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有点假,可我莫名爱上它。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首我最近单曲循环最多的一首歌《牡丹亭外》。
第一次听时,朋友说:一般女生都说难听的。可是,我却莫名觉得旋律很入耳。看来我确实不是一般女生(I’m just kidding ~)。
陈升是个怎样的人,我之前并不了解。因为对于我来说,始于才华。只有某样东西打动我了,我才有去了解的渴望。而《牡丹亭外》正是这样一件东西。
初听,听旋律。
再听,听词意。
最后,品人生。
大概是因为原本就对戏曲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听到这个《女驸马》与《牡丹亭》的改编版本时就觉得很有趣。同样的词经不同之人唱出口,却是不一样的情愫。
写歌的人假正经
听歌的人最无情
写歌的人都是诗人,总有一种细腻的情感想要表达,细腻到一词一句都希望是以最完美的状态呈现,所以斟酌、修改,反反复复。但是语言组织太难。想有美感,又想易于听众理解;想要平白直叙,却又故作高深。到最后,呈现出的结果恐怕早已与原本的心境不一样了。这难道不是假正经吗?
而听歌的人又岂会在乎你的创作过程?未必认真体会,认真了也未必懂,懂了也未必有共鸣,有共鸣了也未必能改变些什么。如同我现在很喜欢陈升的音乐,可是却也不会狂热到去认真品味每一首作品。喜欢其中之一二,足矣。其他的,则只能被抛之脑后。不是无情,又是什么?
这世界有点假
可我莫名爱上它
“这个时间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好,却也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不管你承不承认,人心确确实实是肉长的,容易被感动。即使被这个社会伤害过很多次,只要有一个人真心待你,还是会感激、感动、感恩。
在喜欢上《牡丹亭外》这首歌后,突然很想听听类似风格的歌,就在脑海中搜寻着,想到了信翻唱的《北京一夜》,也是曾经我很喜欢的歌。这一听才发现,原来竟是陈升写的歌!
故事很奇妙,陈升回忆:当时去北京的百花街录音棚,只是为了给电影写配乐,但他与编曲人李正帆却始终不能找着感觉,“但那时全世界都知道我在北京录音呢,要是弄不出好的东西,我还不如自杀算了。”碰巧一天两人在路边吃涮羊肉,当时陈升已经想好要打包回台湾了,一边懊恼一边用闽南话哼出“为何在北京”,像极了英文的“One night in Beijing”的发音。坐在一边的李正帆大叫好,而陈升却以为他开玩笑骂道,“去死吧”,最后在李正帆的强烈要求下两人回录音棚将简单的几个小节转化成一首经典之作
即使过程再艰难,最后的成果总是惹人喜爱。白岩松说:也许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追求幸福的过程。“就像青葱岁月,明明酸甜苦辣都有,可是白首回忆之时,却只剩下淡淡的甜味。因为拼搏,因为奋斗,这个过程本就比结果更值得回味。这也是我们会爱上它的原因吧,好像有点不可思议,却也容易理解。
关于陈升,还有好多的话想说。暂且搁笔,慢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