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上映了。
我将这句话发给朋友,他立马嘱咐我先看《长城》。
君君作为他的眼,自然义气答应了,随即买好电影票——
《罗曼蒂克消亡史》
什么?我没买错电影票啊,就是要看罗曼蒂克。
这曾经宣布在2015年上映的电影,上映时间却一推再推。
该片的拍摄一直十分低调,只有主演章子怡在微博上曝光过一张剧照,以及与钟汉良的舞蹈排练照。
目前该片正在热映,阵容一点不输《长城》好嘛!
葛优与章子怡继电影《夜宴》后再次合作。
其他主演还有钟汉良、浅野忠信、钟欣潼、杜淳、倪大红、袁泉、闫妮、赵宝刚、韩庚、霍思燕、王传君、杜江……个个都是大腕演员。
而真正吊足胃口的,还是这精致的预告片。
这些林林总总的大小人物,勾勒出一幅乱世众生相。
葛优、章子怡和浅野忠信作为领衔主演,并没有贯穿整部影片的戏份;
葛优甚至表示:和章子怡的对手戏太少!
另外一些演员的戏份更少,但每个人在镜头中都足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那一刻,他们就是主角。
导演程耳也说:“我觉得戏份多少没有关系,跟精有关系。
比如词虽然不多,但仍有一句词能够让章子怡联系到自己生活。”
那句台词就是章子怡在戏里对葛优说的:要不,你带我跑了吧……
当一个正值花样年华的姑娘,跟你说出这样一句话;当她竟然对着你笑,眼里充满期待……
你一定也想带她走,去过闲云野鹤的生活。
多年以后,这依然是你生命里最美好的片段。
然而影片名字叫做“罗曼蒂克消亡史”,英文名是《The Wasted Times》(被浪费的时光)
这注定是一个由盛而衰的时代、故事。
有些人看完电影,会觉得太文艺、太矫情,也会一头雾水,不知道影片在讲什么。
但这并不是导演的本意。
本片发生于民国二十三年-民国三十四年(1934-1945),横跨上海、重庆、香港、菲律宾。
葛优饰演的陆先生,钟意着章子怡饰演的小六,却因为各种牵挂只能压抑个人情感;
最终派自己的妹夫渡部送小六离开上海。
渡部是一个自称上海人的日本人,由浅野忠信饰演。
送小六离开的路上,看见光打在小六的侧脸,冰肌玉骨,不禁意乱情迷,改变了原计划……
就这样叱咤风云的帮派大佬、不甘寂寞的交际花、说着地道上海话的日本妹夫、只收交通费的杀手,
还有被冷落却忠诚的姨太太,外表光鲜的电影皇后,深宅大院里深不可测的管家,一心想要破处的处男,善良的妓女……
一群人,在这动荡的时局中夹缝生存,儿女情长、快意恩仇,逐渐消逝的繁华和情爱……
这一切都可以用一首诗来形容: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每个时代可能都有过极盛的、辉煌时期。诗人李商隐生活的朝代是晚唐。
电影一开始的奢靡的上海年代,如同正值繁荣昌盛的大唐朝。
当时代繁华,人们都很难意识到会有没落的一天。
而一旦意识到生命里美好的东西正在变质,就会产生幻灭感,会悲天悯人、会矫情;
所以会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伤。
因为你拥有的一切可能都将化为虚无,你所在的大时代将要结束。
所以这部电影可以让你五味杂陈。
你会觉得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命运,生活那么美丽,然而这些美好的背后,藏匿着丑陋、罪恶。
正如片头陆先生所说:
“那些混在罢工人群中的恶人,你也不知道他要什么。
他们不喜欢现在这些美的东西,好像目的就是要把这些美的给消灭掉。”
战争、暴力和性,都将隐藏的罪恶揭露出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部电影就是中国版的《教父》。
在很多情节上,也让人感到赤裸裸的颓败。
袁泉在片中有一句台词说:总觉得重庆菜不好吃,还是上海菜好吃……也许是因为不喜欢重庆,喜欢上海……大概喜欢什么地方就喜欢那儿的菜……
我不禁想到,那么多身在异乡的人,是不是真心喜欢着自己所住的城市……
扯远了,再说回电影。大部分的台词讲的都是上海话,连日本人浅野忠信的台词,都有一部分是他自己的配音。
章子怡是北京人,在片中也全程说着上海话——当然这和她的演技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
任何一个演员,都在这部影片中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用微小的个体,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时代风貌。
借用豆瓣上的一个短评来总结下:
这电影并不适合所有人观赏——
如果你是那种觉得一个黄瓜必须要开一朵花,结一个瓜的人,那就别去看了;
如果你是那种能接受它愿意开花就开花,愿意结瓜就结瓜的人,如果不愿意,你也不会责备它的人,就去看看吧!
希望每一个小伙伴都能享受当下的“繁华”,不畏失去——短暂的事物才显得更美好。
更因为这就是我们的黄金时代啊!
如果你去看电影,一定要听听结束后的片尾曲!
(左小祖咒PS:我唱的有多难听、跟我合作的人唱的就有多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