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花开草长,闽南小镇已经春意融融,待四月花开烂漫迎接你的一定是南方骄阳似火或者春雨绵绵。
2015年圣诞节前夕,也就是我们考研的最后一周,我答应你考研结束后给你列个书单,当时你还说也算让我回顾一下大学的读书生活吧,现在考研结束将近两个月了,这件事情我一直记着,但是迟迟没有完成心里总是过意不去,春节前我曾几次试着打开word来列这个书单,但是都没有写下来。
我觉得说读书,应该是从我为什么读书,读了哪些书,读书的收获这三个方面去回忆。
一、首先我读书很大程度上跟我从小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有关,高中的时候你们打篮球,我不会,当然就少了一份乐趣,后来有几次你们逼着我上场想教给我打篮球我都没有走上球场。后来到了大学,我们一下子解放了,你们开始打游戏,我又不会。其实现在想想这两样多少让我的青春有少许遗憾,我觉得游戏和运动都应该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高中会因为一场篮球赛会和别人打架,也可能因为一场篮球赛认识很多朋友,这都将成为人生中很宝贵的积淀。游戏也是一样,考研期间你还经常跟我说学累了就回宿舍放纵一下,几个人开黑撸上几把然后回去晚上再继续学。而我没有。我现在开始怀疑我的智商,我觉得我不会打游戏是不是我脑袋不够灵活,思维变化不那么快,总是跟不上节奏。考研前期学习学不下去我也没有这些东西可以娱乐,就买了很多书,有的读完了,有的被束之高阁。事实告诉我没有娱乐的生活是痛苦的,没有娱乐的人生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地方的缺失需要在另一个地方被弥补。
所以说读书一定意义上是我不得已的一种选择,但一旦成为一个习惯也就像打篮球、玩游戏一样成了生活娱乐的一部分。那么这些年我都读过哪些书,我是怎么和这些书结缘的,我尝试着去回忆了一下,挑选了一些对我影响较大的,记忆比较深刻的记录了下来:
二、1、《三国演义》:(罗贯中,首推人民文学出版社73版)读三国纯属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应该是大一的时候,这本书是王雨昕送的,高中时候我说想看三国,她第二天就给我买了一本,但是一直放在那里没读,后来我读的时候还记得里面有张纸条,那时候都已经发黄了。三国我记得我是结合着易中天的讲评一块儿看的,在我的理解里三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发生在我们中原地区的故事。三国里面人间百态反应得淋漓尽致,你不需要觉得曹操奸诈,也不一定就认为刘备憨厚就应该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单纯地看那些故事就足以感受三国的精彩。你说让我给你介绍点书可以改变和认识价值观的,这本书或许会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但是我希望最好不要影响到你的价值观。现在三国的故事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我也讲不出来有多精彩,但我仍然觉得这本书应该读,不读三国对我们来说真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2、《伶人往事》:(章诒和,湖南文艺出版社)读上这本书确实是一种缘分,高三暑假一次晚上我跟鲁家琛在中华路上逛街,在和平大酒店对过有个人开个小车在那里摆摊卖书,我们还以为那些书都是打折、很便宜就卖的,显然我们想多了,因为我们新奇地发现摊主说书的售价要远远高于书的定价。直到后来摊主解释说他卖的书都是大陆的禁书,通过正规的渠道我们是买不到的,所以价格才会高,我们才明白原来书的售价高于定价是这么回事。当然那天我没有买。到了大学,我没有忘记它,我一直在寻找,最后堂铎在厦大图书馆帮我借来一本,是大一那个暑假读完的。“伶人”其实就是“戏子”的意思,《伶人往事》也就是讲的建国前后中国戏曲界例如尚小云、言慧珠、马连良等这些名师大家的人生经历,大多都是悲惨的结局。这本书很详细的记载了八位主人公的故事,每一章讲一位,其实也就像这个人的一个简单的人物传记。虽然里面主要讲述的是八位主人公,但是他们每个人牵涉到的人物关系都很复杂,例如梅兰芳,这本书并没有单独写梅兰芳的章节,但是至始至终梅兰芳都出现在几乎每个主人公的生活中。章诒和说这本书是写给不看戏的人看的,书的着墨之处不在戏,在人。每个人他们的故事就足以让我们为之动容,薄薄的几页纸几乎记载了这些大师的一生,再加上多是悲惨的结局,每每翻开此书,情到深处都已泪眼婆娑。老伙计,这是本难得的好书,从里面能读出来很多生命中的无奈,人世间无论谁、无论什么时代、无论混到什么程度,都是一样的人间烟火。
