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波组工
今天推荐的文章是杨立平在离任宁波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时发表的离别感言,她用10个数字总结了自己30年的工作经历,字字肺腑,感人至深,非常值得一读!
从一到十:30年浓缩的组工风景
——我的离别感言
亲爱的同志们:
今天,我将告别宁波、告别战友,奔赴新的岗位。感谢组织关心,让我结束十年的交流生涯,回家团圆。作为一名老组工,我坚决服从并拥护组织决定,热烈欢迎钟部长任职履新。
今天的离别对我而言比较特殊,是双重告别:既告别亲爱的战友们,又告别我挚爱的组织工作。从1983 年走上工作岗位一晃33年过去了,从事组织工作已近30年,真有弹指一挥间的感觉。用1-10这一组数字总结一下,没有多少精彩却也算走的坚实。
宁波
1
一个小丫
我出生于医生之家,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有注解的新华字典和参考消息,这个爱好也许无形中让我植入了一点文学的因子、开拓了观察国际的眼光。
19岁还是黄毛丫头,我从师院毕业走上县中的教坛,因为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枯燥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人类发展史,所以学生挺喜欢我的政治课。
三年后我考入了西南政法大学,攻读法理研究生。当律师或当教授曾经是我早年内心的梦想,政治+法律的双专业熏陶,给我打下了逻辑思辨的基础。
1988年毕业后,凭自己的实力考入省委组织部,也由此开启了漫长的组工生涯,一直得到组织的关心培养。
2
两地部长
省组工作近19年,2006年我圆满完成全省先进性教育综合组组长工作,在省委关心下2007年我到嘉兴任职常委组织部长,共五年零八个月。
大桥开通,天堑变通途。2012年8月来到宁波任职常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在两个美丽的城市工作,十分有幸。2016年5月我同时兼任宁波市委统战部长,两部工作同抓,党内党外同步换届,尽管工作十分辛苦,但也使我有机会全程参与党派和工商联换届工作,深入了解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民族宗教事务发展、港澳侨台涉外工作,时时被海外“宁波帮”的格局魅力、爱国爱乡的情怀所感动。
嘉兴
3
三生有幸
组织培养给了我成长的平台,一生之中能够作两地部长、任两个部长、兼两校校长(党校校长、经理学院理事长),让我从各类不同群体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为官、干事的道理,有幸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
不能忘记各位班子领导、市委历任“班长”给予我的关心帮助教诲;
不能忘记崔平、甘中学、姚力军、张彦、刘科、鲍海明等一批海归创业家身上闪耀的智慧光芒;
不能忘记区县(市)的领导们埋头苦干、拼搏奋进的澎湃激情;不能忘记各局办领导给予的理解支持;
不能忘记李如成、郑坚江、王久方、熊续强、张江平、谢识才等风云甬商的自信豪迈;
不能忘记“百精班”的沈志宏、毛磊、沈国强、杨和荣等企业家的创新活力;
不能忘记傅企平、钱建康、周康健、方国君、俞复玲、朱红明、方红珠等一批基层干部的敬业担当;
不能忘记徐立勋等“创二代”接班群体的成熟定力;
不能忘记全市组工干部甘为人梯、淡泊名利的襟怀。
所有这些给了我无尽的人生财富,让我终生受用。
4
四十而立
古人云,三十而立,对我而言是四十而立。43岁时经过7年处长历练我走上了副厅级岗位,成为省管干部。但我一直认为职级提升不等于能力提升,四十而立不等于自然而立。
对一个从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看到了本领的恐慌,所以学习伴随了我的工作生涯。
平时没有特别的爱好,读书学习是充实自己的路径:特别注重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
既深学悟透上级文件,又学习钻研政论文章;既看人物传记,也看特色专著;既看经济书籍,也看综合期刊;既看文学读物,也看瑞丽时尚;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
学习使我认清自身的使命责任,使我保持慎始慎微的自律,牢记要就平地坐、向宽处行、择高处立。当然四十而立更不是孤独而立,“人”这个字就是一撇一捺的互相支撑。
每到一个陌生之地,我都紧紧依靠班子和同志,把他们作为我事业而立的支撑,大家互相信任、互相理解,我永远感谢同事们的无私支持和包容。
5
五湖伴居
江河湖海潮湾溪是我工作生活过的城市的共同特色,温州的九山湖、杭州的西湖、嘉兴的南湖、宁波的东钱湖、我家边上的湿地西溪湖,五湖伴居使我工作与生活之间如此融通。
水润万物,上善若水,更为可贵的是水会随着山形地势容器之变而变,让我在工作时注重应时而变、因势而动、与时俱进,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机械唯惯例,始终把公道正派作为生命线,把用好五湖四海的干部人才作为自己重要的职责。
6
六次轮岗
1988年进入省组后,我先后在组织人事科研所、调研室、《时代先锋》杂志社、干部综合处、省委党建办、组织处工作。这些岗位基本都没有什么实权,但正是没有权力,使我有更宁静的心绪去钻研组工业务、干部政策,思考问题、谋划活动、基层调研。
