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李健《金融学》(第3版)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金融学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金融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浓缩内容精华,整理名校笔记。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李健主编的《金融学》(第3版)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以李健主编的《金融学》(第3版)为基本依据,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金融学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名校真题,囊括重要考点。本书精选部分“金融类”专业考研科目的典型题,并给出详细的参考答案,条理分明,便于记忆。
考点一、社会经济主体的金融交易及其关系
1社会经济主体
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四大经济主体构成了一国的社会经济体系,各经济主体内部及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不间断的经济活动,并引起错综复杂的金融活动。
在封闭经济中,主要的经济部门有居民、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在开放经济中,本国各经济部门还会与国外经济部门发生经济关系,其对外金融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对外贸易和劳务所产生的国际结算与融资;②直接投资实业或纯粹做金融投资。
2资金流量表
资金流量表是指可以反映各经济主体的金融活动及各经济主体间平衡关系的核算表。
(1)描述的对象
资金流量表描述的对象是全社会的资金运动,分为:①实物交易,主要反映各部门的收入形成及分配情况;②金融交易,反映各部门资金余缺和筹集资金的情况。
(2)资金流量表的功能
资金流量表的功能主要是描述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之间的资金往来或交易的流量和流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通过当年资金流量表,可以分析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资金流动是否正常;②从历年的资金流量表中可以找出货币信用运动规律,为制定收入分配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考点二、居民理财与金融
1居民的货币收支与金融需求
(1)货币收入
居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收入,如生产经营、提供劳务和资本等。按照形式的不同,可以将收入分为货币收入与以消费品或其他实物形式体现的实物性收入。
(2)货币支出
货币支出是指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家庭所产生的货币支付行为。居民的多样化支出需求促进了多样化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发展。从跨主体角度来看,居民的支出会形成其他主体的收入;从宏观角度上看,居民的支出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资产结构。
(3)盈余与赤字
①当居民的货币收入大于支出时会出现盈余;反之,则产生赤字。货币盈余是居民进行货币储蓄与投资的前提,而货币赤字则需要通过消费信贷或民间信用来弥补。
②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
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计算公式为:纯收入=家庭总收入-税费支出-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亲友支出。
2居民盈余的使用
(1)盈余使用的考虑因素
①适度的流动性,为了满足日常交易需要和应付不确定性支出。
②收益性,不同的金融资产收益率不同。
③安全性。一般来说安全性与收益性负相关,安全性高,则收益性一般较低;反之则反。
居民盈余的数量对金融资产总量有决定性作用;而对盈余使用方式的不同选择对金融资产的结构有决定性作用。
(2)主要使用方式
①货币储蓄
除现金储蓄外,我国大部分居民将盈余以储蓄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形成银行的资金来源,银行又通过贷款的方式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实现金融平衡。由于不同居民对其储蓄存款的期限、流动性有不同的需求,客观上要求银行创造出多样的储蓄存款品种,促进了银行不断创新其负债业务。
②投资
居民为了获取收益还会将货币盈余用于投资以获取收益,居民投资可分为金融投资与实物投资。
金融投资是指居民将货币盈余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外汇等金融产品上,以期在风险承受范围内获益;实物投资是指用盈余购买经营性资产或各类收藏性物品以期获利。
3居民赤字的弥补
(1)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以向消费品卖方申请赊销或分期付款,或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消费贷款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的信用方式。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有: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
(2)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是居民间直接或者通过合会、民间钱庄等中介组织间接实现的借贷,是一种非正规的方式。
