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昨日疏忽,没上传音频。今日重新梳理下文字,补充一些内容,再次推送)
有时欣赏一下外国人以他们的视角创作的反映中国元素或直接中国风的作品蛮有意思的,例如音乐。当然,范围也可扩大到日本等整个汉文化圈,即所谓的西方人认为的“东方”。
第一个比较有印象的,是自己6岁不到观看1988年好莱坞电影《末代皇帝》时接触到的它的配乐,但作曲三人之一的苏聪是华人了,1995年初一还看了同样是他作曲的首部中美合拍电视剧《新大陆》,非常震撼的片头音乐,包括另一段主题音乐配合着美利坚合众国各色巨型桥梁、无边公路、车辆的画面。要感谢网络,这几年包括《新大陆》这些九十年代的电视剧也重见天日。补充说明:负责《末代皇帝》作曲的另外两人是英国的戴维伯恩(Dadid Byrne)和日本的坂本龙一(Ryuichi Sakamoto)。再之后也就非刻意地、偶然地、零星地接触到一些作品,例如,在收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主题曲即根据英国皇后乐队单曲《BARCELONA》改编的《VIVA,BARCELONA》时,意外发专辑《BARCELONA》中的一首《LA JAPONAISE》有点意思,只是皇后乐队灵魂人物FREDDIE MERCURY的日语发音实在是......《BARCELONA》这张专辑的质量还是很高的,而第一首《OVERTURE》即序曲,就是将专辑中所有单曲毫无违和感地串联起来的再创作。和专辑同名的单曲《BARCELONA》就是MERCURY应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CABALLE之邀,为其故乡巴塞罗那创作,整张专辑两人合作默契。话说回来,皇后乐队和MERCURY什么时候出过质量差的东西了。
而之前提到的《末代皇帝》作曲之一日本人坂本龙一,恰巧又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的现场演奏指挥,当年一头帅发简直如同神一样的存在。哈哈,那个给我留下美好且是对世界最初印象的80年代到90年代初......如图: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官方电影纪录片,片名叫《马拉松》。这里面坂本龙一没有近景。按照惯例,每届奥运会主办国都会拍摄一部纪实性的官方电影,勇胶片FILM拍摄的哟,绝对高质量,但1996、2000居然改用成本低廉的电视摄像机。个人认为,这部《马拉松》个人认为是奥运会官方电影中艺术质量最高的一部,当时采集素材时,可能没想到因超常湿热气候而造成史上最惨烈马拉松赛事,估计导演、编剧有感而发,最后往悲情色彩引,尤其男子马拉松各距离段穿插在整部影片中,最后的颁奖仪式正好带入闭会式的降五环旗环节,伤感到极点时,结尾却来了个180度转折,欢快的西班牙音乐,引向4年后的亚特兰大。1964年东京、1976年蒙特利尔的官方电影中,男子马拉松也是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俨然已等同于奥运精神,与其放在最后一个项目在闭会式开演前颁奖的传统呼应。但三部处理手法上各不相同,巴塞罗那可以说将悲情做到极致;而蒙特利尔则是一种超强正能量,冠军西尔平斯基一人奔跑在最后2KM的路上,配的是专门为本片创作的MARATHON THEME,而影片结束后字幕表仍再次响起这段THEME;而更早期的东京那部,整体风格严肃,马拉松那段更是类似战争风格——冠军阿贝贝比基拉奔跑的脸部、摆臂、迈腿等的近景特写,仿佛一个人的战斗,随着终点不断接近,变成了慢镜头,音乐也舒缓悠扬起来,如同看到了战争胜利的曙光,更像马拉松典故本身。东京那部其实开始部分即火炬在各国接力比较精彩。可惜这些官方电影都要翻墙才能找到资源)
(电视摄像机转播画面,那时的广播级设备的宽容度、色彩深度等指标,相比上面官方电影的胶片,简直渣到一塌糊涂。)
