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深度解读40年来昆山改革开放故事,梳理“昆山之路”过程中涌现的典型人物与他们所作出的贡献,大力弘扬“昆山之路”精神,昆山广播电视台将推出“40年 那些人”系列人物主题报道。今天一起走近昆山市委原书记吴克铨,他是“昆山之路”的创始者,他的成长经历代表了苏南经济发展的特殊记忆,同时也成就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率先发展的样板。
吴克铨,1932年生,江苏吴江人,先前在国家计委工作。1963年,一次偶然的工作调动让他来到了当时的昆山县。
20世纪60年代,昆山还是一个标准的农业县,就连公路这样的基础设施都十分落后,“穷土、恶水、血吸虫”是当时昆山留给人们的印象。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吴克铨开始了他在昆山长达30多年的工作生涯。
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苏州六县市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及农民收入的综合评价中,昆山一度排名末位,成了最落后的“小六子”。如何摘掉这顶“小六子”的帽子,成了时任昆山县长吴克铨身上的重担。
吴克铨常说:“昆山不等不靠不要,靠发挥优势,靠艰苦奋斗。”谈起当年,他依然思路清晰,语气坚定。
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吴克铨和当时的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思路。也就是在那时,全国第一个自费开发的“工业小区”在昆山城东3.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悄然兴起。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说起当年的创业故事,86岁的老人翻开自己多年前所写的《唯实 扬长 奋斗——昆山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一书,循着一张张老照片,向我们娓娓道来。
1984年5月4日,昆山第一个中日合资企业苏旺你公司洽谈成功,吴克铨和日方三好先生等合影。
1986年4月,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薛暮桥考察昆山开发区和中国苏旺你有限公司,并题词支持昆山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这对昆山在宏观调控下高速发展经济是极大鼓舞。
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到昆山后题词,肯定并鼓舞了昆山的发展。
回忆往昔,耄耋之年的吴克铨难掩心中的激动。从他的描述中,我们也仿佛感受到了当时昆山上下潜心改革的万丈豪情。
从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到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第一家台资企业、第一家总投资超过3000万美元的大型电子企业、第一家韩资企业、第一家美资企业……短短几年间,昆山人“思想解放再解放、观念转变再转变”,从零开始,从无到有,昆山不仅顺利摘掉了“小六子”帽子,现如今更是蝉联百强县之首十四年。
富士康厂区
工业机器人
在老书记书房的墙上,挂着友人送给他的一幅对联,上面写着“昆山路演春天故事,强国梦绘小康蓝图”。
如今,“昆山之路”这四个字,已与这位耄耋老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但谈起“昆山之路”时,老人却始终弱化自己在其中的作用,而是将贡献归功于时代,归功于曾经一起奋斗过的人。
吴克铨认为,昆山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个重要因素。
天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邓小平同志“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是硬道理”等重要方针政策的出台。
地利: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昆山的地理优势。
人和:昆山全体人民的奋斗,大家上下团结,共同努力。
这样,才有了“昆山之路”。
吴克铨说:
“我相信,未来昆山发展一定会更好,
对此,我充满信心!”
我们也相信,
昆山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昆山,加油!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