3、《我们仨》:(杨绛,三联书店03版)这是杨绛先生的书,淘来这本小书是在厦门大学路靠近厦大附属中山医院的一个巷子旁边,一家很有历史的人文社科书店——晓风书屋。书很薄,当时我是准备去买钱钟书的书(《围城》我没看过),后来看了半天觉得钱钟书的书太深奥了,我根本无从下手,后来就发现了这本书。这是钱钟书和他的女儿钱媛去世之后,杨绛先生回忆他们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幸福生活的一本小书。这本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杨绛先生以梦境的形式讲述钱钟书和钱媛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们三口相依为命、艰苦度日的真实情感。第二部分,杨绛先生以回忆录的形式回顾了她与钱钟书从1935年两人赴美留学至1998年钟书先生去世总共63年他们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虽然他们没过上多少好日子,但是他们三口在一起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杨绛在《我们仨》中平静地写到。每每看到这句话内心就像被揪了一样疼。老伙计,我们都想要一个幸福的家,那是我们心的最终归宿。这本书,我读完邮给家琛了,我记得当时是用一个枕头套包着寄过去的。想想读完这本书已经三年了,不过偶尔在微博或者哪里看到出自这本书的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话还是一股股暖流涌动。
4、《朝话》:(梁漱溟,百花文艺出版社)如果说哪本书对我的影响最大,我觉得当属这本,大学的这几年我枕头旁边一直放着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不过我不信教)、另一本就是《朝话》。这本小书是一个教思修的老师推荐的,后来买到之后一直读不下去,太枯燥了。放了一段时间后再读,仍然读不懂,那就再放下,直到能读下去了,我就一气把它读完了。在这期间我读了梁漱溟的另一本书《人心与人生》(梁漱溟,上海人民出版社),因为这本书里面很多文章与《朝话》是重复的,所以后来我在读《朝话》的时候就没那么费劲了。《朝话》其实顾名思义就是“早上的讲话”,这是梁漱溟先生在我们山东老家承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每天早上对学生上早课的课堂演讲,后来根据学生的笔记整理出版的。这本书其实应该叫做《人心与人生》,因为这本书讲的是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发心与立志的学问。梁先生以我们山东大白话的形式生动形象的讲述他年轻的时候做的事以及思想演变的过程,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他写自己的过去好像就是你的现在。比如他说他很后悔年轻的时候青年不知精血贵、好情色,过渡手淫影响了进步与进取等等。这本书就像一本人生指导手册,什么时候不知道人生该如何走了我就翻开看看,现在读了也不知道多少遍了。(另外:梁漱溟是我们菏泽一中省立六中时期的教务长,和我们高中还有点渊源。)
5、《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先燕云、张赋宇,湖南文艺出版社)其实在读这本传记之前我已经读了另一本褚时健的传记《勇者激扬:褚时健传》(张奕、江南,九州出版社),传记的迷人之处当然在于传记的主人公,我看这两本书的目的也是因为褚时健这个人物。2012年我还在订阅《南方周末》,那一年以褚时健的名字命名的“褚橙”登上各大新闻报纸的头条,那时候不太了解他,就很纳闷一个种橙子的怎么那么受人关注。后来才慢慢知道他是八十年代中国的烟王,他把一个濒临破产的玉溪卷烟厂做成了亚洲第一的香烟企业。这两本书都是以时间顺序,记录了褚时健跌宕起伏的一生。幼年家庭困苦,青年早早开始养家糊口,中年给共产党打工,知天命之年达到人生巅峰,眼看过了花甲又遭遇女儿惨死狱中,自己也面临牢狱之灾,古稀之年重出江湖,在哀牢山上种了漫山遍野的橙子,耄耋之年橙子成熟,大家吃出的酸甜都是褚老一生奋斗的滋味。男儿当有野心壮志,男儿也当有起死回生的能力和心态。正如王石评价褚时健时说的,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他能到达的高度而是他跌到谷底的反弹能力。这些故事有时候你读着读着就觉得原来人生就那么现实,就那么简单,很多时候是我们把人生给弄复杂了。
6、《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本书目前国家对它的评价很高,你网上一搜就是中纪委、中组部联合推荐,又是什么影响韩国在总统朴槿惠一生的的书等等,但我一直认为读书不能跟风,有时候别人读的是那个意思,但我们自己就是读不出来那个味道来。不过《中国哲学简史》确实值得一读,他在有限的篇幅里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以宏观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展开思考,这本书不仅融汇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也在行文中处处展示冯友兰先生对哲学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思考。哲学的、人生的,我们终日忙忙碌碌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人生百年回味一生剩下的将是什么?你在这本书里最好弄清楚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宗教、什么是信仰。我是没弄懂,可能单单基于一本书去弄懂这些问题有点妄想,不过希望这本书是我们认识哲学、宗教、信仰的一个起点。
