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功臣】治水奇才缴焕熙​

【文安功臣】治水奇才缴焕熙​

文安动态365 日韩男星 2017-03-28 18:31:34 756

 

关注我们请长按下面指纹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微信号wenandongtai365

治水奇才缴焕熙

十年九涝的文安洼,历史上曾出现过无数个挖河筑堤、开渠营田和勇斗惊涛、力挽狂澜的人物。在当代,缴焕熙就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他从20岁到80岁,与水斗了半个多世纪。他的事迹,在千里长堤、大洼内外广为流传。

 

脱 颖 而 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月,缴焕熙出生于文安县西缴各庄村,家中薄有资产,父辈热心公益。他的三祖父缴义卿是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的文安县堤工会成员之一。缴焕熙从小在任邱县白洋淀边的李广村长大。生在文安洼,长在白洋淀边的缴焕熙,从小养成了爱水、斗水、不怕水的脾性。

民国十四年(1925年)七月间,大清河上游大水,千里长堤岌岌可危。这一年,不满20岁的缴焕熙刚从姑母家回到文安洼老家。大汛到来,他随抢险队守护左各庄东大堤。这段堤九曲八弯,人称“龙头弯”,是个回流冲刷,极易溃决之段。早在乾隆二年(1737年)春工复堤时,县令姜士伦①就特命把这段堤加固加宽,允许村民们在堤上“筑室而居”,后来渐成村落,但户数不多,取名“十间房”。此时东大堤外,河水超过了堤顶,在临河坡堤肩上筑起了子埝。堤上的人群正忙着堆土运料,加固堤防和子埝。几个老年人在河堤上摆着鲜桃瓜果,在给“水神爷”上供。忽然有人大喊:“大堤裂开了!”大家一看,堤正中出现了一条一寸来宽的长裂。大堤一开,文安洼将成泽国,十间房村也将不复存在了。不远处,有一户刚刚盖了三间新房,房主老太太急得直磕头。但在这紧要关头,却找不到一个拿主意的头面人物。县堤工会派来护堤的几位“大褂先生”,到街里过大烟瘾去了!这时,人群里站出了缴焕熙,他一声大喊:“乡亲们,别等了,快在堤两边打夹堤桩,放软料!”这一声,喊出了人们的共同心愿:大堤连着“十间房”,大堤连着文安洼,哪个人不愿意保住大堤呀!好在物料不少,又有现成的打桩班,大家一齐动手,在临河坡、背河坡同时打桩下料。初出茅庐的缴焕熙,指挥了他一生抗洪抢险的第一战。正干着,大柳河镇有名的士绅叶敬希②带着一帮人来了。他上堤一看,说:“这活干的行呀!谁安排的?”人们一指缴焕熙:“就是这个小人儿!”叶敬希看后一笑说:“是你呀,焕熙!怪不得,怪不得,你们缴家也算是治水世家了。”

这一战,保住了堤防,保住了十间房,保住了文安洼。脱颖而出的缴焕熙也成了文安洼里小有名气的人物。

 

乱 世 寻 路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华北沦陷,也有部分地区成了政治、军事空白区。一时间“有枪便称王”,到处是“司令”。东羊町村的柴恩波在新镇一带扯起了军旗,邻县静海县的郝保祥也在王口、茁儿头一带拉起了“杆子”。他们名为保民,实则为匪,四方八乡,多受其扰。为了应付这些草头司令,同时调理本乡的大事小情,大柳河一带村庄,由士绅们牵头,成立了一个维持会式的班子,刚满而立之年的缴焕熙,也被人们推选进去。

缴焕熙敢说敢干,遇事不慌。在那动乱年代。他和西张村张福臣等人,代表柳河堼一带村庄,和“柴部队”打了不少交道,也给了柴部队一些枪支、粮食等资助,并利用柴部队抵制了河东郝保祥、河北黄锡彪等杂牌军的骚扰。有一次,柴恩波对缴焕熙等人说:“焕熙,你们也拉队伍吧,你当头,用我的番号。这年头没有兵不行呀!”缴焕熙摇了摇了头,说:“我可当不了官。”婉言谢绝了。后来,大柳河一带也拉起了队伍,西张村“鳌六爷”的儿子张兰亭当了队长。

