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听,多交流,塑造超越自我的价值需求导向;勤读,勤辩论,服务独立思考的成长成才目标。
——张磊作为一名清华人,辅导员在我心中代表着优秀与奉献,因为我看到一位又一位优秀的学长为了师弟师妹们的成长而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从本科起,他们就是我学习的榜样,也点燃了我后来对学生工作的热情。
在研究生入学伊始,我就竞选担任了所在博士班的班长,从二年级起担任汽车工程系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在解决学术、党建、新生的相关工作中的一道道难题后,辅导员在我心中又多了一层含义叫担当。所谓担当,在我看来,就是要担得起同学价值需求的指路牌,当得了同学成长成才的垫脚石。
提升本专业科研兴趣
促进跨学科学术交流
汽车工程系分属于“机械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一级学科,具有明显的知识结构跨度大、学科交叉需求强的特征。在担任学术助理期间,我一直在思考同学的需求在哪里。为此,我在多个课题组的同学间开展了广泛调研,我发现同学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汽车作为一个研究平台,众多院系都在开展相关研究,同学对于汽车系的研究优势在哪里产生了困惑;其二,同学在面对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时,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对于跨学科交流的愿望十分迫切。
作为学术助理,从学术软环境建设的角度为研究生同学的困惑指明方向,为跨学科交流的迫切愿望提供帮助,是我必须要做的。为此,我想到了以提升本专业科研志趣、促进跨学科学术交流为目标的学术软环境建设思路。
为了提升本专业科研志趣,我带领研会学术部的同学,承办了校研究生会第53期学术之路活动,邀请“良师益友”获得者汽车系周青老师帮助大家增强学术信心;邀请毕业于汽车系的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华剑锋师兄和三角洲科技工作室创始人李立国师兄畅谈创新创业感悟,让同学了解到汽车人在行业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撰写8000余字的汽车碰撞实验室的学科史话,描绘了那段虽然一穷二白但波澜壮阔的岁月,分享汽车系对学科发展的贡献所在。
为了促进跨学科学术交流,我从院系内和院系间两个方面入手,承办了清华大学第320期博士生论坛,以学科交叉激发创新灵感为思路,改变以课题组为导向的分论坛形式,代之以具体研究对象为导向,举办了6场跨学科交流的分论坛,促进院系内的跨学科交流;同时,以电动汽车这一研究热点为对象,由汽车系发起,联合电机系、化学系共同承办了清华大学第343期博士生论坛暨电动汽车发展专题论坛,力图促进院系间的跨学科学术交流。
在全系研究生只有约280人的情况下,一年来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累计参与超过900人次,汽车系学术软环境建设传递了学术研究的正能量,激活了跨学科交流的热情。
“擒贼先擒王”
研究生的中高年级同学处于科研的攻坚阶段,压力最大,而以组织生活为主的党支部活动几乎是班级同学间相互关怀、排解压力的唯一平台,本应得到最严格的执行,可事与愿违,中高年级却是组织生活开展阻力最大的。在我看来,组织生活浪费时间的托词并不成立,沟通交流反而是艰苦的科研过程的润滑剂。
为了扭转这个固有的错误观念,让同学体会到组织生活的益处,作为党建助理的我提出了狠抓院系党支书队伍工作组织性、纪律性的“擒贼先擒王”的工作思路,建立了“立规矩-勤督促-强考核”的全流程工作机制,试图通过支部骨干队伍建设改善中高年级支部的组织生活现状。
在学期初即立下规矩,通过研工组正式文件向党支书发布学期工作要点,工作要点反映了不同年级的特点。
在学期中,建立每月1次的党建月报和党支书月度工作研讨制度,即在每个月底汇总各个支部组织生活的进展,整理成党建月报发送给研工组的老师和各位助理;在下个月月初,召开由党建助理和党支书参加的工作研讨会,共同总结上一月的工作经验,并指导下一月的工作执行。
最后在学期末,按考核指标考察所有支书工作情况,并在支书之间公示。在保证了支书队伍积极性的情况下,三年级及以上的四个支部全部申请了集体建设基金,集体建设基金的申请对于中高年级支部顺利开展符合年级特征和班级特色组织生活来说,既是支部信心的体现,又是制度和资金的保障。
带班助理的“蓝皮书”
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带班。在担任新生助理之前,我所带班级就是我自己所在的研究生班级,同学之间的熟悉使得当时的全覆盖工作相对容易,而在我担任新生助理之后,所带人数由25增加到70,而且都是未曾谋面、共同话题较少的低年级同学,如何实现全覆盖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一道考题。
在新生入学前的那个夏天,经过思考,我认为应该向本科辅导员学习,通过一对一谈话的方式实现对每一个同学的全覆盖。不仅要谈,更要建立每一位同学的个人小档案,当时我提出了个人小档案应该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基本的个人信息,平时的兴趣爱好,以及本科阶段的有趣经历。为此,我购买了一个蓝色封皮的小记事本,我将其称为我的“蓝皮书”。
在学前教育的那三周里,我通过一对一交流,填写了“蓝皮书”的内容,同时辅之以添加每位同学微信及建立班级微信群,实时了解大家的动态,并更新“蓝皮书”。通过这种传统与新兴方式的相辅相成,最终实现对每个人信息的精确掌握和实时更新。
“蓝皮书”的好处不仅表现在我对新生同学实现了全覆盖,更重要的是我对每位同学的经历和特长有了了解。“蓝皮书”更像是一个班级人才库,在班级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定位到需要的人才。
比如,在当时筹备“一二九”时班长不了解如何安排排练计划和组织排练,因为我知道某位同学本科时曾在天大北洋乐团的经历而帮助班长快速定位到了班级在这方面的专家,我相信如果没有“蓝皮书”我很难做到这一点。一本随身携带的“蓝皮书”虽小,但承载的是带班助理对全覆盖工作的担当,更是开展基层研究生工作的有力工具。
记得在林枫辅导员奖答辩时,老师问我成为辅导员对我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我说,辅导员的经历提升了我看待问题的眼界。为了践行“担得起同学价值需求的指路牌,当得了同学成长成才的垫脚石”的目标,我通过大量而广泛的阅读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也正是阅读提升了我看待问题的眼界,让我对毛主席的名句“风物长宜放眼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块服务同学成长成才的垫脚石,将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作为价值需求的指路牌一直传递下去。
张磊
在读博士生,微特博(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自2012年8月担任汽车工程系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以来,先后负责学术、党建、新生工作。在工作中,他始终以塑造同学的价值需求、服务同学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在汽车系学科交叉软环境建设、基层党支部组织纪律建设、研究生新生集体建设的一般方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曾荣获“清华大学研究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荣获清华大学孟少农-陕汽奖学金、综合优秀三等奖学金、研究生社会工作三等奖学金等奖励。
转自清华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