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们的文艺情节,致敬梵高

歌手们的文艺情节,致敬梵高

中国原创音乐 港台女星 2018-01-02 10:26:35 406


生命总是异常的短暂,却又绚烂若夏花。梵高以如火的热情徜徉在艺术的海洋,虽然周遭充满了鄙夷与曲解,虽然他时常遭受饥饿与寒冷的折磨,但他那永不枯竭,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从未被不公的命运所扼杀。他以惊人的创作能力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了巨大的财富。


梵高所留下的不只是在绘画上的财富,音乐界也留有他的身影。他的画作使音乐者获取灵感,创作出好听又耐人寻味的音乐。






孙燕姿

《跳舞的梵谷》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




向日葵 金艳如火

舍弃了 阳光包裹

麦田里 群鸦燥动

我看见 奇异美梦




通过歌词的描绘,梵谷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从远方走来叼着烟,穿过金黄的麦田,那是他最爱的景色,向日葵是他最爱的花。他曾无数次想要画丰收的麦田,怒放的向日葵,但他的内心却像《星空》那般忧郁,无奈又有抗争。孙燕姿眼中的梵谷是不孤独的,他通过画画自我救赎,以及那无人能比的天赋。梵谷在生命的后期陷入癫狂,几乎所有的名作都是在生命最后的两年完成的。


歌词的最后一句“听,有群乌鸦正向他飞来”似乎也在呼应一个传说,梵谷因不堪麦田乌鸦侵扰,严重破坏他的完美主义,狂躁之下举枪结束了年仅37岁的生命。





王菀之

《画意》





《画意》这首歌收录在王苑之2006年的专辑《诗情画意》中。林夕的词已寥寥数段便刻画了梵高苍凉的一生。而王苑之细腻伤感的演唱,更让人心醉。星夜,向日葵,麦田等等斑斓的画面仿佛浮现在眼前。



被人嫌怪被人辞退
被情人骗去绝望迫感情
傻到留下耳朵
给情人做装饰的怪客




梵高自画像


自古以来,悲惨潦倒的画家易找,快乐诗人难寻,这首歌也像极了林夕在讲述自己的人生。





王若琳


《Vincent》 





Vincent是一首民谣音乐,由美国歌手唐·麦克莱恩在1971年创作并演出,他用这首歌纪念著名荷兰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




Starry, 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ay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这首歌描绘了梵高著名作品《星月夜》。同时歌词中还穿插了梵高的其他画作。


王若琳在刚出道的时候也将这首歌翻唱,可以听出她对爵士乐和梵高的喜爱。




 梵高画作欣赏 





梵高《星月夜》

一位画家在画作卖不出去的情况下,任然坚持作画,一个人有多热爱,就有多疯狂。



《吃土豆的人》


《吃土豆的人》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而这幅画只有在现代才具有意义,正值细腻画风时期,没人喜欢这样“粗制滥造”的画,尽管梵高费尽心力。



《两朵向日葵》



《一双旧靴子》


这是梵高画风未成熟时他最喜欢的两幅画作,如果是他的朋友,他一定会对朋友侃侃而谈:“嘿!朋友!这两幅画 蕴藏着伟大的生命力!”而那时的人们却体会不到画中的生命力,因为它与当时的画风格格不入。



《黄房子》



《麦田》



《播种者》


受好友高更的影响,梵高的画从生硬生冷的颜色转换为明亮鲜艳的颜色,可惜两人的创作想法,画风,速度等的矛盾,高更离开了梵高,梵高在那晚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星空》



《星空》


受疾病折磨的梵高住进了疗养院,在医生细心的照料下,梵高的病依然会随时发作。出院后的梵高在一个安静的小镇修养,此间梵高的画作愈发成熟,笔触也更加细腻,颜色更加饱满,这个时期,他创作的许多画作都包含着热情的生命力。