反复无常的柴恩波投奔抗日队伍后又投蒋降日,当上了伪新镇县保安司令。大柳河成立了伪乡政府,缴焕熙也以大柳河乡维持会副会长的身份和柴恩波有些交往。由于和柴恩波这段往来,为他参加革命后,利用敌伪关系,完成我方挖河筑堤任务,提供了一定便利条件。

1938年春夏之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文安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并建立了抗日武装县大队。为人正直、深孚众望的缴焕熙,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对象。县大队政委马得骏,经常派人找他联系。缴焕熙等人背着敌人给抗日队伍送粮送菜,了解敌情,做了大量工作。有一天,马政委派人找到缴焕熙,县大队要化装端掉大柳河乡伪警察所,干掉作恶多端的伪警长。缴焕熙帮助县大队借来化装的衣服,诚恳地说:“把我们也端了吧,我可干够了,我要明明白白地跟你们去抗日!”根据老缴平时表现和抗日要求,县大队在端掉伪警所、枪毙伪警长的同时,也“端”了伪大乡,把老缴“端”到了抗日队伍。缴焕熙激动地说:“我这几年东一头、西一头,找不到一条正道,这回可算到了家!”

缴焕熙参加革命后,组织上考虑到他的特长和社会影响,派他在名义上算民间机构的文安县堤工会当副会长。当时冀中行署主管水利工作的郝治斋,是白洋淀圈头村人,北洋大学水利专科毕业,和老缴是老熟人。同郝一起工作的王士勉,是任邱县李广村人,缴焕熙幼年跟随姑母,和王士勉同学,又是个行家里手。缴焕熙遇到这些善于治水的故知好友,加之他好学肯钻,经常把家传的《陈仪文集》带在身边,一心把这位同乡前辈的治水理想变成现实。后来,他跟随河北省的水利专家徐正、郝治斋、王士勉等踏遍了河北的山山水水,摸清了大清、子牙、滹沱、潴龙等主要河流的来龙去脉,参与了多项抗洪抢险战斗和挖河筑堤工程,使他治水的胆识和经验与日俱增。

 

特 殊 使 命

 

40年代初,名义上为文安县堤工会副会长的缴焕熙,参加过滹沱河堵口、白洋淀筑堤、赵王河改道、千里堤加固等项工程,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一次次挖河筑堤任务。但至今人们还在津津乐道的是,1944年春到1945年春,他受冀中行署委派,按照我党的工作意图,取得敌伪资助,顺利完成了赵王河取直和滩里引河疏通的特殊任务。

按着我冀中行署的多次勘察,白洋淀为上游诸多河系的归宿。而赵王河则是渲泄白洋淀水的唯一出路,并是一条保定府来往天津卫的重要水道。但河道窄浅弯曲,输水不畅。疏通赵王河,对我冀中大部分地区防洪除涝有着重要作用。而敌人也有利可图,他们可以通过赵王河,把军用物资西送,又可把掠夺来的财物东运。当年这条河,从白洋淀到史各庄西是我方的根据地,从史各庄北到新镇,则是敌伪控制。滩里引河是利用东淀低水位时期,排文安洼水入淀的关键工程,关系着文安洼和整个清南地区的排水。但滩里一带,又是敌伪控制着:西滩村有汉奸张兰亭的岗楼,静海县王口镇有日军驻守。在这种情况下,完成这两项工程谈何容易!冀中行署领导研究了当时的形势,把任务交给了缴焕熙,指示他要取得敌人的同意和资助,唱好这出“闯敌营,盗敌令”的戏。

