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学堂
《如何应对宝宝攻击性行为》
讲师:美吉姆Amber老师
什么行为可以称得上攻击性行为?
定义:
Aggressive behavior is a very general term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behaviours that involve
The practice or habit of launching attacks.
Hostile or destructive behavior or actions.
攻击性行为包括对别人发动进攻的行为或习惯,敌意或破坏性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有意伤害别人,且被伤害者会极力避免的行为。
1
分 类 ▼
“
心理学家班杜拉(1973)把攻击性行为分成两类: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如果行为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伤害对方,他的行为就属于敌意性攻击。
如果行为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夺走玩具,他的行为就属于工具性攻击。
一般来说,2~3岁的小朋友主要以工具性攻击为主,3岁以上敌意性攻击为主。当然,两者可能同时存在。
2
成 因 ▼
“
如果是长期形成的,习惯性的,甚至“不受控制”的高攻击性儿童,真正的原因往往植根于敌意性攻击的强制性家庭环境中。
与多数家庭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关爱不同,高攻击性儿童通常生活在争吵不断的家庭氛围中:在那里,父母与孩子不愿意真正交流,即使有,也往往是采用嘲笑、威胁或其他激进的方式,而不是亲密交谈。
在这种家庭中,大部分交往都围绕着某一家庭成员如何试图制止另一成员对自己的挑衅。当一个家庭成员让另一家庭成员体验到不愉快时,后者就学会了抱怨、喊叫、嘲笑或踢打,因为这样会迫使对方停止攻击,这样的敌对反击反而强化了敌对行为。
问题是,父母教养的方式过于单一,只靠控制和强压去减少冲突,而不是通过赞许、聆听、给予选择、自己做决定等方式让家庭成员获得更多积极关注。
结果是,来自高强制性(专制)家庭的孩子要不被打压到无力反抗,要不已经学会了通过公开反抗父母和重复父母努力压制的行为来实施反压制。
由此可见,家庭是孕育攻击的土壤。
遗憾的是,除非这些问题家庭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否则成员之间可能永远无法改变相互攻击和反攻击的破坏性交往模式。
3
策 略 ▼
“
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父母和老师抑制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从而避免以攻击行为解决冲突的习惯?
1、创造非攻击性环境
将有可能造成冲突的环境因素降到最低。
1)准备充足的玩具(如球、滑梯、秋千、车等),充足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机会,减少因为玩具稀缺造成的“资源抢夺”,减少因为场地太小造成的冲撞、拥挤、牵绊等事故,避免事件升级。
2)拿走有攻击性意味的玩具,如玩具枪、玩具刀、尖锐的玩具等。
2、消除攻击的回馈(切断敌意反击)
对于主动型攻击者,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就是让他知道自己的攻击起不到作用,而合作或分享等亲社会行为,才是达到目的的最好方式。
通过负强化的方式(消除或终止引起攻击性行为的刺激物),找到并鼓励孩子选择代替性的,实现个人目标的方式,可以减少主动攻击行为的发生率。
如果孩子产生严重的攻击行为,父母如何在不惩罚也不骄纵的基础上,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
经过一定的课堂实践,发现隔离策略(time-out policy)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做法是,家长需要把攻击者从受强化的情景中转移到让其平静和反思自己行为的环境中去。(例如,果果妈妈可以把他送到一个安静的空间、角落,直到他主动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准备好好表现为止)尽管有时孩子会对该做法有点抱怨,但我们并没有体罚小朋友,也没有用攻击性行为进行压制,因为家长任何的语言或动作暴力都会强化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如果在负强化和隔离的同时,家长能够通过加入良好行为的社交环境,强化孩子的合作与分享等亲社会行为,那就更有效了。
3、情绪的自我觉察与自我调节
主动攻击的行为者一般都很难控制自己的愤怒(敌意反应),而且他们常常错误的认为别人对自己有敌意(敌意偏见归因),基于这点,让他们学会自我觉察和自我调节,是另一种有效的抑制攻击行为的方式。
免费课程领取ING
非会员回复:宝贝姓名+生日+您的联系方式
即可免费获得258欢动课一节
仅限非会员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