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黎读诗:春天的李商隐,夏天的王维,秋天的杜甫,冬天的李白.

潘向黎读诗:春天的李商隐,夏天的王维,秋天的杜甫,冬天的李白.

花巷 内地男星 2018-11-27 15:05:37 569

丨潘向黎在第五届朱自清散文颁奖典礼上


近日,第五届“朱自清散文奖”在扬州举行颁奖仪式,泉州籍著名作家潘向黎是五位获奖者之一。这是潘向黎继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后的又一重要奖项。

 

潘向黎出生在泉州,长于上海。她的父亲潘旭澜是南安人,留校任教在复旦大学,是非常著名的当代文学研究专家。受父亲影响,潘向黎有深厚的诗学功底,谈起古诗,目送手挥,举重若轻。近日,她的新书《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也已出版。

 

电话采访潘老师,听她聊起当年在泉州很生活的场景,渐渐明白为何后来她会对故乡那么眷恋。而关于如何读诗以及诗中之大意趣,潘向黎也能为你信手拈来,清心醒肺。

 

丨作家潘向黎(肖像)郭天荣作



潘家落脚于泉州


潘向黎的父母都是泉州人,母亲出生在泉州市区南俊巷一户陈氏大家族。那里,也构成了潘向黎关于泉州的大部分记忆。尤记得“吃”的许多片段。在她当年就读的晋光小学前,应有个卖菜头酸的摊点。不,她的形容是“一家卖蜜饯的,泡在汤头里的酸酸的萝卜。2分钱一串。”

 

她记得许多零食。小时候外婆常常抱着她,坐在南俊巷48号门前,走过来一担担卖零食的,五香豌豆粉,各种蜜饯,甜的香的,外婆哄得孙女好开心。二姨妈家还喜欢自己做蛋糕,做好了切成小块,让孩子们托着,往各家亲戚家里送。“香喷喷的,我们就在巷子里奔跑,香气也跟着跑。”潘向黎说得欢欣鼓舞。

 

其实她在泉州生活时间不长。出生满一岁后,她就跟着母亲去莆田教书,小学和初中又分别回来泉州寄读一学期。那时,她父亲潘旭澜留校任教于上海复旦大学,一家三口分开12年之久,只在每年寒暑假相互探望。但莆田不是家,上海也不算,泉州才是,“因为我的大部分亲戚都在泉州啊。”潘向黎说。

 

思绪一来,除了“吃”的片段,她一下记起许多“亲戚”——大舅妈家的6个表哥,北门的姨奶奶,带着她去姨奶奶家的小表哥,还有逢年过节爱笑的碗糕。“我大舅妈是长媳妇,厨艺很好,每次都能把碗糕蒸得笑口常开。但她总在那时候对着天井夸她的媳妇,说‘都是你来到我家哦,碗糕才笑得这么好’。我很新鲜,原来说话可以这么有艺术,把功劳都归于别人。”潘向黎回忆道。

 

潘向黎和母亲12岁离开福建,终于到上海和父亲一家团聚。她说,“我们在上海,家里讲的都是泉州话。”她的父亲潘旭澜还时常与自己的妻弟、泉州作家陈志泽通电话,一打有时就是个把小时。陈志泽说,潘旭澜在思念家乡。他曾委托泉州乡亲为他寄去南曲的录音带,好随时聆听。


潘旭澜出生在南安,后来到泉州培元中学完成的初高中,青少年的那段记忆一直伴随着他。他生前曾写过一篇《东西塔,您好》,写当年从南安来泉州市区读书时的情景——

 

“一想起泉州城,脑子里——不,心底里马上浮现历尽沧桑、饱经风雨雷电的东西塔。当我还是一个瘦弱的初中生,赤脚挑着旧藤箱和老棉絮,清早从山村出发,下午到了丰州,又喘又乏,既饿且渴,抬头望见了您,就感到您慈祥的目光在凝视我,鼓励我。于是,像吃了仙丹,精神振奋,沉重的行李也变轻了。”


潘向黎也曾说,如果让她重新选择一个出生地,一定还是泉州。

 



跟潘向黎读古诗

 

在潘向黎的新书《梅边消息》里,有一篇《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写的是她和父亲论诗的场景,很生活。文中写到,她父亲常常在晚餐后独自在书房里喝酒,带着酒意在厅里踱步,踱着踱着,就念起诗来了。父亲背着《琵琶行》《长恨歌》,女儿就在房间里偷偷翻书,看父亲是否背得通畅,或磕磕绊绊的是哪两句。