(原来一代巨人亚历山大.波波夫1992年19岁时,已担任独联体俄联邦的入场旗手。我在2012年孙杨刚冒出来时就说过,他的外形就是中国版的波波夫)
(彼时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90年代初流行的前刘海波浪,现在看看挺好的,配合比较中规中矩的西服套装反而正规)
扯远了。切回正题。约1年前,我购买的几张1990年代中期和2008年前后NHK反映中国的纪录片光盘中,有部约1993年摄制,1994年在日本国内放送的《中国——12亿人的改革开放》。相比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NHK摄制的《庶民的改革》,此片资源严重匮乏,无论网络还是线下,仅存的只有第二集《上海梦》,反映的是1990年代初,上海领全国之先,搞国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权分开,通过土地批租解决财政和城市更新、住房难等发展难题。徐家汇港汇建设前、刚建成的地铁1号线、万宝路烟草广告、彼时的延安东路外滩联谊大厦、市民动迁、彼时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徐匡迪、嘉里集团BOSS郭鹤年等等各类贵重镜头......感谢霓虹人的认真,使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只不过国人自己却知道得不多。
(彼时的延安东路外滩,那座人行天桥还在)
(当时通车不久的地铁1号线,站内文字是繁体中文,烟草广告尚未禁止时还有万宝路广告,港台高端既视感,绝非现在地铁的拥挤体验。还有“新龙华”站这一旧站名,已废弃,即现在南站附近,是当时的起/终点,那时尚未通到莘庄。)
观看此片,一上来的片头音乐及画面就牢牢吸引我了。若没有日语解说词,我一定认为——这不是日本人拍的,这片头音乐和画面分明是国产教育纪录片啊——90年代初我国主旋律教育片或纪录片特有的“改革大潮势不可挡”的豪迈感,一上来的画面也是很有民族特点的铁水钢花舞龙。总之,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会记得——不是整个80年代的第一次改革开放的气氛,而是1992年南巡二次改革后的风格。片头音乐的中间部分旋律过渡变慢而悠扬,回到那个农业文明的中国,接近尾声时,又不很突兀地再次回到现在。而解说词中的“中国”、“巨龙”,就我个人感觉,比国内某些官方教育片催发自豪和爱国情绪的效果强。这点值得我们的文宣部门借鉴学习。
(注:不好意思,由于我们傻瓜式的审核机制,片头视频传不了,似乎凡是日本人介绍中国,还是20多年前相对落后的场景,就认为有问题而通不过审核。真该把字幕打上去,明明很振奋人心的片头,明明还处于两国关系较好的时期)
有段时间我经常重复播放这段片头。但看第二遍时,就注意到片头字幕很显眼地揭示了本纪录片音乐制作者——菅野洋子。起初没在意,但想,为什么片头字幕就打出一个音乐制作者而其他工作人员则在片尾打出,加上自己很喜欢这段片头音乐,于是手贱开始百度,查查菅野洋子何许人也。
隔行如隔山,我OUT了,对动漫ACG音乐爱好者而言,菅野洋子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而NHK纪录片《中国——12亿人的改革开放》,则是菅野洋子唯一为纪录片制作的音乐,出了这张同名专辑。
专辑封面是一类似中国线描技法设色的、满清时期打扮的女性,悠闲地翘着二郎腿。至少光看封面,是无法和这部纪录片联系上的。至于为何这张封面,后面猜测一下。
专辑中15首曲子,其实核心的就3首,分别是:《MAIN THEME》即前面提到的纪录片片头主题音乐;女声独唱《MUGEN》;女声吟唱风格的《CHINA》。而其余12首,除了《KOMA》和《SAYONARA》算是核心3首之外的同样原创外,均是核心3首的衍生版,例如钢琴独奏版、混音版等。这里就只谈谈核心3首:
