏让你们家长填写”放学回来,我拿出表格给了我妈,让她帮助填。我先问她,什么是成份?她给我解释了一番,家庭出身的经济状况什么的。我又问她,你是什么成份?她犹豫了一下,很快,她就告诉了我“地主”!“什么?地主!”这个回答就像晴天霹雳,我当时的反应就是毫不犹豫地“哇”的一声,放声大哭起来。为什么是地主?地主按照课本里教的都是最坏的人,顿时,半夜鸡叫的“周扒皮”,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等坏人的形象出现在我眼前,我妈在我眼里是世界最好的人,这怎么能联系到一起呢?

 

一,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玩具是枪。家长也给我买过不少不同的玩具枪,不过,我上小学以前,最喜欢的枪是能上电池的重型机关枪,不仅造型逼真,而且,扣动扳机后,机枪枪管的红灯就可以一闪一闪地亮起来,并且可以发出嘟嘟的枪响声。其实,我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枪,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当时这个玩具机枪的样子很酷,我很渴望拥有一挺重机枪。但是,家长嫌贵,一直没有批准买,我当时暗暗下定决心,我长大后,自己一定要挣钱自己买,不再看家长的眼色行事!不过,刚上小学后不久,我妈妈给我买了一只让我特别喜欢的手枪,一支能够连发射击打纸弹的手枪!这个技术很特殊,枪的弹夹里放了一卷纸长条,就像打字机的色带一样,不过是白色的。纸带用手拉到枪口,枪口前一个压力装置,可以把纸条固定在枪口上,只要一扣扳机,这个压力装置就压住纸带,纸带后面一个空枪筒紧紧顶住纸张,利用空气力学的原理,压力装置一直把纸压爆,产生“”的一声响,然后,纸带上就出现一个圆洞,接着,纸带自动向前移动一个格子,再扣动扳机,就再压爆一洞,这样就可以一直连续射击,直到纸带用光为止。这样的手枪玩具至今我没有见过第二个,等我把纸弹打光以后,这支没有子弹的枪就没有用了。它就一直呆在玩具盒子里,因为再也买不到这种专用纸弹。后来,家长又给我买了一支新手枪,我就把打纸弹的旧枪就扔了,估计现在还在那个院子里,因为,我把旧枪扔进了一个地面金属盖的缝里,现在我才明白,原来那是一个化粪池,估计永远不会流走的,我也永远怀念它。

 

一天,院子里大人们集合,一起乘坐大卡车去郊区靶场打靶,当时,我已经上小学了,那天正好不要去学校,有人叫我一起去玩,我不知道什么是打靶,但是乘坐大卡车出去玩,我愿意。于是,我爬上卡车,跟着一群民兵们去靶场打靶去了,我是车上唯一的少年儿童。

 

到了一个靶场后,先跑到靶场的验靶坑道玩了玩,这个坑道有一个大人深,小孩在里面,外面根本看不到,而靶子就在坑道的上面,开枪后,在坑道里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靶子中弹的环数,然后,报靶员就会用一个高高的竹竿举起一个小圆板子做出不同的动作,来报告中弹的环数。等我从坑道跑回到枪手们射击的地方时候,大人提醒我,不要乱跑了,从现在开始,不要走到射击者的前面,很危险,因为,实弹射击马上就要开始了。

 

大人们当年用的步枪全部都是日本制造的三八大盖儿,子弹很长,弹壳也很长,枪声很大,据说后坐力也很大。因为大人们在射击完后,很多人的肩膀很痛,都是后坐力的作用。不过,也有当过兵的人说,主要是枪托没有靠紧肩膀的原因,如果靠紧,后坐力就没有那么大了。大人都是普通民兵,年龄大小没有限制,打靶的主要任务是要熟悉枪的性能。第一轮打靶开始了,9个枪手“乒乒乓乓”一阵枪响后,报靶员开始报告,再“乒乒乓乓”一阵枪响,报靶员再次报告,等每个人打过三枪以后,就开始统计总的中弹环数。然后,再换第二批人上来射击,第一批就退下来,部分人再去替换报靶员报靶。我小孩子只有观看的资格,因为我根本没有三八大盖儿高,抱住枪托也够不着枪的扳机。我也没有奢望能真的去开枪,没有想到,机会来了!

