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经典有声】《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原创】【经典有声】《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商河电视台公益大讲堂 日韩男星 2017-01-04 18:41:52 272

好消息:关注【商河电视台公益大讲堂(微信号:shdstgydjt)】,留言并发送邮箱给我们,可免费获得《经典有声》原始录音啦!

今日荐听:



简介:

        《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此书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司马迁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参与;赵岐、朱熹、焦循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韩愈、苏辙、晁公武等人认为是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追记,但目前学术界较采用司马迁等人的说法。该书详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注本主要有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南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的《孟子正义》等。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证,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滕文公章句下


【原文】

         陈代曰(1):“不见诸侯(2),宜若小然(3)。今一见之(4),大则以王(5),小则以霸(6)。且《志》曰(7):‘枉尺而直寻(8)。’宜若可为也(9)。”孟子曰:“昔齐景公田(10),招虞人以旌(11),不至(12),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13),勇士不忘丧其元(14)。’孔子奚取焉(15)?取非其招不往也(16)。如不待其招而往(17),何哉(18)?且夫枉尺而直寻者(19),以利言也(20)。如以利(21),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22)?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23),终日而不获一禽(24)。嬖奚反命曰(25):‘天下之贱工也(26)。’或以告王良(27),良曰:‘请复之(28)。’强而后可(29),一朝而获十禽(30)。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31)。’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32),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33),一朝而获十。《诗》云(34):“不失其驰(35),舍矢如破(36)。”我不贯与小人乘(37),请辞(38)。’御者且羞与射者比(39)。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40),弗为也(41)。如枉道而从彼(42),何也?且子过矣(43),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44)。”

【注释】

(1)陈代:人名,孟子弟子。

(2)见:此指主动求见。

(3)宜:应该。若:好像。小然:只顾全小节的样子。

(4)今:此处有假设的含义。一见之:指见一见诸侯。

(5)大:往大处说。以王(wang4):因此而施行王道。

(6)以霸:因此而实现霸道。

(7)志:指历史记载。

(8)枉尺直寻:从短小处来说,有不直之处;从长远处来说,则大体上能正直。八尺为一寻。

(9)宜若:好像应该。为(wei2):做。

(10)田:田猎。

(11)虞(yu2)人:看守管理山林苑囿的官吏。以:用。旌(jing1):一种有羽毛装饰的小旗。

(12)不至:不接受招唤。

(13)志士不忘在沟壑(he4):有志之士不会忘记其志向,即使是死在山谷水沟之中。

(14)勇士不忘丧(sang4)其元:勇武之士不会放弃其勇武,即使是失去头颅。

(15)奚取焉:从其中所要取法的是什么。

(16)非其招:招唤的方式不符合礼仪规矩。往:前往。

(17)如:如果。(18)何哉:为了什么。

(19)且夫(qie3 fu2):发语词。

(20)以利言:因为计较利益而言。

(21)如以利:如果根据利益大小(去做抉择)。

(22)为(wei2):做。与(yu2):语气词,同“欤”。

(23)赵简子:春秋时晋国的大夫赵鞅。使:让。王良:人名,是擅长于驾车的人。嬖奚(bi4 xi1):赵简子所宠幸的臣子,名奚。乘(cheng2):同时乘坐一辆车。

