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塔下,操作工亮真功

炼塔下,操作工亮真功

中国石油大庆炼化 日韩女星 2017-09-15 15:44:56 478

  相较于其他工种,操作工的工作主要就是操作各种设备。别看听起来就是动动手指的工作,做起来可却并不简单,操作设备的转动手指间,就可以保证正常生产,需要的是很多的经验和专业技能,这还真是得心灵手巧的人才能胜任。来自炼化公司炼油二厂二套ARGG车间的操作工们,今天就要好好在“绝活”舞台上施展一下“拳脚”,他们或是一双“顺风耳”轻松辨隐患、或是能从数据中预判问题、或是调节压力一步到位……个个都身怀绝技,大家快拭目以待吧。


1


李昌红

“顺风耳”辨隐患


  在泵房巡检的时候,满耳朵充斥的都是泵运转的声音,刚进去的人大多数都不习惯,还有的人觉得在这种环境待久了耳朵会不好使。别人我不知道,但是我却刚好相反,在泵房待得越久,我的耳朵反而越好使。现在,只要是在泵房一走一过,我都能听出哪台泵有什么问题。



  我叫李昌红,今年45岁,做操作工有15年的时间了。我今天要展示的绝活就跟耳朵有关,我能通过听泵运转的声音辨别隐患。我平常巡检的时候,都要拿着“听诊器”的。在我看来,泵出现了不同的病症,“呻吟”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虽然是很微弱、细小的差别,但是我也能一下子就听出来并及时处理。


  “李姐给泵‘听诊’绝对是一把好手。”泵工马金晶说,“说起来,我算是李姐徒弟辈的员工了,当然也跟她学过一些给泵‘听诊’的技巧,却一直没有她这么厉害。要论到给泵听声音辨隐患,我最服的就是她。”


  泵工闫旭也说:“像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主要负责的都是泵。我们私下里也总是经常讨论工作的问题,谁遇到什么难解决的问题、怎么解决的,我们都会交流。李昌红是我们这里技术数一数二的,所以我们一般交接班的时候,总会跟她请教一些问题,我们都很认可她这听声音辨隐患的能力。”


  有这么一双“顺风耳”,记者可得见识一下。跟着李昌红来到泵房外,还没进去,记者就觉得泵的声音已经很大了,进到屋里,说话都只能靠喊的。就看李昌红进入泵房后,先是安静地站着,在嘈杂的环境中侧耳听了一会儿,就径直朝一台泵走去。


  李昌红利落地掏出她的“听诊器”——一根小铜棒,她把铜棒的一头搭在泵体上,另一头伸向耳朵,认真地听了起来。“你听听,有轻微摩擦的声音。”李昌红听完还让记者感受了一下,记者却什么也听不出来。“应该是缺润滑油了。”李昌红跟记者喊着话,去看窗看了看,果然有点缺油了。这耳朵上的绝活,真不是一般的厉害啊。


2


武军

“预判专家”数据中发现问题


  我们平时巡检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观察各种数据。装置都是密封的,我们一般都是从数据中了解装置的情况,所以要做到对数据特别敏感。我最擅长的就是做预判,能够在装置出现问题前,提前从数据中分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保证产品质量合格。



  我叫武军,今年43岁,做操作工有22年的时间了。要做到从数据中预判问题,必须对装置足够了解,也要很细心地发现数据细微的波动。就拿油箱外甩温度来说,正常的温度是在100摄氏度左右的,如果发现温度有稍大一点的波动了,是必须及时采取措施的,否则因为不及时发现而出现水击,会损坏换热器,严重了高温油浆进入储罐很容易发生闪爆。


  “武军说的这个邮箱外甩温度的问题,真的不容小觑。”技术员司伟说,“就像武军说的,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温度这个数据异常,等到水分汽化了发生水击的时候,就容易发生其他的问题。武军却能提前发现问题,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总是防患于未然。”


  徒弟赵仪威说:“我见过我师父处理过一次这种问题,当时油箱外甩的温度在80摄氏度到150摄氏度之间波动,我师父一眼就发现了异样。处理的时候,师父还告诉我要注意一些细节,让我今后遇到这种问题也能独立处理。”


  遇到这么紧急的问题,要怎么处理呢?武军特地给记者演示了一下。先从数据上来说,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判断部分。武军判断,温度上下几十摄氏度的晃动,肯定是现场的低温热水出口阀被关小了,而副线阀则被开大了。


  知道了问题根源,处理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就看武军拿来阀扳子,将出口阀开到一半左右,又将副线阀全部关掉,再开水路的出口放空,跟主控室联系,听到温度恒在80摄氏度了再把副线阀开到三分之一左右,等着温度慢慢恢复正常就可以了。


  整个过程武军一起呵成,没有一丝犹豫与停顿。有了这种预判的能力,处理起问题来真是所向披靡啊。


3


梅九庆

调整真空压力一次到位


  说到我们的泵,类型有很多,其中属水环真空泵的调节难度最大。这个水环真空泵是排蒸汽的重要装置,把它的真空压力调整到位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调整不到位,润滑油就会发生乳化,会造成液轮损伤的。我的绝活就是能调整真空压力一次到位。



  我叫梅九庆,今年43岁,做了23年的操作工,最让我引以为傲的手艺就是调节真空压力一次到位。要知道,调整真空压力的时候,密封液水量的大小、入口阀的开度,都对真空压力有影响,可不是谁都能一下子把所有调节都掌握好,做到一步到位的,都得反复调试,但我就不用,算不算绝?