政治专业+法学硕士+组织工作,培养了我静思的习惯、严谨的作风、全局的意识、缜密的逻辑、快捷的思维和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在这些岗位上,不论是参与省级班子换届筹备,还是参与全省重大的竞争性选拔;
不论是实施党内重大活动,还是推动难点问题攻关;
不论是跟随领导调研,还是自己下去指导工作;
不论是干部工作,还是人才、基层组织工作;
不论是组织工作,还是统战工作,让我有了工作定力、决策底气,在每个岗位苦干实干巧干,干出了一些让组织认可、群众满意的业绩。
中央组织部党建读物出版社专门出版了我主编的《如何做好干部日常考核》一书,也算是为我在宁波的组织工作划上一个小小的圆点。
7
七点心经
33年的工作生涯尽管只有教师和组工干部两个职业,但是因为都是与人打交道,所以确有其相通之处,尤其是十年组织部长,我耗尽了心力,从中悟得了一点心经。
一要传递正能量。不论多么辛苦都要以旺盛精力鼓舞人,不论什么讲话都要突出讲政治、顾大局、识时务打动人,不论什么场合都要优雅光彩地感染人。
二要善于自主学习。注重从直接和间接的经验中积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看当地市县志、读历史故事、览文化风情,再讲好当地故事。在国外推介宁波时我曾用ABCDEFG七个英语单词来概括介绍,引得热烈反响共鸣。
三要豁达包容。人的一生不是只有鲜花掌声红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组织部长的岗位看似有权,却备受心智的折磨,透支身体的能量,阅人无数,必须看开、看淡、看远。像中国真正的“贵族”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遗孀李佩那样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说到底,人生的风景就是心灵的风景。
四要弹好钢琴。干部、人才、组织每条线要统筹,面上工作和具体工作要融合,党内干部与党外干部要并重,重大活动与日常工作要兼序,里面资源和外面资源要整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要敢于创新。在嘉兴南湖旁叫响了“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的心声,让红船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出台了嘉兴首部人才政策。在宁波思考主持实施了干部工作的“班长”工程、“培鹰”工程、“优苗选育”工程、“知行你我·勇立潮头”风采展示。人才工作打造“蔚蓝智谷”、构建“五网”引育体系、实施人才25条新政,“国千”人才达到90人、“省千”人才达到240人。
开辟了“点线建精、整片建强”的基层党建路径,打响了“公益集市”的品牌,顺利启动党校新校区和经理学院大楼的开建。许多工作得到了公认,见到了成效。
六要学会倾听。静静倾听别人的倾诉,静静理解别人的心绪。多换位思考,多开导体谅,该担当的要敢于担当,该批评的要敢于批评,该点拨的要睿智点拨。
七要心怀感恩。不论遇到什么事、什么人都是人生的历练,都是一笔财富。感恩组织、感恩领导、感恩同事、感恩生活。亲人们给我们以关怀理解,好人们给我们以温暖帮助,坏人们让我们知道了丑恶,小人们让我们知道风险。正如《苦乐年华》中唱道:生活是一团麻,是一杯酒,饱含着酸甜苦辣。
1月7日崔平所长陪同我去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遇见白建原书记,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大姐,她一直是一位在背后默默支撑先进院的人,不看名不重利,也是十年在外,难以照顾远在北京的家人。
见到她让我想起了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段话:“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一面之见对她留下永远难忘的印象,正如我和崔平所长的一见如故,相识相知。
8
08难忘
一个人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事,但终生难忘的并不多。对我而言最感自豪的莫过于承担2008年习近平同志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科学发展观嘉善联系点的工作。
那是我到嘉兴工作的第二年,接受省委市委如此重任,我们夙夜在公,真正的“五加二”“白加黑”。我和团队一起起草修改活动方案,商讨研究信息简报,及时督导推进落实,亲自起草重大文稿,圆满完成联系点任务,实现了活动与工作两促进,嘉善至今仍享受着这次联系点的红利。
我有幸两次陪省委领导到中央汇报工作,面对面聆听首长教诲,给我莫大的鼓舞。
9
九九归一
在一条战线上深耕近30载能保持激情,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是很不容易的,可以欣慰地说,我基本做到了。当然,我一个人的能量有限,九九归一,所有成效归功于书记重视、班子合力、团队支持、同志努力。
2016年宁波区划调整和市县镇三级换届双碰头,党内班子调配与党派班子调整同操作,工作难度很大,在市委、在书记的领导下,同志们尽责履职、冲锋陷阵,许多同志家中老人生病住院、孩子年幼需要照护、自己生病坚持上班,从不言语,从不叫苦,从不抱怨,加班加点,真正锤炼出了一支组工铁军,让我深受感动。
我们的学习组工、实干组工、质量组工喜结硕果,组工家文化暖心舒心,部机关连续荣获全市文明机关标兵,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年均列优秀前茅。仅2013年以来就32次获中央和省委领导批示,17次在全省全国会议上交流经验,148篇经验在中组部和省组刊发,省以上媒体宣传401次。
