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善意为什么会伤人?

中国式善意为什么会伤人?

青年文摘 港台男星 2018-09-12 09:27:01 599

来源:心理公开课

ID:yixinligongkaike

 

前一阵子,林志玲受邀参加小S和康永哥的新综艺《真相吧花花万物》,谈到恋情这一话题时,我开始有点心疼林志玲。

  

截图来源于秒拍

 

一开始小S问起了林志玲和言承旭的复合传闻,林志玲当场表明自己单身。随后小S问“你有没有期待再找一个”,林志玲表示期待着。

 

话题到这里差不多结束了,而此时康永哥插了一句:为什么是她再找一个,而不是别人找她?

 

于是几个嘉宾就“台湾第一名模林志玲为什么是单身”的话题,一句两句地讨论了起来。

 

小S开始用一贯心直口快的语气追问:

 

对呀,你都没有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吗?

 

明明你是第一名模,为什么还要去找男生而不是男生找你?

 

林志玲听完后认真地小声承认:“有,我有反省,我觉得问题可能是出现在我自己身上。”从表情上看,她是真的有在自责。

 

也许是想安慰林志玲,也许是不习惯这种直接揭穿式的提问,李诞开始在旁边打圆场:“你没有问题。”

 

小S于是立马追问了李诞一句:“你知道她的问题出在哪吗?”

 

在李诞再次表示“没有问题”之后,她问起了全场的观众:“大家觉得太完美对男性是不是有压力呢?”

  

截图来源于秒拍

 

镜头扫过,其中有一个美女观众点了点头,林志玲面露尴尬,这个追问也就告一段落了。

 

小S提问中带着揭穿和质问,在视频里面可以理解成是节目效果和个人风格,但现实生活中,这样令人尴尬的画面并不少见,一般带有这几个环节:

 

知道对方的问题和痛处,并直接点出来;

 

用论证的方式,让对方承认自己的问题;

 

拿正确的道理点醒对方,让对方幡然醒悟……

 

做这些事情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是对方的救世主,让对方直面“真相”和“问题”,想帮助对方去解决。

 

但此时被揭穿和质问的那个人,往往非常不愉快,甚至会更加难过痛苦。

 

这样的好心人,让人忍不住敬而远之。


1

“我是为你好才说你的”

你身边是否也救世主泛滥?

 

看到小S这个视频,我突然想起了上个月回家时遇到的事。

 

结婚5年的远房表姐在老公的一次深夜家暴之后,毅然决然地决定净身出户,离婚后搬回了娘家。

 

我妈说我读心理学比较懂(其实并不懂),非得让我过去劝一下。尽管害怕打扰人家,但母命难违,我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结果一进门,我就看到几位阿姨姐姐们皱着眉头坐在沙发上,一人一句地开始劝慰,不时就有人开始叹气,场面十分严肃,言语也一针见血:

 

唉,你就是性格太要强了,当初不该找个一样要强的;

 

可怜了两个孩子,那么小就没有完整的家庭,要是能忍一忍就好了;

 

对对对,我之前也是和你姨丈吵翻了,忍过那段时间就好了;

 

我早就跟你说过,婚姻不能任性就是不听,要找踏实一点的……

 


每个人都在发自肺腑地分析和劝说,恨不得自己能替她对抗现在的困难。

 

表姐人坐在那儿却面无表情,在刚刚离婚还没恢复心情的情况下,这些揭穿和指责可能会让她更加烦心。

 

遗憾的是,这样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过年期间,我就曾遭遇过各种阿姨发自内心的劝婚:前几年干吗去了,现在要抓紧了;你就是太挑才那么难找对象;那谁谁谁不错,你为什么不和他走到最后……

 

在他们的内心常常有一种声音:我需要点醒你,你才不会误入歧途,才能被挽救。

 

这本质上是一种过度自恋的想法,认为自己能充当别人的救世主,想通过影响和挽救别人,来获得自我价值感。

 

这种自恋越严重的人,越会选择用最“高效直接”的方式来挽救别人:揭穿问题所在、告诉你错在哪儿、提供解决方案。

 

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忽视了对方的感受,好心地做了很多让人不适的事情。

 

2

救世主式的好心

为何总能戳痛别人?