(24)终日:从日出到日落。禽:此指猎物。

(25)反命:返回去向君主回报。

(26)贱工:能力卑下的工匠。

(27)或:有人。以告:把(此话)告诉。

(28)请复之:请再来一次。

(29)强(qiang3)而后可:勉强王良之后,王良才答应。

(30)一朝(zhao1):从日出到吃早饭之前的时间。

(31)使掌:让王良驾车。与女乘(yu3 ru3 cheng2):跟你一起乘车。

(32)为(wei4)之范我驰驱:为嬖奚按照规范的礼法赶马驾车。

(33)诡(gui3)遇:不遵循礼法规矩而用奇谋怪计。

(34)诗:此指《诗经·小雅·车攻》。

(35)不失其驰:不背弃驾车的礼仪。

(36)舍矢(she3 shi3):射出箭去。如破:好比箭不虚发、发则必中。

(37)贯:同“惯”,习惯。小人:此指嬖奚。

(38)请辞:请允许我拒绝。

(39)御(yu4)者:驾车的人。羞与射者比(bi4):把跟射箭的人结成私党看作是羞耻之事。

(40)虽:即使。若丘陵:指所获猎物之多可以堆积如丘陵。

(41)弗为(fu2 wei2):不做。

(42)若:如果。枉道:背离正道。从彼:依从不正不直之道。

(43)子:此指陈代。过:错。

(44)直人:使他人正直。

【译文】

        陈代说:“如果不符合礼义,就不去拜见诸侯,应该说这好像是不必拘泥的小节。假设现在能去拜见诸侯,往大处说则可以施行王道,往小处说则可以成就霸道。况且,有历史记载说:‘虽然从短小处来看会有不直之处,但从长远处来看去是正直的。’按照这个说法去做应该是可以的。”孟子说:“当初,齐景公去田猎,用一个小旗招呼管理苑囿的官吏,官吏不接受他的招呼,齐景公要杀掉他们。(孔子说过:‘有志之士不会忘记其志向,即使是死在山谷水沟之中;勇武之士不会放弃其勇武,即使是失去头颅。’孔子认为管理苑囿的官员的做法有河可取之处呢?是肯定他们那种‘不合礼仪就不服从’的做法。如果不等诸侯以礼相招就前往拜见,为什么就可以放弃礼仪呢?况且,所谓放弃小节而要达到做成大事,是从利益来说的。如果从利益出发来看问题,那么,遵循小原则而放弃大原则可以获得利益,难道也可以去做吗?以前,赵简子让擅长驾车的王良和他所宠信而名为奚的臣子同乘一辆车去打猎,从早到晚却没有猎获一个禽兽。那位名叫奚的宠臣回去向赵简子报告说:‘王良是天下的卑劣车夫。’有人把此话告诉了王良。王良说:‘请允许我再跟他打一次猎。’在王良的强烈要求之下,才得到了赵简子的允许,这一次就在一个早晨的时间内就猎获了十种猎物。名叫奚的宠臣回去向赵简子报告说:‘王良是天下难得的车夫。’赵简子(对嬖奚)说:‘(今后)我让王良负责驾车跟你乘坐同一个车去打猎。’又把此话告诉了王良,王良不同意。(王良)说:‘我给他按照规范的礼法来赶马驾车,一整天不能获得一只猎物;我不遵循礼法规矩而用奇谋怪计去驾车,一个早晨就可以获得十只猎物。《诗经》中说过:“驾车田猎不失礼,箭无虚发必能中。我不习惯驾车跟小人在一起,请允许我拒绝。’王良作为一个驾车的人,尚且羞于跟不遵礼仪的射箭者在一起,在一起而能得到猎物,即使猎物堆积如丘陵,也不愿意那么做的。如果背离正道而依从不正不直之道,还有何道义可言呢?况且你的说法也有错误,因为自己不能正直,没有能够使他人正直的。”


【原文】

   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②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①”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 命之(5);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 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6);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②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 名的说客。

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 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

④熄:指战火熄灭,天 下太平。

⑤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 礼,父亲开导他。

(6)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 位,礼也;大道,义也。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 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 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 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 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 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 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 样才叫做大丈夫!”


原文

         周霄问曰(1):“古之君子仕乎(2)?”孟子曰:“仕。传曰(3):‘孔子三月无君(4),则皇皇如也(5)。出疆必载质(6)。’公明仪曰(7):‘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8)。’”“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9)?”曰:“士之失位也(10),犹诸侯之失国家也(11)。礼曰:‘诸侯耕助(12),以供粢盛(13)。夫人蚕缫(14),以为衣服(15)。牺牲不成(16),粢盛不洁,衣服不备(17),不敢以祭(18)。惟士无田(19),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20),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21),亦不足吊乎?”“出疆必载质,何也?”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22)?”曰:“晋国亦仕国也(23),未尝闻仕如此其急(24)。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25),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26)。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7),钻穴隙相窥(28),逾墙相从(29),则父母、国人皆贱之(30)。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31)。不由其道而往者(32),与钻穴隙之类也(33)。”

【注释】

(1)周霄:人名,战国时期魏国人。

(2)仕:指从政做官。

(3)传(zhuan4):据记载。

(4)无君:指无法在君主之下做事。

(5)皇皇如:相当于“惶惶然”,有求而不得、怅然若失的样子。

(6)出疆:离开国境而去其他国家。载(zai4):带着。质:通“贽”,臣子手中举着而用来拜见君主的礼器。

(7)公明仪:人名,古代贤人。

(8)吊:伤感。

(9)以:同“已”,太。急:急迫。

(10)失位:失去可以从政的职位。

(11)犹:犹如,好比。

(12)耕助:指诸侯在春季亲自耕田而属下的百姓帮助完成耕种和收获。

(13)以:用来。供(gong1):提供。粢盛(zi1 cheng2):用以祭祀的饭菜。

(14)夫人:指国君的正妻。蚕缫(sao1):养蚕和缫丝。所谓缫丝,是指把蚕茧变成蚕丝。

(15)以为(wei2):用来做。

(16)牺牲:用以祭祀的牲畜。成:指肥壮。

(17)备:完备。

(18)以:用来。

(19)田:封地。

(20)牲杀:即上面所指的牺牲以及宰杀牺牲的专门人员和仪式。器皿(min3):用来祭祀的礼器和覆盖礼器的东西。

(21)宴:设宴招待。

(22)岂为(wei2):难道会因为。舍:放弃。耒耜(lei3 si4):铲土除草的农具。(23)晋国:此指战国时期的魏国。因为春秋末期,晋国分裂为魏、赵、韩三国,三国之人往往自称其国为晋国。仕国:士人可以从政做官的国家。

