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新拾

旧文新拾

止观书斋 欧美女星 2022-04-14 16:37:41 639

       米芾31岁写的《离骚经》小行楷充分体现了他个人的色彩,笔法奇绝,但有一股秩序感充盈其中,就像摇滚乐。cara dillon的声音太适合爱尔兰民谣了,清新空灵,像凉爽的空气,聆听他的现场音乐会《society of sound music-30-live at the grand Opera house》,就像来到了凯尔特民族的现场,一直很喜欢那里的音乐,民族的吟唱,比什么都治愈。

下面开始正题,分享几首很久以前写的古体诗和散文《古书之美》,不成体统,权当记录。

诗歌

乡思                 

窗前小径迎香开,

门外青山邀月来,

笛音乡思谁奏起,

却惹秋风撩伤怀。

 

茶韵

随意去又随意来,

一杯清茶自在怀,

看穿空色还迷蒙,

清韵了然是重山。

 

金陵春语

青石古街日影斜,红颜新妆月眉弯。
吴侬软语声声慢,江中行舟步步迟。
一曲新词才赋尽,半盏陈酒方入喉。
良辰需得佳人在,美景却惹金句出。
若得此情春常驻,胜却天宫走一回。

 

忆从头

月满独上西楼,

风吹叶落杯酒,

凉意阵阵袭心头,

寒却了白发首。

甲光剑影依旧,

金戈铁马鬼愁,

四海茫茫自在游,

赏尽了天下秀。

寒酒穿肠锁喉,

热血随江东流,

长路漫漫会有时,

放下了尘世忧,再来忆从头!

 

笛音

笛音清扬何所似,恰似云中一飞燕。

轻舞婀娜自在游,高山流水意悠远。

都说摩诘诗中画,又闻东坡画中诗。

万般奇艺皆下品,不若牧笛山中歌。

 

静心篇

一朵莲花一颗心,

妙法华严自在情,

当下安住缘自来,

天下何处不春风。

 

冷雨歌

天凄凄兮雨渐落,风急急兮叶纷飞。

抬望眼兮雾迷蒙,嗟叹呼兮天欲坠。

忆杜翁兮得广厦,庇寒士兮尽欢颜。

又放翁兮过灞桥,一壶酒兮诗百篇。

寒风冷兮摧心志,俱往矣兮磨精神。

观今朝兮何所惧,得甘霖兮润四泽。

 

烟波弄

烟雨迷蒙小巷中,青石古街纸伞弄。

捣衣石前水潺潺,日斜柳荫舞婆娑。

远处童声随风来,似曾相识泪渐落。

已是物是人非时,何苦再生相思忆。

但愿长居烟波里,埋却时光不恨生。

 

入冬

三九严寒诚可畏,

更兼急风雨纷飞,

世人皆盼春来早,

不若当下酒一杯。

 

游春图

乘风随性自在游,

千里江山何处春,

此生不为名利图,

惟愿误入桃花深。

 

锁清秋

一叶可知秋,两点闲思愁,三天四夜独惆怅,五指握凄凉。十分情意谁可付,九霄云外问桂下,八月却飞雪,三分天意七分心情,愿盼离却了五欲六尘,情归一,心归一。

 

星月夜

才送红日入云端,又迎星月缀夜帘。

满目璀璨无所适,宛如玉盘落人间。

独忆少年不更事,误将太白唤北斗。

今夜星月似旧时,不复年少不知羞。

 

昙花

一夜春风过,小径花香来。

花开自知足,不为他人妒。

何须长生美,但为半夜香。

若得有心情,共此一良宵。

 

摆渡人之歌

天远色清云雾霭,孤舟蓑笠画中游。

千峰幽寂无来客,方寸江山有新主。

闲来一曲梁父吟,惊起鸬鹚弄晚霞。

只叹过往多少事,敢笑霸王不丈夫。

江南江北独往还,四时风情进吾园。

今朝作客逾十载,惊觉一渡已数年。

笑问此生何处去,一叶扁舟随流水。

贪得广阔天下间,独行了然无挂牵。

 

秋思

蝉鸣声声入昨日,

落木萧萧满今朝,

才得杯茶空闲时,

山河重整换新颜。

 

除去乌云

风卷残云, 千里浩淼,万里青。 只待茗香片刻,山河霎时换新颜。 莫言春尚早,转眼万木萧萧。 只贪杯中之物,忘却人间事情。 却道是一念生来一念灭,不增不减在心中。 前日焚香品茗,今日酒酣未醒。 恰似闲云之中一孤鹤,浮生任凭它去。 愿盼今朝忘却了五蕴事,除去乌云万里晴。


散文《古书之美》

不知从几时开始,喜欢上了读古书。每每抚篇欣读,仿佛在与古圣先哲对话,在与那绵延了数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的文化思想交锋。每及此时,无限快感涌然而上心头。台湾著名作家张大春有一七古诗《对古饮》,其序言: 时人可与对饮者无几,乃与古时人饮,斗室才容膝,相欢未觉狭仄。架上万轴,时时在侧;翻而阅之则来,阖以束之则去;醉即眠,不送客。心有戚戚焉。

古书之美,美在文字的意味。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里曾有一篇文字: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这篇文字为《山静日长》。字字可喜,使人流连。仿佛那高山流水,不见高山形,似窥高山影,不曾流水来,但闻流水声。此中意味与中国画之留白妙法,窃以为有相通之处。于无声中听有声,于无形中见有形,古书需要细品,此中真意方才显现。

古书之美,美在历史的深远。古人留下的文字,皓首千年,如今在故纸堆中依旧清晰,而幽远情意恐已在时间更替之中再难寻觅。《醉眠》中有“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的诗句,读古书之时,就仿佛置身在此山之中,感受着“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的那份深远。曾经那些古书作者所经历过的每一段历史,仿佛一幅幅卷轴在你眼前一页页展看。此时你看到的已经超越了具体的文字,更多的感受是仿佛有一条历史长河在你面前绵延而过,相信此时的你,也会自然而发出那声著名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读古书需要静思,方能体会那份深远。

古书之美,美在超脱的情怀。有人说读古书久了,难免会有一种好的心态来面对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其实,就像李太白的那首《把酒问月》所言:“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在古时,也仍然有人在感叹时不与己。如《小窗幽记》中就有这样的文字:“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如何处理好出世与入世的关系,如何在醉与不醉之间找到平衡似乎是中国士人长久以来的一个命题。中国的古书,篇篇章章,无不透出一份超脱的情怀,有的是隐遁,有的是另辟蹊径,其根本也只是一种个人选择。情怀自然有,世事依然过,生活在任一时代如果都只是选择逆流和孤立,想必那也不是先哲所深愿,自有一番清醒独立的人格,方才是领悟智慧吧。读古书需要沉心,才能真正领会那份超脱。

佳境之前,原是险道。文字背后,唯见承当。读古书,更多时候体会的是一种美好,是辗转偶现桃花源的惊喜,也是清风徐自来的快意。彼时有缺,也有光华。古今对照无定论。此时恰与马克思先生的辩证法不一而合。任时光流转,古书长存,古意悠远。那些被吞没和推远着的价值观,如夜空中流转星光逐一熄灭。我们也许已忘却抬头看一看天空,寻找星辰轨道,感受它遥远时空之前迸发的光耀。而这光耀仍在等待。因此,古书、古物、古人、古事不妨重提。因此,阅读时的美好不妨重温。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