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e 要来中国了,一篇文章了解数学摇滚

toe 要来中国了,一篇文章了解数学摇滚

EDopamine 日韩女星 2019-01-25 22:00:35 889

 听出微积分了吗?


要是有个人举着张 LIite 的《CUBIC》这样问你,他多半扔下高数跑去听数摇了。


Lite - 《CUBIC》


Toe 的《C》,Lite 的《D》,听着听着 ∑㏑㏒∮<³√5‰∏9²﹢∫¹1/2±/0 全出来了。



这篇文章关于数学摇滚。



\ 起源


数学摇滚(Math Rock)最早起源于 1980 年后期。


在实验摇滚的基础上,不断有音乐人破旧立新。从 King Crimson 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不规则和弦的编曲,并融入了萨克斯、长笛等元素。


King Crimson - 《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


但是那时候的美国,还是硬核和朋克的天下。大家拿起吉他就是一顿操作,各种爆炸输出。


美国的爵士乐基础是很厚的,一些「老炮儿」不想那么燥,就想玩一些「精致」的摇滚风格。


所以数学摇滚对节拍、乐器掌控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而传统后摇,除了作曲编曲,貌似对效果器的要求比较高(开个玩笑)。



Bastro 应该算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数摇乐队,它的成员后来组成了两个很传奇的后摇乐队 —— TortoiseGastr del Sol


Tortoise - 《The Catastroph》


20 世纪 80 年代至 21 世纪初,数学摇滚一直处于潜伏期。直至 21 世纪开始,数摇乐队越来越多,这一「精致而优雅」的实验性摇滚风格才慢慢人得知和接受。



\ 定义


数学摇滚很难去给出一个定义,如果非要定义,可以从它的特点着手。


  • 奇数拍和偶数拍的堆叠与排列;

  • 不规则的循环;

  • 非典型的和弦进行;

  • 听着杂乱但却有序的编配;


符合以上特点或主要符合以上部分特点的都可从技术上称之为数学摇滚。



「一般摇滚乐都以 4/4 拍作为歌曲结构,而数学摇滚则频繁使用不对称节拍,如 7/8 拍, 11/8 拍, 13/8 拍,并于歌曲中交错换拍,例如一小段 9/8 拍,转换至 8/8 拍 ,再转换至 6/8 拍,让听众有错摸的诡异感觉。 


又例如,在同一首乐曲使用 3/4 拍的鼓、4/4 拍的吉他、3/4 拍的低音吉他,却让每样乐器巧妙地于不同音轨上’对在一起',听起来又顺畅不碍耳。


因为此类乐曲节奏的复杂度被众多聆听者与乐评视为如同数学一般的特征,故有此名称。」这段话摘自维基百科。


Toe


对于普通乐迷,首要特点应该就是「乱」。细细去听,也许你还是能听到一些门道的。



\ 乐队推荐


当然,科普什么的只是背景,直接听歌也是好的。


举个栗子:


Toe 的这首《Goodbye》,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在编曲上,只有贝斯接近正统的 4/4 拍,吉他接近 8/8 拍,而且基本没有跟着鼓手的拍子,鼓手也是自由自在任意放飞的样子。这种形式让我想起了即兴的爵士乐。



可是数学摇滚的所有调式是经过严格编排的,这就是它单独开毫无节奏感,但是合起来十分好听的原因。与土岐麻子(Toki Asako )合作的版本尤其值得推荐。


顺带一提,这首歌的 MV 也很有趣。


比起容易上耳的《Goodbye》,很多数摇其实是很不容易找到节奏的,这也是纯数摇乐队乐迷偏少的原因。相对来说,还是欧美的乐迷对数摇接受度高一点。


大象体操


大概高数学得好的才会这么爱数摇吧。


说回来。进入 2000 年后,数摇乐队越来越多,给大家例举一些亚洲的数摇乐队,拓展大家的歌单。



日本:Toe、Té、Lite、Mudy_on_the_昨晩、あぶらだこ章鱼、Zeni_Geva

韩国:Frenzy、DogStar

中国:话梅鹿(香港)、鸡蛋蒸肉饼(香港)、锡盘街(台湾)、大象体操(台湾)、岩浆公牛海(合肥)、Chinese Football(武汉)、She Never Sings Our Songs(北京)、Fayzz (四川)


如果你还想知道亚洲以外更多的乐队,可以点击这条推送的阅读原文


歌单就不用做了,一搜一大把。



\ 写在后面


在笔者看来,数学摇滚不同于传统的后摇,是那种明亮一点的器乐摇滚类型。



并且有一点爵士范儿。你不会想要在酒吧里放着传统后摇喝酒,但数学摇滚可以当做 BGM。


多听。毕竟生活是多样的,不是吗?



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国外数学摇滚乐队列表祝好。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