(24)急:急切,急迫。

(25)丈夫:此指男子。为(wei4)之有室:给他娶妻。

(26)为之有家:给她找到丈夫。

(27)命:承认。言:介绍。

(28)钻(zuan1)穴隙(xue2 xi4):穿个孔穴、弄个缝隙。相窥(xiang1 kui1):偷看。

(29)逾(yu2)墙:爬越。相从:私会、私奔。

(30)贱之:认为此种人和事卑贱。

(31)恶(wu4):厌恶。由:遵循。

(32)往:前往做事。

(33)与(yu3):跟。类:类似,属于同一类。

【译文】

        周霄问道:“古代的君子从政做官吧?”孟子说:“是的,从政做官。据记载说:‘孔子三个月无法在君主之下做事,就会有怅然若失的样子。离开国境而去其他国家的时候都会携带着拜见君主的礼器。’公明仪说过:‘古代的人三个月无法在君主之下做事,就会伤感。’”周霄说:“三个月无法在君主之下做事就伤感,不是太急切了吗?”孟子说:“士人失去可以从政的职位,好比诸侯失去国家。礼仪之书中记载:‘诸侯有一百亩田地,春季亲自前往耕种,之后由专人帮助完成种植和收获之事,用田地中所收获的东西来提供作为祭祀用品的饭菜。国君的夫人亲自养蚕缫丝,用所获得蚕丝来缝制衣服。用来祭祀的牲畜不肥壮,用来祭祀的饭菜不洁净,用来祭祀的衣服不完备,不敢用来举行祭祀。士人没有封地,也就不举行祭祀。’牺牲以及宰杀牺牲的专门人员和仪式、用来祭祀的礼器和覆盖礼器的东西,如果不完备,不敢用来举行祭祀,也就不敢用来设宴待宾客,这还不足以使人伤感吗?”周霄说:“离开国境而去其他国家的时候都携带着拜见君主的礼器,为什么呢?”孟子说:“士人去从政做官,好比农夫去耕田种地。农夫难道会因为离开国境而舍弃他的农具吗?”周霄说:“晋国,也是士人可以从政做官的国家,不曾听说从政做官像这么急切。士人从政做官是如此急切的事,而君子从政做官的愿望又难以实现,为什么呢?”孟子说:“生了男子,父母希望给他娶妻,生了女子,父母希望给她找到丈夫。每位父母都有这样的心思。身为儿女,不等待父母的承认和媒妁的介绍,挖个洞、弄个缝隙去偷看自己所喜欢的人,爬越墙头而去私会私奔,就会使父母和国内的人都认为他们以及他们所做的是卑贱之事。古代的人不曾不想从政做官,又厌恶不遵循正道。不遵循正道而前往从政做官,是跟穿洞挖缝相类似的做法。”


【原文】

   彭更①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②于诸侯,不以泰(3)乎?”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章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④,以羡⑤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 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6)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人则孝,出则 悌,守先王之道,以待(7)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 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 以求食与?” 
   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 
   曰:“食志。”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漫(8),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 
   曰:“否”
   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注释】   

 ①彭更:人名,孟子的学生。

 ②传食:指住在诸侯的驿舍(宾馆)里 接受饮食。传,驿舍,相当于今天的宾馆。

③泰:同“太”,过分。 

(4)通功易事:交流成果,交换物资。

⑤羡:余,多余。

(6)梓匠轮舆: 梓人、匠人批木工;轮人、舆人指制造车轮和车箱的工人。 

(7)待:同 “持”,扶持。 

(8)墁(man):本义为粉刷墙壁的工具,这里指新粉刷过的 墙壁。

【译文】

   彭更问道:“跟在身后的车几十辆,跟随的人几百个,从这个诸侯国吃到那个诸侯国,不是太过分了吗?”
   孟子说:“如果不正当,就是一篮子饭也不能够接受;如果正当,就是像舜那样接受了尧的天下也不过分。——你说得过分 吗?”
   彭更说:“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觉得,读书人不劳动而白吃饭,是不对的。”
   孟子说:“你如果不互通有无,交换各行各业的产品,用多余的来补充不足的,就会使农民有多余的粮食没人吃,妇女有多余 的布没人穿。你如果互通有无,那么,木匠车工都可以从你那里 得到吃的。比如说这里有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敬长辈, 奉行先王的圣贤学说,来培养后代的学者,却不能从你那里得到 吃的。你怎么可以尊重木匠车工却轻视奉行仁义道德的人呢?” 
   彭更说:“木匠车工,他们干活的动机就是为了求饭吃。读书人研究学问,其动机也是为了求饭吃吗?” 
   孟子说:“你为什么以他们的动机来看问题呢?只要他们对你有或绩,应该给他们吃的,那就给他们吃的罢了。况且,你是论 动机给他们吃的呢?还是论功绩给他们吃的呢?”
   彭更说:“论动机。”
   孟子说:“比如这里有一个人,把屋瓦打碎,在新刷好的墙壁上乱画,但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为了弄到吃的,你给他吃的吗?”
   彭更说:“不。”
   孟子说:“那么,你不是论动机,而是论功绩的了。”


原文

        万章问曰(1):“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2),齐楚恶而伐之(3),则如之何?”孟子曰:“汤居亳(4),与葛为邻(5)。葛伯放而不祀(6),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7)?’曰:‘无以供牺牲也(8)。’汤使遗之牛羊(9),葛伯食之(10),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11)。’汤使亳众往为之耕(12),老弱馈食(13)。葛伯率其民(14),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15),不授者杀之(16)。有童子以黍肉饷(17),杀而夺之(18)。《书》曰(19):‘葛伯仇饷(20)’,此之谓也(21)。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22),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23),为匹夫匹妇复仇也(24)。’汤始征(25),自葛载(26)。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27)。东面而征(28),西夷怨(29);南面而征(30),北狄怨(31),曰:‘奚为后我(32)?’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33)。归市者弗止(34),芸者不变(35)。诛其君(36),吊其民(37),如时雨降(38),民大悦。《书》曰(39):‘徯我后(40),后来其无罚(41)。’ ‘有攸不为臣(42),东征,绥厥士女(43)。匪厥玄黄(44),绍我周王见休(45),惟臣附于大邑周(46)。’其君子实玄黄于匪以迎其君子(47),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48)。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49)。《太誓》曰(50):‘我武惟扬(51),侵于之疆(52)。则取于残(53),杀伐用张(54),于汤有光(55)。’不行王政云尔(56);茍行王政(57),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58),欲以为君(59)。齐楚虽大,何畏焉(60)?”