居民对其盈余与赤字管理方式的选择,对一国(或地区)的金融结构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若居民偏好将盈余存入银行,就会出现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结构;若居民偏好购买股票、债券等投资性金融资产,则会出现以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结构。此外,居民盈余与赤字管理日趋金融化,使得市场利率、汇率等的金融变量波动对居民金融资产的收益与风险、居民负债及其成本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通过专业技术对其进行管理。
考点三、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
1企业经营与财务
(1)企业经营与资金运动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并以盈利为目的,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盈利性经济组织。
企业的经营过程,从实物形态看是从投入到产出的再生产过程,这一过程通过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从资金形态看是通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利润和现金流等指标变化,实现资金筹集、运用、回收的三阶段循环周转。
①资金筹集。企业的资金筹集活动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从企业内部筹措资金,主要来源于留存收益和折旧;外源融资是指企业从外部融通资金,主要有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
②资金运用。资金在进入企业后,其形态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不断发生变化。在资金运用阶段,企业的货币资金主要以物质资产的形式存在。
③资金回收。企业将产品出售后回收货币资金,实现价值增值,并用以偿还到期借款、缴纳税金、提取各种基金、分配利润等。
(2)企业财务管理与金融
①企业财务活动及其体现
企业的经营活动可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反映。企业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自身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其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 企业财务报表的种类及内容
②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负债管理、资产管理和盈余分配。
(3)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体系
①企业是金融机构服务的重要对象。
②企业是金融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
③企业的财务活动对宏观金融总量和结构有决定性影响。
2企业负债管理与金融体系
(1)企业负债的定义
企业的负债是企业承担的以货币计量的债务,需要在将来以资产或劳务的方式偿还。企业负债根据偿还期限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企业的负债管理主要体现在其融资决策与管理上。
(2)商业信用
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不同企业会发生经常性的资金往来,形成企业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或预收账款,这种企业之间的相互负债活动即商业信用,其主要的信用工具为商业票据。
非金融企业部门是最大的资金短缺方,需要从其他经济部门筹集资金。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或在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是其最主要的融资渠道。
(3)负债活动的影响
①通过负债活动,企业实现外源融资,满足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
②构成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使金融市场更加活跃并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
③为居民、金融机构、国外等提供投资机会,使他们通过金融投资的方式分享企业经营成果,也调剂了不同部门之间的资金余缺。
3企业资产管理与金融体系
(1)企业资产的定义
企业资产是企业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带来收益的经济资源,主要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流动资产和长期投资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点。
(2)企业资产的利用方式
①以活期或定期存款等形式存放在银行,形成企业的货币资金;
②购买国债、企业债券、其他企业股票等形式形成证券类资产;
③进行直接投资,满足经营或发展战略的需要。
(3)企业资产与金融的关系
①企业资产与金融紧密相关。企业的货币资金是银行存款的主要来源,企业对利率和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动非常敏感。
②企业资产活动对宏观金融的影响:a.企业存款行为会直接影响货币结构;b.企业借款行为会影响社会的信用货币量;c.企业经营业绩是银行贷款质量和股票、企业债收益的基本决定因素。
4企业盈余分配
(1)企业盈余来源
企业的净利润形成企业盈余,其数值等于企业各项收入减去企业的各项支出。企业盈余归属于全体股东,因为企业的所有权归全体股东。
(2)企业盈余分配
获得盈余后,企业要对盈余进行分配。企业盈余在分配时,首先提取各种公积金,然后决定以股利的形式分配给股东的金额,最后剩下的部分留在企业用于再投资,称为未分配利润。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以及企业的实收资本,是全体股东享有的全部剩余利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
(3)企业盈余分配的考虑因素
企业决定盈余分配时要全面考虑自身的发展规划、资产负债水平和外部融资环境。企业内部融资的主要方式是不分配利润,积累盈余进行再投资。
企业盈余的多少以及投资者实际分配到多少盈余和分配方式,会对企业(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盈余越高,投资者实际分配到的盈余越多,越有利于股价的上涨。
