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年伊始,韩寒做了一件让好多支持他的人失望的事。
他连发两条长微博,一篇是接受“一条”采访之后整理的中心思想,还有一篇是对当年退学举动进行重新反思的“我所理解的教育”。
他说自己当年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告诫年轻人“不要学自己”,对于高考,应该“感谢与遵循”。
此文一出,马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将他视为偶像的人无法接受这样被“招安”的韩寒。
想当年韩寒是能够手撕整个文艺圈的人,那些看着他嬉笑怒骂的90后拥趸们,如今在社会上逐渐成为了中流砥柱,这批人的步入社会也让韩寒进一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社会主流文化代表”。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韩寒都算是迎来了继续发挥其号召力优势的“好时候”。
因此,韩寒的“招安”更令人们痛心疾首:
原来“社会主流文化”真是一个不能打破的魔咒,韩寒终究不能免俗成为了那个“当年的自己最讨厌的人”。
韩寒真的变了吗?
少年韩寒
据水断桥、横刀立马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曾邀请当时因为出版《三重门》而大红大紫的“问题少年”韩寒出席访谈节目。
如今看这个节目,很容易看出其中遍布的陷阱:
从嘉宾的设置开始就有些别有用心,与韩寒对话的都是清一色的“专家”与“精英”。
导演组甚至“别出心裁”地找来一个叫黄思路的品学兼优的女生来与韩寒放在一起对比。
在场的观众似乎也经历过某种筛选,先是几乎所有人都对韩寒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后来这种讨论甚至演变成了对韩寒本人的攻击。
韩寒事后也说:那场央视《对话》,后来险些演变成“对骂”。
在这场“对话”的开始,主持人问韩寒:
在得到了肯定答复之后,她转向了社科院教授问了同样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明显让这位这位著名教授有些不自然。
主持人唯恐天下不乱地补上了一句“那估计……”
接下来,整个采访的走向就变得有些微妙。
那些“老一辈的七八十岁的老先生”被搬了出来。
“后喻文化”等专业词汇也被搬了出来。
令人不得不怀疑他在拼命找回在“稿费问题”中失落的成就感。
当然,教授不愧是教授,不仅总能找回成就感,也能够搬出研究院的老先生和他一起丢人,例如这句著名的:“你四十岁之前说的全是废话”。
韩寒马上觉得不对,看着他问“这是谁说的?”
我们的知名教授在韩寒的质疑下拒绝维持,转头面朝主持人,冲着韩寒远远地挥了挥手:“你姑妄听之吧。”
这种姿态,与钱钟书先生《围城》里面那个视方鸿渐为情敌的赵辛楣如出一辙:
他的傲慢无礼,是学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接见小国外交代表开谈判时的态度。他想把这种独裁者的威风,压倒和吓退鸿渐。
韩寒也被这个“姑妄听之”气乐了,这个笑容恐怕更多的是无可奈何吧。
这位教授的态度还不是最“精彩”的,在韩寒上台之前说韩寒是“土鸡变凤凰”的扎麻花辫的大姐与韩寒的对话才是堪称经典:
麻花辫大姐:你说你跟王朔相比,我想问你——
韩:我没说过。
麻花辫大姐:你说王朔这小子很聪明,对吗?
韩:这不是我书里说的。
麻花辫大姐:是你说过的话,不管是不是你书里说过的。昨天嘛,翻了翻你的书,首先觉得十八岁的小伙子,写出这样的书,我觉得非常非常地不容易。但是,王朔他有几十年的生活的积淀,他从文化大革命走过来,然后经过了上山和下乡。
他到现在他也不再怎么出书,因为他也说过,他的文思要枯竭了。你只有十八岁!也就是说,从你真正地接触生活开始也就十年,你怎么来和他相比?
她这段发言的槽点多到让人无从批起。
一个只是“昨天翻了翻他的书”的人,明目张胆地偷换概念把“觉得王朔很聪明”随口变成了“和王朔相比”。
而且在她看来:“你年龄不够,所以你说什么都不够格。”
更不要说对着一个好不容易走到今天的新人作家发出了有关于“文思枯竭”的断言。
韩寒此时已经有些不悦:我没有想要和他相比过,那你又怎么知道我要枯竭了呢?
麻花辫大姐还是那个逻辑:因为你的生活积淀远远不如他的深厚。
韩寒:那你又怎么知道我的生活积淀不如他深厚呢?
麻花辫大姐:因为你的年龄没有他大。
韩寒:是这样的吗……那我想问你几岁了?
麻花辫大姐:我三十岁。
韩寒:但从你的话中我听出来你的生活积淀似乎还没我的厚。
观众和主持人听到这里都忍不住大笑。
麻花辫大姐这时有些恼羞成怒,开始倚老卖老:“是吗?我想就这个问题的话,你应该去跟我儿子对一下话,有可能的话,咱们可以在网上聊天。因为我知道,你也上网,是吗?”
韩寒:“对。”
麻花辫大姐:“你上网聊天主要用什么工具呢?”
韩寒:“我不用什么工具。”
麻花辫大姐:“那我想再直白地问一下,你是用OICQ、ICQ呢还是在聊天室里呢?”
韩寒:“就是在聊天室里。”
麻花辫大姐终于找到了“制胜法宝”:
哦,那看来你还没有真正的长大,我想跟你说,如果想长大用OICQ和ICQ吧,那才是成人的世界,谢谢。
韩寒:“谢了。”
今天,我们欣喜地见证了麻花辫大姐和陈晓明的被打脸:
韩寒不仅没有像陈晓明预言的那样“火个三五年就销声匿迹”,也在门户网站时代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上面第一批意见领袖,博客点击量累积过亿。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视频如韩寒笑称的那样“每隔几年就会火起来一次”,无数网友想要知道那个不知名的麻花辫大姐看到如今的韩寒会做何感想。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有趣的后续,央视《对话》栏目的官微在多年后发了一条为了蹭热点的微博,问韩寒“敢不敢像当年那样再来一次对话?”