【注释】

(1)万章:孟子弟子。

(2)王政:王道政治。

(3)恶(wu4):厌恶。伐:攻打。

(4)汤:商朝的开国之君商汤。亳(bo2):地名,

(5)葛(ge3):国名。

(6)放:放纵无道。祀(si4):祭祀祖先。

(7)何为(wei4):为什么。

(8)无以供牺牲:没有办法拿出祭祀用的牲畜。

(9)使遗(wei4)之:派人赠送给他。

(10)食(shi2):吃掉。

(11)粢盛(zi1 cheng2):祭祀用的饭菜。

(12)亳众:亳地的百姓。往为(wei4)之耕:前去给他耕种田地。

(13)老弱馈食(kui4 shi2):把事物馈赠给老弱者。

(14)率其民:带领自己的百姓。

(15)要(yao1):半路截住。

(16)授:交出来,给予。杀之:被杀掉。

(17)以:拿。饷(xiang3):此指赠送。

(18)杀而夺之:杀掉了童子而夺走了东西。

(19)书:此指《书经·商书·仲虺之诰》。

(20)仇(chou2)饷:与赠送东西的人为仇敌。

(21)此之谓:所说的就是此事。

(22)为(wei2):因为。是:此。征:为正义而出兵讨伐。

(23)富天下:认为天下富有而要得到天下。

(24)为(wei4):给。匹(pi3)夫匹妇:普通夫妇。

(25)始:首次。

(26)自:从。载(zai4):开始。

(27)十一征:为正义而讨伐了十一个国家。另一说是,以“载十一征”断句,“载”通“再”,指双倍。共征伐了二十二国。无敌:没有能够抵御的。于:在。

(28)东面:向东。

(29)西夷:生活在没有道德礼义的西部的百姓。

(30)南面:向南。

(31)北狄(di2):生活在没有道德礼义的北部的百姓。

(32)奚为(wei4)后我:为什么把我们排在后面。

(33)望:盼望。若:好像。

(34)归市者:往来买卖的人。弗(fu2)止:不停。

(35)芸(yun2):锄草。不变:无所改变。

(36)诛:列出罪名而加以惩罚。其君:指夷狄的君主。

(37)吊:安慰抚恤。其民:指生活在夷狄的百姓。

(38)如:好比。时雨:及时雨。

(39)书:此指《书经·商书·仲虺之诰》。

(40)徯(xi1):等待。我后:我们所拥戴的君主。

(41)后来:我们所拥戴的君主到来。其:助词。无罚:没有严刑峻法。

(42)攸(you1):所。不为(wei2)臣:指助纣为虐而不臣服于周的人。

(43)绥(sui2):安抚。厥(jue2):其,那里的。士女:男女。

(44)匪(fei3):通“篚”,一种方形的竹筐,此指用竹筐装着。厥:那。玄黄:此指诸侯所所用的丝帛之类的礼品,其色是“玄三、纁二”。

(45)绍:侍奉。见休:可以得到美好的生活。

(46)惟:只。臣附:归附而作为臣。大邑周:指作为大国的周国。

(47)君子:此指贤德的官员。实:装满。

(48)小人:此指普通百姓。箪食(dan1 si4)壶浆:用竹篮装着饭,用壶装着酒浆。

(49)取其残:指讨伐残暴之君。

(50)太誓:《书经·周书》中的一篇,但文字与流行本有所不同,标题又作“泰誓”。

(51)我:此指周武王。武:用武力征伐之时。惟:语助词。扬:如雄鹰飞翔。

(52)侵:此处无贬义,指进入到原来不属于自己的地方。于:到。之:指商纣所在的地方。疆(jiang1):疆域。

(53)则取于残:流行本作“取于凶残”,就是要讨伐残暴之君。

(54)用:因此。张:展开。

(55)于:比。有光:得到了更多的光宠和拥戴。

(56)云尔:也就不用说什么了。

(57)苟:如果。

(58)举首:抬头。望:期望。

(59)欲:想要,愿意。以为君:把他奉为君主。

(60)何畏焉:有什么可畏惧的。

【译文】

        万章问道:“宋国是一个小国家。如今将要推行王道仁政,齐国和楚国却因为厌恶而攻打宋国,那该怎么办?”孟子说:“当初商汤居住在亳地的时候,跟葛国作为邻国,葛国的君主葛伯放纵无道而不祭祀祖先。商汤派人问他说:‘为什么不进行祭祀?’葛伯说:‘没有办法拿出用来祭祀的牲畜。’商汤派人赠送给他牛羊。葛伯把牛羊吃掉了,还是不用来祭祀。商汤再次派人问他说:‘为什么不进行祭祀?’葛伯说:‘没有办法拿出用来祭祀的饭菜。’商汤派亳地的百姓前去给他耕田种地,给老人弱者赠送粮食。葛伯带领自己的百姓,半路截住有酒饭和粮食的人,夺取他们的东西,有人不把东西给他就被他杀死。有个童子拿着粘米饭和肉菜赠送给他们,葛伯杀死童子而把饭菜夺了过去。《书经》中记载:‘葛伯把赠送给他东西的人当作仇敌。’所说的就是这件事。因为他杀死了这个童子,商汤才讨伐他,四海之内的人都说:‘商汤不是看到天下之大而想要得到天下,是为了给百姓夫妇报仇。’‘商汤初次征伐,从葛伯开始’,征伐了十一个诸侯国而在天下无人能抵御。商汤向东征伐,生活在无道德礼义的西方百姓就有怨言;向南征伐,生活在无道德礼义的北方百姓就有怨言,他们说:‘为什么把我们这里放到后面?’