考点四、政府的财政收支与金融
1财政收支与政策安排
(1)财政收支
①定义
财政收支是指政府的收入与支出。一方面,政府通过税收及其他收费形式从各部门获得收入,另一方面又通过购买、转移支付等形式使用其收入。财政收支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活动的主要体现,也是政府参与和干预经济运行的主要渠道。
②财政收支与金融活动紧密相连
a.财政收支通过货币形式体现。财政收支的总量与结构对货币供求及其均衡影响重大。
b.财政收支需要通过金融体系来实现,金融系统是财政收入、支出顺利实现的渠道。
c.财政收支对中央银行影响非常大。财政收入导致中央银行负债增加,财政支出导致中央银行负债减少;财政透支或借款导致中央银行资产增加。
d.财政收支对各部门的金融活动产生影响,资金从社会各部门流向政府形成财政收入,资金从政府流向各部门导致财政支出,其结构还可改变社会各部门的资源配置结构。
(2)财政盈余与赤字
①财政盈余与赤字的定义
政府的收入与支出有时是不平衡的,会产生盈余或赤字。如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收入大于支出,财政资金结余,则称为财政盈余;反之,若财政年度内收不抵支,则称为财政赤字。
②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a.增加税收;
b.向中央银行透支;
c.借款。
向中央银行透支和借款统称政府信用。
③运用财政盈余的方式
a.偿还以前发行的政府债券,减少政府借款存量;
b.保留盈余以备后用;
c.进行政府投资。
(3)财政政策安排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主动调节财政收支的政策措施,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共同构成了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
2公债融资
(1)公债的定义
公债又称为政府债券,是政府作为举债人发行的债券。一般分为国债和地方公债,前者由中央政府发行,后者由地方政府发行。
(2)公债的优点
公债是债券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最重要的交易品种。由于安全性高且投资收益可免税,公债是非政府部门理想的投资产品。因此,公债既可以解决政府融资的需求,还能为非政府部门提供良好的投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繁荣。
(3)公债的作用
从金融运行的角度分析,公债由于同时具备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有很多作用:
①在债券市场上,公债发挥着基准性作用。
②公债是金融机构调节资金流动性最主要的工具。
③公债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操作工具。
(4)对外举债
政府对外举债可以是直接向外国政府或机构借款,更普遍的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面向外国居民、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等发行债券。
3政府投资
(1)政府投资的领域
为了实现社会发展和经济管理目标,使用政府收入进行投资是政府的一个重要手段。政府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如基础性的能源、交通、市政设施、大型水电、公共工程建设等。在民间投资疲软、失业增加时,通过扩大政府投资支出来刺激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是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
(2)政府投资对金融活动的影响
①政府投资会产生大量的货币收支,需要通过银行资金转账和支付结算来实现,会对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产生重要影响。
②如果收入不变而扩大投资,则政府可能面临更严重的财政赤字,政府债券的发行额度将增加,公债利率也会变化,进而影响整个金融市场及其运行。
③政府投资对整个社会的金融活动产生影响,因为政府投资的导向和基础改善性作用,会拉动更多的民间资本进行投资,引起整个社会金融资源的流向和流量发生变化。
④政府对外投资会对国际金融产生重要影响。
考点五、开放条件下各部门的金融活动
1国际支付与结算
(1)国际支付
国际支付是指居民、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以一定的支付工具和方式,清偿因各种经济活动产生的国际债权债务。
(2)国际结算
国际结算是指清偿国际债权和债务的货币收付行为。票据是国际结算最基本的工具,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随着国际支付结算的不断发展,国际结算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汇兑、跟单托收、信用证等方式越来越普遍,同时出现了国际保理、旅行支票、银行保函等新方式。
(3)国际货币
国际货币可在国际市场上用于支付与结算。如果一种货币被各国普遍接受且可自由兑换,则这种货币就可成为国际货币。国际货币对于非发行国来说就是外汇。国际支付结算活动会对外汇市场供求的总量与结构产生影响,进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
2贸易融资与国际信用
(1)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是金融机构向进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进出口部门的业务活动产生的贸易融资需求,催生了多样化的贸易融资形式,如保理、信用证、福费廷、打包放款、出口押汇、进口押汇等。
(2)非贸易融资
非贸易融资行为主要有三种方式:①本国企业向国外银行申请贷款,购买外国债券;②一国政府向其他国家提供贷款,购买他国政府债券;③国际金融机构为一国提供的贷款等。
(3)国际信用
贸易融资与非贸易融资活动形成了复杂的国际信用关系。国际信用是跨国的借贷活动。一般来说,国际信用既包括国际直接投资,也包括国际借贷,其中国际借贷主要包括政府借贷、国际金融机构借贷、国际商业银行借贷和国际商业信用等。
国际贸易融资与非贸易融资都是开放部门在经济活动中自发产生的国际信用活动,国际信用活动通过金融机构的国际业务以外汇为载体实现。
3国际投资与资本流动
国际投资指资本的跨国流动,分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
