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掌故】李特绵竹举义旗

【德阳掌故】李特绵竹举义旗

德阳发布 日韩男星 2016-01-07 16:18:41 563


德阳掌故deyang

李特绵竹举义旗


  李特字玄休,巴氐族人。他身材高大,善于骑马射箭,性格沉稳刚毅很有风度。晋永宁元年(301年),他领导流民在绵竹起义,后在战争中英勇牺牲。公元304年10月,其子李雄自立为成都王,后改称皇帝,国号大成,追谥李特为景王,追尊景皇帝,庙号始祖。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得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诸王混战局面给社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疾疫流行和普遍的饥荒。各族人民被迫离乡背井,外出流亡,形成了大规模的流民浪潮。

  晋惠帝时,李特随关西六郡饥民10万余人,流入蜀地求食。朝廷强迫流民限期返还本乡。流民散居各地,不愿意返乡。晋朝的官吏便使用暴力逼迫驱赶,并且流民返乡的路上设置关卡,夺取流民的财物。李特屡次为流民上书请求放宽限期,因此,得流民拥戴,成为流民的首领。公元301年,李特在绵竹设大营收容流民,不到一月,聚众至两万人。李特的弟弟李流那里也聚集了数千人。李特派部下去见晋平西将军益州刺吏罗尚,请宽限期。时罗尚当时正在布置军队,准备袭击流民营地。假意说,你回去告诉流民们,我准许放宽限期。李特、李流探知有诈,于是各率一营人马提防晋军的进攻。果然,晋军步骑三万人前来偷袭。当然遭到李特军的反击,晋军大败,起义军攻取广汉。接着,李特又引兵攻取了成都西部,晋军派遣几路军队帮助罗尚攻李特,都被李特的军队击败。

  罗尚只得龟缩于成都南部。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整肃吏治,赈济贫民。蜀民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李特尚可,罗尚杀我,平西将军(罗尚),反更为祸。”

  李特的起义军由于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但是李特因此放松了警惕,把主力分散到当地地主的坞堡就食。李特的弟弟李流曾经提醒他:这些人刚刚才来依附,在心里未必愿意死心塌地归顺我们,建议把坞堡大姓弟子作为人质,把分散的士兵集中在一起加强防守。但是李特没有听从这个建议。罗尚乘机派奸细打入起义军内部,勾结各坞堡的豪强地主,策划里应外合,袭击起义军。同时,西晋又派荆州刺史宋岱率领增援军队赶到。起义军大营受到袭击,新繁一战严重失利,李特英勇牺牲。

  此后,李流和李特的儿子李雄率领流民继续战斗,很快又转败为胜。那时候,蜀地豪强地主纷纷结坞守险,坚壁清野,与起义军为敌,致使起义军粮食供给发生困难。青城山大地主、道教徒范长生看到起义军力量不断壮大,而罗尚等人又腐败无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便以支给军粮为手段,拉拢李流、李雄等人,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建兴元年(304)十月,起义军占领成都,罗尚潜逃,整个蜀地完全被起义军掌握。这时李流已死,李雄自立为成都王。建兴三年(306)改称皇帝,国号大成。任用范长生为丞相,号天地太师。李雄选侄子李班为继嗣人。李雄在位三十年,执行修养生息的政策,战事很少,人民所负担的税赋也很轻,而且依据情况还有减免。李雄一律平等对待各族人民。大成国政权所推行的这些政策,使蜀地成为当地比较安定的地方,中原人民纷纷前往避乱。李雄对这些人往往给予优待。而且,大成国的统治初期,还保留着若干质朴的作风,皇帝不设仪仗,官吏不分班序,服饰不加区别。

  公元334年,李雄死,李班嗣位。不久被李雄的儿子李越所杀,另立李期为帝。公元338年,李寿杀李期自立,改国号为汉。公元343年,李寿死,子李势立。李势是个暴君,因而人心离散,至晋永和三年(347),成汉终于为东晋桓温所灭。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