7、《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白落梅,中国华侨出版社)为什么对这本书有感觉,这是小女生喜欢看的书,好像也确实是小女生看过之后推荐给我的。我觉得这本书里讲的林徽因这个人物的爱情故事可以给我们今天恋爱找一种感觉,她的故事很多我们高中语文课课前演讲已经有很多人讲过,就不再复述。另外,我很羡慕她人生中英国留学的那段经历,以至于后来我找来胡适、林语堂的书去看,专挑他们讲出国留学的人生片段。所以现在很多同学说出国的性价比不高什么的,在我看来如果是正规的大学能出国还是在国外生活几年,甚至有机会的话,去的国家越多越好。留学不是说你读书如何,更多的是你选择和什么人一起生活,你平时的视野里看到了什么,这对我们以后的人生将大有脾益。
8、《四十自述》(胡适,民主与建设出版社)、《胡适,口述自传》(胡适口述、唐德刚整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两本书放一起说,其实关于胡适的书我还看过一些,只是觉得单单从人物经历上来看这两本书比较有代表性,可以基本讲清楚胡适其人其事。《四十自述》胡适回顾了他的少年和青年,回顾了他留学康奈尔的心路历程。有人说错过了胡适就像错过了中国一百年,胡适一生追求自由、平等、民主、法制,他与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有很深的交往,对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政治发展都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胡适是北京大学校长,他留美归来有着振兴中国教育的梦想,是早期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婚姻故事,也曾经为官一任作为中国驻美大使。胡适的作品也很多,有些也比较搞笑,比如他的留美日记。胡适的作品很多时候你读起来就像听一个久违的老友与你对坐讲他的人生故事,你会不自觉地被他带到他的世界里,然后你也有了知识分子的那种不畏惧傲寒的风骨。我记得我还曾经看过一本《科学与人生观》(张君励、胡适等,中国致公出版社),这本书里面包含数学、物理、化学,还有玄学,他们这群知识分子用自己的知识和见解来探讨科学与人生观的关系,整本书基本是以一种“骂架”的形式组成,一人一篇文章对着干。我说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我觉得他们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世界我们今天的人打死都不会懂,我们就是读过再多他们的书也很难真正理解他们当时所思所想。上面的那两本书也只是结识胡适之先生的一个起点吧。
9、《世界因你而不同》(李开复,中信出版社)、《一问一世界》(杨澜、江苏人民出版社):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说,是因为我感觉这两部书读完之后给我的感受是相通的,这两本书是我高中期间读的,其中杨澜的《一问一世界》还是我坐在菏泽图书大厦的地板上用了将近一个周的时间读完的。这两本书都是传记,都记录了传记主人公怎么一步步从童年走向今天世界舞台的。给我感受最深的我觉得是李开复,很大程度上我高中不好好学习、喜欢搞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跟读李开复的文章分不开,(其实那时候还读过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给当代大学生的七封信》、《李开复谈教育》等),李开复当时在我心目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不过现在慢慢开始知道人跟人是没办法比较的,可能我们终其一生都不能达到别人出生时的高度。李开复出生在台湾,其父亲是台湾立法委员,后来移居美国就读橡树岭初高中,本科就读哥伦比亚大学,后来获得卡内基梅龙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很多中国青年认为李开复是人生导师,就按照他所传授的方法去读书生活,其实现在来看是多么幼稚的想法,他高高在上的许多东西我们都是不可企及的,根本无法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相比较李开复,杨澜的《一问一世界》多了很多人文的东西,你看到的是一个女人为什么那么努力,通过什么能让她的《杨澜访谈录》做到访谈类节目的顶尖水平,从中我们不乏也能看出上层阶级优雅的生活。总之,这两本书是最早打开我视野的两本书,是让我的欲望不停上升的开端,我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过着我们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我也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是有“阶级”的,而我们几乎是在各个阶级的最底层,我们穷极一生要做的就是不断攀援、不断攀援,如果有一天我们老了,回头看我们已经离开“地面”,我们回顾一生发现我们没有白活过,这就是我最想最想的事情。去年冬天你发给我一张照片,问我看出什么,你说希望我们有一天几个老伙计能住在一个小区喝喝茶打打牌,看着自己的老婆带着孩子们去散步,何尝这不是我们内心的一个归宿。
