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Lee先森 图丨源自网络
龙梓嘉的珠宝一般人很难驾驭。龙梓嘉曾说:哪怕有一天专柜面临不盈利、亏损的状态,他还是会坚持自己的设计风格,不被市场趋势左右。朋友们说他太固执,不知变通,可他却坚持做自己,因为他说他不是珠宝设计师,不是美学家,而是龙梓嘉。
他是珠宝的疯魔,对复古的珠宝有着极致的追求。不奢求大富大贵,不追求浮华虚幻,只要能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坐在窗边设计自己喜爱的珠宝,那就是他最满足的生活。
—— by Lee 先森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被这样一组照片刷屏:照片是清宫主题,里面的女性身着严谨考究的清代宫廷服饰谈笑风生,在幽暗的光影里有种隔世的穆肃与华丽,穿过久久的尘世与岁月而来。这组照片惊艳了海外华人的圈子,照片上华丽衣裙上的精细纹绣和奢华首饰足以秒杀以往任何一部良心大制作清宫戏的服化。
而这组照片之所以如此的具有年代感,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这其中的装饰全部都真正的来自清朝,是真正的古董。而这些古董的收藏人,并不是什么年老的收藏名家,而是一个95后的清俊少年龙梓嘉。这组“大片”是他拉来自己的外婆和妈妈扮成太后和皇后,亲自给她们设计了整体造型。
01
龙梓嘉出生在曲艺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并接受着中国古典艺术的熏陶,奠定了他复古风格珠宝设计的基石。年幼时,湘剧表演艺术家外婆的贴片头饰曾让他如痴如醉。15 岁,一次跟随父母的西藏之旅,那些花花绿绿的淳朴美珠开启了他绚丽的珠宝梦,开始研究收藏各式藏式手串项链并独自设计。
16岁,这位极有艺术天赋的少年就为《寂寞空庭春欲晚》《新白发魔女传》等电视剧设计珠宝;到了大学时代,他考入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开始进修,仅三年就完成学业回国进入娱乐圈,虽然只是一个95后,却为很多女神都设计过首饰:赵雅芝、林青霞、朱茵、刘嘉玲、林心如......就算是在这些遍悦大牌的娱乐圈大咖面前,这位年轻的小鲜肉设计的首饰却依然是她们出席春晚等重要场合的首要选择。
18岁时,刚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的龙梓嘉又来到徐志摩笔下的“翡冷翠”之城——意大利佛罗伦萨珠宝设计学院学习设计。在这个艺术爱好者的天堂、欧洲文化的发源地上,他有机会欣赏到众多维多利亚、爱德华、Artdeco风格时期留下来的珍贵古董珠宝。一件件艺术的珍品让他爱不释手并深受诱惑,浓浓异域风情的古典文化冲撞着他设计的灵感。
从喜爱到收藏再到设计
他的每一件珠宝都仿佛承载着一份冰封的历史记忆
02
他是珠宝的疯魔,对复古的珠宝有着极致的追求。
他是95 后的小鲜肉,但他的珠宝绝不依靠盲目追随泛滥的街头时尚来标榜自己。
“不复古不疯魔”是他对自己设计理念的定义。对复古设计的极致追求,让他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珠宝“疯魔”。在设计材质的选择上,他执着地搜罗着各种有复古感的“宝物”,就在更多的设计师不断通过各种变数寻求突破时,他依然坚定地走在佛罗伦萨的每一条街区,搜罗着那些可能将他的风格变成体系,又会带给他灵感的有复古感的材质。
他善于运用镶嵌切割工艺呈现他的作品,而这也让他在私人订制业内崭露头角。
外人眼中的光彩却不是他愿意拿出来炫耀的,比起这些,他潜心研究各类中式珠宝的细节并大胆使用西方珠宝的制作工艺,则是他认为自己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清宫的点翠、掐丝珐琅彩,明代琉璃珠、清代老蜜蜡等多种元素与维多利亚、巴洛克、Artdeco 时期复古风格进行组合,他用年轻的视角搭配出了古董珠宝不可思议的设计。
03
“真正的艺术家需要把美展现在作品上,而不是穿衣打扮上。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作品上。”这是汪涵对龙梓嘉说过的一句话,他一直恪守着,不曾忘记。
如今,龙梓嘉在设计这条路上已经走了6年,毕业回国后他创立了自己的品牌—Ciga Long。年仅21岁便获得了Firenze Biennale佛罗伦萨双年展颁发的艺术珠宝银奖,用他的作品征服了所有的评委。连意大利的大街小巷都挂上了这个大男孩的海报。
身处于光鲜亮丽的时尚圈中,龙梓嘉却始终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并用自己的方式身体力行地演绎着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在现代珠宝上开出了一朵花,让更多的人看到并接受这些早已被人遗忘的传统美。
每一件珠宝都有它的故事,都有它的灵魂。只要拥有它的人能够读懂它感受它,而不仅仅是将它当作配饰。龙梓嘉说他希望他的珠宝能承载或者纪念佩戴者的某一段故事或者事件,并流传下去。
将最爱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事业中
龙梓嘉向我们展示了他独特审美的同时
也告诉我们: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年龄无关
不管你多大,不管你是谁
仅凭一腔热爱
就能发扬光大
I'm Lee先森
你若有故事,欢迎前来倾诉,我来执笔成书。
欢迎收听致Lee先森。
欢迎收听致Lee先森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