一、《MAIN THEME》
前面已介绍内容不再赘述,就再次强调这首已无法用“很中国”来形容,而应该加个限定词,“很1990年代初的中国”,绝想不到是外国人的作品。
(注:因每篇推送只能放一个音频,故只能将3首曲子混编在一个音频中,按《MAIN THEME》、《MUGEN》、《CHINA》的顺序排列)
二、《MUGEN》
作为专辑中唯二的两首歌曲之一,我比较喜欢。网络上有吐槽的,说它类似乡村小调,但我的感觉是越听越有味道,越来越耐听,连这种看似不太标准的中文吐字发音都觉得自然亲切,很生活化。这也是我想要的效果,即外国人创作的这种是中国又非中国的作品,像与不像之间。
当第二遍听《MUGEN》时,我觉得它又有点像另一首歌曲——《いつでも夢を》。此作品最初是上世纪60年代为尚处于胶原带白时期的不老女神吉永小百合量身创作的。可阴差阳错,最初我误以为是一首民国时期的中国歌曲,因为我最早听到它是1993年左右日本三得利乌龙茶中国元素系列TVCM(电视广告)中的一部,也是像《MUGEN》般用略不标准的、但却很生活化的中文演唱的。用这首《いつでも夢を》的乌龙茶TVCM至少应该有2个版本,另一个版本由于隐藏在我收集的大杂烩TVCM合集中,不太好找出来,只能放这个全是三得利乌龙茶中国系列的TVCM了,但另一个版本即一对年轻恋人追逐嬉闹更好些。这里,说明问题即可。
(这个合集视频的第一个TVCM,即一对穿着红色上衣的年轻恋人,唱的就是《いつでも夢を》的中文版,第一反应是不像日本歌曲的中文翻唱而就是中国歌曲)
PS:这首《いつでも夢を》作为昭和时代名曲,也被JR东日本作为某些铁路线路中某几个站点的站台播放音乐。三得利乌龙茶在1990年代初至2000年推出的中国元素系列TVCM整体不错,有机会单独讨论,但我更喜欢1993-1996年的那些,这里再丢2个,反正《中国——12亿人的改革开放》片头不让上传,3段视频份额用足。
三、《CHINA》
作为专辑中唯二的两首歌曲的另一首,风格略高冷,若不是《MUGEN》更讨我欢心,此《CHINA》被听的遍数应该不至于这么低。平时画画等需要静下来且有点氛围的话,这首倒也合适。这首《CHINA》一开始的“CHI——NA”,我甚至感觉是《MUGEN》首句歌词“在那,在那条小河边”中“在那”的英文变音变奏演绎。
总结:
不怀疑菅野洋子的艺术造诣,同样是外国人诠释中国,近邻日本人和欧美人的风格又有差异,但好奇这三首截然不同的作品在一张专辑中,还和NHK政治社会题材的纪录片扯上关系。不禁联想,《MUGEN》、《CHINA》到底是出现在纪录片的哪几集?于是查了该纪录片的相关信息:
第1集 総設計師 鄧小平(1994年10月9日)
第2集 上海ドリーム(1994年11月13日)
第3集 出稼ぎ少女たちの旅路(1994年12月18日)
第4集 正義は人民法院に在り(1995年1月8日)
第5集 広州青春グラフティー(1995年2月12日)
第6集 さらば黄土の大地(1995年3月12日)
第7集 新疆カザフ国際列車(1995年4月30日)
第8集 瀋陽 国有企業の冬(1995年5月14日)
第9集 今日的人民解放軍(1995年6月18日)
第10集 福建発ニューヨーク行き(1995年7月9日)
第11集 巨龍はどこへ行く ~超大国への条件~(1995年9月10日)
《MUGEN》可能出现在第3,第5集?要解开谜团,只能待有生之年看到此片其余内容公布于世了。但看了这些各集片名介绍,感觉中国原本就是个复杂体,而那个年代也许比现在更复杂多样,有代表着已然开放的蔚蓝色沿海地区的CHINA A,也有代表着传统黄土文明广袤内陆的CHINA B,所以造成了这个专辑本身的矛盾难以名状。
回到前面提到的那个带着浓浓满清、满洲里风的专辑封面,还有《MUGEN》,也许在1990年代及更早的外国人眼中看来,中国还是那个满洲里的中国,还是那个农业社会的中国,但这样的中国在十几年后已然渐行渐远,甚至对90后、00后们而言,是个根本无法理解的,已恍如隔世的国度。