10、《目送》(龙应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野火集》(龙应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两本书也放一块儿说,不仅仅是因为作者都是龙应台,也是说这两本书有着内在的联系,《野火集》是龙应台的成名作,是龙应台当时留学美国归来任教台北大学时期发表在一家报刊上的文章集子,文章都是针对台湾当局、台湾社会存在的病态问题的揭露和批判,笔锋犀利。正如余光中评价《野火集》:《野火集》这本书畅销至今,足见台湾的社会与中华的文化里,有一些东西是顽固到永远也烧不尽的。……在五四之后七十多年,龙应台竟然还得像梁启超那样披上启蒙先锋的战袍,用直接而有力的杂文,“笔锋常带情感”,来揭示我们社会的病情。那笔锋,介于胡适的理性与鲁迅的感性之间……《目送》是龙应台晚于《野火集》的作品,在《目送》中,龙应台的笔没有再那么犀利,批判性没有《野火集》里的文章那么强,很多时候你看出的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含情脉脉、一个老友对知己的百般依赖,“我喜欢走路。读书写作累了,就出门走路。有时候,约个可爱的人,两个人一起走,但是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更多是对人生的思考,“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目送》中能读出眼泪,能读出来内心的暖流,能让我不时陷入久久回不过神来的思考中。
11、《朱镕基答记者问》:(朱镕基,人民出版社)朱镕基是建国以来唯一一位没有连任的总理,本书收入朱镕基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回答记者提问和在境外发表的部分演讲。
本书分为4个部分,每部分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
第一部分,朱镕基同志自1998年3月担任国务院总理后,先后在九届全国人大会议5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当时,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新华网进行了现场直播,世界各大媒体也做了大量报道。
第二部分,朱镕基同志接受外国记者采访。采访内容境外媒体当时报道过,国内尚未公开发表。
第三部分,朱镕基同志在境外发表演讲并回答提问。国内外媒体对此曾做过综合报道。这次收入本书的是演讲和答问的全文。
第四部分,朱镕基同志在出访期间接受香港记者随行采访。当时海外媒体有过报道,这次选取的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大国小民,我们该不该思考国家、民族的未来?或许我们的思考没有多大意义,但是我们能从领导人的讲话、访谈中更深入了解这个国家,了解国家首脑是怎样处理国家事务、我们国家原来经历了什么。国家灌输给我们的是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我党一代代人不断为国家努力奋斗的结果,历史告诉我们朱镕基总理确实是一生为民,一心向国的人民总理,正如他曾说的: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许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这本书是熬了一夜读完的,读的时候热血沸腾,天亮醒来好像忘得一干二净,只是记得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他们很奔放,上来就是做爱、做爱,发着高烧、下着大雪在简陋的卧室、沙发甚至厨房里也要做爱。哈哈哈,太污了、太污了,但是这本书如果仅仅是这种三角恋的性爱故事就与你当时给我推荐的少妇白洁差太远了,编者在本书开篇这么写到: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可能是我内功不够,也可能是读的太匆忙,对这本书的营养没有充分汲取,又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向东还是向西,选择轻还是重?我觉得我如果现在再读这部书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和感受。“迷途漫漫,终有一归”,“从现在起,我应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13、《南怀瑾选集》(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这是一个系列,就像毛选、邓选(毛选、邓选在图书馆翻阅过一些篇章也挺有意思的)一样有很多本,南师选集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总共十本,我当初购书的时候好像是买了其中五本,至今翻阅的只有《原本大学微言》和《论语别裁》,其实仅仅这两本也没有通读一遍,读不动、读不懂。真的,我记得《原本大学微言》的前三章我读了五遍也多,都是一段时间发神经的时候想起来要啃这部大部头的书,但是几次都是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所以大学期间伴随我最久的就是南怀瑾的书,我到现在都还时不时的捞出来看几页,我总是异想天开有一天我一定能把这部书都看完。