缴焕熙接受任务后,回到了敌占区,以文安县堤工会副会长的身份找到了已经当上伪新镇保安司令的柴恩波,说赵王河两岸和文安洼里绅民请求开挖这两条河,要求柴恩波给予通融和帮助。柴恩波念及故旧,又想到挖通赵王河对自己进退有利,愉快地答应了。他不仅给缴焕熙写了公函,还派伪新镇县长王化南的父亲,作为新镇县的代表,同缴焕熙一起去保定府日伪水利工程局呈请挖河。接着,缴焕熙怀揣我冀中行署的指示,手持“柴司令”公函,联络了文安、雄县、新镇、安新等14个县的代表,到保定取得日伪水利工程局的同意。接着,他们又赶赴北京,找到日伪华北建设总署水利督办处。督办处的日酋雷古亘接见了他们,事情办的意外顺利,他们不仅批准了这项工程,给有关地区的日伪驻军写了公函,还答应出钱支持。

关节打通,春季动工。缴焕熙首先组织文、新、雄3县的民工扩挖赵王河,并在史各庄到新镇段进行了截弯取直。时值五月,工程接近尾声,缴焕熙看着新河新堤,回想几个月的奔波往返,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他想到:挖这条河道,我们有利,敌人也有用,河道输水后,插着膏药旗的日本侵略军小汽船和包运船又要往返其间了。但敌人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这里是中国的土地,这条河属于我们中国人!想着想着,他顺手拿过一根鲜柳干,插在大堤临河坡上:“它能长成树吗?如能长成树,它就是我们在这弯曲的年代,治理这弯曲堤河的见证!”

有幸的是,这根柳干成活了。在1987年汛期,中共文安县委、县政府等五套班子领导检查堤防,请缴老沿堤讲“古”,传授治水经验。车到史各庄镇北,正遇上这棵大树。它树身已有两人合围的周长,直径1米左右。参加检查的30多人在树下合影留念。人们赞美着:“好大的一棵树!”这是在赞美树,也是在赞美那当年的栽树人——治水老将缴焕熙!

如果说1944年春,开挖赵王河还算平安完工,那么,1945年春疏通滩里引河就颇具凶险了。这是一条小河,充其量上几百人,挖个十天半月就行了。但驻守滩里的伪军大队长张兰亭父子兄弟,却是一帮凶神恶鬼。他们虽与缴属乡邻,但翻脸不认人,杀人不眨眼。这年正月初九,张兰亭曾带领一帮伪军,血洗了老缴的邻村富各庄,当场杀害了村抗联主任刘景发,捆走了刘汝君、刘景森、刘景美、刘景祥、何定国等村干部和骨干,到滩里后又惨杀了刘汝君和何定国。老缴要去滩里找张家父子点头挖河,其险犹如狼嘴里去拔牙!家里人都捏着一把汗,劝他:“去不得呀!他们早就说你名为堤工会,实为共产党,要抓你呢。”怎么办,去还是不去?领导交给的任务怎样完成?他思谋再三,毅然决定:去!他深知,张家父子欺软怕硬,气壮心虚。你和他说好的,他也许砍了你;你来硬的,他可能给你下跪。再说,自己明有日本人和柴恩波的公函,暗有抗日武装的保护,怕他们何来!想到这里,他把两套公函收拾好:把冀中行署的公函藏在大棉袄底襟里,把日伪公函装在口袋里。他坐上冰床子直奔西滩村。撑冰床的小伙子不敢撑到滩里,把他送到艾头村就不撑了。好在路不远,老缴蹅了2里多的冰道,走到西滩。

张家父子如临大敌地接待了缴焕熙,明是好酒好菜,暗里心存戒心。张兰亭的老爷子“鳌六”不阴不阳地问:“焕熙呀!听说你和这个挂上钩了?”他伸手做了个“八”字。老缴沉着地摇摇头:“我从小玩泥玩水,干不了全武行。这回我可是受上面委派,不得不来呀!”说着,他从容掏出日伪的公函,要张家父子明天派人送他到王口见日本驻军。这一下,张家父子傻了眼,也犯了难:不送吧,看来姓缴的来头不小,得罪不起;送吧,又怕抗日县大队用缴焕熙做引线,把他们引出去半路打了伏击。前几天县大队才把任庄子岗楼上的伪军骗下岗楼缴了枪。送,不愿;不送,不敢。最后只好暗里在沿途布防,派一小队伪军送缴焕熙到王口镇。