(1)国际直接投资(FDI)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控制企业部分产权、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资本对外输出。形式主要包括三种:①绿地投资,即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在国外建立新企业;②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并达到拥有实际控制权的比例;③利润再投资,将前期投资所获利润继续投资于企业。
(2)国际间接投资(FII)
国际间接投资是指购买国外的股票、政府债券或企业债等证券,以实现资本增值或取得利息或股息等的一种投资活动。
(3)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异同
①不同点
投资者对其投资项目的经营活动有无控制权是区别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根本,后者对被投资企业或项目的经营活动没有控制权,主要通过国际证券市场进行投资。
②相同点
国际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都使国际资本发生流动,其实质都是国际资本的跨境流动,国际资本的流动形成了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的波动,股市、债市与楼市的涨跌等都将影响到国际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反过来,国际资本流动又会影响国际收支、汇率、利率、国内证券市场和房地产业等实体经济市场。
(4)国际投资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与国际支付结算、国际贸易融资所引起的国际资金流动不同,国际投资所导致的国际资本流动一般不依靠真实的商品或劳务交易,具有很强的投机性和流动性。在国际收支中将国际支付结算、国际贸易融资所引起的国际资金流动归入经常项目,国际投资所导致的国际资本流动则属于资本项目。大部分国家都开放经常项目,允许经常项目下的资金可自由流动,即可自由兑换;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对资本项目进行不同程度的管制,即非自由兑换,以防止国际资本特别是国际游资的大进大出,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
考点六、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
1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表1-2)
表1-2 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
2现代金融体系运作载体
现代市场经济中,部门内部的金融活动及各部门之间的金融活动,都需要通过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这两大运作载体来实现。
(1)金融市场
①定义
广义的金融市场即指按市场原则进行金融活动的场所。
②分类
根据金融活动的不同,可将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等,各个市场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各金融市场在特定的形式安排和交易规则下为相关的金融资产提供交易的场所。
③功能
金融市场具备满足投融资需求和配置资源、信息集中与管理、价格发现以及风险管理等功能,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2)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各类金融活动得以顺利实现的组织载体,各部门的金融活动一般都要通过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来完成。
随着社会经济主体的多样化,金融机构也在不断演进发展,以期共同构建一个能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业务的有机体系,该类型的金融机构包括各类银行、证券机构、保险机构以及信托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
3金融总量与均衡
(1)金融总量
整个金融体系活动的总规模称为金融总量。金融总量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确定,只能通过确定一些可观测的统计指标对金融总量进行大致测算,这些指标包括货币总量、信贷总量、证券总量、保险总量等。
(2)均衡机制
在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融体系的运行形成了使供求总量实现均衡的机制。宏观金融动态均衡的核心是货币供给与需求及其相互关系。
4金融调控与监管
(1)金融调控与监管的原因
①稳定、良好、有序的金融体系及运行状态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物价、增加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②由于市场本身的不完善、参与者的私利性和狭隘性,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不规范竞争、损害公众利益、总量与结构的失衡等问题,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2)主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使用相应的政策工具,调控金融活动进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各项措施的总称,是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
为了降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众利益,需要政府实施金融监管。政府指定中央银行或设立专门监管机构,监督和管理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活动,促使其稳定运营,以减少金融风险。
获取完整版请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