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好朋友,他是索尼的死忠粉。
“如果有用粉壳后盖Xperia手机的妹子,我一定会去追她。”他这么说过。
我不清楚“小众”能不能成为一个人喜欢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的理由。就我看来,是可以的,不仅可以,而且往往还是一个很关键的理由。
我个人是歌手林宥嘉的粉。当年粉上他的时候,还没有《说谎》这首歌。彼时他和萧敬腾,杨宗纬,还有可能大家不太熟悉的周定纬,潘裕文这些人参加一档叫“超级星光大道”的节目,我觉得这个人唱歌真的好听。他翻唱的《你把我灌醉》,《我是一只鱼》,《陌生人》,《Last Order》,《半个月亮》很棒。那时他很小众,我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每个人问我喜欢的歌手,我都会说他的名字,然后看着对方一脸茫然的样子暗暗自喜。
后来他的《说谎》火了,再后来他的《浪费》被《歌手》的徐佳莹翻唱,更火了。听他的歌,我反而没当初那种探险的快感了。
因为林宥嘉的绯闻,我侥幸认识了那时在内地毫无名气的邓紫棋。那时候听她原创的《泡沫》,《回忆的沙漏》,惊为天人。《歌手》之后,她也火了。
今天中午,我听了好久不听的《说谎》,不过是一个叫林欣彤的女歌手翻唱的,依旧惊喜不已,有兴趣的读者老爷可以去听听看,live水平真的很高。
我在网易云下看到了关于她的这样的评论。
“求你别红,如果你的歌烂大街了,我就会放弃你了。”
我不喜欢这种充满着扭曲占有欲的“小众”。
这也是我看到的,网络上部分索尼粉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产品的时候,最常用的话了。
我喜欢你,只是因为你少为人知。
我倾向于下边这个解释。这是昨天我在写关于“小米的偏执”文章的时候,我那朋友这样给我留言:
“祖传3G是玩笑话,但是如果哪天Sony放弃了Xperia的外观,不突出的摄像头,相机特点等等偏执,那就真的粉不动了。我知道它系统不好用,知道它性价比低,知道它维修困难,但只要它的偏执还在,我就在。”
索尼这个公司的产品,在我个人看来,在美观和科技感领域上几乎是独一档的存在。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见仁见智,我仅仅给大家分享一张索尼1970年生产的收音机的照片。
棒吗?
我们都知道“索尼大法”好,索尼公司在电子产品领域有多么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也无需我多说。不过在手机市场上,索尼的手机旗舰Xperia系列却一直是“非主流”,“小众”的选择。
索尼的手机,就我的感受来看,有很多硬伤。
比如它万年不变的3G运存。这对用惯了4G甚至6G安卓机运存的用户来讲,简直是个噩梦。不过好在索尼接下来要发布的Xperia XZ2上,终于增长到了4G的运存。
比如它几乎是最后一班坐上4G快车的手机。在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支持4G的前提下,它却使用3G制式的网络。
比如索尼粉都知道的,“支持热插拔会死吗”的梗。索尼一直到最新的Xperia XZ,还是不能不切断电源拿出SIM卡。
索尼的系统很好看,不过系统里这样那样不人性化的小毛病还是很多。
耗电的优化做的很不错,但是电池的容量始终保持在不高不低的水平。
还有索尼的性价比,不是老粉还真的会因为它的价格而望而却步。不过相信长时间用过手机的真爱粉会知道,XZ这种发售时4999的价格,也就值3000的配置,多出的1999究竟花在哪?
但索尼的优势也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公司整体的技术水平非常高,但SONY在研制手机时,对技术的使用非常保守。就好像不是一个以“炫技”为特色的实力派歌手,声线收敛,醇厚而动人。
索尼的“三防”(防霉菌,防潮湿,防盐雾)毋庸置疑是领先于其它厂商很多的。这也使Xperia在使用寿命和损坏几率这两个指标上非常优秀。
索尼手机的摄像头真的是很棒。真的很棒,真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厂家的手机以使用了索尼的摄像硬件和算法而感到骄傲,甚至作为主要卖点。
索尼的机械拍照键,真的让我觉得,我在使用一台相机。
最后关于索尼的外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Xperia XZ去年也被喷成“抄袭小米3”。不过在笔者眼里,这种审美真的是很棒啊!尤其是这个骚气的后盖,让人简直不忍心上保护套……
我了解索尼的时间并不长,也不很细致,体验xperia XZ的时间也就刚刚一天而已。不过我很明白为什么这种“小众”对于部分群体吸引力这么大了。
在满大街的苹果和华为当中,掏出骚气的索尼,逼格高了。
拍照时不用接触屏幕,重重地按一下机械按键,逼格更高了。
优秀的防水防摔(除开信仰神机诺基亚),逼格实在太高了……
“能够与众不同”本身就是人性里潜意识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地吧。父母在给宝宝取名的时候,绞尽了脑汁想让宝宝有一个独特的标识;女孩在买衣服时,反复向密友确认会不会撞衫来确保自己独一无二的美丽;我现在挠头思考,也不过是向用一些精巧的,没有人用过的文字去切入我自己的思想。对于有一部分人来说,“从众”,“随大流”简直是不可饶恕的侮辱自己。没有格调的生活简直失去了意义。
可是也许你的特立独行根本就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啊。
在别人的视角你,你仍然普通,你若急了,“小众”便变了味。
变味成了一种鄙视。
变味的“小众”,他们对自己所喜欢的有一种本能性的“排外”,不希望它们广为人知。但同时他们也会小心翼翼地透露出一点自己所喜欢的东西的信息,因为如果真的没有任何人认同,“小众”便会演化成一种“孤独”。,这种孤独如果暴戾起来,便演化成了扭曲的占有欲。这种我可以拥有而其他人无法拥有的快感。就不是小众,品味,或者格调的问题了,这是自私。
自媒体人罗振宇曾经说过一个“鄙视链”的概念:比如看冷门国家文艺片的鄙视砍欧洲文艺片的,这些人又鄙视看日韩台小清新片的,接下来鄙视老港片的,鄙视看好莱坞大片的,都鄙视看内地片的。鄙视链就像是食物链,鄙视,被鄙视,鄙视多少人,被多少人鄙视,这些都直接意味着你与这个社会最核心价值的距离。
不管是体现个性,找寻归属感,抑或是消除不安,鄙视,即便是再凶猛的鄙视,都不能赢得个性与安全感 。
上述的话,跟索尼完全无关,只是笔者个人由索尼生发的“小众”的误解而展开的想法。
这样说的原因一是索尼其实并不小众,这个品牌的知名度,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只是它的手机没那么普遍罢了。原因二是单纯的“小众”其实没有意义,因为如果它本身是“不好”的,那么这种就演化成可怜的敝帚自珍了,但索尼销量一般的原因不在于产品不好,而在于它几乎没有投下什么精力去宣传和铺渠,它只是在细细打磨自己的产品,坚持自己的审美和对科技的态度。
不聒噪,不强求,专注而踏实。
无论是大众还是小众,有没有被主流认可,都需要做好自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不喜我,不以为意;人都喜我,坚持初衷。
这是我所理解的健康的“小众”真正的内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