庶民盼望商汤的到来,好像在大旱的时候盼望下雨一样。往来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人没有停止他们买卖,锄草的人仍然照常锄草。商汤列举罪名而惩罚了当地的君主,安抚了当地的百姓,就好像降下了及时雨一样。百姓非常喜悦。《书经》中记载说:‘等待着我们拥戴的君主,我们拥戴的君主到来之后就不会有严刑峻法了。’‘因为有那种助纣为虐而不臣服于周的人,周武王就向东征伐,安抚那里的男女。那里的臣子用竹筐装着用来拜见国君的丝帛作为礼物,愿意侍奉我周的君王以求过上美好的生活,都愿意归附周这个大国而做周国的臣子。’那里贤德的官员在竹筐里装着礼物,用来迎接周国的贤德官员;那里的普通百姓用竹篮装着饭,用壶装着酒浆,用来迎接周国来的普通百姓。商汤的做法是把庶民从水火之中解救出来,是讨伐残暴的君主而已。《书经·周书·太誓》中记载周武王的话说:‘我在使用武力去征伐残暴君主的时候就像高飞的雄鹰,军队进入了商纣的领地范围之中。就是为了讨伐残暴的君主,因此而展开杀伐,比商汤得到了更多的光宠和拥戴。’不想施行王道仁政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如果要施行王道仁政,四海之内的人都会抬头而盼望着仁义之师,愿意奉仁义之师的君主为自己的君主。如果这样,齐国和楚国虽然强大,又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原文】

        孟子谓戴不胜曰(1):“子欲子之王之善与(2)?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3),欲其子之齐语也(4),则使齐人傅诸(5)?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6),虽日挞而求其齐也(7),不可得矣(8)。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9),虽日挞而求其楚(10),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11),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12)。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13),王谁与为不善(14)?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15),独如宋王何(16)?”

【注释】

(1)谓戴不胜曰:对戴不胜说。戴不胜,宋国之臣的名字。

(2)子:你。子之王之善:你的国君能够行善政。前一个“之”意为“的”,后一个“之”无意。与(yu2):同“欤”,语气词。

(3)于:在。

(4)之齐语:学习着说齐国话。

(5)傅:帮助教导。诸:“之乎”合音。

(6)众:众多的。咻(xiu1):感觉好玩地笑。

(7)虽:即使。日:每日。挞(ta4):用鞭子或棍子打。求其齐:让他说齐国话。

(8)得:达到目的。

(9)引而置之:把他引导并安置。庄岳:齐国的一条街巷之名。

(10)求其楚:让他说楚国话。

(11)谓:说,评论。薛居州:宋国之臣的名字。

(12)于:在。王所:国君的身边、朝廷之中。

(13)薛居州:此指像薛居州一样的人。

(14)谁与(yu3)为(wei2):跟谁去做。

(15)一:一个。薛居州:像薛居州的人。

(16)独如宋王何:独自一人能让宋国国君怎么样。

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让你的国君能够行善政吗?我明确地告诉你:假设有个楚国大夫在这里,想要让他的儿子学习着说齐国话,那么,让齐国人帮助教导他呢?还是让楚国人帮助教导他呢?”戴不胜说:“让齐国人帮助教导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帮助教导他,众多的楚国人在旁边笑他,即使是每天用鞭子或棍子打他,而想要让他说齐国话,也不可能达到目的。引导并安置他到齐国的庄岳之间几年时间,即使每天都用鞭子或棍子打他,而让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达到目的。你说薛居州是一个很好的士君子,让他处在国君身边。身在国君身边的人,年长的、年幼的、卑贱的、高贵的人都是像薛居州一样的人,国君跟谁去做不善的事?身在国君身边的人,年长的、年幼的、卑贱的、高贵的人都不是像薛居州一样的人,国君跟谁去行善政呢?有一个像薛居州那样的人,独自能让宋国国君怎么样?”