《自画像》


梵高为艺术创作燃烧着自己的热情,歌手用歌曲致敬,从而产生一种共鸣,是生命的共鸣,更是艺术的升华。

1人物生平

编辑



出生荷兰

1853年3月30日梵高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鲁特·曾德特,是荷兰新教 牧师泰奥多勒斯·梵·高(1822-1885)和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斯(1819-1907)的长子。

1857年5月1日,梵高一生的知己、他的弟弟提奥诞生。[1]


接触绘画

文森特·梵高

1861年梵高画了人生第一幅素描——《猫》,但在母亲的夸奖中顺手撕毁了。

1862年3月16日,妹妹威廉敏娜·梵·高诞生。

1866年于泽芬伯根寄宿学校作最早的图画。

1866年从曾德特的乡村泽文伯根的寄宿学校毕业,梵·高进入蒂尔勃格的文法学校。

1867年5月17日,弟弟科尼利斯·梵高出生。

1868年3月离开蒂尔勃格文法学校。

1869年3月进艺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后又去 布鲁塞尔分店工作。


生活坎坷

1871年举家迁往赫尔瓦尔特。

梵高作品(3)1872年开始与提奥通信,后者在上学。

1873年5月,梵高迁往伦敦分店,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厄休拉·洛耶,6月,提奥进入某艺术公司布鲁赛尔分店工作。

1874年向厄休拉求婚失败,回 荷兰;10月至12月在 巴黎,后返伦敦。

1875年5月,被调往巴黎,热衷于 神秘主义和宗教。10月,其父母迁往埃顿。

1876年3月,被古皮尔公司解雇;得到根据米勒《 晚祷》刻制的版画。4月在英国 拉姆斯盖特当教师,后又在艾尔沃思当助理牧师。12月返埃顿。

1877年1月,至四月在 多德雷赫特书店任职,5月赴 阿姆斯特丹,和叔叔扬同住,为投考神学院积极攻读。

1878年7月,放弃在阿姆斯特丹的学习,在埃顿作短期逗留后,于8月入布鲁赛尔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校,但未能取得牧师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纳日矿区,作非正式传教。

1879年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教会解雇,这段悲惨的经历给他打下了印记;后开始的流浪生活;阅读 狄更斯、斯托、 雨果、 莎士比亚和 米什莱的著作;推崇夏尔·德·格鲁、 伦勃朗、吕斯代尔、 巴比松画派和 海牙画派的艺术;由于贫困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开始画素描。


创作道路

麦田上的云雀

1880年与家庭日益疏远的时期。春游 奎姆,住在矿工家,开始走上 创作的道路;临摹 米勒作品。10月,赴布鲁赛尔,学习 透视学和解剖学。与布鲁赛尔的荷兰籍画家凡·拉帕德来往;提奥给予梵高经济支持。

1881年埃顿时期(1881年4月12日-1881年12月30日),4月,离开布鲁赛尔,去埃顿与父母同住;向新寡表姊凯·沃斯求婚不成。12月与家庭发生龃龉,离家赴 海牙。

1882年海牙时期(1881年12月31日-1883年9月12日),跟表姊夫安东·莫夫学画;开始与怀孕的、被遗弃的克拉西娜(“西恩”)·玛丽亚·霍尔尼克同居中,并因此与莫夫决裂。8月,凡·高一家迁至埃因霍温附近纽南;搜集英国报刊插图,画了许多 素描和 水彩。

1883年德伦特及纽南时期(1883年9月-1885年11月27日),9月,与西恩,赴荷兰北部之德伦特作画。开始画油画。12月回到荷兰南部之纽南,起初与父母同住,后来离家独住。

1884年画水彩和“ 织工”习作;与父亲关系紧张;与凡·拉凰德甚为相得;6月研读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与本村姑娘玛戈特恋爱,以不幸结局告终。

文森特·梵高作品(2)1885年 安特卫普时期(1885年11月28日—1886年2月28日),为《 吃土豆的人》绘制了约五十幅农民头像;3月26日父亲骤然去世,为 爱弥尔·左拉之《 萌芽》及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之作品深深打动;10月赴安特卫普,参观博物馆;鲁本斯的光与色彩,日本 浮世绘的大胆构图,使他陶醉;得到一些日本版画,心胸开阔了,画板色调明亮起来。

