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眼中的秦海璐冷冰冰的,脸上仿佛写着“生人勿近”四个字,她深觉自己太早当上了影后,生怕失了分寸,由此内心越裹越紧。
因童年时期动荡离散的家庭环境,让秦海璐的脸上总写着莫名的漂泊感。
后来,在许多经典角色的脸上,她把握最为精准的,就是那种不知下一站去哪里的漂泊感。
坦坦荡荡地走了一段又一段路后,秦海璐与真实世界交锋着,也润养着自己敏感的神经。
1996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班迎来“六朵金花”,有章子怡、梅婷、袁泉、曾黎、胡静、秦海璐。
这届中戏的学生,堪称神话,毕业后近乎占了娱乐圈的大半个江山。班里的姑娘,一个比一个惊艳,颜值与演技同时拥有,除了秦海璐。
长相普通的她,站在人群中甚是卑微,她看谁都觉得比自己漂亮。
在中戏的日子,秦海璐过得苦闷,她与章子怡、袁泉一起进剧组递照片。离开之后,发现背包落下,回去之后发现自己精心选择的照片,被撕成几块躺在垃圾桶里。
秦海璐顿时愣住了,她的自尊心备受打击,觉得天空一片灰暗。
这个东北姑娘偏偏不信命,多年后,她孤独地站在舞台之上,让演戏成为了自己的故乡,秦海璐终不再是他乡客。
2011年,秦海璐出演电影《钢的琴》,再次饰演边缘人。
电影讲述了一位父亲作为一名普通下岗工人,为了满足女儿的音乐梦,用工厂肥料做了一架钢琴的故事。
被贴上“文艺片”标签的《钢的琴》,命运自然不会过于平坦。拍摄拍到一半,资金见底,秦海璐表示自己可以不要片酬,还帮着导演张猛倒贴尾款。
电影中,秦海璐饰演的淑娴有一句台词“可能还垫钱呢”,一语成谶。
影片上映后,没有逃出文艺片的宿命,票房很差,血本无归,秦海璐没有觉得遗憾,她接受了早该想到的结果。
秦海璐饰演的淑娴坚韧柔情,丰富立体。她坐在破旧卡车里,大声歌唱《心恋》,仿佛就是那座城市中的一名普通老百姓。
镜头逐渐拉远,黯淡的长走廊逐渐变小,超现实浪漫主义的背景音乐下,那架钢琴显得有些悲壮。
电影是在东北鞍山拍摄的,一座重工业城市,那种苍凉的景象与秦海璐的家乡营口极为相似。
她成长于东北下岗潮的时期,看着清一色的工人们一夜之间,褪去了身上的荣光,他们承受了改革的巨大伤痛,被迫接受被时代抛弃的命运。
对于中国工人阶级的忧伤,秦海璐从小目睹了全过程。父母下海做生意,将她送到营口市戏曲学校,学习京剧。
秦海璐的童年是离散的,母亲在营口,父亲在大连,姐姐在沈阳,她只身在戏校,只有每年过年一家人才能坐在一起吃顿饭。
进戏校前,她与姐姐由姥姥照顾,吃的最多的食物是包子,几乎每天如此。至今,包子仍是秦海璐最讨厌的食物,就算饿到胃疼,也不会去吃包子。
为了让秦海璐吃上正常的一日三餐,父母在她9岁那年,将女儿送入常年寄宿的戏曲学校。
童年时期的秦海璐
那是1990年,秦海璐开始在戏校学习京剧专业,主攻刀马花旦之青衣。
在那里,她吃尽了苦头。秦海璐不受老师与同学待见,常常被关在教室门外,这种被孤立的境况让从小要强的她,愈发努力,非要做到最好。
老师规定大家早晨6点半出操,秦海璐不然,她凌晨4点半就去操场,独自将所有晨练项目全部提前做完。
为了证明自己,秦海璐自学京剧《天女散花》,17岁的她带着这部由汗水与泪水凝结而成的作品访问多座城市,连演40余场。
她做了一条14米的长绸,边跳边唱,创下当时的世界纪录,笑容中却带有一种与年纪不符的苦涩滋味。
少年时期的秦海璐
十几岁的孩子,本该享受着来自父母的关爱与照料,却独自在寄宿学校生活,学习戏剧,那种心酸无法想象。
“人生观到价值观成立的重要时期,为了证明自己,一直在承受,承受了整个少年时期,甚至于变成了影响你终生的一个性格。”
在京剧学校毕业后,秦海璐决定考大学,理由非常简单:将来找男朋友,学历很重要。