【原文】

         公孙丑问曰(1):“不见诸侯(2),何义(3)?”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4)。段干木逾垣而辟之(5),泄柳闭门而不纳(6)。是皆已甚(7);迫(8),斯可以见矣(9)。阳货欲见孔子(10),而恶无礼11)。大夫有赐于士(12),不得受于其家(13),则往拜其门(14)。阳货瞰孔子之亡也(15),而馈孔子蒸豚(16),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17),阳货先(18),岂得不见(19)?曾子曰(20):‘胁肩谄笑(21),病于夏畦(22)。’子路曰(23):‘未同而言(24),观其色(25),赧赧然(26),非由之所知也(27)。’由是观之(28),则君子之所养(29),可知已矣(30)。”

【注释】

(1)公孙丑:孔子弟子名。

(2)不见:此指不主从拜见。

(3)何义:是什么道理。

(4)为(wei2):作为。见拜见。

(5)段干木:魏文侯时期的人,曾经随子夏学习。逾(yu2)垣(yuan2):跳墙。辟(bi4)之:躲避诸侯。

(6)泄(xie4)柳:魏文侯时期的人。不纳:不让国君进门。

(7)是:这。已甚:太过分。

(8)迫(po4):情势紧迫,迫不得已。

(9)斯:这样。

(10)阳货: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见(xian4)孔子:使孔子前来拜见。恶(wu4)无礼:畏惧别人认为阳货不守礼。

(12)有赐于士:对士人有所赏赐。

(13)其家:此指大夫的家。

(14)则:就。往拜其门:前去到大夫家中拜谢。

(15)瞰(kan4):探听。亡:此指不在家的时候。

(16)馈(kui4):赠送。蒸豚(tun2):蒸熟的小猪。

(17)当是时:在此时。

(18)先:(有礼)在前。

(19)见:拜见。

(20)曾(zeng1)子:孔子弟子,姓曾,名参(shen1)。

(21)胁肩:耸动着肩膀。谄(chan3)笑:谄媚的笑。

(22)病于夏畦(qi2):比在夏天的田地中劳作更令人受伤害。

(23)子路: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

(24)未同而言:在双方心意不同的情况下就跟人说话。

(25)色:表情。

(26)赧(nan3)赧然:表情难堪的样子。

(27)由:子路之名。

(28)由是:从此。

(29)所养:需要修养的是什么。

(30)已矣:语气词。

【译文】

        公孙丑问道:“不主动拜见诸侯,有什么道理呢?”孟子说:“古代的时候,不是君臣关系的就不主动拜见诸侯。段干木跳墙而逃避诸侯,泄柳关闭大门而不接纳,这两种做法都太过分了。如果情势紧迫,这样是可以相见的。阳货想要让孔子来见他,却畏惧别人说他无礼。如果大夫对士人有所赏赐,士人无法在大夫家中接受赏赐,士人就要前往大夫家拜谢。阳货探听到孔子不在家的时候,却去馈赠给孔子一只蒸熟了的小猪,孔子也在探听到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前往拜谢阳货。在这个时候,阳货有礼在前,孔子怎能失礼而不去拜见呢?曾子说:‘常常耸动肩膀说话,常常带有谄媚的笑容,比夏天在田间种地对人的伤害还严重。’子路说:‘心意不同却要说话,看着对方的脸色,表情很难堪,这不是我仲由所知道的做法。’从此看来,那么,君子应该修养什么,就可以知道了。”


 【原文】

        戴盈之曰(1):“什一(2),去关市之征(3),今兹未能(4)。请轻之(5),以待来年(6),然后已(7),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8),或告之曰(9):‘是非君子之道(10)。’曰:‘请损之(11),月攘一鸡(12);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13),斯速已矣(14),何待来年?”

【注释】

(1)戴盈之:宋国大夫的名字。

(2)什(shi2)一:收取收入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的做法。

(3)去:去掉。关市:关口和集市。征:征收的赋税。

(4)兹(zi1):这一点。

(5)请:请允许我们。轻之:减轻赋税。

(6)来年:下一年。

(7)已:停止。

(8)攘(rang3):把进入自己范围内的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9)或:有人。

(10)是:这。

(11)损:减少。

(12)月:每个月。

(13)如:如果。非义:不合道义。

(14)斯:这样就。

【译文】

        戴盈之说:“实行那种只收取收入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的做法,去掉关口和集市的赋税征收,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能力做到。请允许我们逐渐减轻赋税,而等到下一年,然后完全停止征税,怎么样?”孟子说:“假如现在有个人,每天都偷着捉他邻居家的鸡,有人告诉他说:‘这不符合君子之道。’他说:‘请让我逐渐减少数量,改成一个月偷捉一只鸡,等到下一年之后我就不再偷捉了。’如果知道某种做法是不合道义的,那就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来年呢?”


【原文】

        公都子曰:(1)“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氾滥于中国,(2)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3)《书》曰‘洚水警余’,(4)择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5)水由地中行,(6)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 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7)坏宫室以为汗池,(8)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汗池、沛泽多而禽兽至。(9)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10)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11)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书》曰:‘丕显哉,(12)文王漠;(13)丕承者,武王烈。佑启我后人,(14)咸以正无缺。”(15)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拭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16)《春秋》,天子之事也,(17)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18)处士横议,(19)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20)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21)墨氏兼爱,(22)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23)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24)距杨墨,放淫辞,(25)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乎,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于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26)‘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27)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 ,距诐行,(28)放淫辞,以承三圣者。(29)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注释】

(1)公都子:赵注云:“盂子弟子也。”