韩寒欣然同意,他转发了这条微博,说“只要你们敢直播就行”。
结果央视《对话》栏目却至今没有任何回应,可能他们依然在考虑吧。
青年韩寒
MC天佑与小镇怀旧青年
这场《对话》其实只是韩寒“多年征战”的一个缩影。
在韩寒用博客发声的全盛时代,几乎每次有重大社会事件发生的时候,人们总是习惯性地等待着“韩寒会怎么说?”。
韩寒成为了“意见领袖”,成为了“韩寒文化”的代表,但这样的设定,很可能并非韩寒的本心。
韩寒其实更像是一个小镇青年。
从《三重门》、《他的国》、《长安乱》到《像少年啦飞驰》再到《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笔下的人物总是和喧嚣是不搭边的。
无论是《长安乱》中那个出生未知父母不详的释然,还是《三重门》中那个内心总是带着一丝睥睨和玩世不恭的林雨翔,他们都生活在一个“乌托邦”式的小镇中。
贫瘠的环境,幽静的小城,胸怀大志躁动的年轻人,伴着重工业时代的浓烟滚滚,写下了千禧年最亮眼的颜色……
在那个时代的主题是盎然向上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人们从来不需要考虑后路,你有能力有野心有胆量,你就能成为那个“被允许先富起来的人”。
这种小镇乌托邦式的怀旧来自于过去二十年的时代巨大变迁下,60、70后与 80、90后的矛盾。
60、70后经历了中国社会千年未有社会动荡与变革,从一无所有到几乎每家都奋斗出来一套属于自己的房产,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常常与生活越来越好,人民富起来了有关。
富起来了之后自然要投资下一代的教育,这种教育投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是说他们有什么高瞻远瞩,而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农民般的对知识分子本能的尊敬和礼遇。
而80、90后们从小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所拥有的知识广度与深度,接受信息的迅速程度是上一代远不能及的。
可以说他们是中国社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大量相对高端人才劳动力,他们见过很大的世界,在长辈们的夸赞中春风得意走向社会。
他们本以为自己会远超过父辈,他们满心踌躇,结果马上就迎来了社会的当头棒喝。
他们遇到了高房价,遇到大学扩招造就的就业难,还有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阶级固化。
因此这种对于那个机会遍地的年代的怀念情绪就自然地在年轻人当中蔓延开来。
不仅如此,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们还要忍受与父辈们的年龄与文化观念上的巨大代沟造成的藩篱。
而这些怀念与委屈,都被受众强加加在了韩寒的作品中,因此韩寒被推到了前台,被“黄袍加身”成为了“韩教主”。
中年韩寒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0、90后网友对“韩教主”的高期待使得这次韩寒的“归化”在网络上骂声一片,韩寒似乎又回到了那个退学的年代,又一次成为了独夫民贼。
不论是在当年那个考试应试就是一切的时代红灯高挂而后退学,还是今天在面对粉丝以及资本的期待说出这种看来极为像被“收买”和“归化”的言论,
韩寒总是一次次被推到漩涡的中心。
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的事之一就是说“某某变了,变得向资本妥协了。”
实际上,在这个从知识到技术加速迭代的时代,强迫一个公众人物十几年如一日保持最初的人设是一厢情愿的。
这不是韩寒第一次所谓“归化”,当年号称韩寒向权贵低头的“韩三篇”出现时,当年韩寒停止写博客时,类似的讨论不绝于耳。
韩寒的选择其实更像是一种作为小镇青年的回归。
当他意识到,有些情绪甚至连他自己都分不清是自己自然地想法,还是粉丝需要看到的情绪经过一次次反复确认中产生的时候,他宁可去当那个自绝于粉丝的独夫民贼。
这些年其实他都在让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需要他当我们的英雄。
虎嗅网用非常惋惜的笔触,将韩寒描绘成一个完成阶级跨越就回身把门关上的既得利益者。
是,韩寒不再是我们的英雄,不再是那个“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宁死也要维护心中之“道”的人。
他变得像那个“欺骗回生活”的王洋,吃着肯德基说“成功者总是不约而同地适应时代的需要。”
但他的确曾经是一个英雄,在他的时代完成了他的使命。
至此之后,再也不会有那样的时代,再也不会有那样的人说出那样的话,时境过迁,我们也再也不会有韩寒式的英雄。
如今回头看那场《对话》不免令人感慨,十八岁的韩寒只是一个想要自己决定人生的聪明又倔强的孩子,教授对韩寒的针对其实也包含着一些想当然的“社会责任感”,当初双方都以为只要打败了对方自己就赢了。
可哪有什么赢家呢?
时代之流的涓涓流淌总是如流水般改变着每一个人。
这个社会飞速发展到如今,早已远远超出那些专家学者在当年所能理解的范围,他们没想到原来资本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可以造就出如此之多的比韩寒更“大逆不道”的文化现象。
而韩寒在向前奔跑的过程中,他的“韩寒文化”、甚至如今的自己,也早已不再是当年所设想的样子……
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你想对今天的韩寒说,________。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曹泽宇,香港中文大学在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毕业,英语专八,会讲粤语,一个在写作中寻找自由的直男。
本文封面图片、文章图片来自原作者和影视节目截图和视觉中国,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18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