南师选集其实不是南师亲笔所写,绝大部分都是根据南师这一生上课的录音整理出版的。2012年南师去世,网上开始有人整理了一些南师生前上课实况录音,我就把这些录音下载下来,大学这几年几乎每天晚上我都是听着南师的录音睡着的,最初我听《南怀瑾讲中庸》、《南怀瑾讲金刚经》,最近我听的是《南怀瑾讲楞严经》,因为南师带有很大无锡方言的普通话,我开始听不太懂,后来慢慢结合着书稿才听得差不多。我在国学方面或者对佛家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于南怀瑾先生。考研之后我下载了《楞严经》、《金刚经》准备去读原经,读了几天又被我束之高阁了。不过,我没有宗教信仰,即使看佛家的著作,我也知道它不仅仅属于佛教,佛教只是佛学的一部分。南先生一生讲解了《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易经》、《楞严经》、《圆觉经》、《金刚经》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中流传千年的瑰宝。这些经书如果读原经我们确实有难度,不过时不时去尝试着翻一两页,去看一两行慢慢的也就觉得没有那么枯涩了。我觉得这是我们生命深处的东西,是我们无论何时何处都必须敬畏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尝试着去读中国古代哲学、去尝试着理解中国的哲学与信仰的关系。有人说中国的哲学就是中国人的信仰,哲学这个词是舶来品,来自西欧,信仰这词好像也是舶来品,那怎么和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东西结合起来,我们只能通过长时间的广泛的阅读。信仰是什么?我不知道。我觉得他可能是人在绝望的时候最后一丝希望,他可能是人在穷凶极恶的时候最后一丝善良的底线,信仰也可能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份安全感······忘了在那里看到过一句话,说是出自白岩松之口,意思是世界上有十四亿人没有信仰,其中十一亿在中国,先别管谁说的,这句话倒是很正确,中国人就是没有信仰啊,你我都没有信仰啊。不过现在你说我们去信基督、信释迦摩尼佛能行吗?我觉得不行,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环境里,我们的土壤没有给我们培养信仰的养分。
14、《货币战争》:(宋鸿兵,中信出版社),这本书我读的时候很老实,好像记得做了几十页A4纸的笔记,不过近来社会对宋鸿兵和对这本书的争议一直不断,无论批评还是赞扬,我觉得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当当上一个推荐这么写的,你可以参考一下: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货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胀、通缩和泡沫越来越频繁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但是货币背后隐藏的集团利益之争,却在很长时间里不为人知。什么样的特殊利益集团左右着货币制度的建立和演化?他们如何从政府手中夺取了货币发行大权?他们又怎样制造泡沫和危机,从中渔利?《货币战争》第一次揭开了货币背后的战争大幕,为我们展示了政治风波和经济危机之后的翻云覆雨手。
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多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可以说,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我们的经济实际上是被少数人主导的。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在经济动荡不安的今天,中国如何警惕和应对金融打击,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
正如上面所说本书主要内容揭示了世界几个大的家族、财团像摩根大通、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等他们是怎么通过金融控制政治进而控制世界的,至于这本书的真实性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太过在意,我们只是把它当做了解世界金融格局、了解金融手段的一个工具就好了。当时看到时候很有感觉,好像资本可以无往不胜、无所不能,但是我们终极一生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资本相比于这些财团显得多么渺小,这也是我后来总觉得钱不是一天天、一个月一个月领取几千或者上万块钱的工资挣的,钱是资本的一部分,我们提升我们的阶级地位就必须获取更多的资本,所以这应当是我们现在及其下一个十年应该迫切思考和追求的目标。