她给家人举了一个例子, “有两个女孩,一个中专生,一个大学生,你们会选哪个?”母亲听后觉得甚有道理,便应允了。
1996年,秦海璐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与章子怡、梅婷、袁泉、曾黎等成为同班同学。
在一众美女之中,秦海璐显得有些平淡。
第二排右一为秦海璐
在中戏读书时,秦海璐虽样貌平平,但她的家庭条件还不错,穿衣打扮在班里最为讲究。大二那年,就穿上了Burberry的风衣,走在校园里极其拉风。
然而这件风衣并没有让她被人注意到,在美女如云的中戏,秦海璐直到毕业也没有接到戏。
她整日里,穿着肥大的军大衣游走在校园里,这样不寻常的气质吸引到了导演陈果。
陈果的朋友如是说:“我认识中戏一个女孩,她经常穿着军大衣在校园溜达,性格有点怪,可能是你想要的。”
秦海璐对于送上门的风尘女子一角毫无兴趣,选择了拒绝,当年中戏96级表演班的班主任常莉,给秦海璐打去电话:“风尘女子是角色,也是人。”
在老师的劝说下,秦海璐只用了吃一碗面的时间,听导演陈果讲完该片的故事大纲,决定接演。
千禧年如期而至,因为一部叫作《榴莲飘飘》的电影,秦海璐在影坛崭露头角。
她饰演的秦燕是东北牡丹江人,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拿着短期旅行签证到香港,做起了妓女。
来到香港后,秦燕没有出去玩过一天,她把所有时间都用来接客赚钱。电影中的香港,不是人们熟悉的灯红酒绿,而是旺角的一条隐秘后巷。
秦燕每天穿着不同的高跟鞋与短裙,在这条巷子里来回穿梭,等待她的是不同的陌生人。
作为一个异乡客,秦燕小心翼翼地讨生活,见谁都喊老板。赚足钱后,她收起行囊,衣锦还乡。
讽刺的是,拿着五位数存折回到故乡牡丹江后的她,成为了父母的骄傲,有一种荒诞的悲剧感。
回到家乡后,秦燕对落后县城的生活无所适从,整个人看上去有些局促。对自己未来的渺茫,在秦海璐的眼神中展露无疑,那种苦闷感在东北土地上蔓延开来。
在香港经历了这一遭,秦燕早已不再是秦燕,人生是那样繁复,没有出路。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秦海璐到酒吧里与形形色色的妓女聊天,听她们诉苦;到香港茶餐厅观察妓女们一得空就大口大口吃东西,因为时间从不属于她们自己。
这是秦海璐出演的第一部作品。
南方对于生活在东北的年轻人而言,是一个潮湿松软、金钱遍地的遥远地方,有着许多浪漫的想象。
片尾,秦燕收到一个来自南方的包裹,打开之后是一个榴莲,那刺鼻的味道立马将她卷入在香港的回忆中。
百般滋味,瞬间涌上心头。
这颗榴莲像极了我们的生活,坚硬残酷,不知何时便给我们当头一棒。
片名《榴莲飘飘》的寓意不言而喻,气味复杂的榴莲代表的是南方。
飘飘,则是持久严寒、漫天飘雪的衰败东北大地,也是那迟疑徘徊的年轻生命。
秦海璐站在漫天大雪下的样子,让人移不开眼睛,她抬起头望向阴霾的天空时,没人知道她在想什么。
凭借这部处女作,秦海璐击败了梅艳芳、张曼玉、舒淇,拿下那年的最佳影后。
站在领奖台上的她,哭花了妆:“朋友告诉我哭没有笑好看,但是今天真的很激动。”
走下领奖台后,秦海璐被香港媒体群嘲“史上最丑影后” 。
这愈发回应了电影本身的荒诞喜剧意味,人们看见的,往往只是肤浅的表象。
出道即巅峰的秦海璐,拿了影后仍然没有改变她想要回老家当白领、嫁人的想法。
毕业分配时,中央实验话剧院的院长找到96级中戏表演班班主任常莉,点名想要她们班3个人,章子怡、秦海璐、袁泉。
左二为秦海璐,左三为章子怡,右一为袁泉,右二为曾黎
秦海璐仍然想要回家乡东北,班主任常莉在中戏表演班4楼礼堂走廊找到她,语重心长地说:
留在北京的秦海璐,转身成为了一个白领。