 

男民兵射击完毕,轮到女民兵了,这个时候,有些不敢用三八大盖儿的女民兵改用事先准备好的小口径步枪射击。有人问我,你想不想也用小口径步枪射击?我当然愿意了!等我家长点头批准后,我也拿到了一支小口径步枪,不过大人们不放心,他们没有装子弹,而是等我爬在地上,拿好枪,学会了握枪的姿势,他们才过来教我如何上子弹,装好子弹后,我就按照大人教我的动作,闭住一只眼,对准瞄距和准星,“啪”一声,就像前面放了个小鞭炮,也没有什么后坐力,打出去第一发子弹。报靶员很快就报告回来:“脱靶!”根本就没有上靶!按照旁边大人的提醒,我修正了瞄准的角度,而且自己拉枪栓把子弹顶上了镗,再次修正瞄准的角度,屏住气,一搂扳机,“啪”一声,第二发子弹射出去。不一会儿,报靶员报告回来:“8环。”成功了,第一次明白瞄准的正确方式,第一知道实弹打靶是怎么会儿事!第三发多少环,我不记得了,我能记住的就是瞄准的时候,如何摆对准星和靶子的关系,到今天,我依然清楚地记得这一点。当时我提了一个问题,现场没有任何大人能给我一个清楚的解释。我问:“小口径步枪和三八大盖儿都是枪,都能打死人,为什么小口径步枪不是武器,而三八大盖儿是武器?”

 

打靶回来的时候,大人们把贴上纸条的中弹靶子放在卡车车厢的前面,把枪背起来,站在卡车车厢里,卡车开起来,在回城里的路上,大家一起唱起“打靶归来”的流行歌,一路欢笑,一路歌,小风一吹,头发飞扬起来,看着下面回头张望的路边行人,那种感觉,非常得意,非常爽!那一年,我刚刚8岁。

 

二,笛子独奏

 

“打靶归来”这首歌,是我小学学的第二首歌。第一首歌,是我一年级学的“我的家在黑非洲”(小编插播:第一段歌词如下:“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祖国在黑非洲/黑非洲/黑非洲/黑夜沉沉不到头/西方来的老爷们/骑在我们的脖上头/这帮去了那帮来/强盗瓜分了黑非洲/啊~~/强盗瓜分了黑非洲...袁鹰作词,王莘作曲),讲述非洲黑人小孩的故事。而“打靶归来”,是小学二年级音乐课上新学的一首歌。当时,音乐课要求每个学生买一根笛子,学习演奏乐器。老师告诉大家笛子的手指头的摆法,笛子膜粘贴的方法,然后就让大家用“打靶归来”这个曲子练习吹奏乐曲。课堂上肯定学不会一个曲子,于是,老师就让同学们下课以后自己练习。89岁的小男孩子下课后都去踢球了,哪有时间练习乐器?但是怎么能完成老师交给的练习吹笛子的作业呢?我想出个办法,利用上学路上的时间练习,上学路上要走40多分钟,可以走一路,吹一路!