1886年巴黎时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从1月起在安特卫普美 术学院学画;2月底去巴黎,与提奥同住;在乎尔芒工作室习画数月;在德拉克洛瓦和蒙蒂塞利的影响下描绘花卉;特雷克、埃米尔·贝尔纳、西涅克和高更及其他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明的绘画”;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印象派美展举行,会上展出修拉的《 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梵·高采用了新的点彩技法。

1887年由于与不断发展的当代法国艺术运动接近,调色板变得愈来愈明亮;惧和展览日本版画;两次在劳工阶级的咖啡馆和饱的墙上展出自己的 作品;同毕沙罗、德加、修拉、塞尚相识并交往;成与埃米尔·贝尔纳过从甚密;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后期印象派理论的影响;厌倦巴黎的生活,向往阳光更为明亮灼热、色彩更加强烈瑰丽的法兰西南部,创作《 唐吉老爹》,开始绘制向日葵连作。


精神失常

1888年阿尔时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2月赴 普罗旺斯阿尔,住在阿尔加萨咖啡馆,5月迁入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10月20日高更来与他同住;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高更返巴黎。由于提奥的帮助,梵·高的三幅油画和几幅素描得以在独立沙龙展出。

1889年圣雷米时期(1889年5月3日-1890年5月16日),4月17日,泰奥和若阿娜·邦格(1862-1925)结婚;5月,梵·高自愿进圣雷米之精神病院;西涅克来访;画了许多画,主要是风景;开始绘制丝柏树连作。在住院后一个月,创作了他最著名的画之一,《星月夜》幅画现存于纽约现代艺术馆.梵·高更在马称举办印象派和综合派的画展。梵·高在巴黎见到蒙克。


开枪自杀

红色的葡萄园

1890年 奥弗时期(1890年5月21日—1890年7月29日),临摹德拉克洛瓦、米勒、伦勃朗和居斯塔夫·多雷的作品;1月31日,提奥得子;阿尔贝·奥里埃发表评文森特绘画的 文章;在布鲁赛尔的“二十人展览会”上,凡·高的《红色的葡萄园》得以出售,这是他在世时得以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5月出院,途经巴黎,稍事休息,适居奥弗,接受保罗·加歇监护;6月创作《 加歇医生像》;7月,去巴黎探望提奥一家,会见洛特雷克及阿尔贝·奥里埃;回奥弗后,创作《奥维尔市政厅》。他最后的一幅油画《 麦田群鸦》。7月27日旧病复发,开枪自杀,于29日清晨一时许,在提奥和加歇医生的守护下停止呼吸。

2创作经历

编辑


早期创作

这里展示的是梵高最早的油画。包括埃顿时期, 海牙时期和德伦特时期。当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这些作品大约完成于1881年—1883年间。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 素描习作。可以说,梵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他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梵高喜欢 伦勃朗,喜欢 米勒,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农民,工人,社会底层人。深沉厚实的风格虽与其以后的画风有极大的反差,但画中所表现出的气质与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


纽南时期

吃土豆的人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 纽南。在纽南的两年时间 里,梵高苦练 素 描技巧。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所谓的著名都是后人评价的结果,当时的 梵高只是个待业青年)-《 吃土豆的人》。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

[注]: 米勒,十九世纪法国 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喜欢描绘农民生活。梵高的精神 导师,梵高许多作品受其影响并临摹过其许多作品。


安特卫普期

1885年11月底,梵高决定去 安特卫普,在那里的3个月里,他努力的学习绘画并沉醉于其中。在此期间,他了解鲁本斯的绘画,接触到了日本 浮世绘,这些都对他此后的绘画历程有很大影响。梵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 纽南时期的 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