(2)氾同“泛”。

(3)营窟:朱蕉释为“穴时,焦循《正义》云:“当是相连为窟穴。”

(4)《书》曰,赵注云:“《尚书》逸篇也。”伪古文《尚书》将其采入《大禹谟》,此篇相传是禹与他的大臣讨论政务的记录。洚:河流不遵河道,赵注云:“洚洞无涯,故曰洚水。”

(5)菹(jǔ居):多水草的沼泽地。

(6)地中:朱高《集注》云:“两涯之间也。”

(7)代作:代有所出,言频繁。作,在此是兴起的意思。

(8)宫室:此指民居。汗池:深池。

(9)沛泽:朱熹《集注》云:“沛,草木之所生也;泽,水所钟也。”

(10)奄:商的与国名,故地在今山东曲阜东。周成王初年,随同武庚和东方的夷族起兵反周,被周公诛灭。

(11)飞廉:亦作“蜚廉”。殷纣王的佞臣。

(12)《书》曰:赵注云:“《尚书》逸篇也。”伪古文《尚书》将其来入《君牙》篇,相传本篇是周穆王任命君牙的册书。丕:大。显:明。

(13)谟:谋。

(14)佑启:朱熹《集注》云:“佑,助也;启,开也。”

(15)咸:都、皆。

(16)《春秋》:记载春秋史事的编年体史书,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 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年)。过去一般认为此书经过孔子的编修,书中 用辞含有褒贬之意,号为“春秋笔法”。

(17)天子之事:《春秋》尊王,故谓该书所记为“天子之事”。

(18)恣:《说文》云:“纵也。”

(19)处士:《汉书•异姓诸侯王表》颜师古注云:“处士谓不官于朝而居家者也。”

(20)杨朱:魏国人,战国初年的著名思想家。相传他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他没有著作传世,关于他的思想材料,除本书外,还散见于《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墨翟:春秋末年的著名思想家,墨家学说的创始人,该学派有《墨子》一书传世。

(21)无君:未熹《集注》云:“杨朱但知爱身,而不复知有致身之义,故无君。”

(22)兼爱:墨家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应该不加区别的爱一切人。朱熹《集注》云:“墨子爱无差等,而视其至亲无异众人,故无父。”

(23)充塞:朱熹《集注》云,“谓邪说遍满,妨于仁义也。”

(24)闲:《说文》云:“阑也,从门中有木。”引申转义为捍卫。

(25)放:放逐,在此是驳斥的意思了。

(26)《诗》云:此处待句引自《诗•鲁颂•闷宫》。

(27)莫我敢承:朱熹训“承”为“当”,即抵御的意思。

(28)诐(bì闭)行:偏邪不正当的行为。

(29)三圣:即上文所提到的禹、周公、孔子。

【译文】

        公都子说:“别人都说夫子喜好辩论,请问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我难道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社会产生很久了,时而太平,时而动乱。在尧的时候,洪水横流,在中土泛滥,龙蛇在大地上居处,民众无处安身,低处的人筑巢、高处的人挖洞。《书》说‘洚水告诫我们’,洚水就是洪水。于是派禹去治理,禹掘地引水注入大海,把龙蛇驱赶到泽地,水沿着地上的沟道流动,这就是大江、淮水、黄河、汉水。水患既已解除,鸟兽不再危害人们,百姓们才得以在平原上居住。
        “尧、舜去世以后,圣人之道逐渐衰微。暴君接连出现,毁坏了居室来做池沼,使民众无处安息;废弃了农田来做园苑,使民众不能谋生,邪说、暴行随之兴起,园苑、池沼、草泽增多并招来了禽兽。到了殷纣时,天下又大乱了。周公辅佐武王诛杀殷纣、讨伐奄国,与这些暴君征战了三年,把飞廉追逐到海边处死,灭掉的国家有五十个,将虎、豹、犀、象驱赶得远远的,天下的民众都非常喜悦。《书》说:‘多英明伟大啊,文王的谋略;大大地继承发扬啊,武王的功业。帮助、房发我们后人的,都是正道而没丝毫缺陷。’
        ‘周室衰微,正道荒废,邪说、暴行随之兴起,臣属杀害自己君主的事出现了,儿子杀害自己父亲的事出现了,孔子为之忧虑,写作了《春秋》。《春秋》所记述的是天子的事,因此孔子说:‘将使世人了解我的恐怕只有《春秋》了,将使世人责怪我的恐怕只有《春秋》了。’
        “圣王不出现,诸侯肆无忌惮,在野人士横加议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世上的言论不属于杨朱一派便属于墨翟一派。杨家主张为我,是不要君王;墨家主张兼爱,是不要父母,不要父母、不要君王就是禽兽。公明仪说:‘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肥马,而民众却脸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人,这是放任野兽去吃人。’杨墨的学说不破除,孔子的学说不发扬,就是用邪说来欺罔民众、遏止仁义。仁义被遏止就是放任野兽去吃人,人们将会相互残杀。我为此感到忧虑,所以捍卫先圣的准则,抵制杨墨的学说,批驳错误的言论,这样主张邪说的人就无法兴起。邪说兴起在人们的心中,会危害他们所做的事情;兴起在所做的事情里,会危害他所施行的政务。即使圣人再度兴起,也不会改变我的结论。
        “过去禹制服了洪水使天下太平,周公兼并夷狄、驱赶猛兽使百姓安定,孔子写作《春秋》使作乱的臣属、不孝的儿子害怕。《诗》说:‘痛击戎狄,遏止荆舒,无人敢于抗拒我。’不要父母、不要君王,是周公所要痛击的。我也想去端正人心,破除邪说,抵制偏颇的行为,批驳错误的言论,来继承三位圣人。我难道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敢于抵制杨墨学说的人,就是圣人的门徒。”