 

当时,我家住在太原市南门外的青年路,而我上学的红旗小学在市中心帽儿巷和鼓楼街交叉之处。红旗小学今天改为太原45中,升级了。从青年路走到帽儿巷,要穿过太原市区最繁华的柳巷,开化寺等商业中心,行人不少。我每天要走40多分钟的路,穿过这些热闹的城区,这时候,商店还没有开门,汽车也不多,比较安全。走在上学的路上,我会把书包里的笛子拿出来,一边走一边吹笛子“打靶归来”的曲子。我练习这个曲子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曲子用笛子演奏时,指法不难,很容易配合,曲调也简单,所以头几段曲子很快就掌握了,但要全部背会就不容易了,需要经常练习。从此,太原繁华商业区早晨出现了一个小男孩,每天早晨7点多,一边走路,一边吹笛子,每天吹的都一样,“打靶归来”:唻唆唻唆咪唻啦唻… …。有时候,我走到柳巷南口时,碰上卖“豆腐脑”的,我常常会停止吹奏笛子,掏出5分钱,坐下来,卖一碗“豆腐脑”吃。太原的“豆腐脑”与山东的一样,佐料都咸的,汤里有粉条什么的,而且没有肉,而北京豆腐脑多数是羊肉汤,广东都是甜的,风格完全不同。吃饱以后,我继续上路去学校,掏出笛子来,继续给陌生的行人们演奏“打靶归来”,一遍演奏完,再演奏一遍,直到走到校门口才消停下来,把笛子放进书包,安静地走进教室。这段上学的经历,很自然,很童心,没有私心杂念,也没有任何顾虑。但是,一天,这种自然和谐的规律突然被打破了。

 

有一天,我吹的笛子正走在柳巷南口的路上,对面走过一个成年人,看着我得意的样子,他突然停住脚步对我说:“你吹什么吹?难听死了,快别吹了!”我一下子愣住了,不知所措。但是,这个成年人又继续他的步伐向前走,他头也没有回,嘴里嘟嘟囔囔地又重复了一遍,“那么难听,还吹!”人生道路上,我第一次知道了一种特别的感觉,那就是“尴尬”!估计,当时我的脸面一定是通红的,我只想赶快找个地缝钻进去。其实,附近没有任何人看到刚才那一幕,只有我和那个成年人,尽管这样,我也是觉得很别扭。我赶快把笛子收起藏进书包,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在大马路上吹笛子了,太原柳巷的早晨顿时安静了许多。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今天,估计也是太原的一个旅游新看点:9岁儿童每天上学路上义务演奏笛子独奏,大家每天早晨700730在柳巷南口什么什么路段可以免费欣赏!(小编插播:如果放今天,一定有人用手机录了视频上载到微信上,李炜小朋友就火啦!)

 

三,成份

 

(上图:本文主人公李炜小学照)

上小学的时候,一天,在课堂上,老师给大家每人发了一张表格,要求大家填写,其中有个空格,要求学生写上家庭成份。所有的小朋友都傻了,不明白什么意思,举手问老师,老师说:“这一栏让你们家长填写,你们不懂,我讲了,你们也不懂,长大后你们就懂了。”放学回来,我拿出表格给了我妈,让她帮助填写我不懂的那部分。我先问她,什么是成份?她给我解释了一番,家庭出身的经济状况什么的。我也没有完全搞明白。然后,我又问她,你是什么成份?她犹豫了一下,很快,她就告诉了我“地主”!“什么?地主!”这个回答就像晴天霹雳,我当时的反应就是毫不犹豫地“哇”的一声,放声大哭起来。为什么是地主?地主按照课本里教的都是最坏的人,顿时,半夜鸡叫的“周扒皮”,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等坏人的形象出现在我眼前,我妈在我眼里是世界最好的人,这怎么能联系到一起呢?

 

一看我哭了,我妈也慌了,马上给我解释,她的出身是地主,不过不是什么高级地主,是破落地主,破产了的地主,没有质量了,不能再剥削贫下中农了等等。而且,我的成份不跟她走,跟我爸爸走,我爸出身是中农,是团结对象,没有问题。经过我妈的一番劝解,我慢慢地不哭了。但是,心里对地主是坏人这个概念开始了第一次的动摇,因为生活中没有见过剥削人的坏人,但是教育先入为主,少年的教育课本占领了脑子的阵地,好人坏人已经定格了,重认识需要有个过程,一个很长的过程,我大概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搞明白这个问题。