在中国老百姓面前如狼似虎,在伪军面前趾高气扬的日本侵略军,对他们的上级可谓必恭必敬。当他们看到缴焕熙递过印着膏药旗的公函,又是立正又是敬礼,一口一个大太君地接待了缴焕熙。这年春天,这段小小的引河总算挖成了。

 

劈 波 斩 浪

 

1945年5月31日,八路军解放了文安城。敌寇虽去,天灾尚存。在日本侵略军铁蹄下解脱出来的文安洼,仍被洪涝灾害所困扰。从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大清河、赵王河几乎年年行洪。每逢汛期,河里洪涛滚滚,洼内暴雨连恒,时刻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战胜洪涝,保卫人民的劳动成果,党和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冬春疏河筑堤,夏秋防汛排涝,把抗灾斗争贯穿于全年,在财力物力不足,又缺少水利科技人员的困难条件下,战胜了一次次洪峰,保卫了文安洼和整个清南地区的安全。从1946年到1969年24年中,河道年年行洪,其中14年接近或超过抗洪保证水位的情况下,除了有3年为保卫京津两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主动分洪之外,没有一年发生决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雄的文安洼人民创出了史无前例的奇迹,水利战线的广大指战员,立下了光照后人的功劳。而在这一时期,已进入壮年直至离休的缴焕熙,几乎参加了每一年每一次的关键抗洪之战。

解放初期,缴焕熙就和第一任水利局长任国华、后任水利科长的杨恩兆一起,被人们称为“水利三老”了。在那层波叠浪、惊涛掠岸的日子里,“三老”出现在哪里,哪里的护险人员们就象吃了“定心丸”,有了“主心骨”,就觉得心里踏实多了。

1950年7月,华北大片地区连降暴雨,引发了山洪。8月初,赵王河水位达到9.64米(大沽水准,下同),超过了抗洪保证水位。河水超过堤顶,依靠子埝维持。县委书记刘光、县长李泽民率领两万多名抢险队员在千里堤上摆开战场,打起了持续半个多月的“高水位持久战”。这天,天津专区专员张子善到千里堤上段检查防汛,给县领导和参加抢险的缴焕熙等人下了“死命令”:一定要保证千里堤不决口。当时有人担心地说:“河水早就超过保证水位了。”张子善严肃地摇摇头:“有限保证、无限负责,要负责到底!物料供不上,你们要我的头;开了口子,我要你们的头!”专员走后,县区领导立即进行了研究。缴焕熙根据赵王河北连着5公里宽的百草洼,河水洼水连成一片,水面宽阔,风大浪高,易出决口的特点,提出了搞“散镶鱼鳞埽”的建议。继续在临河坡打桩援料,沿北堤肩加固子埝,打签桩,加苇把,把兴隆宫、付王店等村过河种地用的大小木船和打野鸭子用的小枪排子集中起来,装上土,扣在临河木桩间防风;抢险队员每人带一床棉被塞在桩里防浪;拆掉场屋、闲屋、破旧屋,用土坯、铺草、檩木、门板加固险段。硬是用这“土办法”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大堤。当年9月4日,天津专区专员公署以秘字3号文发布通令,嘉奖文安县委书记刘光、县长李泽民和参加抗洪抢险的干部、民工。

