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60年代的剧集版《碟中谍》就有了这个音乐。
截止今晚8点,《碟中谍6》在中国上映11天,累计票房9.59亿。创造了该系列在华最好成绩。
也许因为中国电影公司参与出品,《碟中谍》系列的最新两部在内地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这次的主角依旧是22年前的主演,汤姆·克鲁斯。
他从第一部参与制片开始,在007统治多年的谍战市场挤出了一席之地。
流水的导演,流水的女主演,拼命的阿汤哥。
上图1986《壮志凌云》,下图2018《碟中谍6》
这次电影的3D版是中国版特供(国外上映为2D版本,国内3D版本为后期转制),票价比2D高出不少。
好莱坞三线电影在中国找到观众high点也能赚翻。像14年的《极品飞车》,国内票房占据它全球票房的大多数。《碟中谍6》这样的A级制作,自然更容易引爆high点。
每个进口片其实都有一份说明书。会告诉媒体这部电影的亮点宣传内容是什么,以及幕后故事等等。
被过分宣传的HALO(高空跳伞低空开伞)跳伞,12天拿下直升飞机驾照,巴黎街头逆行高速摩托……这些是开拍前就想到的宣传亮点,把阿汤哥打造成汤神,让人膜拜。
可没想到在一个比较普通的特技上,阿汤哥却意外受伤了。
跨楼跳跃这场戏右脚骨折,被拿来宣传当作他拼命的佐证。可在看了他多个采访之后,有个很少被披露的细节是,在受伤后,他为了能及时回到现场每天坚持10个小时的康复训练。
12天考到直升飞机的驾照,只是考试的时间问题。在阿汤哥之前的电影里,他早早有了驾驶战队机的经验,不断积累的驾驶经验才有了12天的结果。
驾驶摩托或汽车确实早就不能满足他的内心需求,在学会地表最快最专业赛车F1后,第一次上赛道后,最快圈速能比第一圈快11秒。
“学习与训练”是“拼命与受伤”这类宣传high点背后永远绕不过的主题。
坊间有传闻,《阿甘正传》的主演选角找过汤姆·克鲁斯。这也是汤姆·克鲁斯与汤姆·汉克斯总被拿来比较的小小插曲。
可能因为二人名字的相像,可能二人代表着不同的电影类型的顶尖“成功案例”,上个世纪末两个人就总被拿来比较。
如果问汤姆·克鲁斯和汉克斯,你喜欢谁?
27岁前,会毅然选择汉克斯,因为他主演的多是文艺走心的电影,比较温柔,睿智,沉着,冷静,是每个文艺青年追求成为的样子。
可27岁后,我会选择克鲁斯,能一直这么耍帅挺好的。能保持这样的身材挺好的。
1986年《壮志凌云》的他和现在除了多一点点皱纹,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这不是颜值的胜利,而是要你知道,能一直保持身体状态的良好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就像27岁前觉得“身体健康”与我无关,27岁后“身体健康”才是真正的心愿。
汤姆·克鲁斯在96年开启了《碟中谍》系列,之前的电影多多少少有在尝试着成为“汉克斯”:
86年《壮志凌云》的成功就像小李子在《泰坦尼克》中一样,88年与达斯汀霍夫曼合作的《雨人》也逃脱不了文艺耍酷的人设。
1989年《生于七月四日》到1999年《木兰花》都让他获得奥斯卡提名,却也意料之中的失之交臂。
如果“汉克斯”的名利都装在“克鲁斯”身上,这个人会不会太过完美?
汤姆·克鲁斯是在34岁的《碟中谍》中(也是第一次制片)才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肆无忌惮的“耍帅”方向。
我们很多人还足够年轻,有时间选择成为“汉克斯”还是“克鲁斯”。
说到高龄拼命,很多人爱把汤姆·克鲁斯形容成“美国成龙”。在作品和动作技术层面上,相似性确实比较高。
可在我看来,精神状态的对比,和克鲁斯有着遥远的相似性的是:郭德纲。
他们都为自己找了一种表达的方式和人设。
他们都有一段蛰伏期甚至是迷失,郭德纲未出名前在综艺里扮演“陈汉典”的角色,阿汤哥加入“科学教”成了茶余饭后的槽点。
而都因为一种“坚持”获得成功,22年的《碟中谍》动作生涯让阿汤哥的自律有了释放的去处,20年前郭德纲的相声被评为“离经叛道”,后来因为独特而大火。
最近,郭德纲因为“博士相声”事件回答记者说:我当时不是离经叛道,我做的就是我心中的传统相声。
阿汤哥也表达过,平常闲不住,就是喜欢时刻学习新的东西,挑战自己的极限。
郭德纲的电影未必好看,他到哪里都是那一副欠了他200块钱毒舌的样子,阿汤哥也拿不到奥斯卡,他到哪里都是要散发自己的魅力。
听上去不是好话,但没有人规定,电影人得到奥斯卡才算“成功”。
我羡慕这阿汤哥56岁的年龄,30岁的身体状态以及拼搏自律的样子。
最后,不管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祝你身体健康。
小贪儿,刘可乐的前同桌,比她多看2005部电影。
『他们都为自己找了一种表达的方式和人设。』
你比较想成为汤姆·克鲁斯还是汤姆·汉克斯?
留言告诉我们为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