巴黎时期

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 凡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在弟弟 提奥(当时在巴黎,提奥是颇有名气的画商,和印象派画家关系很好)的介绍下,梵高认识了很多印象派画家,比如 劳特累克、 高更、 修拉、 毕沙罗等。在受到印象派影响后,梵高的画风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他还在创作中吸收了印象派的一些技法,如点彩法等。这一时期梵高开始了大量的自画像的创作。2年后,梵高渐渐厌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他并不满足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理念,而他独特的个性告诉我们,梵高的绘画不属于任何流派,于是梵高带着希望来到法国南部,充满阳光的小城阿尔,迎来了他最辉煌的创作时期。


阿尔时期

夜间咖啡馆-室外

1888年2月,梵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法国南部小城- 阿尔,并很快爱上了这儿。 猛烈的阳光和刺目的麦田使他“疯狂”。创作进入了高峰。虽受法国印象派和日本 浮世绘影响,但他的作品已极具个性,这源自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性格。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他不满足于只是理性的“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借助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引号中的是凡高的原话)。所以,梵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梵高在小城广场边租下“黄房子”,想建立“画家之家”。后来 高更前来同住。不幸的是,梵高梅毒进入三期,引发精神失常,他与高更日夜争吵,后发生著名的“割耳事件”。在阿尔居民的抗议下,梵高被迫离开,并自愿前往距阿尔不远的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梵高在阿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仍无法卖出以养活自己。《 向日葵》《收获景象》《 夜间咖啡馆-室外》《 夜间咖啡座-室内》等是这一时期的 代表作。


圣雷米时期

1889年5月8日,梵高自愿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 圣雷米。在圣-保罗精神病院治疗。这时的梵高已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他每隔几个月发一次病,但事后却非常清醒,并且经常到户外作画。令人惊叹的是,梵高在这样的情形下并没有颓废,而是画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胆,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许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旋转的线条,粗犷有力,让人感到画家复杂强烈的感情和表达的冲动。代表作品有:《 星月夜》《 柏树》等。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时,评论家开始评论梵高,而且卖出了他生前唯一一张油画。


奥威尔时期

1890年5月17日,梵高来到巴黎与 提奥和他妻子及刚出生的侄子 文森特(与梵高同名)见面。后经提奥推荐,来到距巴黎不远的小镇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治疗,并继续创作。

3个人作品

编辑


代表作品

画作简介画作
《加歇医生》[2]

《加歇医生》文森特·威廉·凡高于1890年6月,也就是在自杀前一个月,为精心照顾他的加歇医生画了这幅肖像。他自己说:“我希望画一位艺术家友人的肖像,他满怀伟大的理想。我希望把我对这个人的感觉和爱慕之心画进作品里。我夸张了他的头发的金黄色,在头像后面我不画小屋的普通墙壁,而用我调配得极为丰富、极为强烈的蓝色涂出无限深远的背景。由于这种单纯的配合,使金黄色头发的头部,在这丰富的蓝色背景上发光,像星星嵌在深沉的碧空中。"他画这个像的时候,他写了一句话:人们也许会长久地凝视它们,甚至在100年后,带着渴念追忆它。这是他一百年以前,他写的一句话,这个事情被他言中了。到了1990年5月,正好一百年以后。

《 夜晚的咖啡馆》

《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 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结果是一种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作品预示了超现实主义用透视作为幻想表现手段的探索,但是没有一种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 星夜》

《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1888年梵·高邀请高更来阿尔同住,起初他们相处愉快,但随着梵高病情反复,两个的艺术家却是不断的争吵。在一场剧烈争执后,高更大怒而去,梵·高无法阻止,亦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竟割下自己的左耳。世界把自己的癫狂最先传染给人类的画师——就像曾经给他的笔端注入魔力。我们惊讶地注视着梵·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颤抖的手势:他仿佛在代替整个人类受刑,成为痛苦的化身。想到这里,也就能理解梵·高作品中挣扎的线条与狂舞的色块: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这是一位生活在伤口里的大师,他习惯用伤口对世界发言。这是一个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镰刀最终收获了自己的耳朵。