1956年7月下旬,大清河洪水暴涨。8月初,最高洪水位达到9.97米,阵风一起,波浪越堤而过,新镇以下,连续出现20多次险工,经过紧急抢护,才化险为夷。其中最危险的是石沟大湾大堤劈裂滑坡。这天傍午,缴焕熙正在有名险段滩里东大湾检查险情。在石沟段负责防汛的县委领导派人来,“请老缴快去!”缴焕熙赶到富管营——石沟段,一片险象呈现在眼前:大堤劈裂将近50米,背河坡的一半滑了坡,溜出10多米,临河坡的一半还立着,不断浸出“堤浸水”,险到了极点!老缴冷静地分析了原因:这段老堤,堤身单薄,春季复堤时培了土,但新打的半个堤后有苇塘,基础较软,加之初春施工,下有冻土层,不能夯实,汛期一到,大堤底部被堤浸水泡成软泥,半个堤失去依托,造成滑坡。而留在临河的半个老堤,历经多年抗洪,平时人行车轧,基础较好,所以一时没有决口,但也经不起三级风浪了。找出原因,他运用多年的抢险经验,采取了紧急措施。在劈裂处铺一层苇子,铺一层土,外加护桩,把溜走的半个堤慢慢铺上了。东西向的大堤,苇子南北向铺放。有人问:苇子为什么不顺堤铺?顺堤铺可以挡水呀!”老缴摇摇头说:“不能顺堤铺苇。顺堤铺苇当然能挡水,但这水不能挡。留下的半个老堤处处是堤浸水,你顺堤放苇把水挡住,再压上土,水进得来流不出,泡着这新土,功夫长了这堤就成了脓包疮,铺上还得跑。顺水放苇再铺土,堤浸水顺着苇子的缝隙流出来,再慢慢加夯加固,这样虽然过点堤浸水,但大堤不会决口了。这个办法叫做‘苇土还坡’,堵中有导,导中有堵。”奇法制服了奇险,这段堤保住了。至今提起这件事,亲临其境的人们还在心有余悸,连称“好险”,对老缴的抢险奇招赞不决口。

在半个多世纪的治水生涯中,缴焕熙春冬筑堤挖河,夏秋防洪抢险,亲自参与的工程和制服的险工上百次,立下了传世之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和战友们多年摸索积累的“活龙苇埽”、“苇土还坡”、“拉锅寻洞”、“横桩治漏”等奇招妙策,在过去发挥过它们的历史作用,在现今乃至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将来,也是宝贵财富。

 

壮 心 不 已

 

“离休不离岗”,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赞美老缴。

1974年,老缴离休了。岁月无情人有情。对老缴来说,堤有情河也有情。多年并肩战斗的同志,多次治理过的河堤沟渠,都使他恋恋不舍。最使他忧虑的是,“水无常势”,这几年虽无大的洪涝灾害,但人们对洪水灾害的警惕性也较前放松了。遇到特大洪水,后果不堪设想。

离休后的日子似乎使他出也安然,进也安然。居安要思危,“人离了心不能离”。他在千里堤上的王村防汛指挥部旁结庐而居,与老伴在这两间陋室中一住就是14年,继续当着一名随时监视汛情的哨兵,一员威镇河汉的守将。老家宽房大室,子孙满堂,孩子们多次劝他回家享清福,他却笑着说:“我还壮实着哩,用不着你们侍候。”在他看来,人到垂暮之年,能继续为人民办点事,乃是最大的幸福。每到汛期,他仍和离休前一样,检查汛情险情,出谋划策。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不挂衔的老顾问”。1987年,县五套班子换届选举后,县委、县政府请他给新领导班子讲授防洪除涝课,年逾8旬的缴老,婉言谢绝了为他搬来的坐椅,站在讲台上讲了起来。看着堂下一张张年轻陌生的面孔和一对对渴望求知的眼神,他越说越来劲儿,一讲就是大半天。近几年中央和省、市领导多次来文安视察防洪排涝工作,慕名邀请老缴一同检查堤防,指点要害。他步履快捷、思路灵敏,所言多中,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的好评。

老缴一生治水,又爱玩水。秋冬游泳更是他一大爱好。前些年赵王河流水不断,过了“立秋”节,他就要坚持一天一个凉水澡了,持续100多天,一直洗到“小雪”节。河水结了薄冰,他还用手拍碎冰层,下水洗一回。这使他一直保持着强壮的体魄,为水利建设事业奋斗不已。

1984年,年近80的缴焕熙,向基层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考虑了他大半生对党和人民的贡献,很快批准了他的申请,实现了他一生最大的宿愿,在全县传为佳话。

 

传 世 之 宝

 

在漫长的治水生涯中,老缴和战友们经历了无数次洪波恶浪,治服过无数次凶峰奇险,在防洪抗洪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可称为传世之宝。现摘其要者如下:

