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多到令人无所适从的今天
广告促进消费的作用毋庸置疑
在食品界也是如此
你会因为一支广告而选购食物吗?
应该很少有人完全不会吧?
毕竟,广告能通过对食物外观的展示
引诱你想象它的味道
也可以凭借对生活方式和生活哲学的表达
强化你对食物品牌的认知
而后者,往往是固化消费的重要手段
益达口香糖最新的广告,就是这样做的
但看完后,梦厂却完全失去了购买的欲望
食品背后的理念
是可以这样表述的吗?
—从郭碧婷到郭敬明,益达换掉了什么—
很多人对益达的印象,应该都是从多年前郭碧婷的代言开始的:美丽的OL与憨厚的便利店小哥之间,因为一瓶“对牙齿好”的益达,互生出淡淡的情愫。清雅的画风契合了口香糖的味觉印象,人物互相推让“是你的益达”这一情节,更应和着当时的品牌概念:“关爱牙齿,更关心你”。此后,益达的代言人从桂纶镁到白百合,无一不走的是“暖心故事传递温暖理念”的情绪路线,这句将口香糖的护齿功效升华成移情作用的广告语,也以柔软的温度与态度,传播了许多年。
当年的黑长直广告女神,还不是如今这浮夸小时代里的“妹花”
而今,捧红了郭碧婷的郭敬明取而代之,成了益达的新形象,并且一改益达往日的柔和治愈,企图展现更为强悍、富有煽动力的姿态:身材矮小的郭敬明走上演讲台,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调高太低的话筒,随后淡定地露齿微笑,期间的心理活动是,“这次,你又要惹到谁了?你会怎样被歪曲、误解和质疑?反正你从来没想要讨好这些人。”——新广告语在此时强势插入:“笑出强大”。
梦厂忍不住也龇出一口白牙:这真的不是在逗我?
平心而论,如果抠掉郭敬明,这支新广告还是挺励志的,谁没有过“被歪曲、误解和质疑”的时刻?与现实犟到最后,我们也只能劝自己一句“讨好别人不如做好自己”。这样的价值观共鸣,可以获得更多品牌认同:想要像代言人一样笑对人生?来两粒益达吧!
梦厂并不怀疑这套语言中的逻辑,但这套逻辑放在郭敬明这个代言人身上,却根本不能成立——可能很多90后的年轻人完全不知道,郭敬明的成功之路,始于抄袭。
2002年的《幻城》,与日本Clamp1989年刊载的漫画《圣传》,在主干情节、人物设定、台词上全面“雷同”。
2003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台词“改写”了王朔的《顽主》。庄羽连续三年起诉郭敬明,被判胜诉,艰难维权,但郭敬明至今从未有一句道歉,在公众面前也拒不认错。
2005年的《1995——2005夏至未至》,与日本矢泽爱的漫画《NANA》,在双女主角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设定方面的”雷同“多达30余处。
(以上只是郭敬明抄袭史的一部分,感兴趣的可以自行上网搜索更详尽的对比。)
对于证据确凿,甚至已被法律盖棺定论的抄袭事实,已然功成名就,掌握多个领域话语权的郭敬明,直到去年都是这个态度:
难道益达正是看中了郭敬明这样的“霸气”,才选择他来诠释自己品牌的“强大”?梦厂没想到益达是这样的口香糖,与这样的代言人绑定,这糖怎么嚼都得如鲠在喉吧?
梦厂在查阅这支广告的相关报道时,看到了益达选择代言人的标准:在各自的领域里有所建树,但并非完全没有缺陷,具有克服逆境的人生经历——郭敬明看似符合,但他的“缺陷”和“逆境”,其本质,难道不是他自己造成的,无可辩驳的错误?所谓的“克服逆境”,竟然不是知错就改,而是死不悔改、混淆是非、掩耳盗铃……益达想对消费者说的是,“我家口香糖能令你笑得更自信坦然”,但在这样的语境之下,这样的本意却成了极具自嘲力度的笑话。你会买这样自打脸的产品,而且,还是可能每天都要吃的食品吗?