后来,潘向黎发现,白居易是总要被父亲漏掉两句的。但若是杜甫,就都“有始有终”了。“最常听到的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他总是把“哭”念成“阔”的音。有时候夜深了,我不得不打断他的牵衣顿足拦道‘阔’,说‘妈妈睡了,你和杜甫都轻一点。’”

 

其实,潘向黎还没去上海时,父亲就启蒙她开始背诵古诗,并利用寒暑假或写信抽查成效,后来又改为亲自为女儿录古诗词,直到潘向黎有一天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从小“嘴尖舌利”的潘向黎向父亲一阵解说后,父亲想了一想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编者注:复旦大学最富盛名的古典文学专家朱东润先生),带你一起去吧。”那一天,潘向黎觉得自己长大了。她打开并建立了自己的古诗王国。

 

潘向黎说,读诗要真“享受”,不是励志,也不是安慰。她喜欢在春天读李商隐,唯美忧伤;夏天读王维,清净凉快;秋天读杜甫,温暖心肺;在冬天读李白,血气可张。

 

常有家长问她:孩子几岁开始背诗好?她恳求家长别强迫孩子背诗,应顺其自然。强迫下,很多美好的东西就没有了。“但可以买一些适合他年龄段的读本,放在他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如果孩子没有拿起那些书,不能急,等。就像真爱一样,‘如果真是你,晚一点遇见没关系’,海枯石烂等下去。 

 

而如果成年人读古诗,则要学会“化入”“化出”。“让自己成为一个赤裸的精魂,像一片羽毛甚至一片云一样飘进去,飘入诗人为你缔造好的世界里。然后不能拘泥于一个解释、一个版本,一首好诗像一个花园一样,很美,每种解释都是通向花园的不同小径。”

 


诗中不仅有大意趣,还有小八卦。


上海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曹可凡和潘向黎有一段关于“古诗八卦”的问答。我们来看看,潘向黎是如何在古诗里悠游自得。

 

曹可凡:从一个女性的角度,唐代的诗人你觉得谁最适合做丈夫?

潘向黎:只能直说是王维。无论完美男人、完美文艺家、完美丈夫,我都投王维。王维出身高贵,书法,草书、隶书、楷书皆极精美;他会很多乐器,别人作曲有问题都会请教他;颜值也非常高,史书记载,说他皮肤白皙、身材修长,打扮也是风流蕴藉、低调奢华。王维还极专情,娶了一个太太之后两情甚笃,31岁以后不再娶。难道没有资格当选最佳丈夫吗?

 

曹可凡:如果选一位唐代诗人跟你一起吃饭喝酒,你会找谁?

潘向黎:我选两个人。一个是杜甫,因为杜甫这个人食欲特别旺盛。他被朋友招待时,“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其实没有什么好吃的,就是比较嫩的韭菜炒一下,有没有鸡蛋还不知道呢,但被他写得如此富有食欲美。其次是韩愈,跟韩愈在一起吃什么东西,他都会制造一些欢乐的气氛。有一个朋友送他一个竹席,他写了一首长诗,细述打开竹席整个房间如何光芒闪烁,苍蝇蚊子纷纷回避。韩愈这个人很夸张,会找到那种无中生有的乐趣,所以我喜欢跟他吃饭。

 

曹可凡:请问潘向黎老师最不可能爱上的唐朝诗人是谁?

潘向黎:这个我很明确,只有一个,温庭筠。很多人看过《甄嬛传》,开篇曲大家记得吗?这首词作者就是温庭筠,又精美,又精致,又有点香艳,他老人家很有才,叫“温八叉”,八次叉手就可以完成一首诗,所以人称“温八叉”。很遗憾老天爷对他照顾得不全面,他长得很丑陋,另外一个外号叫“温钟馗”。不光我,绝大多数女性最不可能爱上的就是他了。


《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


著名作家何立伟说:“解唐诗要解得好,须得有大学问,亦须得有大解心。向黎是二者皆有。她谈古诗,金声玉韵,蕙心兰质,可爱煞人。”


《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8月出版后,就入选了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的9月“中国好书”榜单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的10月畅销排行榜。这本书更像一位江南才女读古诗的私人笔记,领略闲步看花的清赏之乐,是情不自禁的悠然心会。

 

潘向黎还著有:长篇小说《穿心莲》,中短篇小说集《白水青菜》《十年杯》《轻触微温》《我爱小丸子》《女上司》《中国好小说•潘向黎》,随笔集《茶可道》《看诗不分明》《万念》《如一》等。英文版小说集WHITE MICHELIA(《缅桂花》)。作品被译成英、德、法、俄、日、韩、希腊等多个语种。


END

文字 / 麦麦  

回复“往期”查看精华文章

卢思立:这些木头里,真的住着人。它们会悲,会羞,会混沌。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