【原文】

   匡章①曰:“陈仲子②岂不诚廉士哉?居陵③,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4),匍匐往,将食之(5) 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孽⑤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7)之所筑与?所食 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
   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屡,妻辟垆(8),以易之也。” 
   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9)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 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於陵。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顣(10):‘恶用是鶂鶂(11) 者为哉?’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 ‘是之肉也!’出而哇(12)之。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注释】   

  ①匡章;齐国名将,其言行见于《战国策•齐策、燕策》和《吕氏春秋 •不屈、爱类》。②陈仲子:齐国人,又称田仲、陈仲、於(Wu)陵仲 子等。③於陵:地名,在今山东长山县南,距临淄约二百里。(4)螬 (Cao):即蛴螬,俗称“地蚕”、“大蚕”,是金龟子的幼虫。⑤将:拿.取。 (6)巨擘(bo):大拇指,引申为在某一方面杰出的人或事物。(7)盗跖: 所说是春秋时有名的大盗,柳下惠的兄弟。③辟垆(lu):绩麻练麻。绩 麻为辟,练麻为垆。(9)盖(ge):地名,是陈戴的封邑。(10)频顣 (cu):即颦蹙,不愉快的样子。(11)轻轻(yi):鹅叫声。(12)哇:吐。

【译文】

   匡章说:“陈仲子难道不是一个真正廉洁的人吗?住在於陵这 个地方,三天没有吃东西,耳朵没有了听觉,眼睛没有了视觉。井上有个李子,金龟子的幼虫已经吃掉了一大半,他爬过去,拿过来吃,吞了三口,耳朵才恢复了听觉,眼睛才恢复了视觉。”
   孟子说:“在齐国人中间,我一定把仲子看成大拇指。但是,他么能叫做廉洁?要推广仲子的操守,那只有把人变成蚯蚓之后能办到。蚯蚓,在地面上吃干土,在地面下喝泉水。可仲子所住的房屋,是像伯夷那样廉洁的人所建筑的呢?还是像盗跖那样的强盗所建筑的呢?他所吃的粮食,是像伯夷那样廉洁的人所 种植的呢?还是像盗路那样的强盗所种植的呢?这个还是不知道 。”
   匡章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他亲自编草鞋,他妻子绩麻练麻,用这些去交换其它生活用品。”
   孟子说:“仲子是齐国的宗族世家,他的哥哥陈戴在盖邑的俸 禄便有几万石之多。可他却认为他哥哥的俸禄是不义之财而不去吃,认为他哥哥的住房是不义之产而不去住,避开哥哥,离开母亲,住在於陵这个地方。有一天他回家里去,正好看到有人送给 他哥哥一只鹅,他皱着眉头说:‘要这种呃呃叫的东西做什么呢?’ 过了几天,他母亲把那只鹅杀了给他吃,他的哥哥恰好从外面回来,看见后便说:‘你吃的正是那呃呃叫的东西的肉啊!’他连忙 跑出门去,‘哇’地一声便呕吐了出来。母亲的食物不吃,却吃妻  子的;哥哥的房屋不住,却住在於陵,这能够算是推广他的廉洁的操守吗?像他那样做,只有把人变成蚯蚓之后才能够办到。’”



声明:

以上声音为原创,可免费分享。

文字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诵读中华经典,启迪幸福人生!

经典荐听:

【原创】【经典有声】《大学》

【原创】【经典有声】《中庸》(上)

【原创】【经典有声】《中庸》(下)

【原创】【经典有声】《孝经》

【原创】【经典有声】《道德经》(《老子》)(一)

【原创】【经典有声】《道德经》(《老子》)(二)

【原创】【经典有声】《道德经》(《老子》)(三)

【原创】【经典有声】《道德经》(《老子》)(四)

【原创】【经典有声】《学记》

【原创】【经典有声】《弟子规》

【原创】【经典有声】《朱子治家格言》

【原创】【经典有声】《座右铭》

【原创】【经典有声】《女史箴》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学而第一》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为政第二》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八佾第三》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里仁第四》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公冶长第五》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雍也第六》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述而第七》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泰伯第八》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子罕第九》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乡党第十》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先进第十一》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颜渊第十二》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子路第十三》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宪问第十四》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季氏第十六》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阳货第十七》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微子第十八》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子张第十九》

【原创】【经典有声】《论语--尧曰第二十》

感谢您的阅读!

        如果您觉得受益了,请把它转发给亲友吧。他们也很需要它!分享是美德,分享很快乐。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商河电视台公益大讲堂(微信号:shdstgydjt),致力于打造商河最受欢迎的正能量传播平台,欢迎您的关注!成功关注后,您将能够看到我们发出的其他精彩信息。让我们一起分享好信息,传播正能量!长按以下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您就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我们就可以一块儿交流啦!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