当身边的朋友表示不解时,她的理由非常简单:我小时候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看见电视上穿着白衬衫的女白领,觉得非常时髦。
秦海璐用影后得奖的奖金买了一双高跟鞋,告诉自己“穿新鞋,不走旧路”。
白领的生活并不像她想的那般轻松,她会演戏,不代表她会操作各种办公软件,秦海璐把事情搞砸了,她不会用碎纸机,还烧坏了两个咖啡壶。
公司老板实在看不下去,他对秦海璐说:“我要的是会做表格的秘书,不是影后。”
半年后,秦海璐被开除了。
之后的秦海璐开火锅店、美发店、广告公司……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折腾一番后,她醒悟了:“我还是适合演戏。”
只是风云变幻的娱乐圈从不为任何人驻足,在章子怡已经成为谋女郎时,秦海璐之前的资源全都被荒废了,她拍摄了多部影视剧。
重新回到镜头前,不管接到的角色多小多不起眼,秦海璐都用心研究剧本,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拍《桃姐》时,导演许鞍华觉得让秦海璐这么重量级的演员来演配角,心里很别扭,非要给她加戏。
2012年电影《桃姐》
蔡姑娘(秦海璐 饰)剧照
秦海璐坚决反对,尊重原剧本人物的生存环境,这种坚决的态度不带任何攻击性,是面对表演时天然的反应。
2014年,秦海璐与周迅合作拍摄电视剧《红高粱》,她饰演的单家大嫂淑贤,是一个守着贞节牌坊过日子的寡妇,最终冲破封建枷锁,与心爱之人终成眷属。
身处旧社会,她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卸下所有保护层,一个人倚靠在床榻上抽鸦片以此度过漫漫长夜,眼神迷离,每个镜头都让人难忘。
那些年,秦海璐将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着眼于市井女性的生活,没有市侩气,却有人情味,她成为文艺片女神,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演技派。
过硬的演技,让她被演艺圈内人称为“很懂戏的难得天才”。
张艺谋的《悬崖之上》寥寥几笔,就构建出冷冽肃杀的雪乡气氛。
拍完这部电影许久,秦海璐还是会想起那片雪地。
她饰演的王郁是在苏联经过严格训练的特工,被任命执行艰难的“乌特拉”秘密行动。
秦海璐有场哭戏让人极为震撼,她穿着病号服坐在洗手间冰冷的地上,咬着牙默默啜泣,只能不断用力呼吸来自我宽慰,她压抑着悲恸的情感,无声却痛苦。
“那是留给观众遐想的空间。隐秘战是很大的。在追溯英雄的时候,有的人有名有姓,我们知道他们做了什么。有人是无名者,永远不能说。”
张艺谋站起来,为秦海璐鼓掌,她的表演让人一遍又一遍地回味,如同面对悬崖,有着高低错落的回声,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多看几眼。
秦海璐喜欢《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她欣赏曼玉的气质,也非常清醒。
“我可以直言我学不来,因为那是张曼玉的生活阅历与认知融入到角色后,独属于张曼玉的表达。如果是我,就是秦海璐的表达。我学不了张曼玉,你也学不了秦海璐。”
这样的秦海璐,是自信的,也是自知的。
媒体眼中的秦海璐不好接近,冷脸是常态。对此,她表示在这个行业里,真,是自己唯一可以炫耀的资本了。
生活中,她也有女性温暖、发嗲的一面,但这是有专属权的;媒体上的她,向来刻薄:
“可能是因为太早当上了影后,所有人都捧着我,我生怕自己失了分寸,不知道该怎么办,内心越裹越紧。”