  “那必须算是绝活。”同事牛鹏飞接着话茬道,“这可是纯纯的技术活,调节的时候没有统一的参照标准,全凭自己的经验观察。像是我们都会调节真空压力,但是不能调得一次到位,就要反反复复地调来调去,特别浪费时间。”


  同事马国勇也表示赞同地点头道:“确实是这样,我就是这种情况,每次调都调不好,又不知道梅九庆到底是有什么小妙招。我就想,啥时候他能给我们开个班,系统地讲一讲操作细节,让我们能好好学学他这门手艺就好了。”


  既然大家都那么想看,那记者就先睹为快吧。梅九庆来到密封液上水阀和入口阀前,直接两手一起开始手动拧阀。他左手拧动密封液上水阀,先拧开3、4扣后,同时右手把入口阀开1到2扣、出口阀全开,这时候再关闭密封液上水阀,室内的调节就告一段落。


  就看梅九庆连忙快步来到室外,在一个不停往外喷蒸汽的出口处观察蒸汽的状况,如果蒸汽带水,则说明密封液给多了,如果蒸汽不带水,则说明密封液给得刚好。只简单观察了几眼,梅九庆就胸有成竹地返回去看入口管线的压力表,表盘上显示负0.1兆帕,确定真空压力到位。


  这前后十几分钟的时间,梅久庆没有过一丝犹豫,所有操作全部一步到位,真是让人叹服。


4


吕春茂

快速加好润滑油


  怎么把工作做好很重要,但我认为怎么能把工作做得省时又高效更重要。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最喜欢做的就是发现一些小窍门,或者制作一些小工具,让工作能变得简单又高效。这么说吧,要说制作工具方便生产这一块,我敢说自己是最擅长的。



  我叫吕春茂,今年42岁,做了23年的操作工,对各种工作都驾轻就熟了。就像一条路走久了,就会想找捷径一样,一个繁琐、费劲的工作做久了,就会想要找到省时省力的方法。我说的就是我今天要展示的绝活,快速给立式泵加润滑油,别看这是个小事儿,却不容小视。之前我们加一次润滑油得1、2个小时的时间呢,但是现在,我只要10分钟就可以轻松完成。


  “吕春茂现在加润滑油的方法,真是让我们都轻松了不少。”同事夏黎娜说,“立式泵的加油孔都是水平的,也就是说我们要从泵的侧面往里加润滑油,以前用油壶加,加快了会形成气阻,油会流出一大部分,加慢了还浪费时间。但是,自从用了吕春茂的办法,再没遇到过这种难题。”


  徒弟孙彦伟也说:“我刚开始跟着我师父,最让我佩服的就是他在工作中找到的这些小窍门,平时师父研究东西、做小工具什么的都带着我。我没经历过加润滑油需要1、2个小时的时候,但是我也能体会到现在的方法简便,要说加润滑油快,没几个能快过我师父的。”


  既然大家都说好,那记者非得现场看看吕春茂到底有多快了。来到立式泵旁边,吕春茂指给记者看,这个侧面的加油孔,只有小手指粗细的加油孔,孔壁上还都是螺纹。吕春茂拿油壶给记者示范了一下,油经过加油孔的时候,就产生气泡堵住了加油孔,油就加不进去,必须等气泡破了才可以,十分浪费时间。


  再看吕春茂用他的方法,拿出了一个空的碳素笔管跟一个漏斗状的东西,直接把空罐子伸进了加油孔里,缓慢地往漏斗里倒油。最后,用了不到10分钟,润滑油就加完了,这速度可比别人快了四五倍都不止,佩服。


5


王东华

“解题高手”事半功倍


  在我们的生产中,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很好判断,有的问题解决起来就很复杂了。我的专长就是解决棘手的问题,催化剂在装置中固体流态化过程中出现流动波动,对产品分布造成影响,使产品收率降低怎么办?过滤平衡剂,倒灌容易冒罐怎么办?这些问题,在我手里都迎刃而解。



  我叫王东华,46岁的我做操作工已经整整25年了,现在是集团公司的技能专家。这么多年来,别的不敢说,解决疑难杂症这一块,还真没有能超过我的人。就我前面举的两个例子,一个解决了产品收率低的问题,一个解决了冒罐的问题,还节约了过滤时间,这可都是在生产中解决了大问题,帮了大忙的。


  “我师傅解决问题的能力绝对大拿。”王东华的徒弟宋杰语气里满是骄傲与敬佩,“算起来,我跟我师傅一共跟了三个月的时间,那段时间我真的是受益匪浅。我师傅之所以这么能解决难题,主要还是技术过硬啊,都说名师出高徒,我现在是一名技术员,解决起问题虽然没有我师傅那么厉害,但是一般的难题也难不住我。”


  反应操作员刘学国说:“王东华前面说他解决的那两个难题,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过滤平衡剂容易冒罐的问题,在他想出这个解决办法之前,我们都是两个罐配合着,一个充压、一个抽副压,过程中不但需要用到蒸汽,冒罐更是常事,一次过滤就得个7、8天,现在顶多3天就结束了,省了一大半的时间,你说厉不厉害。”


  这些疑难杂症解决起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王东华决定给记者挑一个稍微简单点的演示一下,那就是如何防止平衡剂过滤过程中出现的冒罐问题。记者跟着王东华来到了两个罐体旁,就看王东华直接开始倒流程,随着他双手迅速地开关阀门,两个罐相互过滤变成了一个罐自己过滤。


  流程倒完了,王东华就开始边观察压力表边调节阀门,两个阀门,一个控制输送风量,一个控制下料量,必须都调整得恰到好处才行。全过程不过15分钟的时间,就节省了四五天的过滤时间,还解决了双向循环可能冒罐的问题,这个“解题高手”真是太牛了。


本文转自大庆日报

本报记者 徐智慧

照片记者 孙娜 摄


第297期

-审核:冯林财

-统筹:司丽华

-编辑:丁    玲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