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座前移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座前移

以诗和歌 日韩男星 2020-03-07 06:30:33 547

浮云白日,山川庄严温柔 | 第631期

Armand Guillaumin [法国]

▎今日音乐

佛法所带来的安详、自在是建立在无我智慧基础上的,因此是真实的、坚固的,是能经受住境界考验的。


  点击收听 

作曲/演奏:小瀬村晶 (Akira Kosemura) [日本]



面对花开


作者:张子选

被我注视良久的
那朵花,开了
花开如谁或什么,落英缤纷地去了很久
又踮着双脚,静悄悄地孑然归来
有时,我看自己,恍似别人,于另一番命运中
在等另外的花开,怀着一种美丽到随时准备弃置的内心

花开亦如爱人,破颜微笑的过程
因入眼而入心,由动心而动容
一枝两枝、三朵四朵、五瓣六瓣
一年一季的花开啊,竟熟悉得有些陌生
况且,偶有暗香不期而至
如冷兵器时代,直奔命门而来的凌厉暗器

按说,花高一寸则风矮半截;而半亩棉田中
却也不乏新生的蕾铃,扯紧风声,护住自己青涩的初衷
花之上,有鹰借晴天朗日晒自己静静的飞翔
花之下,有马将自己隔世的骨殖,驮入深度酣眠的今生

有人说,花开似禅
看得,说不得
而我,好像见过一尊彩塑菩萨
面对花开,半蹲下来


世间有你,不枉我来此一趟。

——张子选《在人间》


-关于作者- 

张子选,当代诗人,被誉为“新一代西部诗的旗手”,一个孤独的灵魂的游牧者。代表作有《藏地诗篇》《在人间》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莫把“小资情调”当佛法











































我的一个朋友学佛有一段时间了。她很热心,到各种公益团体去做义工,也经常参加一些佛学夏令营之类的活动。


她说她很喜欢那种“安详”、“自在”的感觉。而有一次,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不平事,突然间就火冒三丈,差点把房顶掀了。

这时我笑着对她说:“你的那些‘安详’、‘自在’,现在都到哪里去了呢?你那不是佛法,是‘小资情调’。

这里的“小资”,并不是指一个社会阶层,而是指一种生活状态:

“小资”一般在生活上衣食无忧,不必为了养家糊口而奔命,也没有什么病痛,安闲自在,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生活”。他们一般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他们也很有文化,了解一些佛法,也能吟诵出“春有百花秋有月”的诗句,也能引用“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来和别人辩论。

在生活中,他们有一些感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具有“奉献”、“博爱”、“分享”等等理念,偶尔也有“安详”、“自在”、“空灵”的觉受。

他们也许就会认为——“这就是佛法”。那么,这到底是不是佛法呢?

佛法在世间会变幻出不同的相貌,但其内在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的智慧。

这是区别佛法与世间法、佛法与外道的标准。那么,到底是不是佛法,如果用以上标准扪心自问,自然会水落石出。

除此之外,佛法与“小资情调”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佛法所带来的安详、自在是建立在无我智慧基础上的,

因此是真实的、坚固的,是能经受住境界考验的。“小资情调”则不然。

“小资情调”的核心还是一个“我”,只不过是凭借修习世间善法所得来的福报,将外界对于这个“我”的侵犯暂时地屏蔽掉了,因而保持了一种“安详”的表象;

但假如这个“我”真的受到了侵犯,就依然会如火山爆发一般的不可收拾。所以,在真实的生活面前,这样所谓的“安详”是不堪一击的。

明朝末年的憨山大师,早年在五台山打坐时得到了一些境界,就自认为“证悟”了。

后来他被人陷害,充军流放岭南,其间经历了种种苦难艰险,而就在这九死一生之中,他才发觉他原先所“证悟”的那些东西仅仅是浮光掠影,丝毫派不上用场。

于是,他开始了铭心刻骨的反省,继而在修行上获得了重大的突破。

憨山大师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说到,他非常感谢这一段苦难的经历,这段经历就好像天地间巨大的钳锤,将他内心中蕴藏的我执烦恼锤打得一干二净,使他获益匪浅。

纵观古今高僧大德,几乎各个都是具足刚骨的硬汉,有着斩钉截铁的性格。“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他们的洒脱、自在,是经历了千锤百炼的艰苦磨砺之后展现出来的智慧,绝非轻轻飘飘、浮浮泛泛所能得到的。

否则,那所谓的“洒脱自在”仅仅是古人所呵斥的“软暖习气”而已。

当今,在社会上流行的“心灵感悟”类书籍中,有很多就是这种“小资情调”。疲惫的现代人也许需要这样“心灵的滋补品”。

但是,这也可能是心灵的麻醉剂,因为当暴风骤雨真正来临的时候,这些真的管用吗?

世间善法本来也是好事,可是世间善法一旦披上了“佛法”的外衣而混淆视听,对众生的危害恐怕要远远超过杀、盗、淫、妄等等恶法。

品茶赏月也可能开悟,但绝不能说品茶赏月就是禅;佛法不离日常生活,但也绝不能说日常生活就是佛法。

古德警示过:“心术在毫厘之辨”。所作所为,究竟是把佛法融入生活,还是把佛法蜕变为世间法?

是每一个佛弟子都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责任。

文| 仁宏

早安!今天是2020.3.7 与你在一起的631天。
如果你喜欢「以诗和歌」请分享至朋友圈置顶为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