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18最美奋斗者” 评选投票(第二批)

重磅!“2018最美奋斗者” 评选投票(第二批)

民生周刊 内地女星 2018-11-16 13:00:12 515


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将于2018年12月15日在人民日报社举行。


一年来,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组委会通过实地采访、调研,以及政府、新闻媒体推荐等方式,经组委会组织专家对人物事迹进行初审,选出了符合入围条件的近百位“2018年最美奋斗者”。


从11月14日起,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组委会将分批对候选人物进行公示,同时开展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其中网络投票权重40%,专家评审权重60%),综合评出“2018年最美奋斗者”正式名单,并在第六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隆重发布。


候选人事迹将陆续分批在“民生周刊”官方微信平台(ID:msweekly)展示并接受投票。


今天向您展示并开启投票的是第二批“2018年最美奋斗者”(第06—10号),请为您支持的候选人投上一票吧!


注意: 1.点击标题下蓝字民生周刊关注微信公众号后进行投票。

         2.勾选您支持的候选案例后,下拉底部点击“投票”。

         3.第二批候选人投票截止日期为11月23日23:00




“2018年最美奋斗者”
(06-10号)



06


李静:让农村儿童接受良好教育


候选人物: 安徽萧县阎集镇中心幼儿园业务园长李静


人物事迹:


过去26年间,42岁的李静教过2000余名适龄儿童。


16岁开始从事幼教事业,如今李静是安徽宿州萧县阎集镇中心幼儿园业务园长兼党支部书记。过去几年间,她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学前教育先进个人、县三八红旗手、师德标兵等荣誉。


课堂上,她是一名受孩子欢迎的幼儿园教师;课堂外,她是一名自律上进的“学生”。通过自学,她将高中学历,更新为师专、大专,直到本科,不断自我“逆袭”。


 “全省农村最好的幼儿园之一。”2011年年末,安徽省教育厅派出调研组来到阎集镇中心幼儿园调研,调研人员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随后几年,这所幼儿园相继获得幼教工作先进单位、示范幼儿园、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荣誉,为当地幼教事业树立了一面旗帜。


2010年8月,阎集镇组建中心幼儿园,李静被委任为园长。对于初创期的幼儿园,当园长并不意味着可以发号施令,很多工作都是从最琐碎的事开始。


李静的工作繁忙而平淡。趁着课间休息,拖地板,冲刷卫生间,为小朋友洗澡、换洗衣服,做教学计划、定指标、搞预算……除了教学之外,幼儿园老师还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


说起话来始终笑眯眯,李静给人的印象是和蔼可亲。不过,做起事来,她严肃认真,干练果断中透着一种刚毅。


2011年,宿州市的一家幼儿园向李静伸出橄榄枝,并开出了诱人的工资。这一次,她的内心同样没有动摇。李静坦言,自己也向往城市生活,也羡慕过城市中的幼教同行,可就是舍不得农村这些孩子。在她看来,幼教工作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寄托着孩子和家长的期望,其意义远不应是那一份薪水。


李静最大的愿望是,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和城市同等水平的教育,真正做到教育均衡。“我出生、成长都在农村,希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用在农村教育上,让农村儿童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至少不能输在我们的幼儿园里。” 

 


07


康昕:古文化“呆子”


候选人物:中国古文化挖掘者康昕


人物事迹:


在很多人眼里,康昕很怪,看很多平常人不看的书,做原本不该是普通人做的事。


康昕当过演员、做过导演;在广告公司供职,做过平面设计;在古建筑研究院做建筑设计、当古建筑设计顾问。


40岁之后,康昕放下了几乎所有赚钱的营生,一门心思搞起中国古文化研究。


20年来,康昕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几乎倾其所有。虽然到现在为止,他能拿出来的成就,只是一本已经出版但并未公开发行的《神画北京》,但康昕说,为了发掘那些被遗失了的中华古文明,一切付出都心甘情愿。


他涉猎非常广,从易学到文字,从古建筑到古代中医,从古代律法到诗词音韵……“有一段时间,我像着了魔一样,只要是跟中国古文化有关的知识,都想装进脑子。”康昕回忆,2007年到2008年,他卖掉5套住房,换到了如今在白米斜街的这处始建于清晚期的老宅子,在这个老宅子里,康昕说他更能静下心来学习、感悟祖先留下来的东西。