秦海璐称自己是一个理性在先,感性置后的人,但是从来不并存。
这些年,她演了无数经典角色,但没有一个叫作“秦海璐”,荧幕中多数女性是又飒又酷的独立形象,现实生活中的她却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小女生。
与丈夫王新军在一起时,秦海璐擅长撒娇的天性展露无疑,让人颇为意外。
第一次见到王新军,是两人合作拍摄《独立纵队》,秦海璐非常严肃,一见面就问对方有没有把剧本全部看完。
2012年电视剧《独立纵队》
孟云霄(王新军 饰)与李淑蔚(秦海璐 饰)剧照
得知对方没有看完后,立马喋喋不休,让他把剧本看完,然后用文字写下剧本里的问题。
王新军心想:大腕的女演员我也合作过,像你这么横的丫头,我是第一次见。
因为这部作品,两人越走越近,逐渐擦出爱情的火花。
36岁那年,秦海璐年少时的梦想终于实现,她嫁人了。因为童年时期动荡不安的家庭环境,让她的心底深处,一直渴望有个家。
王新军与秦海璐
接受金星采访时,她说:
与王新军结婚后,秦海璐称自己的生活能力逐渐在变低。每天,她听着有声小说起床,丈夫将做好的饭菜拿到楼上,让她在床上吃饭。
大大咧咧的东北姑娘,秒变小白兔。
秦海璐很喜欢在家摆摊,走过的地方是一片狼藉,老公王新军就跟在后面收拾,心甘情愿,从不抱怨。
因为爱情与责任,他们愈发亲密。
被宠上天的秦海璐曾经形容王新军:“他是我的玩伴,也是我的树洞,更是我的人生导师。”
在电影中光芒万丈的秦海璐,在爱人面前,是撒娇、卖萌无所不用的王太太。
结婚7年的两人,所谓的七年之痒在他们身上仿佛不会存在。
秦海璐记得自己的母亲曾说:“自从和王新军在一起之后,我觉得我以前那个二姑娘又回来了,所以我同意你们结婚。”
秦海璐已经记不清自己之前的模样,笑得没心没肺时是何种模样,大概只因身在此山中。
如今,没有什么事情或者人是让秦海璐奋力追逐的,她心甘情愿深陷于绵长的温柔中。这种温柔不是拒绝强大,而是强大过后,坦然接受柔软的勇气。
2019年9月19日,章子怡晒出中央戏剧学院96班部分同学的合影,一时间让人的思绪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
照片中,有不少熟悉的面孔,章子怡、秦海璐、曾黎、梅婷等。
左二为秦海璐,左四为曾黎,右三为梅婷,右四为章子怡
秦海璐想起23年前,在中戏读书的日子,同班同学章子怡、梅婷、袁泉等人都早早拍戏成名了,自己一部戏都没接到,整日里穿着军大衣在校园中来回徘徊,脸上写着莫名的漂泊感。
后来,在许多经典角色的脸上,她把握最为精准的,就是那种不知下一站去哪儿的漂泊感与劲儿。
坦坦荡荡地走了一段又一段路后,秦海璐与真实世界交锋着,也润养着自己敏感的神经。
电影《钢的琴》拍摄地在东北鞍山的钢铁工厂,那片土地与秦海璐的故乡营口的气质极为相似。
冬日下,褪色黄秸秆下露出黑色的泥土,飞驰而过的黑色房子被厚重的历史所包裹,粗粝的北方城市质感让人感到冷冽。
这部电影拍到了一个月后,剧组里只剩下47块钱。张猛导演带着演员们住在几十块钱的旅馆里,出门后见到的是尘土与渺茫。
秦海璐意志坚决,她想要把这个作品拍完,剧组的人也记住了她“退回预付的五分之一片酬倒贴钱的侠义,以及奔走于电影局寻求推广和帮助的背影”。
鞍山是那个被时代遗弃的角落,时常牵动着秦海璐那颗敏感的心,黑色幽默的喜剧之下,是人性最为柔软温暖的底色。
打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后,43岁的秦海璐,脸上的漂泊感越来越淡,也不再想要证明自己了。
部分参考资料:
1、非常零距离:专访秦海璐
内心变得柔软
是另一种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