15、《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朴槿惠著,蓝青荣译,译林出版社)这又是一本传记,我读书题材可能过于单调一点,我觉得读传记就像听一个人讲他过去的故事一样,很有意思、也很有收获。传记在图书分类当中经常把它分为励志类的图书,其实到了我们今天这种状态,包括从我们自我的生活阅历来说,励志这玩意真对我们起不了多大作用了,或许有一天我们有了发言权我们可以成为别人励志的榜样。朴槿惠的这本自传,“以作者本人无可替代的视角和感受重现了她过去几十年跌宕起伏的家国命运:朴槿惠二十二岁时,她的母亲遭到枪杀,她不得不中断学业、放弃自己的学者梦,担当起第一夫人的角色。五年后,父亲又遭枪杀。她与弟弟妹妹黯然离开总统府,之后直面背叛与毁谤,决心退隐。后来朴槿惠重返政坛,一步步赢得国民和党内成员的信任。 2006年,朴槿惠遇袭,与死神擦肩而过。此后看淡得失,并将余下的生命视为上天的恩赐,附加更重的使命感。或许正因为如此,几年之后的今天,朴槿惠才得以当选韩国首位女性国家元首。”
朴槿惠的人生就是一部韩国近现代史,我觉得从这部书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成长在青瓦台的女孩经历了父母被刺杀、家庭败落,最后落魄的逃离青瓦台,后来不得不隐姓埋名,卧薪尝胆几十载成为青瓦台的主人的故事。我们还能看到一个韩国公主怎么在青瓦台度过愉快的童年然后又不断地与命运斗争的过程,也包括政治的血腥与残酷。我们用别人的故事不断去充实我们自己的世界,然后我们再拿来映射到我们自己的人生,想必这就是读书、听故事的好处吧。
16、《GAI.GE.LI.CHENG》:(ZHAO.ZI.YANG,新世纪出版社)这是一本JIN.SHU,国内肯定是绝对封杀的。Z是我党第三代领导核心,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总理。上世纪七十年代,人民有个口头禅“想吃米找万里,想吃粮找Z.Y”,Z是跟安徽省第一书记万里同时进行改革实践的,当时安徽凤阳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川就在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这样说起来可能比习他老子在广州的改革都要早。ZHAO1979年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1980年当选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副总理,所以从1980年开始赵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早期事业就奠定了制度性得基础,1984年当选国务院总理,1987年接任中共中央总书记,1989年L.S下台,这样一位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在年近古稀之时犯了错误,从此好像从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消失了一样。这本书是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DU.DAO.ZHENG与前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秘书BAO.TONG通过ZHAO口述整理,在香港出版的。内容总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从L.S事件开始谈起,后面几部分是从赵1980年开始进入中央工作之后参与主持的经济制度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问题。这本书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向我们呈现了我们党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那十年经历的重大事件以及如何决策的。也很详细的解读了L.S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和最后的处理过程。
三、我就挑选这16本(系列)书给你做参考吧,这些书都是我读过,甚至有的不只读过一遍且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一部分。我不能算一个读过很多书的人、甚至连个读书人都不算,不过在我们这帮老伙计里面我可能算读的多点的(倒也不一定),至少是我喜欢嘚瑟吧,我读了东西或者有什么屁点的想法就喜欢抖搂出来也算给你聊聊这几年的心路历程。我们的人生路还长,不过不知道以后还有多少时间能坐下来安心读本书。
老伙计三月花开草长、三月姑娘薄了衣裳······
再附录几本书:
1、《大数据时代》:(英)迈尔-舍恩伯格,(英)库克耶 著、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2、《21世纪资本论》:(法)皮凯蒂 著,巴曙松 等译,中信出版社
3、《苏东坡传》:林语堂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4、《红楼梦》:曹雪芹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5、《乌合之众》:(法)勒庞 著,冯克利 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6、《见证: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美)金·伽塔丝 著,方志操 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