《 十五朵向日葵》

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梵·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黏土。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

《 有乌鸦的麦田》(又称《 乌鸦群飞的麦田》)

是梵高创作于1890年7月的一幅油画。通常的解释是,这幅画是以黑暗,严酷的天空显示了梵高的精神状态的困扰,与徘徊不决的通往不同方向的三种途径,与黑色乌鸦架空的预示死亡迹象。 在这幅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在祥和的麦田追求不到宁静,在满是阳光的蓝天中,飘过了久蓄心中死亡的影子,化作无尽的乌鸦,引着梵高飞向他的蓝天,追向无限光明。就在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中开了一枪。黑暗背后仍是蓝天。

《约瑟夫·鲁林肖像》

梵高的油画《约瑟夫·鲁林肖像》创作于1889年,这幅肖像画是凡高的六个朋友的肖像画之一,鲁林是阿尔勒的邮递员。法国南部的阿尔勒离巴黎15个小时的火车程,梵高在1888年到阿尔勒,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希望落空了,他在那儿孤独地生活和作画。鲁林一家给他带来温暖和友情,他们也是他很多作品的题材。 在油画《约瑟夫·鲁林肖像》中,鲁林身着他引以为傲的邮递员制服,背景是想象的漩涡花纹。凡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说:“我要用象征性的光环这种永恒的东西来画男人和女人,要用我们着色的响亮和颤动来表达永恒。”

《鸢尾花》

油画《鸢尾花》是画家梵高于1889年5月完成的,现存于洛杉矶。

同向日葵一样,梵高似乎也很喜欢画这类植物。油画中的鸢尾花在人们看来,远远美过真实的。也许就是那种淡淡的美丽与可爱,才会如此深深地吸引着观赏者。

同时,画家梵高也在油画中表达出清新的洋溢与活力的气氛。

《没胡子的自画像》

这幅《没胡子的自画像》是凡高的最后一幅自画像,画于1889年,这一年他的母亲70岁。虽然早年因为一些矛盾引起母子关系紧张,平时不常联系,但在母亲生日那天,为了让母亲对自己的健康放心,凡高决定送一张自画像给她。凡高把自己画得比现实中要显得健康、年轻、整洁许多,然而这些都无法掩饰他眼底的绝望和孤独。最后凡高给了母亲一张画着阿尔卧室的画,而把这张挂在了自己的墙上。这幅画于1889年9月在法国圣雷米普罗旺斯完成。画布上是一幅油画,尺寸是40厘米x 31厘米。此画1998年在纽约市以71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成为史上最昂贵的自画像。

《梵高的麦田》

画作《梵高的麦田》是画家梵高创作于1889年9月初的一幅风景油画。现存于伦敦国家画廊。油画中那随风摇晃的柏树犹如擅动的灵魂,在大地和天空之间飞舞,那是灵魂深处的呼喊,那是对生活的渴望,那是对现实的无奈和悲痛欲绝。画家梵高一直想要表达的主题,就是生命与力量、梵高的作品总是充满压抑不住的·激动和热情,他经常运用飞舞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来抒发这种激情。在这幅画里道路旁的柏树就像黑色的火焰,这些卷曲着的线条相互扭结着窜向天空。柏树旁是一片金色耀眼的麦田,这是梵高最喜爱的色彩,因为它是太阳的色彩,生命的象征。梵高还用一种短促急速和旋转的线条,把天空和道路描绘成永不休止、滚滚向前的湍急河流。这些色彩和笔触表达出梵高内心的紧张和冲动,即使相当理智的人,也很难在这幅画前保持平静的心情。梵高的画并不深奥,也没有故作惊人之举,他只是用一种单纯平易的艺术语言,直抒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正是这种亲切和真诚,使他的艺术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相约2018!








中国原创音乐感谢您的支持

- END -



 好夢,安

     ▼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原创音乐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