在某直播平台,康昕开了中国古文化的直播频道,“每次直播也就百十人,我觉得有点少,可能是名气不够,也可能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中国古文化没有太大吸引力。”


在研究中国古文化的过程中,康昕形成了自己独到而权威的见解。2017年11月16日,他受邀走进故宫博物院,登上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坛。“讲座题目是《从司母戊鼎开始,我要重新解读文字》,原定一个半小时的演讲,整整讲了3个小时。讲完后,在场的故宫博物院专家和其他文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们一片掌声。从这一点来说,是我对中国古文化的钻研赢得了他们的尊重,我的一些见解,可能是他们以前不曾接触过的。” 



08


张佩佩:90后公务员倾情保险扶贫 


候选人物:江西赣州保监分局公务员张佩佩


人物事迹:


张佩佩生于1991年,是江西赣州保监分局的一名普通公务员。


2015年10月入职到现在,张佩佩在这份稳定中,感受了保险行业各项先行先试政策,参与解决政策实施后出现的多种问题,也时刻思考保险行业的未来和自己的未来。“摸着石头过河,重点是过河。”她见证了大病保险这项惠民政策在赣州的生根发芽,也见证了中国保险行业的蓬勃发展。


入职以来,张佩佩的全部精力都投入赣州正在推广的贫困人口商业医疗补充保险上,主要负责辖区内行政许可、数据统计分析、重大政策调查研究等。

  “赣南地区的贫穷原因有很多:因病、因学、自身没有劳动力。因学,国家有了助学贷款;自身没有劳动力的,也有了民政救助之类的兜底保障。唯独因病,特别是大病,医保目录内的用药只占实际用药的一部分,无法满足群众治疗需要。”张佩佩说。


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张佩佩深入基层,了解到赣南地区的真实情况,“对于贫困人口来说,目录外的高昂医疗费是在他们本就贫困的生活上雪上加霜。”因此,为贫困人员购买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就是雪中送炭。


2016年,这项保险政策获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批示,赣州成为了全国首创。商业保险的特性被加入扶贫工作,在原本大病保险的基础上又为贫困户增添了一重保障。


张佩佩参与了这项政策实施的整个过程。“作为一线工作人员,我觉得这项工作是商业保险机构以风险模式承保政策性保险的有益尝试,给贫困群众带来的帮助有目共睹。”


如何既能解决贫困人口的实际问题,又能让商业保险公司可持续运营?为了降低“第三道线”,即大病商业医疗补充保险的压力,“2018年,我们调低‘第二道线’,即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二次补偿起付标准,由原来的6000元降为2000元,并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二次补偿)和疾病医疗补充保险的合计报销比例设定最高为90%。”张佩佩说。


 “2017年,为更大限度地遏制和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我们还取消了起付线,打破了贫困人口若要享受大病商业医疗补充保险的报销补偿必须先经过一、二道保障线(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大病医疗保险)报销补偿的限制。这导致赔付金额出现快速增长,赔付呈现金额较小但数量较多的情况。”张佩佩还参与调研四道保障线运行情况。


 “作为90后,就是想实实在在做一些专业性和行业性强的事情,每个岗位都是自己可以施展能力的舞台。” 




09


苏海林:百姓受损时必须挺身而出   


候选人物:北京站反扒民警苏海林


人物事迹:


从2013年正式成为北京站派出所民警后,苏海林已经在站里抓了近百个盗窃者。


1975年,苏海林出生在河北省文安县一个农村家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八卦掌,其创始人董海川也是文安人。受此文化影响,苏海林8岁时就开始学习通臂拳、咏春拳、八卦掌等拳法。


1998年3月底,苏海林即将大四毕业,从小就有军人情结的他没有选择就业,而是报名参军。入伍后,他分别在部队保卫科和军务科工作过。部队的生活让他产生了特别强烈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在部队时他就告诫自己,“穿上军装就不怕上战场。”