 

等我爸爸回来后,我又仔细地询问了他的成份,原来他出身不是中农,而是富裕中农,也叫上中农,几乎就要跑到富农那边去了。不过,他参加过土地改革,知道成份的具体划分办法。他当时告诉我一个关于填写我出身成份的好办法,因为,我不是出身在一个拥有土地的富裕农民家庭,而是一个革命干部的家庭,所以,以后写家庭出身就填写上“革命干部”,简称“革干”。这个方法让我避免很多尴尬的局面,并能得到好处。没必要为“地主”和“富裕中农”这些难听的名称担忧了,革干已经与他们划清界限了。文革开始时候,参加红卫兵,我填写“革干”家庭出身,被批准参加,而同时去的邻居填写了“中农”,被拒绝参加。不过这个得意的填写出身成份经历也就有过一次。

 

文革后,成份的恐惧终于彻底消失了。现在,情况又翻天覆地变了,人们好像特别愿意炫耀自己家庭是一个什么什么大户人家,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而说自己是贫困户好像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非常恐惧的事情!

 

四,雷锋

 

“学习雷锋好榜样”是那个时代的标记。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开始讲述雷锋的故事,为什么学雷锋,小学生不太明白,但是学习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小学生明白一部分。我当时理解就是:做好事,帮助别人,不要留名,不要表扬。

 

有一次,有个家庭作业要写一篇作文,“我学雷锋做好事”。到哪儿做好事呢?这可真难住了小学生的我。我找到一个同班同学,商量如何做好事。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干脆,我们两人就上街去寻找好事情去做。从校门口出来,沿着鼓楼街向东走,一边走,一边观察街上的情况,看看有没有老人家要过马路,如果有,我们可以帮助搀扶老人家过马路,就算完成任务了。运气不好,走了半天也没有碰到一个要过马路的老人家。倒是看到一个老人家,但是,人家坐在家门口小板凳上闭目晒太阳,不需要帮助。这个作文太难写了!正发愁,突然,我们看到一辆小平车出现在路上,一个中年人,拉了满满一车烧土,吃力地慢慢前进。烧土是山西人特有的一种燃料添加剂:把煤炭粉和烧土(里面有白色丝的黄土)混合在一起,加上水,拌成泥,做成煤糕,用来燃烧。老天不负有心人,机会来了,我们两人赶快跑到小平车的后面,两双小手紧紧地靠在平车围栏上,用力地推起来。前面拉车的中年人,突然觉得轻松了许多,回头一看,两个小朋友在后面帮忙推车。这时候,我特别希望他说:“谢谢你们,你们叫什么名字,在哪里上学啊?”然后,我就可以回答:“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不告诉你我们的名字和学校。”这样一来,就全部模仿成雷锋叔叔的样子了,回家后的作文也好写了。没有想到,这位中年男人,说了一句:“这里是平地,不要太用力,否则跑起来太累了!”原来,他嫌我们推得太快,让他被迫跑起来了。我们只好放慢了步子,跟着他的步调慢慢地走,走啊走,大约走了10分钟,两个小朋友的累了,不想再走了,而且拉车的男人也没有再理我们了。我们两人相互看了一眼,我说,今天就到这里吧。于是,我们停下步子,也没有跟拉车的人告别,他也没有回头看我们,继续先前行,双方就这样不辞而别了。作文最后写好了,这是我记忆里,唯一次刻意学雷锋的纪录。

 

雷锋是当年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发现并塑造起的模范人物,以后向中央推荐,成为全国英雄人物,陈锡联将军抗战时候在山西烧毁了日本军的20多架飞机,山西当地百姓都知道。而我长大以后跟陈锡联将军的两个儿子有过交往:一个是开飞机牺牲的次子,我差点儿在他牺牲当日,乘坐同一架飞机去桂林;一个是后来当了中将的陈再方。这些故事,等我长大后再给大家分享,因为故事到这里,我才9岁。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