或许时下的消费主力、年轻一代,对鸡汤式的浪漫情结已然厌倦,大家更关注自身的成长幅度,更崇尚奋进、果敢、坚强等个性标签,更信奉被社会打上这些标签的成功偶像,这没有错;错的是这些标签的定义标准。如果“奋进”就是不择手段,“果敢”就是贼胆包天,“坚强”就是不肯认错,“强大”就是有钱有势……那这些标签所传达出来的人生理念,是多么可怕又可悲。
益达撕掉了柔软得温暖人心的治愈系面具,举起了强势却不堪推敲的攻击性武器,戳中的不只是拥戴权势,无视正谬的粉丝,还会戳伤仍旧信仰正义,期许公平的普通消费者。当然,倘若引起争议就是益达选择的博取关注的方式,那就当梦厂上面都白说了吧。
—不仅反映潮流,更尊重人心的食品广告—
作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事物之一,食品往往被广告创意者们企图赋予更多、更深刻的含义;很多时候,我们选择某种食品,也是在选择这种食品所折射出的某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正如梦厂所相信的那样,食物与生活的联结是天然的,这也是许多食品广告商的共识。益达并非第一个如此表达的品牌,比它表达得更确切、更具启示意义的食品大牌,也大有人在。
1971年诞生了可口可乐历史上最经典的一支广告,“I'd Like to Buy The World A Coke"(我想请世界喝可乐)。创造这支广告曲的William Montague Backer精准地抓到了可乐在人们生活中的定位:“可乐不仅仅作为液体饮料,同时也是所有人群之间共享的东西。”“人们喝可乐时有眼神交流,他们陪伴着彼此。”——促成分享,就是可口可乐这款食品之所以会被生产的要义;而分享的快乐,也是能引发人们共情的一种生活态度。
这样的广告放在任何年代都合情合理,同时还微妙地反映出了食品所在国家的精神特性。这支广告曲的写作背景,是“阿波罗计划”成功之后的第二年,阿姆斯特朗一举达成了20世纪人类最疯狂的幻想,这不仅是对”美国梦“的践行,也是在呼吁地球人不必在意种族与边界,团结而和谐地共处,大胆地合作探索更多更大的可能——“我想请世界喝可乐”,这句话含着孩子的天真好奇,又带着成人的雄心壮志,这是何等豪气又令人感到愉悦的姿态。反观益达对时代青年共性的捕捉……高下立现。
可口可乐还有许多这样的有态度、姿态高,又十分契合产品特性的经典广告,梦厂推荐大家都去搜索看看,好的广告真的能带给我们为人处世的正面启迪。除了可口可乐,这些大家都很熟悉的品牌,也有着令一代消费者难以忘怀,甚至追捧的理念传播:
麦当劳替初露峥嵘的年轻人喊出任性自由的宣言:“我就喜欢!”
奥利奥新上线的“巧轻脆”,让纤细饼干为都市时尚女性代言
亨氏向食客保证:从番茄到番茄酱,中间不需要任何添加剂
早起来一碗宝氏的蜂蜜燕麦片,你会想变成扎进碗里的勺子
这些迎合了时下最IN生活态度和饮食方式的食品广告,不牵涉悖论,不挑衅德行,体现出的,是更关注目标消费人群的真实需要,哪怕是为了让我们乖乖掏出钱包,至少也令人看着顺眼不致心塞。如果实在不知道怎样拍好一个既突出食品特性,又切中消费者心态的广告,那不如就老老实实拍好食物的诱人之处,起码还能赢得人们对广告主影像技术的赞赏。
英国老牌百货M&S FOOD作品:每个食物自身最辉煌的瞬间
总而言之,新奇、优质的生活理念,固然值得提倡,但前提是,不能为了出奇而丢了节操,不能将蝇营狗苟偷换概念成值得世人仰望的言行。食品广告的传播力越大,广告主的立意就越应该正,在饮食方式即可代表生活方式的现在,尤其如此。
图文来源:Google | YouTube
Pinterest | 好奇心日报
《灵感的呵护与培养》
- No. 383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