10
十分遗憾
十年在外,收益良多,但也有一些遗憾。儿子小学尚未毕业我便离开家庭去异地打拼,工作繁忙难得回家,先生一个人操持十分辛苦。父母年事已高,远在温州,难得回去探望,对他们我心存愧疚,这也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好在交流我一个,锻炼一家人,他们始终是我坚强的后盾。我回到家里再辛苦也会把做家务当成一件爱家人的乐事。
还有更多的遗憾就是我主持的组织、统战、党校等工作中也有许多想法理念还未化作落地的棋子;还有不少人才的问题我还没有深入解决。
所有这些遗憾,我会化作一份责任、一份牵挂,牢记在心。由于平时工作标准高要求严,可能播撒的温柔的花瓣少了一些,也对事不对人地批评过一些同志,但都出于公心、为了工作,如果对任何人造成压力,对此也深表歉意。
温州
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一生组工缘,一世组工情。我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泰戈尔说过,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我会永远感恩宁波,永远牵挂战友们。
钟关华部长经历多岗位锻炼,素质全面,年富力强,一定比我干得更出色,希望大家像支持我一样支持新部长的工作,齐心协力再创佳绩。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遇见就有分别。我会融入我兴趣所致的浙传舞台,快乐工作、美丽生活,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按照夏书记“实干是唯一导向”的要求,翻篇归零,努力在新的跑道上继续发力,把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方略、新理念、新要求在高校落实好、执行好。
生命的意义不在固守,而是开拓。我会享受变化带来的无数新的邂逅和全新的发现,做一个跟上时代潮流的人。在此,我与大家道一声珍重,愿友谊之树常青。日久不一定生情,但日久一定见心。现代社会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有好消息让我一起分享。整整四年半,朝夕相处,情深意重。我把这些年自己的一些理性思考、指导工作的文稿留下来,权作纪念,也可以算是一种“见字如面”吧。
最后,衷心祝愿宁波在新一届市委的领导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早日建成名城名都,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
谢谢大家。
杨立平
杨立平,女,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学基础理论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
2017年2月23日,浙江省委决定,杨立平同志任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委员、书记。
1980.09--1983.07,温州师范学院政治系政治专业学生;1983.07--1986.09,浙江省平阳县第一中学教师;
1986.09--1988.08,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法学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
1988.08--1996.05,浙江省委组织部调研室、时代先锋杂志社干部(其中:1991.10起任主任科员,时代先锋杂志社编辑室主任);
1996.05--1998.02,浙江省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副处级调研员;
1998.02--2000.04,浙江省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副处长;
2000.04--2003.07,浙江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正处长级);
2003.07--2005.11,浙江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处长、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2005.11--2007.01,浙江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处长(其间:2005.01-2006.06任省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综合组组长);
2007.01--2007.04,嘉兴市委常委;
2007.04--2008.09,嘉兴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2008.09--2012.08,嘉兴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社工委书记。
2012.08--2017.02,宁波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期间曾兼任统战部长)
2017.02--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