1、活龙苇埽:春季复堤时,选择鲜柳枝干插在大堤临河坡,一春一夏长成小树。大汛到来,用苇子、麦秸等扎成把子夹在树行内防风,俗称“活龙苇埽”。以后逐年补栽,形成堤坡林带,对防风防浪、保护堤防作用很大。

2、散镶鱼鳞埽:对易起风浪的河段,在临河堤坡打桩下料,踩实加土,后在桩间挂柳防浪。

3、挂柳:方法有二:一是大挂,用于河道弯曲、激流冲堤处。把整棵的柳树锯下半截,带着树帽,树干朝外挂在堤弯处,可向外支顶水流,避免波浪冲堤。二是小挂,用较小的柳树密挂桩间防浪。

4、防风排:南方一般用竹排,北方常用青麻杆或高梁秸作排,再用木桩固定在临河坡防风防浪。

5、白灰寻漏洞:大堤出现漏水,临河坡的水洞和背河坡的出水处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可在河边撒白灰,很快即可找到漏洞和漏水的走向。

6、铁锅寻洞堵洞:堤防汛铺要备铁锅,遇到大堤漏水,要冷静观察,如果漏洞的临河堤有滩地,一般情况不易决口,可在背河堤坡漏水处,用铁锅底朝里拧在洞口处,然后在两坡各打半圆形的小磨盘坝,打桩下料,踩实填土;如果漏洞的堤外无河滩,可以反锅底朝河,锅沿靠里沿临河堤坡拉着找洞,一遇漏洞,外有压力、内有吸力,铁锅可以紧紧地扣在漏洞处,然后在内外坡打桩下料。

7、苇土还坡:大堤浸水所造成的劈裂、滑坡、坠脚,只要渗出的是清水,就说明没有大的漏洞。可用层土层苇,外加护桩的办法抢救。东西向的河堤要南北向铺苇,一层苇一层土,小量的浸堤水可以顺着苇子的缝隙流出,避免兜在堤内造成大险。这样虽有少量堤浸水,但随着层土加高加固,堤浸水可由少到无,大堤不会窝水决口。

8、横桩堵洞:大堤出现小的水眼,可把木桩的顶部削尖,顺着水眼横打进去,既可堵住水眼,又可使四周的堤土被挤压加固。

9、夹堤排桩:大堤中间出现纵向裂缝,在没有出现劈裂、滑坡的情况下,可抓紧在两坡下桩加固,木桩要粗、大、长,下桩后加软料和土加固,可避免劈裂决口。

10、养水盆:对扣锅或打横桩后仍有堤浸水的堤段,可在背河坡堤外筑一半圆形月堤,筑成与大堤相平,流进来的水与河水持平后,水压力就小多了,然后再在临河堤采取加固措施。

1994年金秋,笔者同文安县原政协主席梁树田等同志到缴各庄村去拜访缴老,故人相逢,分外高兴。他虽已年近九旬,但仍是步履稳健,头脑清晰,回忆往昔,滔滔不绝。2003年1月3日,98岁的缴焕熙因病去世,他和文安洼老一代人的治水经历和经验,犹如一座宝库,不是一篇短文可以写清的。愿有志者进一步去探访求索。

 

(原名《治水奇人缴焕熙》,载于《文安文史资料》第四辑。)

注:

 ①姜士伦:浙江遂安县人,进士。雍正十三年(1735年)任文安县知县。

②叶敬希:文安大柳河村人,排行四,人称叶四爷。他热心治水,曾开挖滩里引河,又买水泵排文安洼积水,但收效不大。后来,天津的好事者以此编成一部现代戏,名为“叶四麻子战东坡”,在南市某剧院演出,被叶四砸了戏园子。


作者:狄绍青 来源:《文安文史资料》第四辑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和各种视频、照片等


投稿方式:

1、直接将图片和文字发送到本平台。2、邮箱:431089424@qq.com

3、搜寻公众号:文安动态365 关注  4、联系小编微信号:lfdt365

下面是广告专栏:
文安365红色宝马车队,县城内300元起价,红中华车队,县城150起价,具体按照行程远近和服务时间商定。真诚为所有微友服务,祝有情人终成眷属,联系电话:13673267746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可阅览更多精彩新闻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