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通宝有小平光背、背工、户、帅、招等种类,均铸于明清之际。其中,背工、户钱是浙东的鲁王监国政权于绍兴所铸,都较为少见,相对而言背户钱比较常见一些。大明通宝背“户”钱根据背面“户”字首笔的不同,又分为横户和点户,横户较常见。如图所示就是一枚“横户”钱,其直径24.8毫米。
鲁王朱以海乃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世孙,鲁肃王朱寿镛的第五子,兄长朱以派以长子承袭王位。崇祯十五年(1642),清兵入塞攻陷兖州,朱以派自缢。崇祯十七年(1644)2月,朱以海继承鲁王之位,但好景不长,次月明朝即覆亡,朱以海只得一路南逃。1644年5月,福王朱由崧即帝位于南京,建立南明弘光政权。
次年4月,弘光帝命朱以海移驻台州。5月清军攻陷南京,弘光政权覆灭。6月潞王朱常淓监国于浙江杭州,但仅数日后便投降清朝。闰6月,浙江一带抗清斗争风起云涌。在抗清志士的联合劝进拥立下,朱以海于该月来到绍兴监国,鲁王监国政权正式建立。1645年12月,鲁王政权颁行《监国鲁元年丙戌大统历》,以1646年为监国鲁元年,同月开始于绍兴铸造大明通宝钱,即现多出于绍兴一带地区的大明通宝背“工”“户”钱。
在鲁王政权建立的同时,唐王朱聿键也在福州称帝,建元隆武。两个政权为争正统,不肯精诚合作戮力抗清。这也为两个政权相继败亡埋下了伏笔。1646年6月,清兵渡过钱塘江,攻陷绍兴,在数日前已离开绍兴的朱以海经台州航海逸去,金华、衢州、严州等地相继失陷。
朱以海出海后得富平将军张名振弃地护卫,抵达舟山,但不为守将黄斌卿所接纳。时因隆武帝已遇害,失去主上的永胜伯郑彩入海将朱以海迎入福建。1646年11月,朱以海来到厦门。业已投清的郑芝龙让郑彩献朱以海予清廷。郑彩不愿降清而不从,不久便奉朱以海改驻于长垣。
1647年正月,朱以海在长垣誓师,吹响了全力进攻收复失地的号角,至1648年3月,取得收复福建三府一州二十七县的佳绩,一时军威大振。但此时内讧又起,郑彩想大权独揽,于1648年正月杀害大学士熊汝霖和义兴伯郑遵谦,使军队战力顿减。在清军三路大军的进攻下,鲁王政权所复地区丧失殆尽。1649年正月,朱以海不得已移驻于闽浙海岸交界地的沙埕。4月,福建尽陷于清。
1649年7月,朱以海再次进入浙江,被张名振迎至健跳所,9月,张名振等杀据舟山之黄斌卿,于是朱以海在次月来到舟山,驻跸于此,封原隆武朝吏部尚书张肯堂为东阁大学士,重整朝纲,以舟山为复兴基地,坚持抗清。
1651年7月,从南明降将处尽知舟山虚实的清军分三路进攻舟山。朱以海分兵抵御,并与张名振攻吴淞以牵制清军。9月,舟山在清军的猛攻下沦陷。张名振与大学士沈宸荃、兵部左侍郎张煌言等人扈从鲁王朱以海再次进入闽地依郑成功,驻于厦门。郑成功对朱以海开始非常恭敬地以礼相待,后听信谗言,对其渐渐疏远。朱以海于是于1653年3月自去监国称号,鲁王监国政权至此结束。
从此,鲁王漂泊于岛屿之间,1654年移居南澳。1659年秋,南明永历帝命鲁王仍然监国。但郑成功不希望如此,遂迁鲁王于澎湖居住,但不久后悔,将其迎之金门,供给待遇同原来一样。1662年,永历帝殉国。不久郑成功也病故。海上遗臣仍再想拥立鲁王监国,但最终无果。该年11月,朱以海在台湾病逝,结束了其流亡漂泊海上的一生。
鲁王政权所铸的大明通宝背“工”“户”钱,泉界已基本认定绍兴为其铸地,但背“户”钱也有除绍兴以外还有其他铸地的声音,铸期甚至为自1645年12月始,而结束于1651年下半年舟山被清军攻陷时。对于铸地为绍兴及始铸时间,笔者基本认同。而对于铸钱结束时间及铸地除绍兴外还有其他地区,笔者根据史料的爬梳分析,有不同观点,认为大明通宝背“户”钱同时还有背“工”钱乃鲁王政权自1645年12月至绍兴沦陷的1646年6月期间在绍兴所铸。理由如下:
其一,背“户”“工”钱存世量较为少见,且多见于绍兴一带,若有多地鼓铸及有近6年的铸期的话,就不会存世量较少而多出于绍兴了;
其二,根据史料,鲁王监国于绍兴后,封李占春户部尚书、张文郁工部尚书,约半年后,铸大明通宝,即大明通宝背“户”“工”钱,“户”“工”分别代表着户部、工部铸造的钱。绍兴陷后,鲁王入闽驻跸于长垣后,以林正亨为户部尚书、沈宸荃为工部尚书。
在闽地尽失后,鲁王复入浙驻于舟山,以图再举,以孙延龄为户部尚书、朱永祐为工部尚书。鲁王政权自绍兴陷后就一直流亡海上,户、工二部尚书数度易人,如在新的地方重新开炉鼓铸的话,钱币的规格制式、材料等等就不可能完全一致,我们可看到同样在战乱动荡中铸行的永历通宝背“工”“户”等钱,就因为铸造者、铸造地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版式,如广西版、湖南版等。因此,根据常见出地、存世量较少、版式单一等情况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大明通宝背“户”及背“工”钱为鲁王政权仅于绍兴所铸,铸期仅为半年左右,即1645年12月—1646年6月期间。
鲁王监国政权建立于浙江一带抗清斗争浪潮高涨之际,虽实力弱小,但敢于抗争,敢于战斗,流亡海上,历尽艰辛坎坷,仍浴血奋战,不屈不挠,最终因实力单弱、同室操戈等种种原因以失败而告终。这枚大明通宝背“户”钱,光腻润泽,历经沧桑,似乎在如歌如泣地向我们倾诉着那段面对外敌入侵而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南明血泪史。
说明:文章作者广西桂林 蒋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