 

过度自恋的好心,就像是一个刺眼的光芒,除了当众让人尴尬,还会戳到对方的痛点,让人更加自责或更觉无力。

 

昨天聊到这个话题时,碗仔分享了一个最近比较心塞的事情。

 

上周她在公交车上一个不留神手机被偷了,在发现的第一时间,她急忙回家向室友借了个手机,冻结所有的账户,风风火火地去警察局报案录口供。

 

从警察局出来后,她又火速去营业厅买了一张新的号码卡,跑了几个银行,赶在人家关门前,把所有的账户解冻并且换了新的手机号,赶得连中午饭都没吃好。

 

走出最后一家银行时已经5点多了,她赶紧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报备一下。但电话那头却是妈妈的一盆冷水:

 

我早跟你说过,公交车上那么多人,手机要小心;

 

你从小就这样粗心大意,不改不行的……

 

碗仔聊到这里叹了一口气:

 

我妈真的太懂我了,她说的都无比正确,但在那个时候我真的很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话。

 

因为我内心已经自责了一千万遍了,也后悔了一千万遍,这样的话对我来讲,就是在别人的口中再次肯定了自己的错误,感觉很糟糕。

 

除了让人更加自我攻击之外,过于自恋地给出建议,不见得有帮助。

 

 

之前看过一集《奇葩说》,27岁清华博士梁值在毕业前夕,对于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表示迷茫。结果遭到了高晓松的炮轰:

 

我觉得你没有拿出一个大名校生胸怀天下(的感觉)。

 

名校毕业是干什么?不是给你找工作用的。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这才是一个名校生的风范。

 

你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而是过来问我们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年的教育……清华今天的校风,这跟技校没什么区别。

 

高晓松的话,颇有苦口婆心点醒梁值之意,我也非常认同,但在这样高压和现实的社会并不适用。

 

现在的毕业生并非无心顾及社会,只是每个人心口都压着一座经济的大山。

 

读了20多年书,是不是买得起房、结得起婚、看得起病、生得起孩子与学历工作息息相关,对工作的选择慎重而焦灼或许是很自私,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出自好心但过于自恋地拿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想以此点醒别人的人生。结果对于大部分毕业生而言用处不大,反而会觉得自己没有志气,只能苟且生活下去,增加内心的无力感。

 

3

对别人最大的善意

是克制自己的过度自恋

 

健康的自恋是觉得自己有价值,值得被爱,尊重自己和别人的需要。

 

过度自恋则会强调或夸大自己的价值和判断,否认他人的需要,不小心做了让人不舒服的事情。

 

那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好心以准确的方式传达到对方的心中呢?

 

两年前的夏天,我和那时候的男友分手,当天我和多年好友兼室友说了这件事情,忍不住崩溃了。

 

在分手之前她有提醒过我甚至劝我离开,所以在当时我已经做好被教育的准备:

 

我早提醒过你……

你应该……

你这样想太悲观了……

你性格可能太倔了才会……

 

但她没有说过一句这样的话。

 

那段每天不知道在干什么的浑噩日子,她每天吃完晚饭后就会回家陪我,或是切一盘水果来我房间找我,和我聊她工作上的事情,或是约我出去走走,聊一聊家里的事情,但从来不主动提起我失恋这件事。

 

甚至在我主动提起时不断安慰我,你没有错,你们都没有错,让我的悲伤能不被批判地发泄出来,给了我最大的舒缓空间。

 

在当时,我已经把所有的牛角尖都钻过一遍,所有应该的不应该的,都想了不下几百遍,怪自己讨厌自己。

 

此时任何一个别人的揭穿都在提醒着“你不好”这个事实,让人更加自责和崩溃。

 

那时候朋友在生活和精神上陪伴,在戳心的事情上退出,让当时的我觉得非常贴心和感激。

 

只有克制自己的过度自恋,克制自己在别人人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想法,克制自己想拯救别人的冲动,才能在对方需要的时候,不是简单粗暴地给出自己认为对的建议和结论,而是真正感受到对方的需要。

 

只有这样,我们的好心,才能真正地温暖对方,被他们所需要。



4

人生已然千疮百孔

无须揭穿添扰

 

林志玲知道多年单身其中有自己的问题;脱发的人知道高压工作会有害健康;分手的人知道两个人走不下去自己也有原因;丢手机的人知道自己太粗心了;熬夜的人知道可能会有猝死的可能……

 

除了专业意见,日常中那些过于自恋的想要点醒别人的话,不过是对方脑子里循环过很多遍的自我攻击罢了。

 

在每个人情绪不安时,所谓的点醒,就是揭开伤疤。每个有能力为自己负责的成年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伤口在什么时候被揭开,用哪种方式去愈合。

 


我们的好心,可以在克制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心理咨询师周小宽老师曾说:当自我被接纳时,我们才能停止自我攻击,不被“我很糟糕”的恐惧所困住,才有改变和走出来的可能性。

 

有句话说,人生需要揭穿。我认为这是专业服务者做的事情,职业专栏和咨询解决职业迷茫,心理咨询和科普帮助探索情绪的真相。

 

而我们作为他们的身边人,感受他们的情感需要,给他们一个接纳空间,让他们的负面情绪能被看见和流动出来,这就够了。


配图来源:PEXELS

基于CC0协议使用


你被中国式善意伤害过吗?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18年第17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本文作者壹心理主笔团触角,你内心再微暗的角落,我也能触及。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理公开课(ID:yixinligongkaike)。


新书推荐

长按二维码购买

京东、当当、亚马逊、天猫有售

点击“阅读原文”去看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