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虹膜防丢网络平台
感谢各位家长关注中国儿童虹膜防丢网络平台,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我们,首先为大家科普一下“虹膜”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虹膜?
虹膜是眼睛里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部分,包含了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条纹、隐窝等细节特征,在人的一生中都极其稳定。研究表明,虹膜从婴儿胚胎期的第三个月前开始发育,到第8个月虹膜的主要纹理结构已经形成,且终生不变。
虹膜识别有什么优势?
虹膜识别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相比,虹膜识别在稳定性、准确性、生物检测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它能提取出200多个量化信息点,且具有唯一性,误识率可低至千万分之一。而指纹识别的误识率为0.8%,人脸识别为2%,DNA为0.0001%。
“互联网+儿童保护”行动
“互联网+儿童保护“行动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开展,找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协助承办,旨在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互联网+”国家战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推动中国儿童预防丢失、方便寻找、心理康复等社会参与机制建设,探索建立现代儿童保护体系。
什么是“中国儿童虹膜防丢网络平台”?
中国儿童虹膜防丢网络平台是社会力量参与“互联网+儿童保护”行动,运用互联网新科技、新思维,推动中国儿童防丢防拐、丢失查找以及受伤害儿童心理康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平台依托中科院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虹膜生物识别技术,录入0—12周岁儿童虹膜信息,建立儿童虹膜数据库,从而提高失踪儿童被找回机率,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数据安全
平台软件质量和信息安全性已通过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认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学院为平台录入的儿童虹膜数据信息提供安全保障。
平台核心功能
防
用户到中国儿童虹膜防丢网络平台属地工作站录入虹膜,事先做好预防措施,给孩子一生的安全保障;“为小宝”APP定期推送儿童安全专题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安全的认识,指导家长日常教育孩子,测评孩子的防拐意识水平。
找
“为小宝“APP儿童安全专区将长期收录失踪儿童信息,并向所有注册用户定向推送,建立家长、志愿者、网友共同参与的社会参与机制。
警方解救的被拐儿童,如之前录入过虹膜信息,可通过平台的虹膜比对功能,快速确认其真实身份和监护人信息,协助警方办案。
协助民政部门,对流浪儿童、乞讨儿童进行虹膜比对,帮助录入过虹膜信息的儿童,找到家人。
儿童虹膜数据库建立后,将陆续推荐给公安、教育、民政、卫生系统使用,向派出所、幼儿园、小学、福利院、救助站和卫生防疫站、医院等窗口单位开放虹膜比对端口。如遇到儿童办理户籍、新生入学、流浪乞讨儿童收容、就医等情况,扫描虹膜,发现失踪儿童,系统立即发出预警。
“为小宝”APP
“为小宝”APP是中国儿童虹膜防丢网络平台的核心配套应用程序,是首款专注于儿童安全防护、儿童安全教育和儿童成长主题的APP。主要功能包括:儿童虹膜信息管理、儿童安全教育、预防针提醒、育儿社区、儿童失踪一键求助。
新闻发布会
2017年4月27日,“互联网+儿童保护”行动暨中国儿童虹膜防丢网络平台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梅地亚电视中心举行。中国关工委、民政部、教育部、团中央、新华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等相关单位领导,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等媒体的记者,爱心企业家、爱心媒体人、儿童公益组织代表及全国各地平台属地工作站合作方代表等百余人参加了发布会。
形象大使
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蒋小涵受聘成为“互联网+儿童保护”行动和中国儿童虹膜防丢网络平台的公益形象大使。她希望“互联网+儿童保护”行动能让更多孩子得到安全知识教育、帮助更多家长提升儿童安全意识、使更多家庭因此而受益。希望各位父母能够尽早主动带孩子到中国儿童虹膜防丢网络平台录入虹膜,给孩子一生的安全保障。
媒体报道
中央电视台1套、13套分别报道了中国儿童虹膜防丢网络平台建设启动情况。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新社、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央广网、经济参考报网、未来网、中国未成年网、北京晚报网、中华网、新浪、网易、搜狐、凤凰、腾讯、今日头条、爱奇艺、优酷、乐视等5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互联网+儿童安全”公益行动暨中国儿童虹膜防丢网络平台建设新闻发布会盛况。
属地工作站启动
2017年7月5日,中国儿童虹膜防丢网络平台武汉市青山区工作站举行启动仪式。当天,就有近50名儿童现场录入虹膜信息。湖北当地主流媒体《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在显著位置报道了工作站启动情况。荆楚网、大楚网、湖北省政府网、湖北电视台等报道了工作站当天火热的录入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