2013年,苏海林从38军某师转业到铁路公安处后,当年春运期间,派出所开展清理竞赛活动,6轮下来苏海林获得全所第一名。“我每天拿着矿泉水,就躲在候车室里观察,饿了就买盒饭。所谓火眼金睛,肯定不是天生的,是要付出努力的。”从不认识到熟悉,一个月之内苏海林清理了248名闲杂人员,还立了三等功。


北京站有14个站台、8个候车室、两个预检厅、两条通道,对于站台和广场的情况,他如数家珍。每天在这几个地点来回巡视,算下来差不多要走二三十公里。


巡视时的苏海林眼光毒辣,“如果小偷出现,我差不多都能确定。”他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那些小偷特征明显,比如眼神总是游离的,会东瞅西望,会身背结实却显得很轻很空的包,脚上大多穿运动鞋,为的是方便逃跑。


苏海林会功夫,在北京铁路公安处是出了名的。他也因此成为北京铁路公安局的警务实战主讲教官,经常到各个所队为年轻同事培训实战技巧。他在教导新学员时常说:“要有信念,邪不压正。”也会反复强调,“做什么,就要做好什么。”


通过几年的反扒工作,苏海林已经养成了“不当路人,遇到问题就想伸出援手”的职业习惯,“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些事情,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必须挺身而出,在维护警察尊严的事情上绝不含糊。”苏海林说。




10


蒋小涵:卸下光环做自己


候选人物:知名主持人蒋小涵


人物事迹: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童星出道的蒋小涵依旧是荧幕上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主持过《大风车》、《蒲公英剧场》等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少儿节目,演唱过《海尔兄弟》、《歌声与微笑》等耳熟能详的歌曲。如今的蒋小涵,褪去童星光环,以自己的专业和阅历,解析着中国电影的发展。


从家喻户晓的童星到央视电影频道主持人,再到参演多部舞台剧,蒋小涵每一次华丽转身,除了兴趣的驱使,还有日复一日的坚持。


蒋小涵生在一个艺术家庭,父亲蒋函是音乐人。年幼的蒋小涵放弃“音乐家”的设定,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参演了多部电视剧,主持了多档少儿节目,更是两次登上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家喻户晓的童星。


2001年底,蒋小涵奔赴英国,在曼彻斯特大学攻读戏剧影视研究学士学位。


在校期间,她不仅成绩优异,而且担任校学生学者联谊会副主席及利物浦学生学者联谊会荣誉主席,多次策划和组织海外学生学者文化交流活动,并因此获得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表彰。


2005年,回国后她成为央视电影频道《佳片有约》栏目的主持人。从《佳片有约》、《世界电影之旅》到《爱电影》,再到现在的《中国电影报道》,每一个栏目,每一期节目,蒋小涵都精心准备,“我热爱电影,这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的专长,这份工作可以让我学以致用。”


在主持之余,蒋小涵投入到自己热爱的舞台剧世界里。从2005年到现在,“做自己”的蒋小涵已经主演8部舞台剧,在舞台上,她继续绽放着自己的热情,释放着天性。


“从最开始拿到剧本、文本解读到入场排练,从粗排到细排,再到合成演出与观众见面,其中的每一环节我都乐在其中。”虽然是非科班出身,但蒋小涵对舞台剧有一种无法割舍的热爱。她说,舞台剧是全方位的锤炼,它喜欢与观众直接交流,那种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表演状态,是拍影视剧无法比拟的。


在蒋小涵看来,舞台剧不光是对影视演员表演功底的磨炼,对口才更是一种锤炼。


 《李雷和韩梅梅》,作为80后的青春怀旧剧,自2011年首演以来就备受好评。2016年夏天,蒋小涵他们又推出《李雷和韩梅梅》六周年纪念版,目前演出已过百场。


因为对舞台剧的热爱,蒋小涵还试着做起戏剧制作人。在她看来,把自己的爱好、学业和职业很好地结合起来,是一件幸运且开心的事情。


关于未来,蒋小涵坦言自己比较随性:“没有大的目标,就是确定一个方向,然后认真踏实做好眼前的事。”在主持工作方面,“希望能够做一些更好地呈现自己特色的节目”;在舞台剧方面,从演员转型为戏剧制作人,蒋小涵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新人”,依然在不断学习成长的路上。

 


勾选项目前的方框(可多选),点击底部“投票”即可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责任编辑:贾伟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